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从风俗习惯、情感性格和伦理德性三个角度理解和界定品格,并以德性为其内核与品质对此作出区分.他认为,德性贯穿于品格之中,凭其属性和含量构成对品格的量度;品格预示价值选择;品格塑造依赖教育和风俗熏养;青年的品格熏陶要在法律制约下进行.亚里士多德的品格观念与其他范畴一起构筑了其伦理学体系,展示了品格范畴的意义,为后世留下启发,同时也有若干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中共执政方式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执政方式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实践课题,更是一个体现了党的与时俱进精神品格的历史课题。从理论上来说,执政党的执政方式是有规律可循的。①但在实践上,由于各国政党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文化背景、阶级基础、执政党取得政权的途径不同,实行的政党制度不同,其执政模式和执政方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便是同一国家的同一政党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执政方式也不一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存在着一个与时俱进、最佳选择的问题。本文拟通过梳理党的执政方式演变的历史来揭示党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品…  相似文献   

3.
(1 )在现代国家 ,政权皆由政党来执掌。之所以如此 ,“这是因为在 1 9世纪以来崛起的大众社会的形势下 ,政党是体现人民大众的政治目的的唯一有效手段。”(英国历史学家巴勒克拉夫语 )由此 ,我们来理解执政和执政体制 ,那么 ,所谓执政指的是执政党对公共权力的控制 ,而执政体制就是政党掌握公共权力过程中处理和协调其与国家权力机关以及其他政治组织关系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的制度总称。( 2 )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认识 ,当今世界政党执政体制从外在形式上典型地可分为三类 :两党轮流执政体制、多党联合执政体制和一党长期独掌政权的执政体制。…  相似文献   

4.
从民主的价值品格、规范品格、精神品格和伦理品格视阈论述民主的本真意蕴和应然品格.民主的价值品格集中体现为民主的自主品格和平等品格,规范品格主要体现为制度品格和服从品格,精神品格集中体现为理性精神和批判精神,伦理品格主要体现为关爱精神、信任精神、尊重精神和宽容精神.  相似文献   

5.
全面解读党的执政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范畴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其要求会有所不同 ,只有从深层次和总体上把握 ,才能正确理解党的执政能力。一、从执政党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层面看政党执政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 ,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一种适应、和谐、疏通的关系 ,进而对环境进行必要的整合、改造 ,会直接体现出政党执政能力的高低。所谓执政党的周围环境 ,主要包括社会、民众、其他政党等。因此 ,就执政党与环境的关系看 ,执政能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引领能力所谓引领能力 ,即通过正确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 ,引导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  相似文献   

6.
西方政党执政方式可分为全面型、松散型和介入型。西方政党执政机制的基础在于"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执政党利用执政机制对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实行权力控制。西方政党的执政手段包括竞选纲领、意识形态、亲民活动和金钱政治,执政特点主要表现在党政职能分开、遵守法律框架、实行文官制度和制约执政权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品格的力量     
"一个国家的伟大并不取决于它的疆域的大小,而取决于他的人民的品格",英国学者塞缪尔·斯迈尔斯此言精辟地道出了品格的重要性。一个人,有个人的品格;一个民族,有民族的品格;一个政党,有政党的品格。品格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一个政党的精神内涵。高尚的品格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民族和国家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所在,是政党生死存亡的道义力量。一个人缺少良  相似文献   

8.
董家忠 《世纪桥》2007,(11):36-36,40
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共性和个性,中国共产党五十多年执政进程中同样存在着共性和个性。党执政经历了被外部封锁和计划经济的时代到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巨大执政环境变迁。党执政历史进程由此可分为初步探索时期和有意识地向现代执政党转变时期。相比之下,两个时期的执政存在不同个性,同时又具有共性。而共性因素的存在使得中国共产党执政活动具有明显的可传承性。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政治条件下,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党,不管是否拥有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权,其实际的存在和发展都要受到来自国家政权的制约和规范。因而,研究执政条件下的政党建设,不能把政党与其活动其中的国家政权和国家生活分离开来,相反,必须从执政的内在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家权力的执掌方式经历了众多变化,从国家、政党、社会三者关系的角度分析党的执政方式,可以把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变迁划分为两个重要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后。面对新的国内外形势,从国家、政党、社会三者"应然"与"实然"关系逻辑看,中国共产党仍须继续调整执政方式,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轨道上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1.
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开发和扩充党的执政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琼 《求实》2004,(Z2)
中国共产党从建国起的五十多年的执政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执政资源。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党应根据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不断有效开发和扩充自身的执政资源 ,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完成。一、执政资源的涵义和特征在《辞海》一书中 ,资源的涵义是指具有自然属性的物质财富 ,借有此义 ,资源一词在社会科学中被广泛使用 ,如人力资源当今是政治学范围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一个政党必须具备必需的资源才能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拥有雄厚的资源是政党执政不可或缺的条件 ,那么什么是执政资源呢 ?执政资源是指…  相似文献   

