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国富身穿黄色军大衣,神情沮丧地坐在被告席上。在他的身后稀稀拉拉地坐着两三排旁听者,大多是他的亲友。作为河南省人大办公厅副主任,一个副厅级高官,他的案子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开庭时竟然冷冷清清,这一点大概出乎他的意料。  相似文献   

2.
《政法学刊》2016,(6):67-86
鉴于亚太地区成为贪腐人员转移赃款赃物的主要流向地,借助APEC的国际影响和缔约国之间的共识,不断密切APEC缔约国间的反腐败追赃合作,对中国依法追诉腐败犯罪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以往,囿于法律依据单薄、执法途径溃乏、司法合作低效和重追逃轻追赃思维定势等原因,反腐败境外追赃成效不甚理想。2014年11月,《北京反腐败宣言》出台,对缔约国之间境外追赃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追赃方式的整合有望破解这一难题,成为惩治腐败犯罪的利器。应当说,在对《宣言》的产生背景、涉及追赃举措的变化和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等内容进行梳理后,不难发现:《北京反腐败宣言》对反腐败境外追赃的法治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势必为反腐败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外国监察──国外是怎样反腐败的》:在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即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并存),腐败现象的突出形式是权力与金钱的交易,即权钱交换。现代西方国家建立了各种負有不同反腐败功能的监察制度和各种经济监督制度,来分别控制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各种非法运用行为和(企业)金钱的种种不正当乃至非法竞争活动。另外随着国际在各国的投资与流动,跨国经营的扩大,治理国际商业贿赂也成了各国合作的重大任务。该书以“国外是怎样反腐败的”为主线,以每种反腐败机制为章目,分十三章全面清楚地介绍了当代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反…  相似文献   

4.
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引渡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虎华 《法学》2006,(1):111-116
2003年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详尽地规定了对腐败犯罪人引渡的原则和规则,构成了完整的引渡机制。《公约》的一系列引渡原则,对传统国际法的引渡制度作了进一步确认、补充和发展。作为对外逃腐败犯罪人定罪处罚的前提条件,《公约》的引渡机制,无疑是国际反腐败司法合作各种形式中最为重要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6.
1998年7月2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签署《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反腐败法》(以下简称《反腐败法》),正式拉开了哈萨克斯坦大规模反腐败斗争的序幕。不管这场斗争是否能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此法通过并颁布实施,毕竟已在哈萨克斯坦社会引起了很大震动,...  相似文献   

7.
从国际反腐败犯罪的历程回顾中可以看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集中体现了国际反腐败犯罪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表现为高度重视腐败犯罪问题;主张建立健全的腐败犯罪预防机制;设立严密的腐败犯罪刑事法网;针对腐败犯罪的特点设置特殊的诉讼规则和处罚措施;强调打击腐败犯罪的国际合作;注重腐败犯罪中的资金追回等六个方面。中国应当顺应国际反腐败犯罪趋势,参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从立法与司法两个方面完善反腐败犯罪的刑事法治。  相似文献   

8.
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同年12月9日,联合国开始在墨西哥梅里达市召开为期3天的高级别政治会议,将《公约》公开给各国签署。1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部长和高级代表出席会议,负责法律事务的联合国副秘书长汉斯·科雷尔在开幕式上宣读了安南秘书长的致词。安南在致词中说,腐败是全球的公害,它破坏经济运行、削弱民主和法制、扰乱社会秩序、毁坏公共信誉并使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更加猖獗肆虐,腐败尤其使发展中国家的人民遭受苦难,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终身储蓄被腐败夺走,变得更加贫穷。安南表示,各国签署《反…  相似文献   

9.
陈雷 《中国法律》2006,(4):36-38,103-105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正式法律文件,于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并于2005年12月14日在全球生效。  相似文献   

