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 论之所以是理论 ,是因为它是以理性形态显现出的对客观事物规律性、必然性的认识。一个理论 ,尤其是科学的政治理论的理性本质 ,是“理论的”和“现实的”统一体。“对于精神的本性来说 ,是最重要之点 ,不仅是精神自在地是什么和它现实地什么之间关系 ,而且是它自知是什么和它现实地是什么之间的关系 ;因为精神基本上就是意识 ,所以这种自知也就是精神的现实性的基本规定。”(1)“理论的”是指它是对以前相关理论的合理性的继延 ;“现实的”指它是从实践需要出发 ,从现实感性材料中提炼、升华而致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本质一方面表现…  相似文献   

2.
克服现代技术异化问题是后期海德格尔的主要思想之一。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异化的探讨和批评涉及的是技术的本质,而不是技术的东西。他认为,技术不只是工具和手段,而是随着现代技术、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着根本变化。海德格尔提出以表象化思维为基础,以主体性原则、人类学视域、人类中心主义、人道主义与理性精神为特征的主体性形而上学是支配现代技术异化的哲学根据。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基本态度是:力排人们以自然事物为算计对象的科学和技术,力排人们单纯的科技效用观点。科技的发展不能是无限度的,它必须以不破坏大自然为限度。  相似文献   

3.
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热爱艺术,喜欢欣赏艺术作品,而且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和社会功能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为革命艺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毛泽东喜欢欣赏绘画作品,对中国传统的国画和源自西洋画的中国油画、木刻都很熟悉。他反对那种否定中国画而盲目崇拜西洋画的民族虚无主义的作法,他在1956年的一次谈话中指出:“说中国民族的东西没有规律,这是否定中国的东西,是不对的。中国的语言、音乐、绘画,都有它的规律。过去说中国画不好的,无非是没有把自己的东西研究透,认为必须用西洋的画法,当然也可以先学外国的东西再…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视域中的承认共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和佳  马晓艳 《求实》2006,(7):41-43
共同体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开放的伦理精神实体。它在社会变革中实现自身现实规定性的变革。传统的道德共同体与现代的承认共同体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方式和载体。在由前现代文明向现代文明嬗变过程中,传统的道德共同体必然被现代的承认共同体所取代。而这一切必须从承认、包容出发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王慧 《唯实》2003,3(4):38-42
步入我国现代法学理论领域 ,理性建构和定性分析已成为法学理论研究的主流。但是 ,法的理性选择存在限度 ,在本质上它永远无法实现“完备理性” ,在内容上它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要 ,在形式上它缺乏对人的心理及外化行为的关注。而行为学的介入 ,可以形成“经验理性” ,以与从法文化的深层结构演绎而出的“建构理性”相对照 ,形成相辅相成的互动局面。但西方行为法学片面强调“经验理性”和定量分析 ,又失之偏颇。由此 ,得出“经验理性”和“建构理性”只有从善如流 ,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创造和发展。对法学研究 ,应当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张源 《学习论坛》2012,(2):53-56
大卫.休谟通过对17~18世纪英国党派政治的论述,试图以理性和现实的态度阐明,现代政党政治的形成有其自身规律。首先,党派是伴随现代国家和现代政治形成的必然产物,反映了政体的性质与人性倾向。其次,党派对于型塑一个现代的自由政体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对于既有的党派纷争,应基于理性及审慎来弥合分歧,促成党派之间的联合;同时,应秉持为公精神,将只关注私利的政治派别转化为考虑公共利益的党派,为解决政治宽容、党派政治的有效性、一党独大等问题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7.
刘七生  张志成 《探索》2004,(4):109-112
哈钦斯的“学习社会”概念倡导教育的价值转换 ,它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价值理性的传承。在工具理性泛滥的现代社会现实中 ,对于教育本质的这种定位具有积极的意义。以此为据反思我国教育发展现状 ,无论在个体、国家、社会的层面上 ,都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功利性色彩 ,而我国教育创新的根本方向应该是以德育改革为基点的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审美现代性应该作为交往理性的一个重要中介,促进主体性、增强社会的整体性建构以及加强传统与现代联结,从而使得它们能够和谐、健康发展。艺术审美精神与科学、道德一样可以在现实领域中起到直接或者间接的社会功效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艳新  赖雪梅 《探索》2005,(4):127-129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是永恒的、凝滞的,而是历史发展的,不断生成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具有超越性的独立实践活动,在当代和有限未来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实现了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也达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发展的相对一致。但我们也应看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也是相对的、即时的,也是会随着人类实践的无限发展而不断生成、不断重构的。试图从古今中外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寻求出一个绝对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只能是徒劳,也是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王双才,1941生于四川省彭州市。自学绘画,对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染涉。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戏剧艺术最不景气之时,为弘扬民族传统戏曲丈化艺术,毅然在绘画艺术道路上转向,苦心研创中国戏剧人物画,在技法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音乐的涵义 与其它艺术相比,绘画可以观看,雕塑可以触摸,戏剧有演员的表演,建筑艺术更是实实在在,唯独音乐看不见、摸不到,来无影、去无踪。音乐厅的演奏优雅、激荡,可乐曲终了何曾留下一丝音乐的踪迹?绝大多数音乐作品在现实社会中是找不到原形的,除了自身内在的各种关系以外,与任何其它事物都看不出有什么直接的关联。但是它那揭示人类内心世界的能力,它对听众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是其它艺术难以企及的。俞伯牙、钟子期通过音乐相互了解、沟通,结为“知音”;孔夫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士大夫“琴、棋、书、画”的行为准则中以音乐为首位;黎民百  相似文献   

