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伟 《政府法制》2005,(2):35-36
中国的老百姓习惯把手中握有权力的干部叫官。众所周知,为官之道应该是执政为民, 而不是当官为己。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却发现,基层少数干部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奉行的是另外一套"为官之道"。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  相似文献   

2.
官员也有自己的"粉丝"了。这或许真是社会的进步,官民之间零距离,官知民意,民知官情,也是中国社会由"官本"走向"民本"的标志。但是,这恐怕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与期待,"官员粉丝"的出现,说到底还是草民心态、臣民心态,而非公民心态。中国人对权力的崇拜意识太悠久、太深厚了,"崇官"、"宠官"的习惯势力太顽固了,当官者太把自己当"官"了。中国的老百  相似文献   

3.
林治波 《中国监察》2009,(13):37-37
前不久,有关媒体做了一个关于职业向往的问卷调查,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希望长大后当官、当大官。以笔者的见闻和判断,尽管问卷中想当官的不占多数,但确有不少人内心深处最向往的还是做官,通过做官来出人头地。一些人对“官”的迷恋几乎到了以官职衡量一切的程度。在一些地方,把政治地位、医疗待遇、工资高低、住房大小、名次前后、座次安排、专车档次、与会资格、悼词长短、见报与否、安葬何处等,都要与官职大小挂钩。即便时和尚、老道,也往往要用官级来套一套,看看相当于多大的官。  相似文献   

4.
“当官不像官”这句短语,通常是人们用来评价领导干部的专门语,且是肯定性的。但是,细究起来,这短短的五字句,既是对一个好领导的定性,也是对一个劣质干部的定性。“当官不像官”这句短语,老百姓习惯于用它来认同那些没有“老爷”气、没有官架子、没有官派头的人民公仆。像焦裕禄,像王进喜,像孔繁森和李润五式的好干部,百姓就曾用“当官不像官”来评价他们。因  相似文献   

5.
官员也有自己的粉丝了。这或许真是社会的进步,官民之间零距离,官知民意,民知官情,也是中国社会由官本走向民本的标志。但是,这恐怕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与期待,官员粉丝的出现,说到底还是草民心态、臣民心态,而非公民心态。中国人对权力的崇拜意识太悠久、太深厚了,崇官、宠官的习惯势力太顽固了,当官者太把自己当官了。中国的老百  相似文献   

6.
上篇:官场腐败"心声" 许多腐败官员落网后,反思自己走向腐败的历程,深究内心动因,其中不乏发人深省的"贪墨心态",而这些"贪墨心态"都有着浓厚的传统"贪墨文化"的印记.这些心态概括起来,无非涉及当官的价值取向、对腐败行为的自我开脱以及官场潜规则.在这里,我们罗列一二: 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 ——贪官的价值取向 中国是个官本位的国度.一般来说,当官总是人们首选的人生目标,而且,权与势相关,权与利相连.当官就有势,有势就有利.当官的目的是"利". 在旧中国,当了官,就有了一切.升官总是与发财紧密相连,因为利用官位来谋取私利是人所皆知并且默认的官场图景.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贪官们追求财富,以权谋利,将人的趋利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恰恰丢掉了为官本应恪尽的职责操守.这就是腐败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陈雄 《政府法制》2010,(18):12-12
官升脾气长,不管他是叫老爷还是叫公仆。原本挺和气的一个人,一当官就立刻变得牛皮哄哄、颐指气使,而且官越大脾气也越大,让人避而远之。可也有例外,譬如清人左宗棠。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国家里,加拿大被普遍认为是官比较多、当官也比较轻松的地方.比如,一个省会有两名"一把手"(一个省长,一个省督),联邦一级有个无所事事的上议院,养了一群不知该干些什么的上议员,等等.但这些"冗官"大多是历史或传统原因所致,颇有些尾大不掉的无奈,其实在多数时候,加拿大在安排"官缺"方面是颇精打细算的.  相似文献   

