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把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变革为承包制,把土地的缺乏排他性的集体所有权转变为排他性的农户经营权。国有企业制度变革把生产资料国有制变革为承包制,再变革为公司制,把财产的缺乏排他性的全民所有权最终转变为公司的法人所有权。我国的制度变革改变了传统的财产产权安排和公平效率观念,坚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权利对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魅力显现。本文通过对智力资本内涵解说,归纳其排他性、投资性及其不可剥夺性等主要特点,从战略高度认识其价值以及给企业带来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影响。以此为切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案卷排他性原则是现代听证制度的核心。我国目前的价格决策听证制度并没有确立案卷排他性原则,致使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常常流于形式。案卷排他性原则在我国政府价格决策听证中的确立,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试论公共产品的特征、类型及其提供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以及“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公共产品供给的难题。根据公共产品的不同类型,必须有区别地提供公共产品,包括政府在内的多中心安排,如政府与私人企业、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NPO)等共同供给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从而增进人们的福利。  相似文献   

5.
对于公共物品的界定,西方学者见仁见智,而国内学者大多以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作为公共物品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本文否定了物品(包括服务)存在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进而否定了以物品的客观属性来界定公共物品的传统公共物品理论,主张以需求溢出理论作为后公共物品时代的政府职能定位理论。  相似文献   

6.
量论因明主要包括推理规则和认识论两部分内容。佛教逻辑之认识论部分有一个自身而展的逻辑过程。古因明时期主张知识之来源是现量、比量和圣教量,而新因明时期则主张知识之来源是现量和比量。试图对古因明时期之量与当时各哲学派别进行比较,对古因明时期的现量、比量、圣教量进行阐释,研究新因明时期陈那之二量,最后研究法称之量与成量,进而得出量论之根本目的在于成就量。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 ,在理论界认为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来提供 ,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是低效率的。但在现实生活中 ,由民间资本提供的地方公共物品不断出现 ,地方公共物品民营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就促使我们必须对上述观点进行重新思考。地方公共物品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进行区分的准公共物品 ,在排他性、竞争性以及收益性方面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组合 ,而且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和产权理论 ,地方公共物品民营化在理论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限与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民营企业中 ,人力资源的管理多数受家族管理模式的制约 ,表现出人力资源管理与配置的封闭性、排他性、激励与约束不对等、用养失衡、雇佣意识浓厚等局限 ,要突破这些局限必须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冲破家族本位思想束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 ,以及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基于产权理论视角对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有效性分析,找出了其在排他性、可行使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有利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媒体经济特性对媒体内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廓  王岸英 《理论探讨》2005,(3):118-119
通过论证媒体的二次销售、不可排他性、非物质性、求新性和风险性等其他产业所不具备的经济特性对媒体产业发展的影响,得出媒体产业将通过系列措施来争取更大的利润或回避风险。这会直接影响媒体产品的内容,并与媒体的社会角色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1.
公共产品、政府职责与维护农民工权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公共产品具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必须公平、公正;而目前农民工享受公共产品的现状却是严重不足,权益受损;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延续、制度改革的艰难以及公平观念的弱化是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调整利益分配机制,制定完善政府公共服务法律法规,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必须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社会潜规则是指那种暗地里通行、起到实际作用但又见不得阳光、上不了台面的行为规则。社会潜规则具有隐蔽性、不正当性、排他性、伸缩性等特点。社会潜规则破坏了社会道德体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并导致主体道德人格扭曲。人情伦理的负面效应、制度伦理的缺失以及道德建设严重滞后是社会潜规则盛行的伦理根源。建立和完善社会道德规范、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培养和完善公民道德人格是治理中国社会潜规则的主要伦理路径。  相似文献   

1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性质很不相同,但这两次农村改革又有共同点:它们都保留了自愿参与原则,两次改革的参与者均享受排他性的利益并承担一定的成本。这些共同点恰好使参与这两次农村改革的群体满足了俱乐部的定义。利用俱乐部理论对两次农村改革进行了分析,认为大规模改革需要保留自愿参与或退出权;大规模改革需要关注群众参与率;大规模改革需要为新参与者提供排他性利益;大规模改革需要考虑不损害已参与者的利益。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中国农村未来大规模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水权与水权的界定--水资源利用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公有水权基础上实行可交易水权制度涉及到三个重要环节,即水权的界定、水价以及水权运作规则和水资源管理,其中水权的界定是水资源市场形成和运行的前提条件,没有排他性水权的确立,水权的让渡和交易是不可能的.本文从产权经济学的理论出发,分析水权的清晰界定与水资源市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资源利用中的各种水权关系,指出进一步界定和明晰水资源的配水量权是实现水权制度创新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不可否认,实践已经证明传统公共品定义的范围偏窄,本文探讨性的认为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公共品的充分条件,公共性和外部性是公共品的必要条件,希望能够解释公共品范围出现的理论和实践上的脱节问题,并结合医疗卫生领域简略的讨论了公共品范围的拓宽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的多歧性问题主要是决策对象的复杂化、多变性和决策主体选择的标准具有排他性这对矛盾造成的。领导决策的多歧性是客观存在的,它既给决策者正确决断提供了丰富的备选方案,同时也对决策的效率产生了消极影响。坚持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统一,是解决领导决策多歧性矛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具有多元价值取向。有效的公共政策应当最大限度地满足多元价值不同向度的要求,以此推动公共利益的完整实现。然而,多元价值彼此冲突的事实却使得公共政策选择经常陷于"悲剧性抉择"的困境之中,公共政策经常要在这些诸"善"中进行排他性选择。如何有效解决因价值冲突而引起的价值适用上的选择困境将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以及政府合法性基础的稳固。对公共政策进行价值分析、价值排序、价值妥协,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障碍及其克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障碍,一方面来自知识产权自身.另一方面来自有关法律的缺陷.就前者看,存在着由于质押权人对知识产权的非直接占有产生的风险,以及由于受法定时间、地域性、一定范围内的排他性等的限制,在估价上产生的风险;就后者看,担保法和物权法关于质押合同生效规定的不一致,担保法关于"依法可以转让"规定的局限性,知识产权估价、质押期间出质人对知识产权的使用和质押权的实现缺少法律依据,成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法律障碍.克服这些障碍的思路是: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评估规则,统一担保登记制度,建立集合财产担保制度,切实为质押权的实现提供保障等.  相似文献   

19.
于海洋 《理论视野》2017,(10):72-75
在西方全球制度网络陷入权力固化、排他性增强、主动性降低三重困境的情况下,金砖机制为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非西方世界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金砖机制在平衡南北关系、提供国际秩序民主性和多元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中国倡导的战略性合作及"金砖+"模式对金砖国家整体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俊  宋惠民 《理论探索》2006,(3):155-157
公示公信原则作为物权法制定、解释、适用、研究的最基本原则,其效力贯穿物权法始终,在物权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物权公示的理论基础是物权的对世性和排他性;公示公信原则优于公示对抗主义国家的公示原则,同时也优于无因性原则,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物权变动规则,应将其精神贯彻到物权法具体的法律制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