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立法体制既是统一的,又是分层次的立法体制。立法权掌握在中央,同时又赋予地方一定的制定法规权。实践证明,地方性法规保障和促进了各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它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省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是1980年10月6日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甘肃省县级直接选举实施细则》,它意味着我省地方立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到2004年5月底,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20件,批准兰州市地方性法规23件,作出法规性决议、决定45件,批准民族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47件,合计235件,平均每年10件左右。2000年立法法颁布以后,省人大常委会更加重  相似文献   

2.
不错,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确实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仅从经济角度看,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存在各种问题。经济领域之外的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体制,同样存在问题。中国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这当然是一个事实,各个重要领域确实都已经制定了法律、法规。但是,略加观察就会发现,不少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自治区七届人大常委会任期五年来,认真严肃地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为加快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维护政治社会稳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治区七届人大常委会有计划地领导和组织地方立法工作。1988年11月,常委会制定了自治区地方立法五年规划,并且认真制定年度立法计划。1992年召开了地方立法工作会议,检查、总结和督促五年规划的实施。逐步完善了法规草案审查和修改程序。加强组织协调,各委员会同法规起草部门密切联系,召集法规起草工作的分析汇报会,共同征求意见,注意部门之间、法规之间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4.
李朝开  普晓洲  夏黎明 《求实》2003,(Z1):57-58
一、云南民族的基本概况 云南是一个山区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有25种少数民族,占西部民族种数的65.8%,拥有少数民族人口1160多万,占西部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的23.5%,有8个自治州,占西部自治州数的29.5%,有29个自治县,占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县的45%。因此,如何确保市场经济在云南的实行直接关系到云南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同时如何培养云南法律人才为市场经济服务也是我省发展经济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云南法制现状 (一)法制环境现状 云南的法制环境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表现在:(1)自1979年12月31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设立以来,我省的地方立法工作在促进云南社会稳定、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到目前为止,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和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和自制条例、单行条例有356件,去掉失效的23件法规,废止的14件法规,达319件。(2)自“依法治国”方略提出以来,从宏观上看,我省的法律环境大有改观。(3)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向纵深层次的发展及我国加入WTO,对法律人才的需求量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省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4)根据中央和省的要求,我省加大了普法宣传力度,公民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5.
2000年我国教育投人将增长50% 据悉,1997年纯财政教育投入达1800多亿人民币,而实际投入有2500多亿。这个数字只占到GDP的2.49%。为了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中央政府决定采取非常措施保证到2000年教育支出占本级财政收入的比例每年递增1个百分点,也就是2000年的教育投入比现在增长50%左右。同时规定每年超收的财政收入及预算外收入都必须按相应比例进行教育投入。 改革开放20年我国立法340件 1979年至今,历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340件,行政法规800余  相似文献   

6.
执法监督是执法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执法行为合法性必要的约束手段。加强执法监督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执法体制,保证法律的贯彻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执法监督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立法机关抓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我国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无庸讳言,当前,在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有些方面还相当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法律实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划时代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和公民社会的兴起,是人类社会政治形态从传统的卿即国家的君主专制社会发展、转型到现代主权在民的民主政治社会的划时代标志之一。中国在近、现代及以前的漫长小农经济及半殖民经济和专制社会中,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产生公民及公民社会。囿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新中国的前三十年仍未具备产生实质性公民和公民社会的条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造就了公民和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前所未有的兴起。它既是改革开放尤其是向市场经济形态和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又是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发生广泛而深刻变迁与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以保障妇女的权益,从而使妇女获得了在经济、政治、文化、婚姻等各方面的解放,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妇女解放的根本前提;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妇女解放的根本保障;推动妇女组织的发展是做好妇女工作的重要条件;妇女只有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才能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9.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现行宪法制定于1982年。它总结了建国以后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了新时期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保证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健康发展。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现行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发展,根据党和国…  相似文献   

10.
制度环境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具有重要促进和约束作用。自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政治法律制度环境曾一度得到改善,公民社会也一度得到迅速发展。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制度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一度受挫。改革开放后,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政治法律制度环境获得巨大改善,公民社会再次获得迅速成长。在今后的制度变革和完善中,对公民社会正确的政治定位,民间组织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政策的修订与完善,审批、登记、注册、经费、税收方面的监管和引导等一系列制度的变革,将是中国公民社会成长、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给中国带来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伴随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实现了从“征服自然”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转变。回顾和总结这个历史转折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北京党史》2008,(2):8-8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巨轮从此开始扬帆远航。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老干部成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收集珍贵历史资  相似文献   

13.
宪法虽然一般支持扩权强县的改革,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实践固化了"市管县"模式,并在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中央部门规章、地方人民政府规章中,把这种管理模式制度化、合法化。因此,为支持扩权强县,我们必须在层级上对全国性法律、行政法规及地方性法规、规章作适当调整;在法律的事务上,对经济管理事务、社会管理事务等方面的规定作符合扩权强县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刘东辉 《奋斗》2010,(2):3-4
<正>回顾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加强法制建设无疑是浓墨重彩的篇章。30年来,我省历届人大始终把立法作为首要任务,立法质量不断提高,立法程序日趋完备。目前,我省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共328件,其中省制定的200件,较大市和自治县制定的128件。这些法规,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地方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地方立法工作,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  相似文献   

15.
法制和谐是指国家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备、协调与统一。它要求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下位法必须符合上位法的规定;要求横向的法律规范之间不能相互冲突和抵触;要求调整社会生活的法律规范体系没有盲区和空白,具有其系统性、协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法制和谐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制度基础,因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和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11,(5):57-57
据3月11日的《光明日报》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到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吴邦国强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千,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宪法虽然一般支持扩权强县的改革,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实践固化了"市管县"模式,并在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中央部门规章、地方人民政府规章中,把这种管理模式制度化,合法化.因此,为支持扩权强县,我们必须在层级上对全国性法律、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规章作适当调整;在法律的事务上,对经济管理事务、社会管理事务等方面的规定作符合扩权强县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适应反腐倡廉要求完善纪检监察法规白银市纪委、监察局几年来,白银市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各个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的需要,加强了纪检监察政策的研究和法规制度的建设,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坚持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9.
海淀地区法律事务所积极为经济建设保架护航,成立5年来,接待各类咨询2817人次,代理案件856件,为企业避免损失1150余万元,挽回经济570余万元,成为我市乡镇法律服务行业的排头兵。继1991年获得“北京市十佳法律事务  相似文献   

20.
李庆刚 《唯实》2009,(4):41-43
“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1月中旬在无锡召开。会议围绕改革开放30年历史,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的建设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其研讨主要内容综述如下:关于改革开放的缘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历史阶段和历史经验;关于30年来理论创新、党建制度创新问题;对30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转型、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苏南模式”的探讨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