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抬轿的人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让主人稳稳当当舒舒服服坐在轿子里;但稍不留心,也可以颠翻轿子,使坐轿人重重跌一跤。现实中,不乏"抬轿人"使坐轿人跌跤的事例。某局一位科长对局长百般"关心",局长需要什么,科长似乎能猜透局长心事,马上办到,办得不留痕迹,办到局长的心坎上,而且,办好后还美其名曰"关心"领导也是为了工作,不让局长心里有丝毫不安。近三年来,这位科长在"关心"领导的名义下,共为局长侵占侵吞公款  相似文献   

2.
封建时代,凡达官贵人出门,都喜欢坐轿,那个时候,轿子不仅是剥削阶级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而且是被用来显示身份的标志。坐轿者是老爷、少爷、太太、小姐。抬轿者是穷轿夫,贫苦农民,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群众》2021,(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生活中,常听见一些年轻干部抱怨"事情多""任务重""太累",甚至"不想干了",甚至在朋友圈发牢骚、倒苦水,抱怨自己的辛苦。有些年轻干部看似很"精明",不将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想一些"巧办法""走捷径"。殊不知,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相似文献   

4.
袁浩 《政策》2015,(4):82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总理简短的一句话,不但是对近期和今后一段时间领导干部"用权"的警示,也是对正确权力观的重申。笔者以为,每一位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都应谨记"有权不可任性",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具体地说,要做到"四个不"。当官不想发财。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使人高尚,以权兴业,因权扬名;也可以使人堕落,以权谋私,因权败身。为官者如果信奉"有权不用过期  相似文献   

5.
"观赏"两个字很好理解。"观赏"者,观看欣赏之谓也。虽然字面上好理解,可实际情况却常常让人弄不懂。既是"观赏",只要没有特别的规定,应该说人人都可以观看欣赏,可事实上,在许多本该由老百姓"观赏"的活动中,却是清一色的"当官的",难以寻觅老百姓的踪影。"观赏"成了典型的"官赏"。不可否认,有些特殊的"观赏"项目,必须是领导甚至重要领导参加,一般人不能替代。但有些"观赏"活动则没有特别的规定,按理讲,老百姓也可以"观而赏之"。然而,有些地方却对几乎所有的"观赏"活动都作了成文或不成文的限制,仿佛"观赏"是"当官"的"专利",平民百姓没有资格"观  相似文献   

6.
2008年第2期《人民论坛》刊文指出,对于官员来说,"商场"如坟场。官员进入"商场",官商混淆,如果缺乏严格而有效的监督,必然导致权钱交易,破坏公平竞争,滋生腐败现象。对于官员来说,"情场"如坟场。官员在婚姻之外进行不正当的异性交往活动,表面上似乎只是生活作风的"小节"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超凡"大师",古来有之。唐朝有个大师很了不得,自言能咒人生死,似乎是"阎王办"的,这一招把人镇住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很多人都想结交这个大师,想法很简单,即便不能从大师那里得到什么便宜,也能防止有人贿赂大师把自己不明不白地咒死。上层人物都以结交这位大师为荣,如果自己还不认识这位大师,和这位大师不是好朋友,说明自己层次还不够高,需要自己"找差距"。就这样,大师名气越来越大,传到了天子李世民耳朵里。历来主张"兼听则明"的李世民不想轻易下结论,让人传唤那个大师,他要当庭验证。李世民问满朝臣子:"众爱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8,(4)
正民进党今年是否再和柯文哲结盟,先决条件似乎是柯文哲得先再一次确认蔡英文口中的"台湾价值",不料柯却反呛蔡英文:"很想知道她的‘台湾价值’是什么?"台湾《中时电子报》1月29日发表评论说,老实说,台湾民众和大陆民众也都想知道,蔡英文的"台湾价值"是什么?如今蔡英文口中的"台湾价值",显  相似文献   

9.
求“真”     
云溪子  耳东东 《小康》2008,(7):90-91
事物示于人者,皆为其表象,本质深藏于表象之中,无形、无色、无味,不是凭感觉所能认识的。世上有些事情,说起来似乎大家都明白,可较起真来,又不大说得清道得白。"真"即是一例。"真"为何意?"真就是不假呗",这还用说!当然,这也算一种解释吧。可这种解释清楚也不清楚。若有人问何为"假",按此逻辑假就是不真呗!如此  相似文献   

