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崔旺来 《学习论坛》2005,21(2):15-18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 ,是一个以制度建设为主干 ,包括政党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的完整体系。其实质就是要实现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一个以制度建设为主干,包括政党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的完整体系。其实质就是要实现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法治化。因此,政治文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和促进法制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晓萌 《世纪桥》2015,(3):45-4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彰显了法治尊严。但人的发展及社会进步离不开环境的熏陶和教化,当前法治文化理论的研究已相对成熟,但对于法治文化环境却鲜有成果。本文将法治文化环境的内容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进行浅析,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软环境要以硬环境为基础,软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前提,形成合力构成法治文化环境,并且潜移默化的作用于主体。  相似文献   

4.
陈章乐 《理论学刊》2002,3(2):72-75
资本主义法治文明是资本主义创造的先进制度文明 ,它是由“内核”、“中心”、“重心”、“基础”四个层面构成的有机统一体。社会主义应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在立法、制度建设、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培养法律意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以及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 ,从而克服资本主义法治的局限性 ,实现超越与升华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党领导人民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在当代中国法治实践中形成的。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在要求的法治意识、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法治信仰等精神文明成果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领导人近年来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是对当代中国的世界理想和国际关系理念的高度理论概括.和谐与法治的理念是融会在一起的,实现和谐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法治途径.法治的体现是法制的形成与有效运作.广义的法治包括政治与法治,国际法治在法律层面是国际法制建设,具体体现于当代国际法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在政治层面主要是国际政治中的"全球治理";在体制层面则体现于联合国改革,国际政治与国际法治的制度建设均落实在联合国改革上.因而建设和谐世界的国际法治途径包括完善当代国际法体系、加强全球治理和推进联合国改革.这也是中国参与和谐世界建设,并力争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15,(6):1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然要求推行法治。制度文明,是由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各项具体制度及其执行力所构成的整体。在法学家眼中,制度文明是法治文明的同义词,因为制度同法律有着天然联系,制度化就意味法律化,而任何制度要得以巩固和普遍施行,也必须靠法律的强制力。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以法治为主题的中央全会,通过了首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相似文献   

8.
党的领导是法治成功的根本保证;法治的建成、巩固和持续,则最终要落脚和依赖于全民守法。所以,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法治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改革开放以来从法制建设到法治建设,党领导全民守法始终是重要的一环。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逐步完善,随着法治被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和宪法权威至上性得到确立,执政党在制度层面的法律保障和价值层面的法治指引下,日益重视法治文化建设,领导人民着力打造法治中国建设最坚实、最广泛的基础,弘扬法治精神,"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不断坚定法治信仰,养成法治习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文章运用社会运行理论和法治运行理论,探讨法治反腐的运行规律,提出法治反腐的运行机制是一个以实现"惩治和预防腐败"这一目标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包括立法机制、实施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机制四个子机制。这四个法治反腐的子运行机制在结构上互相协调、功能上相互补充,并共同致力于法治反腐运行机制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的法治实践形成了若干具有真理色彩的公理性法则。中国的法治建设应当充分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在立法、执法、司法及守法各个层面自觉依循一些规律性的法治理念,消除有悖于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的种种弊端,从而尽快进入法治状态。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质的飞跃为地方法治建设设定了新的起点,赋予了新的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法治建设应该在新形势下坚守法治精神,彰显地方良法善治;秉承法治理念,提升地方治理能力;落实法治GDP,引领地方经济发展新常态;整合法治力量,推动法治一体化建设,以此为我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实现发挥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军 《理论建设》2002,(6):52-56
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属概念,构成政治文明的一部分。十六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工作中的突出进步在于:提出了法权平等与经济平等有机统一的人民主权观,开辟了实质性人民主权的新纪元;在依法行政工作中强调了机构建设以及依公正程序行政的重要性;对司法公正提出了制度上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复兴不应该单单只依靠经济的复兴,更重要的是文明的复兴。文明的复兴表现为多方面的复兴,其中法治是文明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明复兴的制度保障。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实现"中国梦"的当务之急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14.
搞好城市法治建设,对建设法治中国意义重大。建设法治城市,也要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各个环节共同推进,使法律在城市生活、管理、运行过程中处于最高地位。要推进法治城市建设,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能力是关键。"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从思想和工作两个层面为实现依法治国指明了具体路径。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首先要维护宪法权威,营造法治环境;其次要培养法治思维,提高法治能力;再次要完善领导干部考核和任用机制,最后要完善监督问责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记者:李所长,您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整体战略部署的同时,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明确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那么,如何认识《决定》提出这一战略任务的现实背景和重大意义?李林:法治文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法治国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法治梦作为中国梦的重  相似文献   

16.
建设法治政府,其核心在于"依法行政"。邓小平在"法制"概念内阐发了深刻的"法治"思想,形成了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总体设计,实现了治国方略的根本转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他强调人人树立法制观念,建立完备的法制体系,坚持依法行政,为我国新时期法治政府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邓小平法治思想至今仍然具有理论原创性价值和深远的指导意义,是继续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法治     
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就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政治进步、法治昌明。要准确全面地回答"中国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这一重大问题,首先应确定法治的内涵,因为这是一个多义的概念,意义取舍不当将直接导致方向性的错误。从历史上看,法治"Rule of law"一词形成于13世纪的英国,  相似文献   

18.
正确看待新中国60年的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问题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总结和分析这些成就和经验并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言献策,需要弄清四个认识论层面的问题,即:新中国法治建设探索和发展的一贯性和阶段性,而且它们是有机统一的;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复杂性、民族性和动态性等基本共性和内在特点;不应人为地将历时性的法治建设整体割裂为两个30年的对立;必须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整体中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19.
孟祥锋 《理论导报》2014,(12):12-12
正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必须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抓手,突出工作重点,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第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体系是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加强这五大体系建设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王景福 《党课》2014,(23):125-12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站在新的伟大历史起点,高瞻远瞩地提出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强劲号角。这是新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和亿万人民的渴求与期盼,我们为之拍手称快、击节赞叹。依法治国、兴国安邦,长治久安、国之大成。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不仅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