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前,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她自报家门:"我是汪曾祺的女儿——汪朝,正在编我父亲的全集。前些天碰到你们作家出版社的萌娘,谈起此事,说她手头还存有我父亲给她的信件。她提供给了我,真还挺有意味。我想你手上也会有我父亲给你的信吧?麻烦你也找一下好吗?"我一想,明年该是曾祺先生逝世20周年了,能出他的全集,当然是件好事,便答应王朝:"我马上就找!"曾祺先生1997年5月16日逝世之后,我搬了一次  相似文献   

2.
马老师:您好!我是个25岁的青春女孩,刚刚遭遇失恋。刚走过一段一见钟情一厢情愿的恋情,又有一件事困扰着我。前不久,我遇到了小学的一位音乐老师。那时,他对学生非常好,上课也很认真,我觉得他是一位非常称职的老师。然而一年后,他却离开了我们。后来才听说他考上了大学学声乐。十几年后我们又不期而遇,当时我一眼就认出了他。我想我们真是有缘。于是我萌发了跟他学声乐的念头,一是从小我就喜欢唱歌,二是我想以此来忘却失恋的烦恼。第二天我就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寄给他。信中顺便说,我现在下岗了,想把时间好好利用起来。想不到他很快就给我…  相似文献   

3.
机场的孩子     
正我是在军队机场长大的孩子。1971年的冬天,我放学回家,见到了身穿军装的父亲。这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见到他。父亲把我抱在怀里看了好半天,问想不想他,学习怎么样?调皮不调皮?我和他有距离感,很陌生。爸爸给我吃苹果,还有一个大菠萝,那是我第一次吃这玩意儿,又酸又甜,直到现在我仍喜欢吃这种水果。  相似文献   

4.
再谈红酒     
正我开始品尝干红葡萄酒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有人送父亲两瓶法国勃艮第的干红葡萄酒,父亲开瓶后也给我倒了一小杯,他对我说:"这个酒度数很低,不醉人的。在法国路易十四时代,还被当成保健品,对身体是有好处的。"我品尝了一杯,很奇怪葡萄酒却无甜味,口味酸酸的,并不很喜欢喝。1996年3月初,我去法国凡尔赛市探望在那里医疗中心进修的妻子,住在那儿近三个月。我们  相似文献   

5.
父爱如杉     
胡双庆 《新青年》2005,(12):5-6
夜里,梦见父亲了,他慈祥地对着我笑,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丛生,让人心痛、怜惜,又温暖无比。眼泪不经意便浸湿了夜色。窗外,那片杉树林在夜风中“沙沙”有声……母亲生我时难产死了,父亲当年只有23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没有再娶,后来我曾问他为什么不给我找个后妈,父亲笑而不语,昏黄的眼睛里温情四溢,我猜想,他在思念母亲。常常可以从邻居们口中听到我记事以前父亲的艰辛养育:我饿了,没有奶水,就哭。父亲先是熬米汤,一口一口吹冷后喂我。偶尔我会刁嘴不喝,父亲就抱着我穿乡走户,去找刚刚生了孩子的女人讨奶。我两三岁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刘德良 《新青年》2004,(2):20-21
事实上,父亲和母亲是没有爱情的,如果说有,那也只能算是一种亲情和责任,是一种自然而又质朴的情感流露。也许,父亲和母亲就像是两株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庄稼。他们相互守望,相互搀扶,然后,再一起走完那艰辛而又坎坷的一生。总之,父亲和母亲不会像现在的人那样甜言蜜语和山盟海誓。他们更不会说“我爱你!我想你想得要死!”之类的话语。在父亲的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女人,是一个能够为他生儿育女和同葬在一个坟墓里的人。而在我母亲的眼里,父亲也不过就是她的一个男人,一个能够与她共担风雨和同撑起一个家的人。父亲就像是一片天,能够让我的母亲活得踏实和知足,而我的母亲也会给我的父亲滋养和快乐。  相似文献   

