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从不同视角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为新时代应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在深刻理解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核心,紧紧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对传统文化问题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形成了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的传统文化观。通过梳理与凝练,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深刻阐明了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二、深度诠释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三、精度提炼了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以“中国梦”为实践指向的文化战略观。继承传统是它的显著特征,即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理论指导,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了西方现代文明和文化建设的时代精华,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和文化成就,从而形成了蕴涵着马克思主义三维文化观的传统文化观、法治文化观、治理文化观。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气象氤氲、博大深邃。习近平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开启了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新篇章。粗略地论述这种传承创新,其主要包括:习近平具有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独特情怀和自觉意识、责任担当和创新激情以及他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需要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历史地全面地对待传统文化,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是习近平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和必然结论,充分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历史性、整体性和创新性的哲学特色。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阐明了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深度诠释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准确提炼了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在继承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发展的重要论述。文化自觉是习近平文化观最鲜明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多向度观照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基、大力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上。  相似文献   

8.
9.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非此即彼、截然对立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朴素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朴素进步历史观、家国天下意识、大同世界追求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马克思主义既在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得到创新发展,也以新的科学元素进一步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不散的精神,而儒家学派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文化。儒家和谐文化观中主要包含着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具体说来,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等。探讨儒家传统和谐文化观,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正确理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集中体现在对民本、明德和建设大同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体思想等,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换的时代意义:肯定人的价值、牢记党的使命、建设崭新世界。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势在必行。我们要从保护、创新与传承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整合思维中来思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问题,采取多种措施,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文化观,是指邓小平关于文化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文试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视角,探讨邓小平文化观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以期对全方位了解邓小平文化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提出继续大力度推进环境治理,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在如何对待自然,如何保护生态的问题上,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系统治理的方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生态与民生等关系;提出富有创新观点的生态自然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民生观、系统生态治理观以及全球生态共赢观等,形成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中国更好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保护一个民族文化精华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保护好这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遗产。普洱的各民族创造了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节日相结合而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今后的发展中,既要保持地方传统文化本色,保护民族文化核心价值,又要不断创新,避免表现形式的模式化;建立民间组织为主,政府倡导推动为辅的"办节"机制;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节庆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走过漫长的岁月至今仍熠熠生辉。习近平法治思想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现今的中国法治建设紧密结合,在实践中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使命。其中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抓关键少数”“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等思想中,我们仍然可以窥见中国古代传统法治文化的影子,这启示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既坚持文化自信又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7.
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创新了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心理认知与价值关怀,赋予理想信念以新高度;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习近平创新了理想信念的群众基础,赋予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习近平采用民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赋予理想信念以大众表达机制;是否与是否能,习近平区分革命时期与和平时期理想信念检验的不同标准,赋予理想信念新标尺。习近平对理想信念的这些创新,集中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理论特征,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品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围绕个中理论建构的三重维度,以其用典为视角,侧重探讨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示范性实践。从“恃君”的公忠到不负人民的对党忠诚,从“牧民”的亲民到唯物史观的人民至上,从“臣轨”的清廉到自我革命的心中有戒,上述“大德”维度的意涵转化、“公德”维度的意蕴提升、“私德”维度的涵义更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重要论述的文化传承厚度与理论创新深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治世资源,提供了解决当前诸多问题的方法。习近平从中汲取了大量精髓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去,提出广大青年和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加强学习,崇德、践行、自省、自慎五个方面来提高自身修养。习近平在实践中牢固树立"严以修身"的思想,对传统修身思想及其方法进行继承弘扬,不仅赋予了其鲜明的时代价值,更提升了治国理政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思想基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系列对外讲话中体现了他外交战略思想的传统文化意蕴。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吸收了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和合"思想、义利观,致力于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习近平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传统文化包含了许多人类共同的生存之道,它是中国立足于世界的重要软实力,同时也是实现与其他国家交流的重要纽带。习近平对外交流体现出了他独特的整体性、与时俱进、包容性的传统文化思维。对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进行传统文化的解读,有利于深入认识新形势下中国外交新理念、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