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水县是江西省重点蚕桑基地县 ,蚕桑生产已成为我县重要支柱产业 ,并已形成了产业化体系。1990年我县实施蚕桑工程以来 ,蚕桑工程在市场大潮中稳步推进 ,蚕桑生产淘汰与发展得到有益调整 ,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 :蚕业布局由过去遍地开花、零星分散向建设基地、重点发展转变 ;在经营规模上部分村、组、户实现了专业化生产 ;生产方式由过去数量扩张 ,广种薄收向集约经营 ,以单产和茧质增效转变 ;发展方法由过去任务摊派、偏重行政手段向抓点示范 ,以经济和技术手段为主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转变。近些年来 ,本县巩固发展蚕业…  相似文献   

2.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带领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然而,有的乡镇片面强调农业产业化就是一业化,林、牧、副、渔等只能取其一,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才有特色,利于发展,形成规模。于是乎,蔬菜村、药材乡、蚕桑镇、水产县等“规模”农业应运而生。这种“一业化”的做法,无疑是把农民推上了独木桥。90年代初苏北有一个乡赶“丝绸热”,倾尽全乡财  相似文献   

3.
生猪生产历来是宣恩县农民喜爱的养殖业,“养猪为过年”的小农意识在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这种生产方式与开放的大市场极不合拍。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是组织和指导农民进入市场的重大举措。为此,我们在畜牧生产和经营方式上大作文章,实施“小群体、大规模”生产模式,实行区域化布局,创办“千户万头”、“百户万头”生猪生产基地,注重培植养猪专业大户、大村,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  相似文献   

4.
追溯古代蚕丝渊源,从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所见的蚕纹及殷墟所见玉蚕、甲骨卜辞中的“蚕”“桑”二字到一系列生动的民间传说,如“伏羲化蚕”“嫘祖教民养蚕取丝”“马头娘化蚕”等,可探知中国丝绸何以能作为东方古文明最早流传世界的原因.四川古称“蜀”.甲骨文中有“蜀”,乃蠋(野蚕)之象形.《说文》释“蜀,葵中蚕也”.《尔雅音义》释葵即桑.古蜀族部落首领称为蚕丛,大概是古四川蚕桑盛于世,其地遂称蜀或蚕丛国,其主“穿青衣劝农桑”遂称为蚕丛吧.《华阳国志》载夏禹王在会稽受各路诸侯朝拜时,巴和蜀的首领所带去的礼品就是玉帛.那时,丝织品非常珍贵.西周青铜器曶鼎上的铭文记载了一匹马一束丝就可换得五个奴隶.周代已设立了“典丝官”,专门对丝织品的质检、储存、发放等行使职责.战国丝绸名品是“齐纨鲁缟’,真“冠带衣履天下”.汉时,丝织品的加工已长足发展.其品类有纨、绮、缣、绨、紬、缦、綮、素、练、绫、绢、縠、缟、罗、锦、纱、绣等.尤其是蜀锦的生产已达很高水平,为当时丝织品之冠.《诗经》郑笺“贝锦”.以为“女工之集彩色以成锦文”.刘  相似文献   

5.
晋方鼎 《创造》2004,(7):19-20
在没有区位优势、没有资金积累,偏远落后的地方发展产业,必须以优势资源取胜.巧家县农业的优势资源最集中的就是非常适合蚕桑产业的发展.几届县委、政府不断深化县情认识、理清发展思路,把蚕桑产业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痛定思痛,在总结了巧家县蚕桑发展历程中成功与失败教训后,理顺了蚕业生产的领导体制、政策机制和经营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科技手段,使巧家县蚕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即使在茧丝市场疲软时期,也未使蚕业发生大的折腾,审时度势地处理好市场导向与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的关系,并形成了"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蚕业生产模式.在实践中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全南县地处江西省最南端 ,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全南县努力探索依托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 ,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全南县实施农业产业化做有所成 ,主要是因为把握住了以下几点。一、坚持“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 ,着力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是以资源优势为依托的“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其立足的根基是农产品生产基地。没有生产基地充足优质的原料保障 ,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就无法高效运作。全南县从当地自然资源特点和传统产业优势出发 ,在不改变土地…  相似文献   

7.
《公民导刊》2012,(10):64-65
2012年6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到黔江区双河丝绸公司视察,实地察看了双河丝绸公司的生产加工车间、丝绸产品展示厅,听取了黔江区双河丝绸公司总经理陈松奎关于黔江区蚕桑基地建设、丝绸工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对黔江茧丝绸产业发展和优质的丝绸产品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张德江说,黔江要充分发挥资源、人力、政  相似文献   

8.
试论基地建设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发展对策董泉才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新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而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和“龙型经济”模式中的“龙身”,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处于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9.
劲舟 《中国妇运》2004,(6):34-35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粮食大省建设成为畜牧业大省,实现种植业与畜牧业主辅换位的农业发展战略,在全省实施“畜牧兴家”计划,不断深化“双学双比”活动和“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带领农村妇女走出了一条品牌化推进、规模化发展、组织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一、增强“畜牧兴家”影响力,构筑品牌化推进格局几年来,我省各级妇联在“双学双比”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参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探…  相似文献   

10.
黑山羊生产基地、里当土鸡养殖基地、金银花生产基地、旱藕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桑蚕生产基地等一批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马山县“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策略的成功。特色产业成规模马山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要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上要突出特色抓调整, 抓住机遇抓调整,做大特色产品,做强特色  相似文献   

