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乱世孕育 1922年(大正11年),《华盛顿裁军条约》签订,根据条约的规定,日美主力舰的比例是3:5,而此时,日本的假想敌就是美国。如果两国开战,日本主力舰数量上的劣势是肯定了的事实。作战方式上如果是美方处于进攻势态,根据兰切斯特方程,在双方主力舰队交战之前必须使用小型舰艇对其进行逐次削弱,有较好的航程、适航性以及强大重型鱼雷攻击能力的舰队型驱逐舰很适合担当此任务,因此军  相似文献   

2.
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了海军列强的航空母舰和主力舰的数量,但是对于排水量10000吨以下的巡洋舰只规定了主炮口径不超过203毫米,数量则未作限制。1930年的伦敦条约对各国的巡洋舰的数量和吨位作出了进一步要求,因此,怎样在条约的规定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巡洋舰的战斗力成为海军列强面临的问题。30年代初,日本率先开始建造最上级轻巡洋舰,装备15门155毫米主炮,满载排水量超过10000吨。美国也不甘示弱,于30年代中期开始建造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装备15门152毫米主炮,标准排水量达9700吨。出现了轻巡洋舰重型化  相似文献   

3.
1922年华盛顿条约在美国签订后,各海上强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海军竞赛。这次竞争的主角是条约型巡洋舰。法国海军也参与其中,研制了一系列符合条约限制的该舰种。其中在1925-1928年,法国海军开工建造了四艘,它们就是后来的“絮弗伦”号,“科尔贝尔”号,“福煦”号,“迪普莱斯”号。  相似文献   

4.
①海上对抗演习中,人民海军驱护舰队在演习海域展开。由远及近分别是新型导弹驱逐舰170号、171号、新型导弹护卫舰554号以及168号导弹驱逐舰。②人民海军水面舰艇编队,由远及近分别是新型导弹驱逐舰170号、171号和新型导弹护卫舰554号。③整装待发的海军陆战队新型两栖战  相似文献   

5.
设计经过1922年2月6日,各海军强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力量条约》(以下简称《华盛顿条约》)。根据该条约的标准,各国新造的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限制在1万长吨(合10160公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8英寸(203毫米)。由此引发了新一轮建造条约型巡洋舰的热潮,并希望以  相似文献   

6.
设计背景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签定。条约限制了各国大型水面舰艇(战列舰、巡洋舰)的发展计划,美国海军的造舰步伐也因此而停滞。条约规定在1934年和1935年美国海军只能各建造1艘重巡洋舰。与此同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级划时代的导弹驱逐舰,它标志着世界水面舰艇发展进入了燃气轮机时代,同时也标志着前苏联驱逐舰真正走向远洋。在前苏联海军的历史中,它甚至不被称为驱逐舰,而只是作为大型反潜舰,但是准也无法否认该舰在红色海军成长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彭萨科拉级是美国按照《华盛顿海军条约》标准建造的第一级重巡洋舰。它的设计思想就是为了对抗日本同时期的“条约型”级重巡洋舰。也是在建成时唯一在火力、装甲、速度等方面与日本重巡洋舰相当的舰艇。  相似文献   

9.
☉设计综述 上世纪30年代中期,英国根据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建造了9100吨级南安普敦级轻巡洋舰。该型舰的设计非常出色,火力防护和动力方面优秀而均衡,在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英国海军轻巡洋舰的绝对主力,表现可圈可点。然而,在1936年的海军军备会议上,英法美签订了第二次伦敦条约,条约限制了巡洋舰的排水量不得超过8000吨。于是,英国军方在南安普敦级的基础上设计建造了斐济级轻巡洋舰。斐济级于1938-1939年先后开工,二  相似文献   

