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小说史略》专篇讨论《野叟曝言》、《镜花缘》、《燕山外史》及《蟫史》四部小说并名之"以小说见才学者"时,并非基于类型归纳或文体判断而言。这些小说依旧被归入"神魔小说"或才子佳人型的"世情小说"中。鲁迅此举实为强调此类小说写作者"自寓"、"寄慨"的创作倾向,突出"以小说见才学者"创作现象于小说史的叙述意义,是其建构"从无意为小说向有意为小说演进"的小说史演进规律之目的使然。这些意图及采用列举式的评判模式,导致《史略》并未妥善处理此类小说作者创作意图与作品实际书写之间的冲突,致使"以小说见才学者"最终偏向析解作者创作意图之一面。学者将"以小说见才学者"曲解为"才学小说"等,并当作重要的小说类型,进一步偏离鲁迅本意。关注古代小说演进过程中出现的"以小说见才学者"创作现象,将比拘囿于"才学小说"从概念到概念的圈定之举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人余嘉锡先生在其《四库提要辨证》(中华书局标点本)一书中,对文言小说《剑侠传》的成书与作者问题作了详尽的考述(见该书《剑侠传辨证》,下引嘉锡文均出此,故不注),多有发明,然亦有误,故有再作辨证之必要。《剑侠传》凡四卷三十三篇,明吴琯《古今逸史》本不著撰人姓名。汪士汉《秘书廿  相似文献   

3.
日本汉文小说的作者构成以江户时代为界呈现出不同面貌。江户时代之前,其作者多为显贵出身,之后则多为儒学学者和普通文人。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了小说题材和描写对象的选择,社会底层的生活因之而受到了更多关注。日本汉文小说的创作宗旨有四:"备修史之料、补史传之阙";为治世者及大众提供"守文施治之术"、"修身处世之方";与众同乐、彰显风雅;为学汉语者示以"作文之法"。在文体上,日本汉文小说基本承袭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所有样式,但以杂记体和传奇体的运用最为普遍和娴熟。  相似文献   

4.
从16世纪末开始,随着大量的中国通俗小说的流入,小说评点本亦传入朝鲜。在其影响下,朝鲜的汉小说评点也应运而生,小厂主人的《(水山)广寒楼记》评点最具代表性。该书评点有多处与金批《西厢记》的内容类似,一些具体视角又与金批不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比较《西厢记》与《广寒楼记》的学成果,来评价两篇作品的特征和优劣长短,认为《西厢记》重“”而《广寒楼记》重“情”,故对后的评价更高。因此该评点虽然受金圣叹的影响,但主要是从自身的化、思想背景出发来展开独特的议论,在研究中、韩小说批评史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读周友苏先生之收,始于偶然──偶然得之,偶然读之。寻是90年代初始,从朋友处得到周先生之《公司法律制度研究》一书,读之研之,有如获至宝之感,当其时也,推究公司法律制度之书决非稀有,然周先生之书与众不同,其书旁征博引,探幽入微,实为探究公司法理之精品,而非轻率应时应世之作也。今日,在《证券法》刚刚实施之际,又再得周先生之《证券法通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4月版),不由兴趣大增,读罢而思,坚信该书乃当今证券法学界不可多得之良书。窃以为该书主要特点有三:其一,博──材料翔实,内容丰富。该书鸿篇浩…  相似文献   

6.
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赵云生诉单田芳侵犯其著作权一案。原告赵云生诉称,他于1986年创作完成了小说《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将军》。该书后经多次出版印刷,并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广播剧,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7.
一、徐文之误台湾学者徐道邻先生是著名的法律史家。他的《中国法制史论集》一书,于1975年由台湾志文出版社出版。由于该书的主要内容是宋代法律史及其司法制度,故该书向为宋史及法史学者所重。尤其是八十年代后,该书由台湾传至大陆,遂成为法史研究生及法史学者案头的必备书。  相似文献   

