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HBFP染色)、变色酸2R-亮绿染色和Heidenhain染色在急性心肌梗死死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法医检案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BFP染色、变色酸2R-亮绿染色和Heidenhain染色进行对比观察。结果①3种特染方法在大鼠心肌缺血15min时均可观察到阳性染色,且阳性染色面积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扩大;②大鼠急性心肌缺血4h心脏标本在-20℃、4℃及室温条件下保存至14d,3种特染方法仍可见阳性着色,但变色酸2R-亮绿染色和HBFP染色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出现着色能力下降,阳性区域变小的趋势,Heidenhain染色效果最为稳定;③急性心肌梗死检案标本中,3种特染方法均可显示缺血心肌纤维,发病1h内死亡者Heidenhain染色优于另外两种染色。结论 3种特染均可客观的显示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理改变,其中Heidenhain染色更具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大鼠早期心肌缺血心肌肌钙蛋白T脱失的组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Deng DZ  Chen YC  Hu BJ 《法医学杂志》2002,18(1):12-14
目的研究早期心肌缺血大鼠模型上心肌肌钙蛋白T的脱失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显色观察。结果缺血15分钟,大鼠心肌肌钙蛋白T即有明显脱失,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脱失面积呈扩大趋势。计算机图像分析显示缺血大鼠心肌肌钙蛋白T的脱失面积与正常大鼠心肌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肌肌钙蛋白T是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较为敏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赖跃  廖志钢  聂忠宇 《法医学杂志》1990,6(2):16-18,30,F003
法医病理学检验中,常需一种诊断心肌早期缺血性损害的准确方法,以便解决疑为心肌早期缺血,迅速死亡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因为HE染色病变不典型,难以作出急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为此,我们采用Lie等介绍的苏木素碱性苦味酸(HBFP)染色法,对26例法医尸体解剖的心肌组织切片进行研究,并同HE染色进行了对比观察.期望在诊断早期心肌缺血方面作出一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心肌MMP-9、TGF-β1表达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探讨其在病毒性心肌炎猝死鉴定中的作用。方法筛选30例病毒性心肌炎作为实验组(18例为明确性心肌炎组,12例为界限性心肌炎组),另选10例非病毒性心肌炎作为对照组。Masson染色观察病毒性心肌炎心肌胶原增生的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TGF-β1的蛋白表达和组织定位,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及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组心肌胶原纤维较对照组明显增多;MMP-9、TGF-β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MMP-9、TGF-β1的表达与心肌胶原纤维增生呈正相关。结论MMP-9、TGF-β1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病毒性心肌炎猝死的辅助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HSP70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变化 ,为心源性猝死的法医病理学鉴定寻找新的依据。 方法 建立家兔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 ,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HSP70的表达。 结果 心肌缺血 15min再灌流 30min后 ,再灌流区心内膜下可见HSP70阳性表达 ;缺血30min再灌流 30min后 ,HSP70阳性反应细胞数目较多 ,散布于心肌全层 ;缺血 6 0min再灌流 30min后 ,再灌流区阳性表达明显减少 ,而其边缘见阳性表达略有增强。各实验组正常区和对照组心肌组织均未见阳性反应。 结论 心肌组织HSP70的阳性表达是一项显示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的灵敏指标 ,HSP70的免疫组化检测对缺血再灌流损伤所致心源性猝死的死后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早期心肌挫伤超微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机械式弹性拉力打击器以10.0米/秒速度冲击犬胸骨心前区,引起心肌挫伤。分别对伤后2~5min、30~60min、3h及5h心肌挫伤区超微结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1)伤后2~5min即见严重的心肌超微结构损害,如肌原纤维撕裂、扭曲变形,肌节过度收缩或I带增宽Z线弯曲、线粒体破裂,部分嵴不清、间质出血并可见游离的线粒体。伤后30~60分钟挫伤心肌肌原纤维溶解、碎裂,线粒体破裂伴嵴消失。伤后3及5h,挫伤区坏死明显,坏死物与红细胞碎片混杂一起,结构不能辨认。(2)同一心脏可有多部位损伤,且损伤程度不均一。  相似文献   

7.
