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索句渝州叶正黄”探源──《沁园春·雪》写作时间、背景及最初流传种种考萧永义《沁园春·雪》(以下简称《雪》词)是毛泽东诗词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毛泽东作为杰出诗人为世人所知,即始于这首词的传出。可以说,一阕《雪》词奠定了毛泽东在当代词坛的地位。一...  相似文献   

2.
1957年《诗刊》创刊,毛泽东把他创作的、包括《沁园春·雪》在内的十八首旧体诗词,交由《诗刊》发表。《沁园春·雪》在《诗刊》创刊号上正式发表后,一时注家蜂起,写了许多诠释文章。着重是对毛泽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地点及其有关的史实作了一些阐释。从20世纪50年代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许多注家写的有关这首词的史实考证,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一些说法:毛泽东这首词是1945年在重庆写的;毛泽东1945年9月6日,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津南村看望柳亚子时,书赠柳亚子;毛泽东把这首词书赠柳亚子后,第二天《新华日报》上就…  相似文献   

3.
1957年《诗刊》第一期上,出人意外地登出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清平乐·会昌》及《沁园春·雪》等18首旧体诗词,这引起了包括文坛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1957年1月,《诗刊》杂志创刊号首次集中发表毛泽东的《旧体诗词十八首》时,以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为首篇.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收录37首作品."六三年版"是毛泽东亲自编定的一个带总结性的诗词集,是其生前出版的最重要的诗词集之一,第一首作品仍是《沁园春·长沙》.显然,《沁园春·长...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气势磅礴、境界高远、艺术精湛,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革命现实主义、革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典范。时值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再次细细品读这首词作,不仅深切缅怀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新中国建设开创的丰功伟绩,而且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有重要启迪。《沁园春·雪》以"雪"起兴,写所见所感。首句"北国风光"交代区域地点。次句"千里冰封"以静景点明季节时间",万里雪飘"以动景渲染气氛,而"千里""万里"有远  相似文献   

6.
吴直雄 《党的文献》2006,(5):56-60,77
自从蒋介石及其御用文人攻击毛泽东《沁园春·雪》有“帝王思想”以来,此种说法,因种种原因。阴影难散。其实从毛泽东《沁园春·雪》词的用典情况来看,从岳飞的名词《满江红》(怒发冲冠)的用典被不少文史大家所误读而造成的严重恶果来看,所谓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有“帝王思想”之说,纯属荒谬妄评。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在《诗刊》 1957年第 1号发表时 ,未标明时间 ,《毛泽东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 3年 12月版补上 192 5年。据考证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不是 192 5年 ,应是 192 6年 12月。理由如下 :第一 ,毛泽东 196 1年 10月 16日手稿标明的写作时间是 192 6年。《毛泽东手书选集》影印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五份手稿 ,① 其中第一份手稿 ,即落款为“一九六一年 ,十月十六日 ,毛泽东”的那份手稿 ,在《沁园春·长沙》后 ,本来写有“一九二六年作。”② 影印时被隐去了。这样做 ,既使头重脚轻的“独立寒秋”一行字失去了支撑 ,…  相似文献   

8.
张兴德 《党史博采》2022,(11):27-29
<正>(一)毛泽东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上乘之作。其情绪之乐观通达;思想哲理之深刻;艺术上的含蓄蕴藉;意境之浩渺辽阔;文词之优美新丽,在古今诗词中并不多见。1925年毛泽东因病回到家乡韶山,一边休养治病,一边发动、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活动。他在韶山的工作卓有成效,引起反动军阀和地主们的警觉。这年8月,湖南军阀赵恒惕阴谋下令逮捕毛泽东。毛泽东紧急离开家乡,去长沙向长沙区委汇报工作情况,并经长沙去广州工作。就是在长沙停留期间,他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词。此词正式发表于1957年1月创刊的《诗刊》,让我们先来看全词: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0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在重庆召开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第六届年会,同时举行的还有重庆毛泽东诗词研究会成立大会。近100名代表共聚山城,纪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发表60周年,共同探讨毛泽东诗词的史诗性。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二届会长贺敬之以书面方式致开幕词。开幕词指出,60年前,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在重庆发表。“这次发表轰动山城,传遍全国各地,使世人知道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是伟大的诗人。这首咏雪词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珍品,是他的代表作。”“这首词的发表与传世,是中…  相似文献   

10.
张兴德 《党史文汇》2022,(12):38-42
<正>《沁园春·雪》不仅在毛泽东诗词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中国诗词史上也有特殊的一席之地。从诗词写作、流传史视角看,它有两个独到之处,一是从写作到示人和公开发表的时间看,近10年之久;二是发表后,出现了“和词”热现象,其参与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空前绝后。本文主要是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这首诗词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词作的一个高峰,它产生于中华民族出现大变局的关键时刻,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毛泽东说《雪》词的主题是"反对封建主义",这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另外,通过与作者另一首词作《念奴娇·昆仑》相比较,可以看出,不仅二者的主题密不可分,一为反帝,一为反封建,而且它们都选用了相同的意象——雪、雪山。与古典豪放派的苏、辛相比,《雪》词对历史人物的点评不仅表现出了民族精神的宏大主题,而且透露出一位伟大马克思主义者的宽广胸襟和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的一天,我在翻看旧时的日记本时,在1976年的日记中,把那年1月15日写在日记本上的一首悼念周恩来总理的词又仔细地看了一遍。这首题为《沁园春·悼念周总理》的词是这样写的:"宇宙垂纱,环球肃穆,泪雨汪洋。忆光辉盖世,躯身马列;千秋一杰,火胆钢肠。并蓄刚柔,沧桑纹掌,叱咤中外美名扬。回头看,给东方古国,数增荣光。无私无畏革命,赞披荆斩棘永向阳。肯鞠躬尽瘁,一生奋战;创基建国,  相似文献   