9.
当官的,谁也不愿意弄出"劣绩",弄出"劣绩"就会影响前程,甚至会被摘掉乌纱。但这是我以前的看法,当几年官后,我发现,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劣绩"有时也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炮台镇党委书记姜云胜为全镇的经济发展一心扑在工作上,全身心地为全镇人民着想,他说:“其实,我当官可以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勤政廉洁的清官;一种是做平平庸庸的轻松官。即清官和‘轻’官。”为大众的利益操心甘为孺子牛,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才会有威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只有“多学习、少应酬”,不断提高自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带领群众走上市场经济的主战场去拼搏。姜云胜作为一名党的基层领导干部,踏踏实实地造福一方,他还把上级发给自己的奖金全部用在镇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些总体素质较好的干部被提拔担任领导职务后,没干几年就弄了个"人仰马翻"。由此有人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当官是风险很大的职业。 世界上任何职业都有风险,经商有亏本的风险,航海有触礁的风险,当官的自然就有被人拉下"水"的风险,且官越大,权越重,其风险相对也就越大。原因很简单,一些人为了利用你手中的权力为其办事,在你的周围设置了各种诱惑和陷阱,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厦门特大走私案主犯赖昌星的"红楼"了,这个投资1.4亿元修建的"红楼",其设施极为豪华,应有  相似文献   

12.
一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这是我想送给为官者的一句话,不论官大官小。为什么?因为现在为官者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而非当官者也大都太把当官者当回事儿,何以见得?有事为证。  相似文献   

13.
黑白世界     
张县长从小就爱看古装戏,他特别仰慕清官:黑脸老包,七品芝麻官唐成……清官就是好官,共产党里好官不少,焦裕禄,孔繁森……最使张县长痛心的是现在有些当官的太那个。也许是受了新闻媒  相似文献   

14.
退休制度在中国是自古有之,而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是"官本位"之国,所以古代退休制度主要也就是官员的退休制度. 退休年龄的界定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从字面上看,是去当官,走仕途.其实本义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  相似文献   

15.
近日,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征求教百位党政干部对"官油子"特征摇述的基础上,为"官油子"画像,这正像当年毛泽东亲自为自由主义画像帮助人们认识自由主义以克服自由主义一样,将有助于人们认识"官油子",淘汰"官油子",重用"老实官"."官油子"为何"油"?这和某种官场文化有关.从为"官油子"画像的种种特征来看,它反映了一种"思想消极化、工作形式化、作风庸俗化"的不良官场文化.  相似文献   

16.
“法官不可怠慢人民赋予的权力”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第三次在太原见到山西高院的左世忠院长,聊起新时期法院的工作和人民群众对法院的期待时,左院长笑着给记者讲了山西平遥县古城县衙署大堂上的这幅关于做官的劝箴对联。  相似文献   

17.
时事点评     
现在,许多人都在骂当官的,可是他们大多没想过自己当了官会如何。比如记者,声讨起不正之风来几乎都声色俱厉,可有偿新闻在他们一些人中却屡禁不止。比如有的作家,他们也反对腐败,可是只要给钱,给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国人当官心理(简言之“官念”)极浓的国度。读书人把做官当作唯一的出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说的正是“升官”之后的伟大。平民百姓都心存这种矛盾心理:怕官又想当官。做了官还想做更大的官。人人都期望着“好兵应该去当元帅”,似乎只有不断地提拔、晋升,才能真正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因此,国人的“官念”之沉重,使得本来在官场上就“倾斜变形”的“乌纱帽”,变得越来越扭曲了。  相似文献   

19.
木叶 《法治与社会》2008,(12):10-12
在基层,不少官员已有了切肤之感,一些人慨叹:“如今官越来越难当了,责任愈来愈大,权力愈来愈小。”许多人开始意识到,“当官也成了高风险职业”。专家认为,虽然目前问责制的制度设计还不能说已经完善,但问责制决不会是一阵风,而将在实践中期着制度化法律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贪官犯难     
记得一位名女人曾说过一句"名 言":"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不妨 以此为鉴,续上一句当今从政为官者的 "名言":"当官难,当贪官更难。"究竟 "难"在何处? 一曰"着装难"。大凡贪官,都特别注 重自身的仪表形象,平时总是衣冠楚楚、 冠冕堂皇。至于在什么场合着什么服装、 打什么领带、穿什么皮鞋、戴什么金表首 饰,方显本官"精神爽、魄力大"之本色, 都得琢磨再三。殊不知是"金玉其外,败 絮其中"。唉,真难为贪官们啦! 二曰"讲话难"。贪官总喜欢作报告, 尤其擅长作反腐倡廉的报告。虽然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