肖俊辉  李永宏 《证据科学》2002,9(4):222-225
目的探讨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 的变化,为心源性猝死的法医病理学鉴定寻找新的依据. 方法建立家兔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HSP70的表达. 结果心肌缺血15 min再灌流30 min后,再灌流区心内膜下可见HSP70阳性表达; 缺血30 min再灌流30 min后,HSP70阳性反应细胞数目较多,散布于心肌全层;缺血60 min 再灌流30 min后,再灌流区阳性表达明显减少,而其边缘见阳性表达略有增强.各实验组正常区和对照组心肌组织均未见阳性反应. 结论心肌组织HSP70的阳性表达是一项显示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的灵敏指标,HSP70的免疫组化检测对缺血再灌流损伤所致心源性猝死的死后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早期心肌挫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机械式弹性拉力打击器,以10.0m/s速度冲击犬胸骨心前区,建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伤后2~5分钟、30~60分钟、3小时及5小时心肌挫伤组织中Mb、CK-BB及CK-MM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心肌挫伤后2~5分钟检出心内膜下肌层已有重度心肌Mb脱失及中度CK-BB、CK-MM脱失,并沉积于心肌纤维间,同时吸收入血。随着伤后时间延长,挫伤区三种物质脱失加重,但间质中沉积量减少乃至消失;(2)波浪变心肌中也可见三种物质的轻度脱失;(3)同一心脏中不同部位心肌的损伤程度不同、证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可发现心肌挫伤性损害。心前区受到相当程度的钝力冲击后心脏不同部位损害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早期心肌缺血心肌肌红蛋白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只犬急性冠脉阻断60及90分钟后心肌肌红蛋白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心肌缺血60分钟已有明显的肌红蛋白脱失,比相应H、E 染色切片更易辨认缺血灶,在H、E 染色改变不明显的区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已显示出肌红蛋白的缺失.冠脉阻断90分钟时,缺血区肌红蛋白缺失更加清晰,因此该方法可用于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染色毛干mtDNA不同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染色毛发线粒体DNA选择最佳的提取方法。方法在5个染发个体中各取5根头发,采用Chelex-100法、有机法、磁珠法、H2O2结合Chelex-100法及Chelex-100结合M icrocon100法等5种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染色毛发m tDNA,利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结果Chelex-100结合M icrocon100方法提取染色毛发扩增m tDNA效果较好,其余方法无扩增产物。毛发的不同部位对扩增结果无影响。结论染色毛发采用恰当的提取方法可以提取到m tDNA模板,为法医日常检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法(HBFP)对家兔实验性心肌缺血的早期改变及急死案例的尸检材料进行了研究,实验性心肌缺血材料均作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冠状动脉结扎后15min,缺血心肌显复红色,呈散在分布,与正常心肌对比明显。随缺血时间延长,显复红色之心肌纤维数目增多,缺血区扩大。HBFP 染色法不受常规组织处理及死后自溶的影响,可用于临床病理及法医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2.
早期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的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4例尸检心脏标本,进行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用于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研究。其中尸检及组织学证实心肌梗死5例,其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均呈阳性。冠状动脉有硬化或冠状动脉口狭窄的可疑心肌梗死18例,其中15例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阳性。非心性死亡对照组11例,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均呈阴性。实验表明,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组化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为早期心肌梗死的死后诊断提供了一个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9例被尸检的人肾组织进行肌红蛋白检测,其中生前有广泛软组织损伤的损伤组22例,冠心病猝死组15例,并用12例无上述病史的人肾脏组织作对照.结果显示损伤组有8例(8/22)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管腔内管型呈肌红蛋白阳性或强阳性;冠心病猝死组有3例皮质肾小管内管型呈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说明肾肌红蛋白检测对挤压综合征(crushsyndrome,CS)死后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房室传导系统发育异常猝死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了三名男性青年人房室结和/或房室束、束支发育异常,在情绪激动和/或用力情况下突然无声息倒地死亡。经病理组织学研究,发现有胎儿型房室结、心传导系统附加束存在和房室结畸形等发育异常改变。本文对其病理组织学特征、猝死机理和诱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肺组织浮游生物叶绿素(a),以期通过准确的定性、定量研究来诊断溺死。实验性研究表明本法准确可靠,选择性强、灵敏度高,不受腐败及污染等因素影响,亦不存在含叶绿素(a)浮游生物生前进入并存在于人体器官的问题。同法对2例水中尸体进行了检测,结果与实验性研究相符、提示本法可应用于实际检案。  相似文献   

16.
垂体后叶素致冠状动脉痉挛症的实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致冠状动脉痉挛,运用组织学、酶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研究冠状动脉痉挛症引起心肌急性缺血的形态学变化特点,同时对大鼠心肌自溶性变化与上述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心肌纤维磷钨酸苏木素(PTAH)染色出现不规则横带且伴有心肌间质小血管壁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性下降,有助于冠状动脉痉挛症引起心肌缺血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用结扎家免左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区的模型,探讨梗死区心肌中K~+/Na~+、Mg~(2+)/Ca/~(2+)、Zn~(2+)/Cu~(2+)比值的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间的规律。结果提示:(1)K~+/Na~+、Mg~(2+)/Ca/~(2+)比值随心肌缺血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K~+/Na~+比值在60min、120min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Zn~(2+)/Cu~(2+)比值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随缺血时间延长,Zn~(2+)/Cu~(2+)比值呈下降趋势,120min组比15min、30min、60min组降低约1/2(PC<0.01)。测定心肌梗死区K~+/Na~+、Mg~(2+)/Ca/~(2+)比值可以作为显示和判定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作者借助ICP 检测溺死和死后沉入水中,浸泡不同时间家兔及对照组肺腮含量。结果表明,溺死组肺锶含量显著高于死后入水组和对照组(P<0. 01) ;无论溺死或死后沉入水中浸泡不同时间,家兔肺锶含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 05) ,提示肺锶含量受水中浸泡时间或腐败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2例实际案例的肺锶含量测定支持实验性研究结果,说明肺锶含量测定可用于鉴定溺死,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