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QQ1:刘律师,你好!我2010年来上海找工作,老乡介绍我去了一家饭店做服务员。这家饭店的老板四十多岁对我很照顾,我工作也很努力。大约过了三个月老板和我越来越熟悉,聊的话题也更加多了,他时常向我抱怨家庭生活不幸福,与老板娘性格不合,他说和我聊天很开心。不久,他就向我表达了爱意,说要和老婆离婚娶我为妻。我经不住他的热情,也希望在上海安个家,  相似文献   

2.
采访一位石雕厂的总裁时,这位30多岁的王姓企业家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你只有鸡粪,就卖肥料吧! 王先生出身贫寒,他的故乡在闽南海边,那里没有肥沃的土地,只有丘陵地上的花岗岩,奇形怪状地排列着.他曾跟乡亲去外地谋生,仍无法脱贫.3年后他打道回府,这时,他已是21岁的壮小伙.一天,他闲来无事,在乱石堆中叹息,觉得命运不公:上天为什么"安排"自己在这贫瘠的土地上降生?  相似文献   

3.
锄诗 《政府法制》2011,(6):39-39
上世纪40年代初,一位贫困的广东小伙子来到澳门一家金铺里当学徒,他和其他几位学徒一样,负责一些扫地、倒痰盂等杂活,根本接触不到手艺和生意。那几位学徒非常失望,干活也一点不积极,只有这位小伙子努力地干着这一切。不仅如此,每次干完后他就去问老板有没有别的忙可以帮,但每次都失望而回。尽管如此,他还是在老板心目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退让的智慧     
浅水 《政府法制》2014,(14):26-26
汉代公孙弘是汉武帝时的丞相。他年轻时家里十分贫穷。后来当了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  相似文献   

5.
在河北省故城县,连三岁的娃娃也知道边东茂,当地老百姓简直恨透了他。边东茂骗取了400多位乡亲的几十万块钱,跑了。 1996年9月中旬,在看守所,边东茂不时地晃晃脑袋:“光赚不赔,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这是讲给从他那里占过便宜的人听的,其中多数是妇女。这些平时为一角钱也与小贩理论半天的女人,花大价钱请边老板给自己上了一课。 边东茂本是故城县人,在东北混了二十多年后,跑回家乡,在县城里开了一家小店——超百时装鞋帽商店。  相似文献   

6.
正主父偃,是汉武帝时的大臣。他出身贫寒,曾游学于齐、燕、赵等诸侯国,但四十多年都未受到礼遇,穷困潦倒。元光元年,主父偃到长安去见大将军卫青,卫青屡次向汉武帝推荐他,武帝都不肯召见。于是主父偃直接向皇帝上书,陈述自己对时政的见解。结果,早晨进呈奏书,傍晚时汉武帝就召见了他,对他说:"为什么相见那么  相似文献   

7.
陈女士是义乌某公司的老板娘,2001年她雇请了江西玉山人黄杏松料理家务。因为日常忙于生意,陈女士家中往往只有黄杏松一个人。时间久了,黄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求仙     
说汉武帝听取了董仲舒的意见"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恐怕不符合历史事 实。起码,他的尊方士之术就甚于尊儒 术。这也难怪,汉朝到了他这一代,疆域 拓展,四海臣服,他是皇帝,享尽人间极 乐,惟有能否当真"万寿无疆",才是他的 一块心病。于是求不死之药,求长生之 术,求异人仙境,便成了他最热衷的事。 时闻当今能"呼风唤雨"的大师(不知 是否可称方土?)的什么"功能"(不知是否 可称方士之术?)曾得到"某某领导"、"某 某首长"的首肯。这一招很高明,竟以"某 某领导"、"某某首长"的人格信誉来证明 自己的货真价实,绝非假冒伪劣。但这不 是首创,汉武帝时的方士们就用过这种 手法,他们抬出的汉武帝,正是当时最高 的"领导",最大的"首长"。上有所好,下 必甚焉,齐桓公好服紫,而一国尽服紫; 汉武帝好求仙,则方士遍天下。方士之术 盛行,汉武帝不仅负有领导责任,而且直 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视察朗暑时,见到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朗官。因为一般的郎官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汉武帝就奇怪地问他:"公何时为朗,何其老也?" 老郎官回答说:"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朗。" 汉武帝又问:"何其老而不遇也?" 老朗官答:"文帝好文而  相似文献   

10.
正【典型案例】某日,顾客蔡某到某自行车用品店选购了一款捷安特牌ATX 830系列的山地自行车,蔡某与老板伍某一阵讨价还价后商定好4700元的卖价。此时老板娘洪某正好回到店里。伍某遂将蔡某介绍给洪某:"你给这位顾客开票,4700元,ATX 830。"伍某说罢就在一旁忙着修车。洪某领蔡某进里屋开好发票后便出来忙其他事情,没有收取蔡某应付价款。伍某夫妇其实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胡长清案发后,与胡长清关系最“铁”的老板周雪华曾对司法机关谈了他对胡长清的看法:“在我和胡长清的交往过程中,早就发现胡长清生活腐化堕落,穿名牌,喝洋酒,还自己开车带情人,俨然一副大老板气派。他走到今天这一步,成为人民的罪人,应该说也是必然的。”这种老板“一言定贪官”的说法,绝非周老板“一家之言”。一个在昆明稍有点名气的老板在一次酒后说:“我用脑袋担保李嘉廷早晚要出事,他经常来‘海鲜街’吃饭,包括宴请他的私人朋友,都是由老板们买单,那些老板是什么人?为什么愿意这样做?我最清楚,他们从来不会白花一分钱的。”为什么老板…  相似文献   

