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中伟  沈家文 《当代亚太》2013,(1):51-79,158,159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于2012年3月15日正式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在亚太经济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成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标志之一。《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美国一方面实现了与韩国互惠互利的初衷,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东亚一体化进程,实现了制衡中国的战略目的。文章主要论述了《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对美国的经济福利、地缘利益和"新贸易政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背景下《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与美国的APEC政策、主导TPP发展与美国国内政治博弈之间的关系,勾勒出美国新亚太贸易战略的轮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出口受阻和影响力受限的情况下,应在加快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多元平衡的区域合作和积极应对美国主导TPP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研判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亚太再平衡"的战略背景下,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经历了两次深刻的调整。第一任期进行的调整以外交、舆论施压为主,主要是在"亚太再平衡"的战略布局下,基本上形成了南海政策的再平衡框架。第二任期的调整则加大了军事介入,加强了同盟体系和安全合作网络,并扶持相关声索国增强防卫实力,美国的"亚太再平衡"得到强化,南海政策框架得以确立、稳定和运作。从"亚太再平衡"的战略本质看,美国主要是通过介入南海问题来制衡和管理中国的崛起,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同时,它也制造了中美在南海的"安全困境",政策本身也具有内在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     
《当代亚太》2015,(2):1
<正>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的推进以及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长,使得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互动及其对地区格局的影响成为学界和政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也是本刊的主要选题之一。本期三位作者从国际关系和战略的视角分别对美国的亚太战略进行了深入分析。王浩认为,当前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已经呈现出"过度扩张"的趋势,表现为战略成本已经超出战略收益。作者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正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其将采取何种对外政策,尤其是亚洲政策,成为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舆论界、学界与政府的共同推动下,当前,特朗普政府提出以"印太"战略取代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并将其纳入美国的国家整体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战略调整?该战略会对亚太地区格局产生何种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印太"概念既非美国首创,同时又得到澳大利亚、日本和  相似文献   

5.
自奥巴马政府时期以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不断加大对中国政治干预和外交施压的同时,还日益强化其南海政策的军事化趋向,尤其是越来越多地直接派军舰和军机进入南海海域和空域,以加大军事威慑力度。从传统地缘政治学视角来看,美国强化其南海政策中的军事化趋势,受多重地缘战略目标的驱动。首先,受美国全球地缘战略利益的驱动,以“航行自由”的旗号检验其海上霸权在南海地区的有效性,借以维护美国的全球海洋霸权。这是因为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海上实力维系起来的。其次,由于欧亚大陆是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核心,因此美国强化其南海政策中的军事化趋势也受其欧亚地缘战略目标的利益驱动,目的在于继续保持和巩固对欧亚大陆的战略“围堵”态势,借助“亚太再平衡”战略补齐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力量短板,继续维护美国主导下的欧亚地缘政治格局。最后,在美国继续推进战略东移计划的背景下,美国强化其南海政策中的军事化趋势还深受其亚太地缘战略目标的利益驱动,即通过把亚太战略扩展为“印太”战略,来巩固美国在第一岛链的军事存在,加强对东亚崛起大国的战略包围。  相似文献   

