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朋友的上司让他去办一件事。这事确实不该是这么个办法,而且肯定有违原则。朋友尽管心里十二分的不愿意,可他还是办了。他和我聊起这事,说了“人在江湖”这么半句话。朋友的话,还有下半句,那就是“身不由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武侠以及反映黑社会的那些影视中,这话说起来的频率十分高。身入江湖,就必得按江湖规矩行事,否则就可能遭人耻笑,在江湖上混不下去,甚至还可能遭遇不测。但那似乎该是老皇历了。朋友是个政府官员,他说的“江湖”,指的是官场。我说愿闻其详。朋友便说了些身不由己的事给我听。比如吃请,明知不合适,但不吃不行。不…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伟大导师马克思在批判普鲁东时说过,科学中的江湖骗术和政治上的卖身投靠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用诡辩论冒充辩证法,就是一切修正主义者惯用的江湖骗术。玩弄诡辩的人总是“离开事变的内部联系面抓住事件的表面相似之处”,以主观武断的推论代替客观事物的本质。在这种丑恶的表演中,主张江姚“四人帮”比起他们的前辈,的确有打破记录之处。他们形而上学猖獗,厚颜无耻,手法卑劣,事事讲歪理,处处耍诡辩,篡改马克忠列  相似文献   

3.
《法人》2010,(1):8-9
读了《温州老板的京城圈钱江湖》,有一点可以明确:黄哲明坏是肯定的,但坏一定是有土壤的!是谁给了他这种机会和条件,形成了这种土壤!!!这么大的事情,就发生在京城的天子脚下,是前门往南的地方!是真正发生在中央监管部门的眼皮底下!  相似文献   

4.
刘杉 《法人》2013,(8):14-14
7月19日,马云接受南华早报记者专访谈敏感话题的事件发酵,将企业家到底该不该谈政治的话题推到人前。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不管你是市井之徒还是商业大佬。尤其在中国,企业家该不该谈政治,本来就是一个脱离中国国情的伪命题。表面看,企业家不谈政治,是一种避讳,也是一种智慧。但中国的商业江湖早已政商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拎不清楚更切割不了。你想独善其身,则不能兼济天下。于是,中国商人到了一定规模必然主动或被动寻找政治靠山.多少企业白天大谈企业自主发展,晚上却和政治上床。和政治上床.意味着可以有机会上位。没上过床的企业,则暗自涂脂抹粉,等待政治的临幸。  相似文献   

5.
名片效应     
名片,古称名刺,造纸术发明之前,官吏削竹木写上自己的名字,拜访通名时用。西汉时叫“谒”,东汉叫“刺”,明清时官场拜谒,用红纸书写衔名,称为“名帖”,谄媚者名帖常用织锦,以大红绒为字,拜谒时用手捧着,含笑向前,表明来意。近代改称“名片”,其用途与古代基本相似。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进入市场经济以  相似文献   

6.
①王英祖贯两淮人氏,因为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 他"矮脚虎"。他原是车家出身,因为半路里见财起意,就 势劫了客人,事发到官,越狱走了。越狱后,"矮脚虎"王 英和燕顺一起上清风山闹革命,坐上了第二把椅子,一 步步成长为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7.
一女嫁三夫     
何进 《江淮法治》2012,(18):37-37
明朝时期,合肥有个朱家村,村里住了一户外乡人姓林。林某是行伍出身,因携妻子从外地来合肥服役,这才住在了朱家村。林某自住在朱家村后,与隔壁的邻人朱三感情极好,结拜为异姓兄弟。有一年,林某和朱某的妻子先后怀孕,于是两人就定下盟约:如果两家小孩为一男一女,  相似文献   

8.
伍里川 《政府法制》2014,(35):16-16
和“鱼翅”讲讲政治,这个可以有。“听讲”的当然不是鱼翅本身,咱没吃过鱼翅也不至于傻到如此。官员滥吃鱼翅,由来已久,在饮食场、交际场,或明或暗地存在着一个“鱼翅江湖”,它才是“被讲”的对象。——当然也不妨这样理解:在“鱼翅”的问题上讲讲政治。鱼翅消费本关乎经济、社会文化,但在我们这里,由于公务接待的“沾染”,情境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9.
弱势与强势     
阮直 《检察风云》2014,(21):33-33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弱势一族都植根在江湖,庙堂之上哪个不是强者?其实那是他没在官场混过,凡染指过官场者郜知道,官场的规矩相比于江湖(社会)那可是乘法对减法,江湖(社会)的规矩是对生人不对熟人,对台面不对台下,对对手不对朋友。江湖(社会)的相互关系是松散的利益关系,不双赢就分手。  相似文献   

10.
郭建军 《法人》2015,(2):42-44
一个成熟的公司首席法务官必须对中国江湖文化和潜规则抱着理解、认同、欣赏甚至某种程度积极参与的态度,否则思想被束缚后就会寸步难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对手的手段有光明正大的,也有龌龊不堪的,不是每个对手都会按照规矩出牌,往往是在你还没有摆出架势之前就已经将你击倒。时刻记住,跟你打交道的人有绅士也有烂仔,如果不想当秀才,公司首席法务官(GC)就必须保有几分匪气,这种匪气有时表现为文质彬彬的侠骨柔肠,有时表现为一瞥不屑的目光,有时又  相似文献   

