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澍 《思考与运用》2006,(10):11-12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我国历史上,从古代的孔子、墨子、孟子,一直到近代以来的洪秀全、康有为等,对社会和谐都有过不少描述。在西方,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欧文,也对社会和谐有过美好的憧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勾画了美好社会的蓝图,也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在社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2.
胡蕊 《奋斗》2012,(5):46-48
当前,我国社会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在调整,诸多利益群体在涌现,经济生活变得活跃起来,生活中的选择也日趋多样化。种种原因使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事务不断涌现.社会管理任务空前繁重。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我国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所必须要破解的重大课题。但是,社会管理并不是要把社会管住、管死,而是要着眼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增加社会活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近年来,我省社会管理水平取得长足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3.
王晓华 《探索》2000,1(5):40-43
共产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具有丰富的意义空间,在不同的哲学视野中呈现出多元的图景。本文作为呈现共产主义概念多义性的尝试,在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维度上对共产主义概念进行新的理论考察后认为1、在人与人关系的维度上,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即个体主义社会;2、在人与社会关系的维度上,共产主义是公共主义社会;3、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上,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解的社会即生态主义社会,因此,共产主义社会是个性主义社会、公共主义社会、生态主义社会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社区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社会管理视野中考察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基于宁波市海曙区的案例研究,揭示出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及其限度。实践表明,社区社会组织推动了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形成,创新了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充分发挥包括社区社会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推进自律自治、形成社会认同、促进多元融合、集结公民意愿、实现利益表达等作用。同时,政府需要提供完善的制度框架和健全的政策法规来为其营造良好环境,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也需要拓宽领域,创新方式,特别是将社会治理理念融入实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严重的社会不公,导致这些社会不公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马克_思、恩格斯提出,要消灭社会不公,实现社会公平,就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此,马克思、恩格斯设计了具体的实现路径:在政治方面,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在经济方面,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在文化方面,培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文化;在社会方面,消除城乡对立,实现社会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费孝通先生的“熟人社会”概念是我们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关键词。伴随社会分工的细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熟人社会逐步瓦解,陌生人社会得以产生。在熟人社会中,尚且需要以爱、奉献和助人为乐为核心的雷锋精神;而在陌生人社会中,社会流动频繁、道德真空衍生且社会冷漠滋长,尤为需要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8.
《天津支部生活》2012,(12):53-53
在我国社会管理的实践中,传统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甚至暴露出许多问题。寻求政府、市场和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领域的均衡点,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的多主体、多元化治理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实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的社会协同,  相似文献   

9.
加强城市管理,重心在基层,关键在社区,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城市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西宁市城区规模也迅速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资源分配紧张。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社会服务不断向社区延伸,这对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城市基层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在新形势下以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新举措和新方法成为目前需要认真研究的一项课题。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13):44-46
处理好“抓经济建设与抓社会管理”的关系。当前,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身上还明显存在着抓经济建设一手硬、抓社会管理一手软的偏向,重视经济增长、热衷于GDP、倾情于招商引资抓大项目,而在关注社会管理、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和关注社会矛盾上,缺乏工作热情,欠缺对策研究。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想观念,把加强社会管理摆到重要位置,像抓经济建设那样,在社会管理中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和时间,下真功夫、实功夫和深功夫。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组织具有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社会组织的非营利性、独立性、公益性等特性,决定了它更易于获取公众的认可与信任。但是,由于社会组织在监管机制、内部治理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拷问社会组织公信力的事件时有发生,“郭关关事件”的负面效应延续至今,社会组织面临信任危机。所以,必须提升社会组织公信力,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的一种延伸,它提高了社会管理运行速度,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且网络问政的效益日趋显现出来。但在虚拟社会管理中仍存在诸多的不足与缺陷,如虚拟社会管理理念偏狭、管理方式陈旧、管理立法滞后、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因此,要提高虚拟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政府必须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管理统筹结合起来,改革创新虚拟社会管理理念,转变改进虚拟社会管理方式,加强虚拟社会管理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虚拟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消解发生在虚拟社会中的种种不规范行为对现实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实现社会体制改革目标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元竹 《前线》2011,(1):14-15
当前,我国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社会建设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站在全面推进体制改革的战略高度,提出加快社会体制改革。这是继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之后,又一次重申社会体制改革问题。为了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综合考虑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过去五年我国社会发展成就斐然,社会建设实践中,党对于社会发展和社会体制问题认识也不断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目标的着力点如何确定,现在真正需要我们冷静下来,认真考虑,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来了一个市场机制下的社会政策的管理体制,但应对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面临很多问题。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社会管理体制正在改革中,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现阶段,我国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宏观经济调控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系统和调控机制;要围绕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这几个基本目标来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要进一步明确社会管理的对象;要把社会管理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指标化;根据社会发展目标,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实现社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在社会管理格局中,政府要负责创造条件,提供资源,制定规则,引导公众参与社会服务供给活动和对社会问题的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5.
在1978年前,中国人阶层身份的获得是先赋性的:工人、贫下中农、地主富农、资产阶级或者其他,不同身份的人有着明显不同的社会地位。而且,频繁的政治运动使得社会流动处于失序的状态之中。正如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中所言,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政治运动连绵不绝,经济剧烈变动,社会政策多变。这样的制度、政策和社会结构变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流动,个人、家庭乃至某个社会阶层的社会地位的获得和沉浮,都不能由他们自己掌握,而是由当时的制度、政策的变化来决定。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创新,复合型社会主体的形成并运行,既是对传统治理结构困境的突破,也是对于转型期社会结构调整的积极回应。复合型社会主体主要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务、社区治理、行业联盟、生态保护等“复合性”事业领域发挥作用,基于价值共识、民主协商、契约信用和复合联动而建构并运行。当前,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型过程中,复合型社会主体建设作为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捷 《党建》2011,(9):17-18
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多重的角色。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对整个社会起思想保障作用、精神支撑作用、社会引领作用、推动发展作用。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弱,则民族弱;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北京支部生活》2007,(11):51-52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20.
传媒和社会性别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传媒反映社会性别。另一方面,传媒塑造社会性别,影响受众的社会性别意识。在传媒和社会性别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传者的主体性:传者对社会性别状态和走势的理解、把握直接决定着传媒如何反映社会性别、塑造何种社会性别以及社会性别意识对受众的影响。因此,提高传者关于社会性别的理论修养,使其认识到社会性别的意义,以利于更好地反映和塑造社会性别就显得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