6.
<正>一亚洲再平衡:一石激起千层浪自从美国推行亚洲再平衡战略以来,围绕中美关系展开的东亚地区局势变动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极大地影响和推动着东亚地区形势的演变发展。中美作为最强大的地区和全球大国,必将成为东亚国际关系和安全安排的重要角色。亚洲再平衡即使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一部分,也是从其他地区向亚太倾斜的调整。美国亚洲再平衡被认为是应对中国崛起的举措,由此引发的中美关系曲折反复致使奥巴马第一任期对华政策出现"高开低走"。中美关系本来从未真正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7.
美国基于对当前亚太战略形势的判断提出了再平衡战略。从理论上来看,传统的竞争型权力平衡战略通常只强调物质利益,而合作型权力平衡战略则把理念因素纳入思考的范围,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当属于后者,而澳大利亚在这一战略中的地位显得相当重要。文章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的美澳合作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这种战略下美澳合作的具体实践,发现不论是"澳新美安全同盟"机制还是"澳美部长级会议"机制均得到了强化。其原因在于,双方的战略思考有很大的相似性,美国看中澳大利亚在亚太的地缘战略价值,澳大利亚也试图借美国的力量进一步巩固自己在亚太的战略地位。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合作并不一定会给该地区造成类似冷战式的安全困境,未来双方关系的动向仍需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8.
韩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TPP持消极观望态度。随着韩国新政府的上台和日本正式宣布加入TPP,韩国国内就是否加入TPP谈判展开了激烈辩论,韩国政府也迅速从消极观望转向谨慎研究,最后接受了赞成论者的观点,宣布对TPP"表示关注",并启动了与TPP成员国的双边预备谈判程序。如果韩国加入TPP,不仅会扩大TPP的影响力,助推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也会削弱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动力,并对中韩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需要加速推动中韩FTA、中日韩FTA和RCEP,研究与TPP成员国之间签署双边FTA和直接加入TPP的可行性,扩大同中亚、中东欧和东南亚等区域和次区域的经济合作。最重要的是,中国需要扩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点和面,增强自身的经济体质,直面来自美国主导的TPP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战后,由于美军单独占领日本,美国占领当局直接主导了日本的非法西斯化改革,日本的对外政策也被纳入美国的东亚地缘战略框架内。正因如此,战后日本的"国家正常化"进程与美国的亚洲地缘战略密切联系在一起。冷战时期,日本充当美国在亚洲的"冷战"哨兵,日本在"旧金山体制"下获得"独立"和国际空间。冷战结束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战略,日本乘机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扩展自主权。尤其进入21世纪,日本通过参与美国的"反恐"战争,实现了海外派兵。近年来美国实施战略东移和"亚太再平衡",日本借机加快修宪活动和军事"解禁",加速日本"国家正常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伊核问题破局与"亚太再平衡"战略有较为密切的间接联系。奥巴马执政后不久,推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受限于国力,为了顺利推行此战略,美国需要从中东抽身。但中东地区历来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之一,奥巴马政府在从中东抽身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尽力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于是推出了以"收缩力量、操控乱局"为特色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伊朗是地区强国,伊朗核问题如不实现破局将会使美国难以从中东抽身,也不利于其在该地区构建新的平衡,"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将更加难以顺利实施。因此,美国需要在伊核问题上实现破局。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10月,奥巴马因预算和债务上限危机取消其亚洲之行,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失速"的集中表现,日本等国舆论还出现奥巴马政府开始"轻视亚洲"的论调。1的确,相对其第一任期时而言,美国亚太政策在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的首个年头显露一定程度的"疲态",但奥巴马政府落实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深耕细作"不可忽视,美国针对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有反弹和反制的可能性,美国加大对亚太地区政策资源投入、重塑和巩固其对地区事务主导权的决心和韧劲不应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亚太政策正处于转折关头。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内所构建和实施的"再平衡"战略虽然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但在亚太不断演进的地区情境中仍有进一步调整的必要。第二任期内,基于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国家安全利益及美国与该地区国家关系的重新评估,奥巴马政府对"亚太再平衡"战略进行精心改造,赋予其明显的"聚合安全"特性。在"聚合安全"战略的指导下,美国将继续保证其双边安全承诺,并更多地通过筹划或参加地区多边机制和多边创议的方式来发挥其主导性作用。这种从双边优先的传统立场转变为双边及多边并重的战略安排,被认为是目前国内政治经济条件下美国保障其在亚太地区利益的最现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王浩 《当代亚太》2015,(2):4-37,156,157
"亚太再平衡"是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核心。该战略实施以来虽一直饱受争议,但大体得以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收益,特别是扩展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影响和战略存在,同时对中国崛起构成了一定的战略压力。然而文章认为,伴随着再平衡的不断演进,地区国际政治变迁已使美国在亚太过度扩张,它集中体现为亚太再平衡的内部和外部战略成本,包括盟友体系的弊病和风险、中美战略互疑的不断加深、跨太平洋经济合作构想面临的内外挑战、美国国内政治"迷思"对该战略有效性的伤害以及美国在其他地区进行战略收缩的困难高于预期等,已经逐渐超出其上述战略收益。在这种困境下,美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着在战略上"保持介入"和"进行收缩"的两难选择。尽管截至目前,美国国内围绕以上两种选择的争论仍在持续,但对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调整已不可回避。在地区安全局势持续不稳及中美就推进"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达成共识的背景下,未来5到10年,陷入过度扩张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更有可能朝着"有限收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由于摊子铺得太大,超出了其力量的限度。奥巴马总统上台推出了"战略再平衡"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仍存在问题,表现为:战略目标再平衡尚好,但对美国国内和国外的再平衡做得不够,对国际区域再平衡做得也不够;在亚太的再平衡上,经济、军事手段之间存在失衡,过于强调军事,人为地加大军事存在的作用,经济上提出"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将亚太地区发展最快的中国排除在  相似文献   