10.
第一届圣彼得堡国际海军节上,记者在俄罗斯北方造船 厂柜台前第一次发现俄罗斯为中国建造第二批956EM现 代Ⅱ级驱逐舰的模型,现代级被认为是人民海军战斗力提高的象征,此次海军节上俄罗斯首次公开现代Ⅱ级的设计方案,更令所有关注中国海上力量发展的人士感到震撼。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艇和飞机的技术和战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战列舰的海上霸主地位由此受到很大的冲击。一方面,战列舰的舷侧装甲和分舱设计需要加强以抵御鱼雷攻击;另一方面,战列舰需要配备更强的防空火力来保护自己,甲板装甲也需要加强来降低炸弹的伤害。因此,各国海军迫切需要这种新型战列舰来应付这种新局面。 但1922年《华盛顿海军军备限制条约》以及后来的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为战列舰的设计和建筑制定了2个基本指标:一、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在35595吨(以下单位均为公吨)以下;二、新战舰的主炮口径上限为16英寸(406毫米)。应条约要求,各国在11年都没有建造新型战列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为了与意大利海军对抗。法国共建造了7艘“条约型巡洋舰”,“阿尔及尔”号是其中最先进、最强大的一艘。但由于法国过早战败,“阿尔及尔”号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法国海军悲惨命运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3.
根正苗红“最上”号本是日本海军最上级轻巡洋舰的首舰。该级是日本海军根据1930年 4月22日签署的《伦敦海军条约》,于当年 7月23日修订规划的8500吨级轻巡洋舰。海军军令部的设计要求是:名义上是轻巡洋舰,但是按照可迅速升级为重巡洋舰的标准设计(在1939-1940年的现代化大改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各海上强国开发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大型驱逐舰,作为老牌海军强国并且是驱逐舰诞生地的英国在这一时期所设计的部族级无疑是其中最独树一帜的一型。总数27艘的部族级分别服役于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皇家海军,不论是在大西洋的护航任务中、地中海的破袭行动中还是在太平洋与日本联合舰队的决战中,都能看到部族级驱逐舰活跃的身影,它们为盟军海上战斗的最后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而服役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部族级驱逐舰则构成了这两国战后第一代驱逐舰的主力。  相似文献   

15.
峰风级驱逐舰是旧日本海军在 1918年(大正7年)至1922 年(大正11年)间建造的一级大型驱逐舰,该型舰共建造15艘,被史学界公认为纯日本式远洋驱逐舰的开山之作(更早的海风级驱逐舰是日本最早的远洋驱逐舰;也有人认为二等的枞级驱逐舰才是纯日本式的驱逐舰始祖,不过该级算不上是远洋驱逐舰。),是完善海军编制和加强战斗力的产物。该型驱逐舰的完成意味着日本海军可以按照其独特的战略战术思想来编成伴随远离基地  相似文献   

16.
这是加拿大在二战后设计的第一级驱逐舰,也是迄今为止加海军的唯——级驱逐舰。易洛魁人级共建造了4艘,本图为该级舰的第四艘“阿尔冈金人”号(舷号为283),1978年11月3日服役。易洛魁人级采用长艏楼甲板船型,上层建筑布置在舰体中部艏楼甲板之上,结构简捷、低矮、分为两部分。其舰体和上层建筑很少开有舷窗,该级舰设计时对三防要求较高,能够在核污染区  相似文献   

17.
2007年5月25日,韩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宙斯盾”驱逐舰——“世宗大王”号(舷号DDG991)在韩国东部蔚山的现代重工集团造船厂下水,韩国总统卢武炫、国防部长官金章洙、海军总参谋长宋永武等多位高级官员出席了下水仪式。“世宗大王”号是韩国有史以来建  相似文献   

18.
伯纳德·爱尔兰所著的《1919-1945的海上作战》展示了从英德海军造舰竞赛开始,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长达半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海上战争画卷。全书共分四章:英德海军竞赛;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条约时代1918-1939;第二世界大战1939-1945。本刊特选第三章刊出,以飨读者。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编辑时有删节。  相似文献   

19.
成军 2005年12月8日下午,首批2艘基德级驱逐舰——即台海军的基隆级驱逐舰, 驶入阴雨绵绵的苏澳中正军港栈桥,由于涉及到军事问题,因此台军方不愿指出2 艘舰抵台的确切时间,仅大略透露“可能于12月中旬抵台”,因此为捕捉这2艘台湾海军(包括过去的中华民国海军)史上最大的作战舰艇首度停靠台岛的镜头,岛内各家媒体只好于港外守候多日,以见证这一所谓的“历史性一刻”。  相似文献   

20.
6月11日上午11时,英国皇家海军“埃克塞特”号导弹驱逐舰《HMS Exeter,舷号D.89,直升机甲板识别代码EX)在“灰色漂泊者”号小型舰队油船(RFA Grey Rover,舷号A.269,直升机甲板识别代码GY)的陪伴下,抵达上海黄浦江畔的扬子江海军码头,开始对上海进行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此次访问旨在促进中英两国在各个领域,尤其是海军建设和国防方面友好合作和交流。笔者有幸在“埃克塞特”号抵泸之日登上该舰进行采访。 “埃克塞特”号是英国皇家海军42型导弹驱逐舰第二批舰中的一艘,由斯旺·亨特造船有限公司建造,1976年7月22日开工,1978年4月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