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面对内容复杂且涉及多个部门的中心工作,地方政府大多会设置牵头部门负责具体的跨部门协同。在缺乏正式权威的情况下,与其他部门处于横向分工关系的牵头部门通过结构性权威再分配和过程性权威再分配,与其他部门建立起纵向准支配关系。前者包含组织策略、机制策略和个体策略等不同内容,后者嵌入到建设规划、目标拆解、过程管理、绩效考核的不同环节。上述政治性内容与狭义政策执行的行政性内容共同构成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复合结构”。这种政治与行政相混合的政策执行方式不同于政治-行政二分法下的单一线条思维,体现了中国地方政府在制度稳定性与运行灵活性方面的动态统一。  相似文献   

2.
苗淼 《前沿》2009,(12):68-7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体制环境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在这一过程中,以地区利益为导向的地方财政支出政策为对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平稳增长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需要在未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3.
邓建英  马超群 《求索》2012,(1):67-68,123
本文通过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推行建筑节能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全面推行建筑节能的职能分工,建立政令执行模型,探讨中央政府要实施的系列激励监管措施,保证地方政府全面贯彻实施建筑节能政策,避免政策执行中"异化"、"走样"与"变形"的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4.
李妮 《桂海论丛》2008,24(5):65-68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内各区域合作组织也风生水起。区域政策作为实现区域战略的手段,掌握在区域内各地方政府手中。地方政府对区域政策的执行力度、效度直接影响着区域合作组织的生存与良性发展。文章通过对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执行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与理论探讨,试图为区域合作组织的良性发展提供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现实中的“政策拉练”是我国地方政策执行过程中常见却鲜有分析的一种现象。基于T区三次乡村振兴“政策拉练”过程的田野观察,运用政策执行研究的博弈分析法,构建与呈现了中国政策执行情境下“政策拉练”的理论模型及其运作图景。研究表明:“政策拉练”是指上级政府对多个下级政府政策执行情况予以检评并依据检评结果决定奖惩分布的一种竞争性激励机制;机制运行过程中政府上下级博弈关系的不完全性导致“政策拉练”的激励效应处在变动之中。本文试图论证“政策拉练”作为一种分析政策执行激励的理论概念所具有的学术内涵与经验意义,以期为政策执行和执行激励机制改革提供理论启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过量、经济增长过热,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宏观调控国民经济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做法。2003年,根据当时中国经济增长过热态势,中央政府决定在用稳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紧缩银根的基础上,施行土地供给控制即紧缩地根,用土地政策宏观调控国民经济,以达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进一步强化土地政策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着手第二轮土地调控。将土地政策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起作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工具,这在国际上并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如何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土地资源特点和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土地制度,制定有效的土地政策,充分运用土地政策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国民经济安全、良性、有效运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政府提出将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背景、土地政策调控国民经济的理论基础、基本前提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的主要职能,探讨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抓手”是实践中推动政策有效执行常见的策略工具,但学术界尚未对该现象展开系统性理论解释。既有研究较多从政策主体关系与政策特征角度讨论政策执行困境如何生成,本文基于政策执行和政策工具理论,将“抓手”作为衔接政策制定者与政策执行者之间的中间变量和工具性策略,从理论上阐释“抓手”的类型、结构性要素及其推动政策有效执行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抓手”作为调试政策制定者对政策执行的目标控制、政策执行者对执行过程自主性的策略工具,通过政策注意力导向性、明晰政策议题锚点、打造横向竞争优势和增强部门自主性等方式推动政策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8.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脱贫攻坚事业中的重要举措。通过对陕南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在具体的政策实践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采取简单化、照搬式、观望式、象征性的政策执行策略,使得政策结果与目标之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政策执行偏差导致搬迁过程中难以全面保障移民利益,因此,移民在接受政策安排时会出于自身的考虑做出理性选择,以平衡家庭生活。政策的执行偏差与移民的理性选择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政策执行偏差是移民理性选择的诱因,而移民的理性选择则会催化政策执行的偏差,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地方数字政府建设在绩效提升的同时,也出现了绩效损失现象。既有研究从技术、组织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解释数字政府建设绩效的高低问题,但相对忽视了绩效损失的类型化和政府结构的层级性。本文尝试构建“技术执行的层级缝隙”分析框架,探究不同层级政府技术执行的互动过程如何导致地方数字政府建设绩效损失的发生。Y市的案例说明,在技术执行过程中,上级政府的激励失衡、中间政府的目标替代和基层政府的拼凑应对所形成的层级缝隙,最终导致地方数字政府建设绩效损失的发生,具体表现为使命型、工具型和权益型三种类型的绩效损失。这一发现有利于深化对地方数字政府建设绩效问题的认知,并为提升地方数字政府建设的绩效水平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施雪华 《人民论坛》2012,(21):36-37
在财权与事权倒挂的"压力型体制"下,地方政府不得不在执行中央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时从自身利益出发,替代、曲解中央制定的政策,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其事权压力障碍九政令不畅25.6%的受调查者选择"政令不畅",该项得票率列科学发展十大障碍第九位表现:近年来,中央制定了不少好政策,然而,很多政策付诸实践后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症结:主要在于政策执行阶段出现了偏差,即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用自己的一套政策替代既定政策,对符合自身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