8.
本文节选自著名作家柯云路的新作《龙年档 案》。此书是饱受争议的作家柯云路的卧薪尝胆之作,讲述的是 清官"李向南"式的市长罗成再出江湖的艰难历程。比起当年轰 动全国的《新星》,官场斗争更激烈,情节更曲折,感情更深厚, 故事更惊心。为让读者了解该书,编者特节选该书第4章第6 节,以飨读者。(题目系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税收法治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由中国税务出版社正式出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该书得到多名税法学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通论》是北京市地税局成立20周年之作,该书由北京市地税局杨志强局长亲自担任主编。该书的作者大多都是长期从事税务相关领域领导工作和研究工作多年的税务千部,该书的写作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税收实践经验和专业探索上的优势,凝结了他们多年的研究心得。税收法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通论》的写作紧紧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生活》2010,(2):19-19
棉棉:16岁开始写小说,17岁高中退学,2000年1月出版长篇小说《糖》,该书出版后,立即热销,成为出版界一个奇特现象。作为中国第一位内容涉及毒品,HIV的作家,她曾被部分媒体捧为中国年轻一代最具震撼力的作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经济法学迄今已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但20余年的研究成就却无法掩饰理论体系仍未臻一统的尴尬.学术僵局之下,人们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了国外,试图从国外的学界同仁那里获得启示.于此背景下,苏颖霞、陈少康将德国学者罗尔夫·斯特博所著的<德国经济行政法>一书译介至国内,从而开启了这样一扇西学之窗.于宏观而言,该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德国版的经济法学理论与思维体系,于微观而言,该书对一些问题的论述极富启发意义.可以说,该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其对中国经济法学理论体系的深层构建及对某些理论难题的解决均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伊恩·P·瓦特在《小说的兴起》一书中谈到“original (独创性)”一词在18世纪的转义。从中世纪开始,“original”意指“从最初就已存在的”,至18 世纪,才转变为“无来源的、独立的、第一手的”。这种含义的转变是天翻地覆的,“从最初就已存在的”,强调“有来源”,与“无来源”之意截然相反。“novel(小说)”一词在18 世纪后期才广为使用,“novel”含有“新颖”之义,这也折射出人们对“求新”的独创性标准的认可。正因为18世纪之前的独创性标准重视“言出有据”,乔叟、弥尔顿、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或取材于历史,或取材于《圣经》。波斯纳在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记者刘子云)"七一"前夕,由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的本刊副总编高永科小说散文集——《追赶春天的脚步》出版。该书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忠实题写书名,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小说家冯积岐作序。高永科,中共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野战部队服役,现任省人大常委会报刊社副总编。  相似文献   

14.
美国现代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著的长篇通俗小说《飘》发表六十多年来 ,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这是她生前发表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小说 ,1 93 7年获普利策奖 ,至今仍然是全世界最畅销的小说之一。改编后的电影《乱世佳人》风靡全世界 ,到今天都还有大量的观众为之意乱神迷。令人不解的是 ,小说和电影的巨大成功一直没有引起文学评论界的高度重视。从反面评论该小说的有不少 ,认为主人公思嘉是一个极端自私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女性。事实上 ,我们不妨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看待这部作品 ,这样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一自古以来 ,对女人的偏见…  相似文献   

15.
派拉特是托妮·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所罗门之歌》(1977)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本文就派拉特的性格和品质进行分析,总结出从她身上体现出来的黑人文化的优秀特征,并认为:派拉特是黑人文化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6.
汉代“小说家”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有关典籍中出现的“小说家”一词并非指小说作家,“小说”二字亦非文体名。从《汉书·艺文志》使用“小说家”一词的语言环境和著录的“小说家”作品来看,将它理解为学说派别之称可能更符合当时人的原义。但是,汉代人关于“小说家”的解释对后代的小说文体观念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先秦诸子言说方式,至战国中期而一变:从早期至理、名言之语录,一变为充满譬喻故事之论辩.<韩非子>之<说林>、<内外储说>的产生,不过是这种演变的极至化结果;中国早期小说之"譬论"的重要文体特征,正是在先秦子书这种演进过程中生成的.<内外储说>"一曰"所记载的异闻传说,都是与其相对应的经文、说的正文故事同时写作而成的,并非是后人添加进去的;"一曰"之异闻作为"未完之稿"而产生、存在的意义,不仅体现了韩非对于譬喻故事的特殊兴趣,体现出传说故事的丰富性、口传性,而且还透露出"譬论"文体(早期小说)诞生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8.
北流市白马镇农民王荣华耗费十年心血写成长篇小说《闯三关》,被中国文联出版社定性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部曲》进行出版,小说分为三部,第一部《心声》,第二部《奋起》,第三部《雨果》,全书150余万字。该书出版后,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关注,认为是中国主旋律作品。小说评论家说《闯三关》是中国“传统文学”向“小说理论文学”转型的一个成功尝试,;文学家说《闯三关》是延续了中国农村文学题材中曾一度影响着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步伐的《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  相似文献   

19.
论唐五代小说的历史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五代,小说作为新兴的体,呈现出明显历史化倾向。唐五代小说多以“记”、“传”、“态”、“录”等命名;有的作家直接取材于正史记载;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以及采用“五见法”、“实录”法等叙事笔法,均可看出史传作品影响的痕迹;小说作家将自己的创作看作“补史之阙”的工具,并继承了寄寓褒贬、申明王道的史官化传统;他们强调真实,轻视小说创作。本从小说命名、内容构成、叙事模式、创作主旨、议论化倾向、小说理论等方面分析唐伍代小说的历史化倾向,并结合当时重史的社会风气、小说作家的史官出身、小说评论标准等方面,分析其历史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20年来 ,在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共同努力下 ,我国行政法的学理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 ,真正从哲理高度对行政法问题作深入研究的著作却极少见。以至于行政法学研究呈现出“术”多而“学”少的状况。最近 ,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著名行政法学者叶必丰教授的新著《行政法的人文精神》(以下简称《精神》)一书 ,正好及时地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是我国行政法哲学领域的开拓之作 ,她的问世 ,标志着我国行政法学的理论研究开始由规范分析走向哲学分析的道路。该书的主要贡献是 :第一 ,初步建立了我国行政法哲学的理论体系。《精神》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