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自首的认定与处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首制度是我国刑罚适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具体化、法律化。在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自首,对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打击犯罪,提高办案效率,实现刑罚目的有着重大的意义。为了准确理解掌握和正确适用我国刑法中的自首制度,本文拟围绕自首的本质、构成、认定和处罚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自首制度的本质 正确理解自首的本质,为正确认定自首提供了客观尺度,也便于从根本上把握对自首的犯罪分子予以从宽处罚的精神实质。那么何谓自首,根据新刑法第67条的规定,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  相似文献   

2.
自首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刑罚制度,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具体化、法律化。古今中外法律大都对自首有所规定,自首从宽逐渐成为各国刑事政策的一种共识,并不同程度地贯彻到刑事立法与司法之中。从宽的理论根据在于自首犯的人身危险性较小,并能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益。现行刑法典规定自首为"可以型"从宽处罚情节比较恰当,但对自首犯有重大立功表现时"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规定的合理性,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3.
4.
根据《刑法》第417条之规定,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指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认定有以下几个问题不易把握,尚需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帮助犯罪分子处罚罪作为渎职犯罪的一种已经确立了将近20年,但在实践中,这个罪名的适用还是比较少,理论界与司法认定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争议。本文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出发,对在实务应用中面临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这个罪名的适用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分析、国内形势研究与国外经验借鉴等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思路上,论文围绕"自首制度"这一主线,从各个角度逐步展开系统的研究,提出完善自首制度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单位犯罪自首的主体与处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明文规定了单位犯罪,尽管刑法分则规定单位犯罪多达120个,但是总则和分则都没有关于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和处罚原则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对自首的犯罪分子免除刑罚,应以不单独适用刑法自首条款的规定为原则,单独适用为例外。同时,对自首条款中“犯罪较轻”的认定,应结合定罪、量刑的所有情节进行综合考虑,具体到个案中,可从危害后果、主观恶性、自首的具体情况、对应的刑罚、其他应予从宽的特殊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分析、国内形势研究与国外经验借鉴等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思路上,论文围绕"自首制度"这一主线,从各个角度逐步展开系统的研究,提出完善自首制度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修订刑法规定的新罪名,对本罪的理解与适用存在一些争议和难点。本文从剖析理论研讨和司法实践中的一些不同认识入手,对本罪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永红 《现代法学》2004,26(3):119-125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刑法增设的一个新罪名,关于其理解和适用都存在一些争议和难点。本文从剖析理论和实践中的分歧出发,对本罪主体范围的界定、客观方面的认定、本罪与近似犯罪的区分以及本罪认定中的一罪与数罪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自首制度仅仅适用于自然人犯罪,随着我国单位犯罪制度的确立,自首制度适用于单位犯罪也有实际意义。自首制度在单位犯罪中的适用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和内在精神,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需要。本文是对单位犯罪适用自首的依据和单位犯罪认定条件的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认为单位犯罪应该适用于自首制度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3.
自首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其发展到唐代达到了一个顶峰。《唐律》对自首的原则、构成等问题都有着详尽的规定。对唐代自首制度的研究,对于启发我们借鉴古代的法律制度、深入了解我国的法律文化,意义重大。本文即研究了唐律中自首的成立条件、特殊自首以及如何借鉴唐律中自首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我们在学习和执行刑法过程中,对具有减轻情节应如何处罚理解不一样。一种理解是:减轻处罚,只能在所犯罪行法定的刑种内最低法定刑以下处罚。一种理解是:减轻处罚,不但可在所犯罪行法定的刑  相似文献   

15.
一、其主观目的是否固于使犯罪分子“免受”追究?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属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在于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逃避处罚除当然地具有使犯罪分子“免受”追究之意外,是否还包括使犯罪分子“轻受”追究之涵义。 笔者认为,对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帮助犯罪分子“轻受”处罚、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在有权部门作出明确规定后再依法调整。  相似文献   

16.
被告人龙某,男,22岁,汉族,广州市人,文化程度初中,住本市白云区。  相似文献   

17.
振宇 《法制与经济》2004,(10):58-59
被告人龙某,男,22岁,汉族,广州市人。文化程度初中,住本市白云区。被告人冯某,男,15岁(1988年2月16出生),汉族,广州市人,文化程度小学,住本市白云区。  相似文献   

18.
因形迹可疑被查处的刑事案件屡见不鲜,但对于形迹可疑查获的形迹可疑人员是否成立自首,却各有不同的理解和认定。至于是否成立自首,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做有利于犯罪形迹可疑人员的推定,以达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9.
梁雪 《法制与社会》2013,(10):15-16
刑法体系中一项重大的量刑制度是自首制度。随着自首制度的演化,我国当代刑法的自首制度在古代自首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在自首主体上增加了特殊主体的范畴;处罚原则上采取了宽严相济、主客观相一致;在自首投案方式上以维护法律的权威为其侧重点,法律与亲情合理兼顾。由此可见现代自首制度适用较古代更为严格,表明现代法律对客观、公正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案名:沈爱群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案一、基本案情公诉机关诉称:被告人沈爱群在2005年担任上海市松江区国家税务局第七税务所稽核组组长期间,两次实施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