10.
<正>破除质疑一:反腐败导致官员不作为在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下,个别官员抱怨现在管得太严,"什么也没有了",叹息"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于是精神萎靡,消极怠工不作为。更有观点认为,干事越多,踩红线、犯错误的几率就越大,不干事反而是最保险的。因此,个别基层干部不作为、慢作为、弱作为甚至是假作为的现象有些抬头。这些错误看法值得关注,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1.
"人"与"民"是有所区别的。上古的时候,前者指的是"自由人",而后者指的是"奴隶"。后来,这两个字逐渐合而为一,变作了"人民"。到了近现代,"人民"这个词的份量日益加重,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人"与"民"的迥异含义被人们所提起的已经不多了。但是,"人"与"民"这两个字义的独立性即便是在现在,也仍然是存在的,有些地方仍然必须单独使用其中的一个字,而且要各就各位,不得僭越。比如时下流行的所谓的"电影人"、"画人"、"音乐人"等,若把这里的"人"换作"民"则就非常别扭;同样,若把"移民"、"烟民"、"股民"等中的"民"换成"人"也会贻笑大方。这里面,既有群体与个体概念之别,又有特定人群与普通人群概念之异。人与民各自的古老含义虽然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什么是"丑书",其实并没有客观一致的解释。在艺术感受上,"美"与"丑"的对象并不是那么确定,尤其是对于在书写汉字符号基础上形成的书法艺术,由于符号本身的抽象性和约定俗成性,使得人们对"丑书"的界定更为复杂。一般评论范畴的"丑书",往往不是美学范畴中的"丑",而是指外观形式上的不和谐、不对称、不统一等。其中,有的是"以丑为美",有的则是真正的"丑"(伪艺术)。艺术创变上的求新、求怪、求独特、求视觉冲击力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姬建民 《前进》2014,(6):62-62
<正>不时听到一些官员私下抱怨,辛辛苦苦干了那么多事,却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甚至还有意见和抵触情绪,感到很纠结很无奈。但老百姓说起来却是,花那么多钱修建了那么多中看不中用的东西,都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跟我们生活急需没关系。老百姓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先别急着嗔怪老百姓"不知好歹",原因还是"民生"没有做到百姓心里。譬如,有地方地下水污染严重,百姓们得怪病而不治的很多,解决饮用水已成救命工程。但官员却忙着美化城市环境,修广场、建喷  相似文献   

14.
人大换届选举中,对正式代表候选人进行张榜公布及印制选票,均应以姓氏笔画为序排列。在实际应用时,不同笔画数的姓氏捧列是很明确的,少者前,多者后。这里想谈谈除此之外的其它情况。一、关于姓氏不同,但笔画数相同的姓氏的排列。如果姓氏笔画数相同,应按笔顺排列,即以起笔为准,按横、竖、撇、点、折的顺序捧列。如"杜"和"吴"都是七画,"杜"是"横"起笔,"吴"是"竖"起笔,按笔顺原则,则"杜"在前,"吴"在后。如起笔也相同,则以第一个不同笔画的笔顺为准,按笔顺原则来确定顺序。如"杜"和"杨",前四笔均相同,则以第五笔为准,"杜"的第五笔是"横","杨"的第五笔是"折",按笔顺原则,应"杜"前"杨"后。  相似文献   

15.
袁刚 《人民论坛》2013,(22):30-31
群众有冤不找法院,"信访不信法",千方百计找组织找领导,而且"信上不信下","信大不信小",想方设法找有权有势的大官如果贯彻了法治精神,苦情含冤者也就不会盲目上访找大官,找也没有用信访工作是政治清浊的晴雨表吏民上书上访诉苦伸冤告状,即我们现今所谓的"人民来信来访",简称"信访",是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直接反映社会治理的情状,反映统治与被统治者之间或曰官民之间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21,(28)
正"2021中国现代休闲发展指数"调查结果显示,56.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休闲时间"差远了",26.2%的受访者直言"一般",10.2%的受访者抱怨"几乎没有休闲时间",只有7.3%的受访者表示休闲时间"足够"。休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人社部、最高法明确,"996"工作制属严重违法,引发公众对"996"现象的热议。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劳动者的普遍诉求: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7.
正"老百姓要办点事多么不易,不打点打点,不融通融通,不意思意思,就办不成事!这种现象一定要扭转过来!"这是习近平同志未公开发表过的谈话中的一个片段,收录在最近发行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意思意思"是什么意思?看起来似乎并不深奥,但其含义实在太丰富了。现实生活中,"意思意思"成为一些手握公权者用以向老百姓索贿的惯常手法,如果谁不去"意思意思",一些办事人员就会今天说你材料不完整,明天说你管理不规范,"循循诱导"你去送礼公关,否则,"就办不成事"。"意思意思"是对公权的亵渎,是对党纪的对抗,是对正常社会秩序的腐蚀,不仅增加了企业和群众的负担,影响了投资环境和干群关系,也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此,有领导干部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部门增加办事难度,就是借此要钱,为部门与个人开财源。""意思意思"道出了企业和群众多少辛酸泪!习近平同志指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不时听到一些干部在谈论乡镇换届的事,部分班子成员心神不定,出现了一些届未"换"心先"涣"的现象。上级布置的工作,不研究、不落实,被动应付、敷衍塞责;该做的事情不做,该抓的工作不抓,以往那种风风火火的劲头没有了,唯恐因换届影响自己的"位子"。更有甚者,那些对个人的升迁、去留看得过重、考虑过多的人,根本无心工作,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拉关系走后门上,他们信奉"曲径通幽"——不跑不送,原地不动,既跑且送,提拔重用。于是,四处活动、疏通关节,丢下工作去"跑官",背着组织去"要官"。这种现象发展下去,不利于工作,不利于事  相似文献   

19.
陈德和 《群众》2014,(11):76-76
<正>人们习惯上把由于种种原因而半途停工的建筑工程称之为"半拉子工程"或者"烂尾楼工程"。这种现象在时下基层工作中并不鲜见。少数基层单位为落实上级要求,建起各类富丽堂皇的"中心"。"中心"建立之初很是热闹,又是开现场会,又是接待参观,可是时间一长,"中心"既没有人员配备,也没有运作机制,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就是一例。对基层出现的这种"半拉子工程"现象,群众十分反感。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推进,人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已经越来越耳熟能详。但是,有些干部群众,包括有些人大代表对于"人民代表大会"的认知,却依然停留在"代表们一年一次开大会"上。——"人民代表大会"似乎仅仅是"代表的"大会,而不是"人民的"代表大会。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因为,离开了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失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