11.
对于满口仁义道德,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江湖骗子,培根先生是早就揭露和鞭笞过的。他说:“世间有些人,他们的生活好像永远是在舞台上度过似的。这种生活,对于别人是掩饰起来的,唯有自己可以明了。”明代文豪冯梦龙著的《古今谭概》中所描绘的神泉县令张某,便是典型的披着画皮的江湖骗子。一日,张县令自张榜于县衙云:“某月某日,是吾生日,告示门内诸色人等,不得辄有献送。”属下有人明了县令意图,与众人商量曰:“县令大人明言生日,意令我辈知也;言不得献送,是谦也。”众皆称善。是日,各持礼物献之。张县令来者不拒,复告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法律关于迁徙自由规定的变化及其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期以来,我国法律对于迁徙自由采取了限制的态度。这种状况是由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法律承认公民的迁徙自由。而我国的现实,又使迁徙自由的实现面临困境。在宪法上明确写入承认公民有迁徙自由,是市场经济的需要,是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但是在宪法上承认迁徙自由,与完全实现自由迁徙,是有区别的。我们既不能因为一时还不能完全实现自由迁徙,就从宪法和法律上来限制迁徙自由的权利;也不能幻想一旦宪法上承认了自由迁徙的权利,就能够实现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13.
作为政治参与的一种独特方式,深具传统色彩的民间上书现象在当今中国的政治生活中仍然引人注目.这种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公民权利意识、政治参与意识的不断增长,反映了我国政治民主化的现实推进和公民社会的成长.民间上书在主体上是有专业人士和民间组织两类;其内容上,所关注的公共利益范围不断扩大;上书对象主要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民间上书具有政治参与功能、利益表达功能、民主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李乔 《政府法制》2006,(6):48-50
李鸿章有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其实,做官也有做官的诀窍,也需要“修炼”。掌握了官诀,就能仕途畅达、官运亨通;否则不但不能升官,反而可能丢官、掉脑袋。清代官吏“修炼”出不少官诀,这些官诀对于清代的吏治官风起过非常恶劣的腐蚀作用。林同济《文化形态史观》曾举出不少官诀((林氏称之为“宦术”,并认为“宦术的真髓就在‘手腕’两个字”),这些官诀在清代官场上是一应俱全的。其文云“:投桃、报李、拍马、捧场,此手腕也。标榜、拉拢、结拜、联襟,亦手腕也。排挤、造谣、掠功、嫁祸,…  相似文献   

15.
实现四化,必须有政治上的民主化。没有政治上的民主,就没有人民的积极性,就没有经济的健康发展。一句话,没有民主,也就没有社会主义。在我国能够真正发挥人民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但要使这一制度真正成为体现人民意志、反映人民愿望的制度,就必须建立一套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有效的运行机制。笔者结合我国政治生活的实际,围绕着如何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谈几点思考意见。一、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  相似文献   

16.
就自由本身而言,自资产阶级革命起,这一名词就已成为每一种政治文件里、每一次革命的口号中、每个公民心头上最为神圣和敏感的词汇。"自由"、"平等"等理念的确立,在人类社会的构成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当这种思想树立之后,人类从形式上便已经彻底告别了等级秩序的构架模式,  相似文献   

17.
悦读吧     
《检察风云》2010,(23):70-70
立法者的法理学 法理学是对法的基本问题的哲学思考,这种思考显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法律技艺的衡量和琢磨上,如果法理学主动从现代政治问题领域中退出,就势必会大大限制法理学的思维空间,使得法理学成为概念游戏的囚徒。  相似文献   

18.
政治认同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的自觉接受和服从,是对政治统治客观事实的价值判断。执政党要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保持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就必须获得公民的政治认同。而执政党若要获得公民的政治认同,不仅要有坚实的硬权力作基础,更要有强大的软权力作支撑。然而,目前,各种原因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的软权力,造成社会公众政治认同的下降。这种现象如果任其发展,将严重影响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因而,中国共产党必须从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制度、执政方式等方面加强软权力建设,以提高公众的政治认同,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保持整个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历史 ,是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李泽厚如是说。这里所说的“启蒙”与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的启蒙并不一样。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铸就了一种精神。而中国近现代的启蒙却是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政治使命感与生存危机感被动刺激而产生的。所以中国的启蒙运动开始就受到国家民族主义的政治目的的牵制 ,后来就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救亡一次又一淹没了启蒙。这在政治生存上的国家民族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 ,没有选择的余地 ;但是在思想文化上 ,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和不幸。这种急功近利的启蒙 ,切合了中国知识…  相似文献   

20.
在民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把民主作为一种政治中的“善”,发展出将民主作为一种价值判断,一种政治中的道德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实现了民主就实现了政治中的“善”。另一个方向是将民主作为一种制度、一种程序和一种技术,这种理论将民主作为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