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论"飞车抢夺"的法律适用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车抢夺"是近些年来在各地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犯罪形式."飞车抢夺"是"利用行驶的交通工具抢夺的"多发情形."飞车抢夺"并非都应当以抢夺罪论处,有的是应当定为抢劫罪的."飞车抢夺"多发的原因是什么?公安机关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予以防范?是值得研究、探讨的.  相似文献   

2.
"严打"中重点打击的飞车抢夺犯罪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抢劫转化.一是转化型抢劫,即理论上的法定转化犯,并有两种转化情况,分别适用刑法第269条、第267条;二是案发时抢夺行为性质直接转变为抢劫性质,成为标准型抢劫;三是结果加重型(原型抢劫的一种),这是本文的重点.即飞车抢夺中致人受伤(不管是什么程度)的,具备客观上采用了危险手段(存在危险性),主观上存在间接故意性、放任性,行为上有夺财的关联性,双重指向(伤害)有了结果性,应以抢劫定罪科刑.  相似文献   

3.
在对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诸国刑法关于抢夺行为定性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刑法规定的抢夺罪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倡导在我国刑法中拆解抢夺罪,将抢夺行为一部分归入盗窃罪,一部分纳入抢劫罪.  相似文献   

4.
正确使用防范战术,有效打击飞车抢夺,必须充分了解当前飞车抢夺的情形和特点,明确防控飞车抢夺的行动要求,讲究防控飞车抢夺的观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广州市飞车抢夺多发的特点,本文根据工作实践,归纳和总结出三种打击飞车抢夺的模式.并提出根治飞车抢夺犯罪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当前城区各类刑事案件中,飞车抢夺案件发案率不断升高,严重危害了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因而应在深入分析城区飞车抢夺案件特点以及该类案件侦查的难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侦查飞车抢夺案件的有效对策,以夺取打击飞车抢夺犯罪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刑法第四百三十八条第二款同样是特殊法条,将该款规定中的"处罚"解释为"定罪处罚"不具有正当性,军人盗窃、抢夺部队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抢夺武器装备罪。出于罪刑相适应的考虑,对上述行为量刑时应适用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二款的法定刑。从立法论角度来看,刑法第四百三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存在缺陷。对此,可经由补正解释的路径来纠正这一错误。  相似文献   

8.
针对柳南河西责任区飞车抢夺即抢劫犯罪、抢夺犯罪案件特点,采取了一些相应对策,诸如审查户口、盘查车辆、路面巡查,但没有能够从根本上遏制案件的发生。据此,应当构筑信息平台,建立信息网络,实现信息效益最大化,同时从人车管理和销赃渠道等环节入手,整合警力,综合治理,全面防控,才能有效打击飞车抢夺犯罪。  相似文献   

9.
2002年10月26日,九江市浔阳公安分局刑侦部门经过缜密侦查,成功打掉了一飞车抢夺团伙,抓获团伙成员5人,缴获作案用摩托车2辆,一举破获飞车抢夺案件30余起。这起团伙犯罪案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犯罪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中透视了当前治安防范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对飞车抢夺案件的打防对策提出了粗浅的看法。一、城区飞车抢夺案件的总体趋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个社会迅速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刑事犯罪活动亦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动向,较为突出的是飞车抢夺(抢劫)案件。飞车抢夺,…  相似文献   

10.
飞车抢夺犯罪对社会公共秩序和群众的安全感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驾驶机动车劫取公私财物犯罪作案手段的暴力性和对人身的危险性十分明显,已具备抢劫罪特征,应认定为抢劫罪。另外,行为人飞车抢夺与被害者紧密连接的财物致被害者受伤以及飞车抢夺对象为车辆驾乘人员的,也符合抢劫罪特征,应定为抢劫罪。  相似文献   

