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拉伯之春"爆发10年来,伊朗区域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引发美国加紧对其进行制裁打压.纵观过去十余年间美伊关系走向,围绕伊朗核问题谈判、核协议签署和毁约以及重返协议成为一条重要主线.伊朗核问题是美伊矛盾中非常突出的外在表现,但其并非影响美伊关系的核心因素,而是二者长期交恶催生的一个结果.值得注意的是,美伊对抗已经越来越违背各自的国家利益,两国对双边关系的反思迫在眉睫.美伊关系发展至今即使不是最低点,也已经是在底部区域.虽然两国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上分歧仍存,但从大趋势来看,未来美伊关系有望好转.  相似文献   

2.
<正>自2013年伊朗新总统哈桑·鲁哈尼上台以来,美国与伊朗关系呈现出解冻迹象,各国针对伊核问题也已进行了多轮国际谈判。奥巴马政府虽在协议有效期、法律约束力、取消制裁等方面上与伊朗存有分歧,但也表现出乐见其成的姿态。2015年4月2日,伊核谈判最终艰难地达成了协议框架,并期待6月底前完成细节谈判,从而叩开美伊关系缓和的大门。  相似文献   

3.
由于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并重启对伊强硬政策,伊朗局势在短暂平稳两年后再度升温。当前,域内外大国围绕伊朗问题激烈交锋,远超出伊朗核问题本身。地缘政治竞争构成大国博弈的中心议题,而这反映了"后美国时代"新的中东地缘政治秩序。这场博弈不仅关系到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存废,也关系到海湾地区的稳定和中东地区安全秩序的重建。当前背景下,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既取决于美伊之间的博弈,也与国际社会能否制定一个地区性集体安全解决方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2019年是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40周年,也是美伊对抗的40年。美伊关系的症结在于各自国内均存在强大的反对对方的政治势力,特别是美国社会对人质危机的记忆以及反对伊朗的政治游说严重限制了美伊关系的发展。美国视野下的"伊朗问题"始于"伊朗伊斯兰政权问题",延伸出"伊朗核问题",又因"伊朗扩张问题"而更加复杂。其中,"伊朗核问题"是近期美伊敌对关系的集中体现。由于上述三大问题相互叠加、相互联动,"伊朗核问题"将会更加复杂难解。  相似文献   

5.
伊朗曾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重要盟友。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美伊关系迅速交恶。美国视伊朗为“无赖国家”、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邪恶轴心国家,伊朗也同样视美国为最大的敌人和“大恶魔”。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开始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伊朗核问题突显后,美对伊朗政策日趋强硬,不仅扩大了对伊制裁范围,还以武力相威胁。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重压,伊朗在抗争中寻求外交突破。  相似文献   

6.
特朗普上台后颁布的"禁穆令"遭到了中东国家,尤其是伊朗的强烈反对,美伊关系在度过短暂的合作期后,大有风雨欲来之势。今年恰逢伊朗总统大选,在此背景下,美伊关系是否会再回对抗的老路,伊核协议能否继续实行,将会对中东局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特朗普2018年5月8日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朗核协议,称其是一个"全方位的失败",并宣布重启因伊朗核协议而豁免的对伊制裁,旨在削弱伊朗在中东地区日益上升的影响力,扶持美地区盟友,以最低代价维系其对中东局势的主导权。美国此举或使伊朗国内保守力量上升,重回与美对抗轨道,并将导致中东局势更趋恶化。  相似文献   

8.
美欧与伊朗在"伊核问题"上针锋相对、互不退让,经过10个多月的激烈争斗后,于6月初向伊朗提出了一个条件更加优惠的一揽子解决新方案.新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美欧,特别是美国对伊朗强硬立场的无奈,但同时也是布什政府以退为进,争取主动,为组建对伊朗制裁的广泛国际统一阵线新的外交努力.新方案虽使伊朗与美欧紧张关系得到短暂的缓和,但因"伊核问题"涉及到双方的根本利益,双方都难以做出实质性的让步,因此,估计双方的斗争还会持续,中东海湾地区围绕着"伊核问题"的紧张局势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相似文献   

9.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伊朗巴列维王朝与美国及西方国家关系密切,核技术大部分从这些国家引进。1974年伊朗开始修建核电站等核能利用项目。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开始经济重建,恢复和发展核能源成为一个重要议题。1992年伊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1995 年初,伊俄签署俄罗斯为伊朗建造4座商业用轻水核反应堆的合同。俄罗斯从1995年10 月开始帮助伊朗在布什尔建设两座核电站以及俄为伊核电站运转提供核燃料。  相似文献   

10.
吴成 《当代世界》2008,(10):30-32
伊朗核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自伊核问题升温以来,美国一直主张采取强制制裁方式迫使伊朗弃核,而伊朗毫不示弱,以强硬态度应对,并多次举行大规模军演示威。  相似文献   