12.
1996年8月9日,个头只有1.4米,年龄14岁的童工王莉敏,走进了江苏省武进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尽管有父亲在旁为他壮胆,有法官的撑腰,尽管现在自己坐在原告席上,与被告的老板“平起平坐”,但他还是不敢正视对面的老板。望望自己失去手腕的左臂,小童工伤心的泪水又涌出了,滴滴泪水洒在诉状上,几次启唇几次哽咽,短短的诉状竟难以读完,他实在不愿回首那可怕的一幕……  相似文献   

13.
正巡视工作作为一种监督方式,是从我们的祖宗那里传下来的。先秦以及秦代,曾有天子、帝王"巡狩"、"巡幸"之类的活动,但并不能视作巡视。巡狩是指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巡幸则专指皇帝巡游驾临,这和我们今天说的以监督为职责的巡视工作都不是一回事。真正意义上的巡视是从西汉武帝时开始的。汉武帝是西汉的第五代皇帝,他即位后面临着如何巩固中央集权的重大课题。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中央集权,其中就包括刺史出巡制。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地方推行新制,把全国划分为十三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位法学专家向笔者谈及这样一件事情:他的家乡来人向他反映一起已进入二审程序的“错案”(指一审判决不公),二审主办法官也认为一审属错判并想二审改判,但对方当事人工作做得很“到家”,法院领导已明确表示要维持原判。有良知的二审主办法官指点面临不利的乡亲找法学专家出个论证意见,并请媒体予以报道,以从理论和舆论上支持法官公正裁判。这位法学专家认真、全面审阅了案件材料后,也认为一审判决是错误的。正好他认识该二审法院院长,出于对乡亲的同情和法学专家的良知,他给该院长打去电话,准备反映一下乡亲担心的问题。没想到该院长早已被人家“搞定”,直截了当告诉这位法学专家:“从学识上说你是我的老师,从年龄上说像我老弟,但×××也是我老弟,这个案子我要给他面子,你就别管这事了。你告诉当事人,叫他们不要到处反映了,那对他们没好处。在本省,法律上的事我说了算!”  相似文献   

15.
近日,本刊接到群众举报:山西省广灵县蕉山乡西崖头村有耕地被违法占用。接到举报后,我们前往西崖头村进行了实地调查。据西崖头村村民说:他们被占的17亩耕地就在公路边上,在此之前一直种着庄稼,是上好的水浇地。2009年年初,有人把这片耕地用土垫得与公路一样高,用于建设加油站。村民们说:西崖头村党支部书记付德贵以每亩地1.28万元的价格把这些耕地卖给了加油站老板,村民实际上每亩地只拿到了9600元。  相似文献   

16.
一身西服革履,一架金丝边的眼镜,一头不算稀也不算密亮闪闪的头发向后背着,不太高的个头,挺挺的身板小肚子稍稍凸起,四十多岁的年纪,让人一看就是一个典型的南方老板形象。可惜他不是老板,不过是给老板开一辆价值七十多万的外国车。他的工作完成得还不错,可是  相似文献   

17.
1995年1月中旬的一天,大余县良乡某厂汤老板将一车原料拉到瑞金市二轻系统A厂,销售验收后,到该厂财务科结帐。出纳员匆匆看过货单后问汤老板:“你的货款是不是2万元?”汤老板一听,愣了一下:自已的货款明明是2千元,怎么成了2万元?准是出纳员看错了!他马上反应过来,连忙说:“是2万!没错”。接着装模作样地催道:“同志,麻烦你快点把款子结出来,我还有急事要立即赶回去!”一边说、一边向出纳员及在场的人递“红塔山”香烟。出纳员看他那急切的样子,以为他确有急事,便赶紧为他办好了结款手续,2万元款转眼间落到汤老板手里。汤某见2万元巨款到手,欣喜若狂,马上驱车离开了工厂。  相似文献   

18.
凌子越 《政府法制》2013,(11):19-19
露天的健康“饮水机” 据《汉书·郊祀志》记载,汉武帝于建章宫中修建高达20丈的承露盘采集天地之甘露,再和玉屑饮之。露水解决了水的安全、清洁的问题,添加玉屑解决了补充微量元素的问题,将安全的水变成了健康的水.  相似文献   

19.
严友富,四川省剑阁县人,今年63岁,开有一间烟酒店铺,人们都叫他老太爷。近日,店铺隔壁雪丽红渔庄的老板娘张晓玲来到铺子里,说要一瓶飞天茅台、两盒软中华、两盒软云烟,共1000多元。每次客人结账后渔庄再和老太爷结账。那天下午1点半,有一雅间客  相似文献   

20.
官煤勾结,黑到什么程度?做煤炭生意的"富民公司"就要开业了,老板却因盗窃被邻县公安机关逮捕。该老板已经是"二进宫"了。为让这个公司如期开业,该县的一位副县长和该县的乡企局长亲自出面,到邻县公安局将这位老板取保出来,给他戴上大红花,让他走上了开业的主席台……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贵州省正安县,那位副县长就是贵州省正安县原副县长吕宗明,那位乡企局长叫陈其文,那个盗窃犯老板叫宋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