11.
突发事件概念从警察学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应该分为广义突发事件和狭义突发事件。广义突发事件是研究整个政府工作中所遇到的突发事件,与警察学所研究的狭义突发事件是有区别的,其内涵和外延各不相同。狭义突发事件是专门研究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的,由警察机关担任主要处置任务的突发事件。同时,狭义突发事件与警察学中其它的一些相近概念容易混淆,必须区分清楚。  相似文献   

12.
国外刑法理论认为伪造包含最广义、狭义和最狭义三种含义,综观我国刑法规定,可将伪造、变造的含义分为四种情况:一是"伪造"属于广义的伪造,包括变造,具体包含了有形伪造、无形伪造、有形变造、无形变造;二是"伪造"属于狭义的伪造,不包括变造,"伪造"仅指有形伪造与无形伪造,"变造"指有形变造与无形变造;三是"伪造"属于最狭义的伪造,仅指有形伪造;四是"伪造"仅指无形伪造与无形变造。  相似文献   

13.
礼与法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总的来说,二者之间没有截然可分的界限。费孝通先生把传统中国农村社会概括为“礼治社会”,但由于他是在广义与狭义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使用“礼”这一概念,因此他的“礼治社会”也就相应地具备了双重的含义无法的社会和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社会。我们在把握费老的“礼治社会”时,应该把它正确理解为是主要依靠传统来应对生活需要的社会,而不是可以完全不需要借助法律来维持公共秩序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期货犯罪法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货犯罪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是指发生在期货领域的所有犯罪 ;狭义的仅指在期货市场才刚刚出现的专业型犯罪。本文拟对狭义的期货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特征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贪污罪定义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刑法学界对贪污罪的定义均未全面而恰当地概括我国刑法规定的贪污罪情况 ,有必要对贪污罪的定义重新予以认识。狭义贪污罪定义应当是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数额较大的公共财物的行为。广义贪污罪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及其他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非法占有所在单位的公共财物或其他财物或者依法应当交公的礼物 ,数额较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交警执法要注重树立新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交警执法新形象 ,从广义上说 ,应该是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政府放心 ,人民满意。从狭义上说 ,应该是掌握新知识 ,对人民群众有新感情 ,对人民和社会作出新贡献 ,服务社会有新举措 ,工作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对“非法证据”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所谓的“非法证据”,应在狭义上理解,即指执法、司法官员经由非法程序或使用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被热议,首因是其被寄寓了遏制非法取证的厚望。对非法证据排除之遏制非法取证功能的质疑,在我国缺乏力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不能独立承担起防止错案的重任,防止错案也不是其当然功能。  相似文献   

18.
表演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前者指以作品为基础所进行的表演 ,它虽然是邻接权的一种客体 ,但在特质上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倾作品性。这使得一方面 ,它具有和作品相似的使他人成为邻接权主体的派生能力 ;另一方面 ,它理应受到而且实际上也受到了和作品几乎同等的保护。后者除包括前者外 ,还包括不是以作品为基础所进行的表演。这种表演在特质上比前者更具倾作品性 ,但在实践中却未得到与之相称的来自著作权法的保护 ,因此 ,立法宜将其和前者一道纳入《著作权法》里的“表演”一节 ,并对其给予较前者规格更高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销售金额可以分为广义的销售金额和狭义的销售金额。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既遂形态应为危险犯,销售金额应为危险犯中危险状态的衡量标志。唯有如此,才能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既遂形态作出科学、合理的说明。应对刑法中有关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规定进行一定的修改。  相似文献   

20.
杨蕾 《公安理论与实践》2010,20(2):70-73,84
近年来,强调证人负有"作证"甚至是"出庭作证"义务已成为法学界主流话语下的应然观点,很少有质疑的声音。然而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种理解在学理上存在矛盾之处,而且与现行法律规定也不十分契合。证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对于广义证人(知情人)来说,"作证"并不是其所负有的应然义务,而是一项权利,只有狭义证人才负有不可推卸的作证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