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任原国民党政府战区司令长官、北平行营主任、代总统的李宗仁先生,一生戎马倥偬,经历丰富,晚年退出政坛、军职,在居美国时,曾著述《回忆录》。其中对1928年(民国17年)北伐完成后在北平相识阎锡山,1930年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阎锡山对其态度,以及1948年、1949年其任代总统、阎锡山任行政院长时两人的交往及对蒋介石的看法,均有所评述与论列。我读李《回忆录》后,将此段史料,载于我之《双萱斋退思录(日记)》,以作近代历史人物研究之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学校教育的特征 (一)日本的现代学校教育 日本现代学校的体制始于明治维新后五年,也就是1872年“学制”公布后开始的。1873年,初等教育的就学率为28%,1890年是41%,到1900年增长到82%。中等教育的就学率,到1930年提高到40%。但是,高等教育的就学率,1930年只有3%,其百分率的提高是在1955年以后。  相似文献   

3.
1921年,黄济先生出生于山东即墨。1946年进入北平师范学院(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1948年在解放区华北大学一部和二部教育系学习。195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转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工作,先后讲授过教育学、教育哲学、德育原理等课程,1998年离休。  相似文献   

4.
董必武以历史唯物主义对待中国历史,正确全面评价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在上世纪30年代“抗战救国”与“抗战建国”的论争中,对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的关系进行了系统阐述;积极参与了关于三民主义的论战,论证了国共合作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新三民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深刻阐明了“一部民国史,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不断破产的历史”的观点并分析了深层次的原因。这为我们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界限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5.
陈绍宽自1930年起历任南京国民政府的代理海军部长、海军部长,及抗战时期的海军总司令等职,总计有16年的时间为中国海军的最高领导人。在广泛考察世界海军建设和民国海军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了海军之于国家的重要作用,提出海军是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工具,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重要支撑力量,所以我国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同时认为中国海军是确保亚太海域和平与稳定的中坚力量。并且提出海军建设既要治标又要治本,他的一系列海军建设思想对建设现代我人民海军建设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书是中央党校“七五”重点科研课题,由党建学者张蔚萍和张列军编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四部分共28节,47万字,是一部系统论述执政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专著。该书有三大特点:(一)以史为主线,系统总结了1949年至1990年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实事求是地论述了建国40多年来执政党建设的许多重大问题,提供了大量珍贵史料,可供学习、研究和总结执政党建设经验时参考;(二)史论紧密结合,比较完整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新见解,澄清了许多重大理论  相似文献   

7.
绍兴市委党校朱顺佐副教授新著《邵力子传》,最近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以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为背景,着力捕捉邵力子的思想脉搏,摆脱了以往评价历史人物常见的或一好到底或一坏到底的机械模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刻划出一个复杂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邵力子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他经历的朝代多,更表现在他从清光绪年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多种形态的社会中,以其曲折多变  相似文献   

8.
田正平先生是我国当代知名教育史学家。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田正平先生以强烈的现实感和一位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史的研究之中。多年来,他和他的学术团队在教育史史料整理、中国教育现代化史研究、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研究、教育史学科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姚永朴先生的《文学研究法》是其在北京大学教授文学时的讲义。1914年姚先生在北大讲课时,人满为患,北京城为之洛阳纸贵。《文学研究法》于民国五年(1916)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珍藏一部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五年(1926)第九版,从中得到的启发很多。我愿以此书为基础,来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0.
黄埔军校是共产国际、联共(布)和苏联政府大力支持孙中山和中国国民革命的产物,是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的成果。鲍罗廷奉派来华出任孙中山和国民党的政治顾问,建议创建黄埔军校,为建设与人民相结合的新军队培养军事人才。孙中山领导国民革命走上以俄为师的道路,以此为背景,鲍罗廷为黄埔军校引入苏联红军建校模式和制度资源,刷新了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记录。同时,他以黄埔军校为阵地,积极宣传坚持孙中山三民主义、坚持国共合作和推进国民革命的主张,对于黄埔军校的革命化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重温孙中山先生于民国元年(1912)9月19日至20日来晋对太原各界、太原商学界、山西同盟会、山西军界、山西实业界学界及各党派的5次演说,追思孙中山先生的谆谆教诲与亲切关怀,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与革命实践,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将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孙中山先生的景仰和爱戴,进一步扩展对孙中山思想和中山精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至1958年,伍修权同志先后担任外交部苏欧司司长、副部长、中国驻南斯拉夫首任大使等职。他坚定执行党中央制定的外交路线,为开创新中国的外交局面,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开拓性贡献。1958年10月至1967年...  相似文献   