15.
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东亚地区形成了以"陆海分离"为特征的安全秩序。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频繁调整亚太安全战略及军事部署,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导致这一秩序迅速瓦解,新的秩序尚未形成。基于确保地区主导权的考虑,美国不断调整亚太安全战略,其中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抵消中美西太平洋军事力量对比变化带来的影响。期间,美国由寻求确保台海两岸军事平衡,到维持中国与东亚军事强国的军事平衡,再到阻止中国抵消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优势,与中国针锋相对的一面明显上升。为有效管控这一趋势,避免两军在亚太地区迎头相撞,确保地区安全稳定,有必要从观念、秩序和实力三个层面出发,思考中美在西太平洋地区可能构建的军力对比态势。  相似文献   

16.
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正式提出"印太"概念,并制定了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其核心是均势制衡与力量优势。美国认为,由于中国的持续崛起,"印太"地区出现了不利于美国霸权体系的力量失衡,从而导致安全失衡,直至体系失衡。为了扭转"印太"地区的失衡态势,继续维系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离岸平衡手角色和世界的霸权地位,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一系列优先战略行动,重新恢复有利于美国的力量平衡,进而达到美国认为的安全平衡和体系平衡。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充分体现了美国现实主义、保护主义与实用主义倾向,反映出特朗普追求美国优先和全面优势的战略观念。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实行起来可能并不会像设计者所希望的那么有效,其战略本身存在很大的局限,甚至潜藏着巨大的战略安全风险。特朗普政府的战略优先行动或预示未来数年印太秩序和世界秩序的大变革。美国有可能因此失去作为印太体系和世界体系的建设者角色,反而成为体系的破坏者。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一直寻求建立在亚太地区的领导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他强国在地位、影响力方面出现衰退,特别是1991年苏联解体使得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该地区的地位日益凸显,也越来越多地参与该地区的事务。奥巴马政府的再平衡政策是重申美国在东亚的地位,表现出美国保护其在该地区的地位和利益及增强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决心。这样的决心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抗,将许多东盟国家置于尴尬的境地,因为它们并不想卷入两个大国的任何争端。美国的再平衡战略使亚太  相似文献   

18.
亚太地区秩序变革的最终形态取决于大国的竞争,也取决于中国发展最终能达到的程度以及中国希望扮演的角色。中国要在地区秩序各方面扮演更加积极有为的建设性角色,还应恪守一些基本的战略底线。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不谋求亚太地区霸权,不在周边经营势力范围,是中国亚太角色的战略基石。不谋求地区霸权的角色定位,主要由中国各种“内生性”因素所决定。新时代中国需要在亚太秩序的稳定和变革方面与美国达成基本共识,增强亚太区域合作方面的战略互信。中国要明确界定不称霸、领导权、主导权等概念,处理好增强“地区能力”与不谋求地区霸权之间的关系,关注和引导国内有关中国角色的舆论,树立“亚太的中国”而不是“中国的亚太”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双重视角下的美国“印太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立平 《美国研究》2015,(2):32-51,5,6
从地缘政治角度而言,美国的"印太战略"是将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和亚太"轴辐"安全同盟体系扩大到印度洋区域,实行两洋联结,形成大月牙形同盟与伙伴国网络。此举试图以合作与制约双管齐下,将中印崛起规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机制和国际规则框架内。从地缘经济角度而言,世界经济重心从大西洋两岸向印太地区转移是促使美国推出"印太战略"的主要原因之一。亚太经济重心从美国向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和印度洋地区东部转移也促使美国提升这些次区域的战略地位。印太地区战略格局正在从一超多强向多极格局演变,形成多个三角关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进程不仅取决于两国国内因素,也受到印太地缘政治中其他行为者的影响。印太地区正在成为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下一个中心地带。美"印太战略"使印太地区战略态势更为复杂,使中国和平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军事存在是美国在东南亚维护霸权的重要工具。美国2010年宣布重返亚洲以后,继续强化在该地区的军事影响力,并且在经济上推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政治上推行人权价值观,这构成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主要以四种方式进行,即驻扎军队和军事装备、举行多边和双边军事演习、资助东南亚各国军事人员赴美国培训、对东南亚国家实施军售军援。美国通过这些方式使多数东南亚国家在防务政策上倒向美国,也确保了美国在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