13.
正"万里长征,千折百回,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毛泽东曾这样谈起长征,但他却又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以一个诗人的眼界描绘了长征途中的高山峻岭、险滩激流,让这些山和水映衬了红军长征中那些崇高壮烈、动人心弦的战斗场面和情景,使血与火、灵与肉搏击的战略退却和远征增添了诗情画意。毛泽东在长征期间的诗词作品,大体有《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沁园春·雪》七首。这些诗词借物抒情、情景交融,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变成真正的史诗,定格在国人心中。  相似文献   

14.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09,(17):77-77
<沁园春·雪>词近乎家喻户晓,毛泽东在这首词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秦、汉、唐、宋的确都是封建时代兴盛一时的王朝,它们在今贵州这片地区的统治,都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19年6月19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的毛泽东《沁园春·雪》研讨会,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围绕《沁园春·雪》的创作过程、思想内涵、艺术价值、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学者们认为,要从红军长征及东征的大历史背景来理解其思想内涵,当时,为实现中央在西北为革命大本营奠基的任务,毛泽东提出东征的战略主张,而东征在文化上的突出成果就是《沁园春·雪》的诞生;《沁园春·雪》体现了巨人气象的豪放和穿越时空的厚重,词中蕴含着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立足现在、超越古今的从容;全词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和气魄,使命和担当,以及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根植人民的为民情怀,从《沁园春·雪》中可以体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出版的《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0 2年 4月版 ) ,收录有毛泽东 1 94 6年 1月 2 8日致柳亚子的一封信。该信中有一句 :“印章二方 ,先生的和词及孙女士的和词 ,均拜受了。”《毛泽东文艺论集》的编者对“先生的和词”及“孙女士”分别作了注解 ,唯独没有注释孙女士的“和词”。笔者揣测 ,也许是编者一时没有找到这首词。笔者在前些时候查找有关毛泽东咏雪词的资料时 ,恰好看到了“孙女士”———谭平山的夫人孙荪荃———的和词。这首词也是唱和毛泽东《沁园春·雪》的 ,刊载于 1 94 5年 1 2月 2 9日重庆出版的《客观》…  相似文献   

17.
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应柳亚子要求,将《沁园春·雪》送给柳亚子。重庆谈判后,毛泽东回到延安,《新民报晚刊》发表了这首词,从而引发了一场应和风波。长期以来,我们虽然谈应和,但从没有将其他和词尤其是国民党方面的和词,完全公布出来。本人经过艰苦查找原报刊,将这些词大部搜集,现将一部分和词刊发出来,并加以简要注释,使大家对当年这段历史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诗词的第一篇白话译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吉 《党史文汇》2002,(3):37-38
1946年10月20日,解放区晋冀鲁豫边区出版的《人民日报》第三版,在显著位置刊发了范文澜用白话翻译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雪》(以下简称咏雪词)的文章,题为《沁园春译文》。该文是毛泽东诗词的第一篇白话译文。与该文一同发表的,还有范文澜鼓励音乐工作者为咏雪词配制的曲谱(见影印件)。这一曲谱,是毛泽东诗词的早期曲谱之一,也是正式发表的第一首毛诗曲谱。译文和曲谱,都是我们今天研究毛泽东诗词传播史的珍贵史料。笔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知道历史学家范文澜所作的这篇白话译文,更不知道在范文澜的鼓励下音乐工作者创…  相似文献   

19.
李虹 《党史文苑》2012,(23):51-52
毛泽东作为20世纪中国文坛蜚声中外的一位伟大诗人,一生创作了数十首诗词。其中有两首词格外引人注目,一首是《如梦令.元旦》,另一首就是《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这两首词为何格外引人注目呢?一是均为小令,作品短小精悍,节奏感强,前者计33字,后者计44字。二是均为描写行军场面。前者为山上,红军在进行战略退却途中;后者为雪中,红军在实施战略进攻路上。三是这两个词牌名毛泽东终生仅用一次,不像有的词牌名多次使用,如《沁园春》《西江月》《渔家傲》等。更重要的是,这两首词创  相似文献   

20.
杨德勇 《党的文献》2016,(3):108-116
《沁园春·长沙》一词以反帝反封建作为创作主题。它的对话对象,就是在"峥嵘岁月"里一起探寻人生和国事的"百侣"们,既有湖南一师的同学们,更有作者1920年秋冬至1921年在长沙建党建团时的革命友好。该词的创作时间应在1926年12月中下旬。其下阕中追忆和描述的具体活动"携来百侣曾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等,主要发生在1920年的下半年。词中"中流击水"的含义,既包含了1917年前后毛泽东等在湘江游泳、搏击风浪,也包含了1920年秋冬至1921年毛泽东等湘江泛舟、探讨"谁主沉浮"的回忆。《沁园春·长沙》反映了北伐以前以及北伐战争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时代矛盾和历史任务,是毛泽东践行"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初步的经验总结和美学表达,是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救国图强的现实主义担当和浪漫主义情怀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