7.
一一个行路人因为太疲惫,躺在路边就睡着了。不久,一条毒蛇从草丛里钻了出来,爬向了那个沉睡的路人。毒蛇显然发现了前面的目标,昂头吐信。路人就要死在蛇吻之下。就在这时,一个过路人经过这里,他打死了那条毒蛇后,没有惊醒行路人的好梦,就悄悄走开了。行路人一生都生活在别人的恩泽之中,但他却永远也不会知道那次熟睡时发生的一切。二这是在我上中学时发生的一件事。一天,我的父亲突然焦急地来学校找到我,父亲说是来给我送学费的。我挺纳闷,因为我在前两天刚刚收到父亲寄来的500元钱呀(那个时代寄钱都是夹在信封里)。父亲说这不可能。父亲…  相似文献   

8.
茶事     
我喝茶是从喝花茶开始的,后来改喝绿茶。绿茶的好处是本色天成,清香是自然的,有田野的气息。不似花茶人为的痕迹重,茉莉花,玉兰花固然芬芳,可一入茶,原味儿便都让花的香气夺去了。我想,北方人喜喝花茶和地理环境乃至长途贩运影响茶质有关。因为茶叶娇气,最怕污秽之气,容易变味,用花的香气来冲淡是最好的办法。据说,南方的茶运到北方,起先是不加熏制的,只是杀青、揉制,到了目的地才将花朵掺入  相似文献   

9.
我的童年、我的少年。我的中年,都是由书砌成的。我诞生于马来西亚北部一个美丽的小镇信保,就在那儿,我度过了我生命里的最初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的父亲在信保创办了一家称作《迅报》的小报社。这是一段亦欢亦苦的岁月。在经济上,我们捉襟见肘,毫不宽裕;但是,在精神上,我们很富有。父亲多年以来从事文化建设的理想,通过了他所创办的报社,作了具体的实现。他和母亲,常常是在用过简单的晚膳后,把头凑在一起,共同策划报纸的内容。我们几个小孩1[,一知半解的坐在一旁听,听不懂得便去翻弄父亲给我们带回来的故事书。翻…  相似文献   

10.
曾经有一段时间,单身的我突然心血来潮想把远在千里之外高原小县城的 父母接到我所工作的县城来居住。当时我兴冲冲地给父亲打电话,让他在一个月内处理好老家那边的事,我会尽快把自己居住的两间单身宿舍装饰一下迎接他们的到来,让他们到我这里享享清福。尽管父母亲在老家的县城里有不错的房子,但我想接到我这里后生活条件要比他们好一些,一来让他们出远门散散心开开眼界,二来对我也有个照应。我把这种想法告诉了远在广州工作的三姐,她先是很激动,后来又和我争着把父母亲接到广州。争来争去,最后父母亲决定到我这里住上一段时间再到广州。…  相似文献   

11.
1981年,我开始在电视台上的一些特别节目里表演魔术,这些节目很受欢迎。我开始接到一些热情观众的来信,同时,也有一些业余魔术师向我讨教经验。其中,有一封信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封信同其他的信并没有很大区别,写信的人问我变一个戏法的窍门。从信上的笔迹来看,写信的人大概是个小学生,所以我就给他回了一封信。不久,他又来信了,问我能不能介绍他上电视台“今夜星光”的节目表演。可是我自己都没有在“今夜星光”的节目表演过。所以,我不知道怎样帮助他。但是,我们还是继续保持互相通信,通过几封信后,那个人给我寄来了一篇报纸上登的有关他的…  相似文献   

12.
海玲 《新青年》2006,(8):13-14
妈妈:您的来信我收到了。我来武汉的短短半年间,这已是您给我写的第7封信了。每次收到信,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您趴在炕沿上,吃力地一个字一个字的写着信,同时眼睛里又写满了幸福与期待的情形。每次,每次,我总是看啊看啊看,看到泪水止不住地流,直到浸透了那世界上最美的字迹!妈,您只上过7年学,现在又53岁了,这么多年没有写信,肯定会提笔忘字吧,而且,您的眼睛花了,我不知道我收到的每封信是您费了多大的神才写出来的,可是每次您都坚持亲笔给我写信。记得您在第一封信里说:“海玲,吃好,喝好,学习好,休息好,这才是最棒的!朋友要多交,活动多参加…  相似文献   

13.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1965年7月,那个温暖的夏季的一天所发生的事。那天母亲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那年母亲才36岁,还很年轻,我和父亲都悲伤欲绝。就在母亲去世的当天下午,一名警官来到我们家,他是代表医院来的,想征得父亲的同意,使用妈妈的眼角膜移植给一个失明的人。我简直震惊至极,不敢相信医生居然要把妈妈身体的一部分送给其他人使用。我放声大哭,跑进了我的房间。  相似文献   