11.
嵩明县幅员面积831平方千米,素有“滇中粮仓”、“鱼米之乡”、“百合之乡”的美誉,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烤烟生产重点县,是云南“云花”外贸发展综合性基地、首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首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商品猪生产基地县、肉牛羊基地县、优质蚕豆基地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和昆明市渔业、水果、蔬菜、优质米生产基地县.201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8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4元.  相似文献   

12.
禄劝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畜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30%左右。畜牧业既是全县各族人民维持生活的基础产业,也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门路。自治县成立十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从禄劝实际出发,提出“长抓林、短抓牧。不长不短抓果树,当年抓好农、工、副”的生产方针,把畜牧业作为快速增加群众收入的一个主要产业来抓。通过实施省列商品猪基地、山羊板皮基地建设项目,针对禄劝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种差、料缺、病多、加工空白、流通不畅”等问题,围绕“种、料、管、防、训、加”开展技术配套服务,使全县畜牧科技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奉新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小县 ,优质米、毛竹、猕猴桃是我县三大农业优势 ,我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猕猴桃基地县、全国毛竹林基地县。随着农产品持续卖难的出现 ,昔日的农业优势逐渐弱化 ,农民增收步伐缓慢。面对发展困境 ,县委、政府提出了坚持“四化”(即用优质化改造传统农业、用产业化推进特色产业、用市场化引进订单农业、用无公害化发展生态农业 ) ,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的思路 ,在推进传统农业逐步向效益农业、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上作了一些尝试和努力。一、用优质化改造传统产业  农产品卖难的实…  相似文献   

14.
你如果驱车从陆良坝子中央驶过,便会看到在这个全省最大的高原坝子里,一片片的桑园连绵不断,真可谓桑田如海。这是我省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据陆良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介绍,1993年,全县桑园面积达5.5万亩,居全省各种桑县之首。全县75%的乡镇、80%的村公所种桑,养蚕的农户达2万多户。蚕茧产量170万公斤,为全省各县之冠,实现产值2058万元。养蚕户中,蚕桑年收入止千元地的占97.3%,上万元的有30多户。建有缫丝能力10960绪、织绸机138台的“陆良丝绸厂”。1993年加工生丝155吨,织绸110万水,生产丝被6000床,实现工业产值3500万…  相似文献   

15.
隆冬时节,寒风凛冽,记者在自治区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代表住所,就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采访了沙湾县委书记王东升。王东升介绍说:近年来,沙湾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工业化、市场化的理念谋划运作农业和农村经济,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思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十五”期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  相似文献   

16.
徐连经济带以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与运营为契机,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推动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正步入从各自为战到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建议新阶段推出以下新举措。在加快徐连经济带建设中走特色经济之路。一是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这是苏北的又一次发展机遇。应以农业为基础,进一步优化结构,通过抓好银杏、蚕桑、意杨等重点优势项目,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区域化商品生产基地。推行连云港如意集团、铜山维维集团、邳州苏盟集团“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方式,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水平,与基地、农户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关系的龙头加工企业,促进贸工农一体化。二是形成具有特  相似文献   

17.
一、现状与差距改革开放以来,上饶县的蚕桑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促进了一些乡镇特色经济的发展,成为致富一方的产业。但蚕叠产业发展随着市场的需求,起伏不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1992年我县桑园面积曾一度增加到3.06万亩,产茧增加到2万余担,当时名列全省县(市)第三位,可是,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动荡,蚕桑生产出现了较大滑坡。一是桑园面积大幅度减少。挖桑、毁桑、桑园抛荒、无管、弃管现象比较普遍。到1998年底,全县保存桑园只有1000余亩,发种量仅达900余张,蚕桑基地仅在茶亭、石人等少数乡镇保存。…  相似文献   

18.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两个转办的右价涂摔伽县家现邓小平同志讲的农村第二次飞跃的有效途径。农业要实现这“两个根本转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名优产品为核心,以农产品基地为基础,以科技为手段,以加工为关键,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服务体系为纽带,使大生产与大市场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产品的生产形成优势产业,进而实现产业化。近几年来,孝感市孝南区始终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抓住国家“一优两高”…  相似文献   

19.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唐朝诗人刘禹锡用含蓄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当年摆锦江边织女摆锦的动人情景。传说在扑朔迷离的远古时代,蜀国开国之王蚕丛氏便教民栽桑养蚕,故四川又有“蚕丛古国”的美誉。据载,最早的陆上“丝绸之路”蜀身毒道,首起蜀(成都),经云南进入缅甸,直通身毒(印度)国,进而延伸至希腊、罗马诸国,比西北丝路至少早200多年。图案丰富、织纹精巧、色彩艳丽的传统丝织品“蜀锦”、“蜀绣”,沿西南丝路销往各国,被视为灿烂的东方文化的象征而蜚声海外。蚕桑丝绸作为…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浙江》2006,(7):63-63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过几年发展,缙云县形成了麻鸭、黄花菜、高山菱白、食用菌、茶叶、蚕桑等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主导产业,全县建立了3.9万亩蚕桑,3.5万亩茶叶,4000万袋食用菌,3.3万亩高山蔬菜,7.8万亩名优水果等优质农产品基地。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家禽存栏138.65万羽、出栏412万羽,分别比上年增30.69%、27.95%。新型经济组织日益壮大。近年来,缙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速,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已达29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9家,新型经济组织连结生产基地15.2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