12.
论后现代法学对现代法治理论的解构与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伟 《理论学刊》2008,(2):80-84
后现代法学是兴起于20世纪后期的一种法学思潮.它以后现代主义的立场和思维方式,对现代法学所支持的以理性和科学为基石的法治理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解构,不但否定了法律自身天然的合法性基础,对于法治实践的合理性同样也进行了颠覆性的解构,从而对现代法治秩序作出了悲观性论断.理解后现代法学对现代法治理论的批判和解构的理论内涵,有助于人们从另外一个侧面去审视现代法治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华祥 《学习月刊》2010,(14):25-26
徐复观是现代新儒学的八大巨匠之一.他把人的世界划分为价值的世界和科学的世界,价值的世界包括宗教、道德和艺术。他强调要在艺术中贯彻道德精神,在《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文学精神》两书中,他站在儒道两家文艺伦理的基础上.阐发了中国艺术所蕴含的哲学精神,并以此来批判西方近现代艺术,高扬东方文化的道德理性和艺术理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13,(25):61-61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19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广阔而全面地展示了当时的俄罗斯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思辨的形而上学在本质上是唯灵论的:一是把现实世界抽象为精神实体,精神实体统治着现实世界;二是以理性的精神原则来阐明社会的普遍利益,从而造成普遍利益与私人利益冲突基础上的社会公共生活的虚幻性。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宗教、政治以及经济唯灵论"抽象"背后所隐藏的现实的物质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其通过对思辨哲学的批判,把思辨哲学的无人身的理性还原为现实的人,继而把无人身的纯理性的运动还原为现实的人的现实的活动,最终把虚幻的普遍的利益还原为现实的人的现实的活动基础上的利益关系,从而勾勒出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存在的基础及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谢飞 《唯实》2003,2(11):43-46
理性官僚制作为一种现代组织形式 ,在今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也正面临着是摒弃官僚制还是在超越的基础上重构的艰难选择。我们在现阶段是官僚制不足 ,而不是太多。因此 ,必须在培养理性精神 ,树立尊重法律和规则的价值观 ,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体制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7.
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需要我们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有积极的创新精神,有科学的思想方法,有务实的工作作风。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实现“六个转变”,加强宣传部门自身思想作风建设。1"增强理性思维,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宣传思想工作是理论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强理性思维,从忙于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做到继承前人而又超越前人,重视经验而又不局限于经验,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努力使宣传思想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此,我们要树立统筹兼顾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下半叶德国心理学的理论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意义上的现代心理学是于19世纪下半叶在德国作为哲学而诞生的,它是哲学在从其近代形式向现代形式过渡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表现形式.冯特心理学的理论企图,是想在现代哲学背景下,以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为依托,以它的“科学“形式为理想,建立一个以近代哲学精神为基础的理论体系,并因而构成心理学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它是哲学在尚未探明由其传统形式的终结而造成的理论危机的实质时以某种不得要领的新颖形式而兴起的;当哲学终于探明它的危机的实质并因而得以确立它的现代旨趣后,它便自然地趋于消亡.在德国,作为理论科学的心理学,只有采取从布伦塔诺的经验心理学到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发展道路,才能既符合它的理智文化背景,又顺应它的历史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9.
回首刚刚过去的20世纪,人们不禁有沧桑巨变之慨。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20世纪是十分独特和显要的。它创造了过去几个世纪都不曾有过的巨大的物质财富,它爆发了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它产生的科学技术足以复制和毁灭人类自身并推动人类开始向广袤的宇宙迈进。更重要的是,20世纪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一些思想的政治的观念今天看来可能“浑是司空见惯事”,但放在历史坐标系里一看,不能不惊叹它们的革命性意义的价值。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共和、民主、科学、独立、解放、改革、开放、法治、创新等观念堪称20世纪的世纪命题,对于它们,我们可能习以为常了,浑然不觉了,或正在逐步接受了,这恰恰说明这些东西日益深入人心、渐渐根深蒂固了。  相似文献   

20.
当今学术界仍存有这样一种倾向,即认为科学不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对立的;科学发展应由人文统摄,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是线性关系。本文旨在说明:人文精神不构成科学与人文的分野。科学精神实质上表征着人对自身关怀的理性自觉,人文精神内在于科学之中;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不可相互“归化”,也不可单向高扬,科学与人文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制约;科学依其本性而行,它有其存在、发展和超越自身的“科学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