14.
若邻 《新青年》2006,(6):39
你好! M:最近,我的一位好朋友看我翻译文章花费了不少时间,很不以为然.他说现在都用电脑翻译器,又省力又省事,有谁还自己翻译文章呢?一想他说得也有道理,平时也看到有许多人都用翻译器,心想试一试也无妨,也许这真是一条捷径.我想要翻译的文章里面的第一句话是:"My father isEnglish."我把这一小段文章贴到了网上的翻译器里,选择英译汉,一按回车键,电脑屏幕上马上出现了如下一段文字:"我的父亲是英语."  相似文献   

15.
一包咸菜头     
王晶 《新青年》2002,(12):10
上高中的第一个端午节到了,同宿舍同学的好多家长都来校给孩子送些粽子、鸡蛋、鸭蛋等过节吃的东西。我也在不时地往校门口看着。离家这么久了,我很想念亲人。心想,我的父亲也一定会来的,一定会的,自从我上高中以后父亲还没有来看过我呢!  相似文献   

16.
20岁那年,我就想死,并且“死”过。那是1992年,我第一次高考落榜。当时,很难相信成绩一向不错的我,竟然连所普通中专都没考上,一想起父亲整日在地里忙碌的身影,我又恨又愧。还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你得给爸争口气,也读个大学,让咱村人看看。”可是结果呢?我越想越伤心,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哭了一天一夜,哭干眼泪之后,我吞下了大量的安眠药,决定离开这个我无颜再见的世界。也许是命中注定,昏迷过后,我在医院里又醒了过来。那天,亲戚们都围着我,像观察稀有动物一样看着我,父亲则坐在一旁不声不响地抽着旱烟,那腾起的烟雾一圈一圈地扩散,弥漫…  相似文献   

17.
本分     
早上,接到父亲的传呼。我跑去回电话,父亲只是问问我的考试成绩。我说:“还行,都及格了。”隔着长长的电话线,我仿佛看到了电话那边父亲那心满意足的笑容。回到寝室,我心里很不平静。躺在床上,9年的求学生活历历在目。初一时,特别想家,但父亲并不常来看我。来了,也只是在我的寝室久久地站着而不说什么。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往返的车只有1个小时的间隔。可父亲怕同学们看见他那洗得发白的中山装,从不去学校找我经常是在寝室搭地铺过一夜。为了能给我留下更多的零用钱,他最多只吃一碗廉价的面条,而且每次都吃得很少,并说“吃得很好。”他默默地…  相似文献   

18.
马德 《新青年》2005,(10):6-6
父亲是个搓澡工,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城南李记澡堂给人家搓澡。我已经长了很大了,也没有人喊我的大名。只是说,他啊,是搓澡工家的小子,学习不赖。即便是在夸我,只要别人说到我是搓澡工家的儿子,我就会远远地走开。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旁边冲凉,父亲在槐树底下坐着抽烟,冲到一半的时候,父亲站起来说,小子,来,我给你搓搓背。我有些不冷不热地说,你给别人搓去吧,我用不着你搓。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黑暗中,只剩下父亲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我很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丢人现眼。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9.
浮生茶     
公司年底奖励了一套紫砂茶具,淡雅精致包装华美.拎在手里,一大盒,沉甸甸的.当时就想,这样的尤物,于我,不知何年何月才会用得上.一年里,我大概也喝不了几回茶的. 果然,一套精美的茶具在书柜上生了尘.那天,停了电,想起那么多没有写完的文章,不禁心生浮躁,索性,开了书柜来收拾.就发现了这套茶具,宛如落魄的公主,薄薄的落了灰尘.  相似文献   

20.
麦子 《新青年》2006,(7):34
读过一篇很美的短文<钓鲈鱼>,写的是:那年,我刚满11岁,同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上去钓鱼.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月光下,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大家伙上钩了,我同鱼较量了半天,最终把它拉了上来.好大的鱼!而且还是条鲈鱼.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一会儿,对我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你还会钓到的.""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了."我哭泣着大声争辩道.四周静悄悄的,月光下不见有其他人和船的影子.父亲不容争辩.我把大鲈鱼放回湖里.大鲈鱼一会儿便不见了.我绝望地想,也许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鲈鱼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