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法执政是现代国家政党政治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活动方式的变迁而改进。依法执政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党要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就必须强化党的依法执政意识,学会用宪法思维执政;要求党的执政活动本身制度化、法律化;要求党在依法执政的实践中逐步强化执政责任制度。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治国方略开始逐步纳入宪政轨道。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执政党依法执政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面对执政方式因体制不完善所造成的诸多问题,党逐步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依法建构执政体系的必要性。在实现执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不仅是执政方式转变的前提与基础,也是依法执政方式贯彻与落实的思想保障。同时,执政方式的转变不仅体现出党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决心与魄力,也体现着依法治国方略在我党执政方式上的具体要求与实行。而树立法律权威则是依法治国与党的执政方式转变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3.
正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必将对法治中国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进和实施,对党更好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时代、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成为党必须要解决好的历  相似文献   

4.
依法执政是一个由一系列相关理论、原则、理念、制度、实践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坚持依法执政是践行宪法和党章的应有之义,是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在新时期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就必须对依法执政进行深入探讨和科学的界定。本文在对我国学者近年来关于依法执政的主要观点比较分析后,对依法执政的概念和含义做了一番梳理,认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具有独特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推动“依法治国”进程云南省检察官协会云南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它作为我党跨世纪的政治宣言,标志着我们党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领导和执政方式有了重大的变革。依法治国崇尚法律...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样的论述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有了重大发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依法治国的跨世纪宏大工程中,人民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司法》2004,(11):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郑重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使命,提出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提出和确立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的目标,是我们党在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上的重大进步。它同我们党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依法执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作为国家专司司法行政职能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是新的历史时期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重要内容,而依法治理则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生动实践,是亿万人民群众通过法律手段管理公共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创造性活动,是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9.
党依法执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既是时代的本质要求,又是一项重大的法治创新。它不仅将引起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的深刻变革,而且将对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产生深远影响。党依法执政,需要厘清执政主体、执政行为和执政责任三大核心要素;需要实现执政方式上的三大深刻转变,即党从主要依政策执政向主要依法律执政转变,从强调严格遵守法律执政向既严格遵守法律、又主动创制和运用法律执政转变,从加强自身制度建设与领导国家法治建设分头实施向二者同步推进、统一于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转变。  相似文献   

10.
石泰峰 《中国法律》2007,(6):12-13,84-87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这一重大抉择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十年来,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党提出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在党法关系这一事关依法治国全局的核心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1.
一、加强党校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党校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已经成为党在新世纪执政的基本方略。为适应治国方略对执政党提出的转变执政方式、加强法律意识和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要求,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法律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 ,标志着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就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而言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而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因而 ,必须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把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论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和治国方略。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依法治国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对于今后我们各项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应当认识到,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之间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一、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的关系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  相似文献   

14.
论检察机关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检察机关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吉林省人民检察院索维东党的十五大在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在治国理论和治国实践上的最佳选择,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方式和治国方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新的治国方略,这标志着由党的政策、决定和命令为主的执政方式将被当今世界多数国家采纳的依照“法律”执政的方式所取代。明示的、具有稳定性和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法律规则将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主要方式,“法律”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将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决策的伟大意义在于我们党的执政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意味着与人治的彻底决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已不再是一个口号、一个概念,而是成为一种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切实可行的制  相似文献   

17.
媒体     
正人民日报:实现依法治国的历史跨越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新华社: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8.
最近,国务院以“国发(1999)23号”文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行政机关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本身就是体现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作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记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我们党依法执政。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必须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  相似文献   

20.
怎样处理好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治国方略的根本转变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也要相应转变和创新,必然要求在领导方式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本文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等方面着手,分析了在法制化框架下实施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