12.
与执政能力建设密切相关的四个宏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能力”属于政治范畴,在能力现象中具有特殊性,它需要在社会政治环境、制度体制与运作机制、执政内容、官员的素质以及凝聚人心的能力等诸多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中见高下与优劣。一个具有执政地位的政党的一切活动,无不直接或间接同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有关。对此,我们首先要探讨同执政能力紧密相关的一些宏观层次上的问题。第一,政党的政治哲学对执政地位同人民关系的性质具有决定意义。当代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政党数以千计,其中享有执政地位的数以百计。这些政党的执政地位同人民的关系和它们掌控的国家政权所表现的倾向与性质是不…  相似文献   

13.
黄峰  王书慧  姚桓 《前线》2023,(4):12-15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品格和实践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赢得历史主动的宝贵经验。在新时代的伟大“赶考”征程上,只有全面准确把握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理论依据、历史逻辑及时代要求,才能使我们党在永葆生机与活力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于2001年9月召开了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并且又把今年确定为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转变党的作风,需要全党同志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而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只有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才能带领全党同志共同转变党的作风,从而使我们党真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到实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我们特约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张希贤副教授和中共中央党校党建研究生班的学员,就当代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品格进行了深入探讨。张希贤认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当代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第一位思想品格和行为品格。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在执政活动中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的基本表现。梁代生认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当代领导干部为人民利益而奉献终身的勤政品格,是党的干部“官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党的干部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共产党人追求的目标。张大能认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当代领导干部应努力追求的廉政品格,要具备这一品格必须乐于清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孟永华认为.塑造“胸怀坦荡、从谏如流”的领导品格,对于领导干部带头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龚琳认为,领导干部的职业要求领导干部具有“严于律己、严于律家”的自律品格,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家庭观。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干部道德观的重要内容。包桂英认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历史使命、时代要求、自身修养和现实需要出发,继续保持和弘扬“励精图志、艰苦奋斗”的创业品格。刘兆第认为,党的领导干部施政处事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同一切不良现象作斗争.要具有“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处事品格。黄海波认为.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以及群众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今天,领导干部要勤奋学习,积极探索,具有“不断追求、勇于创新”的进取品格。  相似文献   

15.
党群关系问题,是政党执政活动中的核心问题。本文从执政基础的角度理清了党群关系的产生特征、存在基础与形式、维持机制与手段,以及在遵循这些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党群关系上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新挑战。文章认为,政党在产生途径上的分野导致了党群关系在定位上的差异;现代政党政治中,党群关系包括政党与公众舆论、利益团体、普通公民、自治性组织等维度的关系;由于政党在执政活动与领导活动中分别遵循不同的规律,所以处理党群关系的方式与手段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6.
仲卫东 《唯实》2009,(12):76-78
品格证据是一种特殊的证据形式,为了避免偏见以及保证诉讼效率,英美证据立法确立了品格证据的一般排除规则。然而规则当中也有例外,例如当品格处于案件争议时,其证明价值不可否认。品格证据规则的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不同诉讼主体的运用上,通过对被告人的品格、被害人的品格以及证人品格等三个方面的阐释予以说明,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品格证据规则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理论涉及执政的权力来源、为谁执政、怎样执政和执政目的等诸多重大问题。胡锦涛提出的党的执政理论建设七个方面内容,是当前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的重点。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应注重从经典作家和我们党领导人的相关论述中挖掘,从共产党执政经验教训、共产党执政的现实中总结,借鉴世界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和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不断追求、勇于创新的进取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在80年奋斗中形成的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优秀品格。“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当之无愧地走过了80年不断  相似文献   

19.
刘晓玲  刘晓川 《求实》2016,(1):12-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这一论述是对党的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仅蕴含了独特的理论品格,同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从理论维度讲,党的"四自"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自觉性、自信性、创新性和概括性;从实践维度讲,"四自"不仅是我们党强化执政意识的关键、巩固执政基础的内在条件,同时也是我们党化解执政风险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20.
关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个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冉 《探索》2011,(1):27-30,99
当前,在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解上,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必要加以辨析并澄清。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创新品格不容置疑。学习型政党的理解重心在"型"而不在"学习"上,对学习型政党的"话题式理解"与"主题式理解"应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党"存在着质的差异,从共产党人学习观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不能忽视学风、文风和党性修养等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研究不能"就事论事",学术短视不足可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