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武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文化建设在提高当代青年素质,培养当代青年成为跨世纪合格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培养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第二期青年学者暑期研修班圆满结束以“发扬长征精神,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为主题的北京市“百人工程”第二期青年学者暑期研修班于1996年7月25日至8月1日在贵州省举行。北京市社科联主席张大中、中共北...  相似文献   

3.
论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何莲阁众所周知,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而国民素质的高低则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青少年是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素质由于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而备受关注是理所...  相似文献   

4.
构成综合国力的三种基本因素是军事实力、经济实力、文化实力。军事实力是综合国力的一个显函数,是综合国力较量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又是影响综合国力的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5.
在世纪之交的重大历史关头开展的这场“三讲”教育,有着特殊重大的时代意义。而对我们党校来说,更是一次把各项工作全面推上新台阶的重要政治机遇。一、党校跨世纪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三讲”教育从政治上给整个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以新的武装我们面对着即将进入21世纪的国际和国内大局。国际上,亚洲金融危机和科索沃危机,这两个事件再深刻不过地表明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和较量已经到了空前尖锐复杂的程度。在国内,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在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的占有和合理使用已成为综合国力较量中的关键,走依靠人才振兴经济之路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近年来,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问题,指出:“人才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西部地区在考虑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都要制定人才规划和政策措施。”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地处西部的大理来说,是面向新世纪,建设新大理的一项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战略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把科教兴州确定为…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我党素来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十六大报告把“弘扬民族精神”的习惯提法变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新增“培育”二字,标志着我党对民族精神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在弘扬优秀中华民族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民族精神增添新因子,更加强调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中,培育新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产…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 ,江总书记又进一步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这反映了我党对先进文化作为一种重要国力的深刻认识。一、树立文化国力新理念当前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特别是以文化国力为焦点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将成为世界发展新的重要现象。文化将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佛要金装,人靠衣裳”。服装是人们生活必需品,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面貌和文化艺术素养及生活水平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和产物。文化力就是指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是由一个地区的文化积累、文化潜力、文化活力和文化发展水平构成的。本文拟就文化力对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特殊意义以及如何发挥文化力作用等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文化力对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特殊意义文化力作为一种软国力,历来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从很大程…  相似文献   

11.
郭隆隆撰文指出,世纪之交,在国际关系中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增强。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内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精神力量的实质是文化实力。在国际关系的变化中,文化作为软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世纪国际关系中软国力的竞争将与日俱增。 冷战结束后,以文化力为焦点的综合国力较量已成为一个重要现象。在新的时代里,这种软国力的较量是一场世界性的文化博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的强大优势,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极力把西方文明变成其他国…  相似文献   

12.
一个民族的文化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特质,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当今世界,文化力和经济力、政治力及军事力一起,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日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基本指导思想与警察高等教育改革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将是一个各国之间影响、依存不断加深、相互矛盾和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在这个世纪中,各国所面临的将是一场“综合国力”的全面较量.较量的焦点是经济发展的快慢;较量的实质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争夺和科技的竞赛;而知识、人才和科技又都离不开教育这个基础.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许多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依靠教育和科技是振兴民族的必由之路.经验还证明,谁在教育与科技方面走到了前面,谁就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谁具有了教育和科技方面的主动权,谁就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是看到了教育在现实和未来世界中…  相似文献   

14.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让邓小平理论进入教材,武装青年头脑,是一项涉及把什么样的人带入周世纪,把社会主义中国引向何处去的“功在当代,益荫千秋”的大事。因为处于世纪之交的当代青年,对科学的理论信不信、学不学、懂不懂、用不用,理论素质高不高、强不强,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Q(-)教育当代青年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和培养跨世纪接班人才的根本保证。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启示王德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召开后,为更好地完成跨世纪的历史重任,更有效地引导青年人全面成材、报效祖国,1993年12月共青团中央特制定、实施跨世纪青年工程(文明、人才工程)。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跨世纪青年...  相似文献   

16.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支撑。“志存高远,澎湃驰翔”的“大东精神”的塑造和培育标志着“大东人”对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自发的追求走向了理性的自觉,走向了文化的自觉。“大东人”的文化自觉体现在“大东人”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以“大东精神”统领和支撑大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市民族工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体现在“大东精神”塑造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挑战与应战:访江苏宜兴市副市长李志浩本刊记者/李华松记者:21世纪即将来临,团中央推出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您能否结合亲身实践,谈谈造就跨世纪人才的紧迫性?李志浩:人才是发展之根本,跨世纪青年人才是发展后劲之所在。立足现实的基础,面对21世纪的竞争,着...  相似文献   

18.
人才资源:一场新的争夺战韦钦云当今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许多日益复杂的重大问题。站在新旧世纪的交汇点,我们不能不看到,科技进步已成为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焦点,而振兴科技的关键是人才,人才资源是促进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第一...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把文化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在继续深入推进“四个强省”、“三大体系”、“八项工程”建设的同时,着力在文化创新能力、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全面构筑我省文化发展新优势。  相似文献   

20.
《今日上海》2014,(6):22-22
原创剧本短缺、编剧人才匮乏是国内戏剧舞台面对的难题之一。在过去的1年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推出“青年编剧项目资助扶持办法”,发掘了一批青年编剧人才,并孵化培育了一批原创剧本,成为上海市委宣传部‘椎星计划”扶持青年文艺人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