11.
2012年4月14日,美、英、法、德、俄、中六国与伊朗围绕伊朗核问题的新一轮谈判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与会各方对此次对话给予积极评价,并同意5月23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继续会谈.在美西方与伊朗软硬对抗轮番升级、动武传闻甚嚣尘上之际,新一轮谈判在"十年来罕见的积极氛围"中开局,给人带来紧张形势有所转圜的感觉,伊核问题似乎向着缓和方向发展.然而,美西方与伊朗在暂停铀浓缩活动、解除制裁等核心问题上分歧巨大,双方互信严重缺失,巴格达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围绕伊朗核问题,美伊之间的战争之弦紧绷着。美国不时发出对伊动武的言论,甚至直接调兵遣将摆出动武架势。伊朗也不甘示弱,不仅发表在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和政策主张,而且还通过频繁的军事演习、阅兵活动以及官方声明等形式,展示伊军实力和最新的武器装备研发成果。毋庸置疑,美国拥有当今世界最强的军事实力:那么,伊朗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一旦美伊开战,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3.
<正>波斯湾上空的和平"曙光"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错综复杂,牵涉到的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微妙敏感,围绕伊核问题的对话谈判也一波三折。2006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引发国际社会的关切和忧虑。同年7月,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推动下,伊核问题被提交至联合国安理会。随后,美、英、法、俄、中、德六国官员多次举行会晤,寻求伊核问题解决方案。2008年7月以来,六国与伊朗举行多轮对话,但由于双方在铀浓缩、制裁等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陶短房 《南风窗》2012,(3):76-78
美国财长盖特纳的逻辑是,禁运可以迫使伊朗弃核且不会引发战争,但最糟糕的局面是禁运引发了战争且最终伊朗成了核国家……伊朗核危机引发的紧张局势愈演愈烈:去年底,美伊开始围绕石油禁运和霍尔木兹海峡发力,美国和欧洲联手,竭力收紧对伊朗的制裁"绞索",而伊朗则以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相抗衡,导致波斯湾的火药味急遽变浓。在这期间,双方大打政治战、经济战、外交战,火爆场面不时出现,包  相似文献   

15.
3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15国一致通过关于伊核问题的1747号决议.决议敦促伊朗立即执行此前的1737号决议,加大对伊朗核和导弹计划相关领域的制裁,同时强调继续寻求通过谈判解决伊核问题.25日,伊朗强硬回应,指责新决议为"非法"决议,表示伊朗决不暂停铀浓缩活动,并决定部分中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简称机构)的合作关系,直至该问题由安理会重新回到机构框架内进行解决.伊核问题再一次被抛到风口浪尖,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  相似文献   

16.
王雷 《当代世界》2015,(10):46-49
<正>随着2015年7月14日六国与伊朗最终达成《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伊核问题长达12年的马拉松谈判画上了句号。毫无疑问,伊核全面协议的达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如何解读这份协议对中东秩序的冲击和影响对于我们把握伊核问题未来走向、理解中东政治变迁、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  相似文献   

17.
石油价格的波动是否与伊朗-美国之间的合作冲突水平存在相关性,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事件数据分析方法(Event Data)和统计学模型(DCC-mvGARCH),对2003-2008年的石油价格和伊朗-美国之间的冲突与合作水平进行了初步检验。统计结果表明,这两个时间序列之间基本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一些特定的时期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在另外一些时期则没有相关关系。本文对这一发现的解释是:在低油价时,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会直接削弱伊朗国内保守派的力量,使伊朗在国际层面上更容易妥协;相反,在高油价时,掌控伊朗石油行业的保守派的力量会得到增强,使伊朗不会轻易向美国妥协,美伊冲突可能增多。  相似文献   

18.
6月14日,伊朗即将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这是在美西方对伊打压制裁不断升级、伊内外形势特别是国内经济民生问题更趋严峻的背景下举行的一次重要选举,是伊政坛各派力量围绕治国理念、发展道路和政治权力的一次激烈较量,也是继2009年伊总统选举引发政治动荡和社会骚乱后伊当局面临的又一次艰巨考验。  相似文献   

19.
殷罡 《当代世界》2010,(5):28-30,51
自美国总统克林顿1997年5月为惩罚伊朗核计划而签署单方面制裁的行政命令以来,“伊朗核问题”已经存在了13年。13年以来,伊朗在发展核技术上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联合国安理会从2006年起已相继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1个警告决议和3个制裁决议,新的决议也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20.
<正>7月14日,经过艰苦的18天密集谈判,"伊核问题六国"[1]尤其是美国与伊朗终于就全面解决"伊核问题"达成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由于"伊核协议"有力地维护了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成功地预防中东地区爆发大规模战争,同时提供了一个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重大国际争端的有益经验,因此,它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