10.
梁晓春 《政法学刊》2004,21(2):21-24
2003年12月9日,中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国际反腐败趋势及我国反腐败刑事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 约》存在一些差异,我国刑事法应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进一步协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监察》2009,(21):29-29
尉健行同志《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近日在全国公开发行。该书收录了尉健行同志自1987年至2002年担任监察部部长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期间关于反腐倡廉方面的重要报告、讲话和文章。全书共67篇,其中有一部分是首次公开发表。该书集中了尉健行同志贯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2.
解读《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从其序言中就开门见山地指出:腐败是一种影响所有社会和经济的跨国现象,开展国际合作预防和控制腐败是至关重要的。其实,早在《公约》之前的1996年,联大通过了在国际商业交易领域反腐败和贿赂的宣言。这个宣言同时处理私营和公共部门的腐败问题。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为商业贿赂的跨国化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而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又需要市场主体遵循共同的道德规范和游戏规则,以保证市场行为的可预见性。因此,打击商业贿赂是各国共同的责任。在《公约》的框架中,贿赂行为包括贿赂公职人员、影响力交易、私营部门内的贿赂(商…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概述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反腐败公约》或《公约》)。同年12月9日,联合国开始在墨西哥梅里达市召开为期3天的高级别政治会议,会上决定将每年的12月9日定为“联合国反腐败日”。该公约是联合国通过的第一项用于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对各国加强国内的反腐败行动、提高反腐败成效、促进国际反腐败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府参与了谈判的全过程,并为公约的制定提出了很多积极的建议。12月10日中国代表在墨西哥举行的联合国高级别政治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签署…  相似文献   

14.
第58届联合国大会2003年10月31日举行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项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对各国加强国内的反腐行动、提高反腐成效、促进反腐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公约》涉及的一些问题,我们邀请到曾参加《公约》起草、审议工作的司法部司法协助外事司高级顾问黄风进行采访。记者:《公约》作为一个重要、全面、综合性的反腐败国际法律文书,主要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黄风:《公约》除序言外,共分八章。对“腐败”的概念、“公职人员”的概念和其他相…  相似文献   

15.
元朝初年,官吏无俸无禄无公田,吏治腐败。后随着养廉 制度的完善,法律当中有关赃罪法的规定也渐成体系,遂使奖 善与罚恶同行共举。 元朝人徐元瑞曾在元成宗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撰成《习 吏幼学指南》一书。在该书中,徐元瑞对"赃罪"及有关的术语作 了精确而详实的解释。 所谓"赃罪",是指"犯赃滥致罪者"。赃,"财利谓之赃","纳 贿曰赃";滥,"猥杂曰滥",即打乱或破坏法律所规范的社会秩 序谓之滥。总之,赃罪是指为获取金钱财物等经济利益而触犯 法律的行为。赃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人,赃罪的核心内容是非 法获取钱物或其他经济利益。一言以蔽之,赃罪即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6.
正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的反腐败国际法律文件。2003年12月10日,我国签署《公约》。2005年10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公约》。近十年的实践表明,《公约》对我国反腐败产生了积极、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我国开展国际合作,遣返外逃腐败分子,追缴被非法转移国外的资产,有利于我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17.
商业贿赂犯罪不是一个具体的罪名,也不是一种类罪名,而是指发生在社会经济交往中的各种贿赂形式。我国关于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不能与世界接轨。应通过对国际社会立法经验的借鉴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商业贿赂犯罪,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8.
19.
《国家反腐败法》立法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名称与结构的确定(一)关于名称目前各国及地区的反腐败法名称不尽相同,结构也各异。有些国家及地区的反贪法名称具有很强的限定性,如泰国《关于国家官员申报资产和负债的王室法令》、新西兰《秘密佣金法》、台湾《贪污治罪条例》、香港《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条例》,...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7日至8日,APEC第26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重要成果之一是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并以部长级会议《联合声明》附件形式对外发表。《北京反腐败宣言》的发表,体现了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经济体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共同愿望,翻开了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新篇章。从2005年成立APEC反腐败工作组至今,APEC反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