13.
李秉德,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教育学家。1912年7月生于河南洛阳。1928年入河南大学预科,1930年升入本科,主学英文,辅学教育,次年改为主修教育。1934年大学毕业后,受聘河南开封教育实验区,从事“廉方教学法”实验。1936年入燕京大学,攻读多村教育研究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断学业。此后曾担任湖北教育厅督学、河南大学教育系副教授、河南大学图书馆馆长等职。1947年在政府公费资助下赴瑞士、法国留学,曾在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师从皮亚杰。1949年回国。1950年响应党的号召,到西北师范大学任教至今。期间,他曾先后任西北师…  相似文献   

14.
赵朴初先生被尊为"二十世纪伟大的和平使者",他运用自己独特的佛教和平理念,在以佛教文化为中心的民间外交实践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典范。赵朴初的佛教和平理念既源于他早年的人生经历,又基于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研究,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平和的心境、宽广的胸怀、菩萨的心肠和真诚的态度四个方面。赵朴初运用佛教和平理念指导中国佛教界与港澳台佛教界以及与日韩、南亚及东南亚佛教界交往的实践,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吴贻芳年表     
今年1月26日是杰出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吴贻芳先生120周年诞辰纪念日。吴贻芳先生曾担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执掌校务长达23年。建国后,先后担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民进江苏省委主委以及南京师范大学名誉校长等重要职务。本刊特将作者所著的《永远的吴贻芳——纪念吴贻芳先生诞辰120周年》一书中的《吴贻芳年表》摘登,以表对吴贻芳先生的深深敬意与怀念。  相似文献   

16.
冯国瑞先生是天水诞生的文化英才 ,为陇上著名学者。民国 2 3年 (1934年 ) ,在友人周酉山先生处得观《二妙轩碑帖》拓本 ,赏析之余 ,详加考证 ,作《秦州杜诗石刻记》 ,详尽地考释了《二妙轩碑帖》的内容、书体及流传的来龙去脉 ,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二妙轩碑帖》 ,弘扬先进文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6月出版/138.0元本书堪称一部讲述以色列从建国至今政治内幕的秘史,书中披露了大量事关以色列生死存亡的决策、绝密军事行动和高层和平谈判的惊人细节。从拉宾组织乌干达恩德培营救行动,到埃及-以色列和平进程……从中既可领略国际政治的惊心动魄和折冲樽俎,更可透视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史实为依据,对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对外战略进行了客观分析与研究,指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5年3月莫斯科会议召开,执行对苏“一边倒”对外战略;从莫斯科会议召开至60年代末70年代初,推行“世界革命”(即“四面出击”)战略;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执行“一条线、一大片”对外战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执行全方位开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本文认为,中国对外战略贯彻始终的是,坚持维护国家利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全面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瑞璞主编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共产党》一书已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既是一部史料翔实、史论结合、有独到新见解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充满爱党、爱国、爱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教科书,读后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育。(一)浏览全书,就象乘  相似文献   

20.
归有光(1506—1571),宇熙甫,明朝昆山人。嘉靖十九年(35岁)中举。后来,“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直到嘉庆四十四年(60岁)才考中三甲进士,官湖州长兴县知县。后因为官正直,不肯与官吏豪绅同流合污,被明升暗降为顺德通判。隆庆中期,被举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于官。有《震川先生集》四十卷传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