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再谈对《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的理解陈建国董必武同志在对实施人民法院组织法作经验总结时曾说,“法院是国家唯一的审判机关,别的机关不能审判。法院主要是搞好审判。公开审判是审判活动的重心”。这里所指的公开审判是重心可以理解为法庭公开审理是重心。...  相似文献   

2.
公开审判是什么?若干年来,人们似乎早已把公开审判的内在含义,即“公开”是“审判”的定语,审判必须公开进行的宪法原则给抛弃了,而将公开审判人为地割裂成了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内容:旁听审判绝不是公民的法定权利;而如何审、怎样判,在“暗室审理”时人民法院也忘...  相似文献   

3.
公开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的全部内容向诉讼参与人和社会公开。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这说明,公开审判制度是民事诉讼的基本要求之一。这些年的审判实践表明。公开审判对于增强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保证案件质量,保证司法公正,普及法制教育发挥了重  相似文献   

4.
论审判方式的改革王怀安“法庭审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法学家董必武早在1957年就提出过这样著名的论断:“公开审判是审判活动的重心”。这是从诉讼活动进程来看法庭审判活动的重要性。人民群众和国际舆论对一些重要案件的开庭审判都...  相似文献   

5.
公开审判是人民怯院审判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董必武同志早在50年代就指出:“公开审判是审判活动的中心。”在今年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任建新院长进一步指出:“公开审判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原则,是法院审判活动的中心”。在这里,任建新同志把认真执行公开审判制度,作为人民法院自身改革和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强调,不能不说是把我们  相似文献   

6.
公开审判是审判活动的重心。弄清实行公开审判同贯彻群众路线的关系,对于充分发挥公开审判制度在保证办案质量方面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群众路线是司法工作的根本路线。公开审判是人民法院贯彻群众路线的一种法定形式。公开审判之前,大量的调查案情,核实证据和研究处理意见等工作,都离不开群众路线,它的成果就在公开审判时集中地体现出来。公开审判时,还要组织群众旁听,体现了群众对审判工作的监督。公开审判要求更好地依靠群众,运用法律  相似文献   

7.
两年来,在审判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两法”,提高办案质量,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的课题。我们以公开审判为重心,认真执行各项审判程序和制度,审结了各类公诉案件八十二件。其中应公开审理的五十八件,全部做到了公开审判,依法不公开审理的二十四件,都做到了公开宣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收到了一些成效。 一、把好收案关 1980年初,我们收到检察院起诉的李福全窝藏杀人犯孟昭文一案。当时,我院审判人员大都是新同志,业务生疏,收案标准掌握不  相似文献   

8.
人民法院各项活动的中心,是审判。而搞好公开审判则又是人民法院开展审判活动的重心。宪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这在法院组织法第七条以及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百零三条中,也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可见,公开审判是人民法院开展审判活动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因此,人民法院审理案  相似文献   

9.
因为工作关系,最近我在一些地方旁听了几次公开审判。现就自己的感触,提出一些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审判工作的准备工作不扎实,在开庭审判时造成被动。公开审判搞的好不好,与庭审前的准备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不扎实,不仅影响庭审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还容易把问题搞错,出现被动。如有的审判人员在庭审中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被告人犯罪,有的把不应公开审判的案件(主要案情是阴私性质)公开审判了;有的把被告人的籍贯和住址搞错,甚至把关系到能不能进行公开审判的  相似文献   

10.
论公开审判     
法院审判案件要公开进行,对任何一个重视法制的国家都是一个原则问题。 公开审理是我国宪法原则 公开审判包括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这是审判工作的重心。审理案件要公开进行,不仅是法院的工作制度,而且是国家根本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条重要的宪法原则。我国早在1954年制定的第一部宪法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各地人民法院都在积极执行人民法院组织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按照刑事诉讼法实行公开审判,对于我们许多同志来说还比较生疏,需要经过不断实践,学会它,熟悉它。因此,要允许成功,也允许失败。问题在于要及时地认真地进行总结。通过实践和总结,逐步积累审判工作经验,增长办案人员的才干,把公开审判搞得越来越好。湖南省黔阳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选了两起案件,互相对比,总结公开审判的经验和教训,这个方法很好。两起案件的公开审判,取得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这并不一定是说,这两个案件的承办人员,谁的水平高些,谁的水平差些。但它却可以说明下述两点:其一、对于刑事诉讼法,谁学习得认真、实行得认真,就可能取得成功;谁在“认真”二字上下功夫不够,就容易失败。其二、搞公开审判,一定的物质设备,当然是重要的。同时,审判人员的业务能力——执法者必须懂得法,熟悉法,尤其更为重要。不懂不熟是不行的。这里还要说一说,一次公开审判搞失败了,可以总结经验,以后再干。但是,搞刑讯逼供,是绝不容许的。我们所有的审判人员都要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2.
《法学》1989,(5)
公开审判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原则,是法院审判活动的重心。刑事诉讼法施行以来,各级人民法院都贯彻执行了审判公开原则,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由于诸种因素的障碍,公开审判的作用及优越性还没有充分展示出来,因此,有必要对公开审判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公开审判是人民法院进行审判工作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近年来,人民法院在公开审判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既有立法上的原因,也有程序操作上的误区,致使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仍处在缓慢的摸索阶段,影响民事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正确理解公开审判原则理论,切实纠正影响公开审  相似文献   

14.
公开审判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向来被认为是贯彻执行民事诉讼原则和制度的一个“重心”制度”。而作为审判公开原则适用范围的拓展,法官心证公开不仅有利于完善事实审理程序,而且为防止突袭裁判的发生提供了条件。这项制度已经成为现代诉  相似文献   

15.
自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一日起,北京市各级法院全面落实了公开审判的制度,法院依法应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审理。随着公开审判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审判活动中的公开度、民主度、透明度有了明显提高,真正把审判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促进了司法的公正,同时也是一种对群众开展普法教育的好形式。对加强法制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群众把公开审判称之为“阳光下的审判”。我院在刑事案件公开审判的过程中,通过庭审实践,发现有以下几方面的情况需引起审判人员的注意。一、对刑事案件公…  相似文献   

16.
公开审判是一切法治国家的重要法律制度,加入 WTO 后,中国司法应尽快“透明”起来。对刑事诉讼审判公开的缺陷进行思考:审判公开是原则还是制度;关于公开审判的庭审直播问题:审前报道问题;评议制秘密性与审判公开的矛盾冲突等,并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的方式。望审判公开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9月上旬召开的山东省法院工作会议上,审判工作的改革问题,是讨论的一个热点。会议提出今后一段时间,要以严肃执法,保证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为目的,着重围绕“一个公开”、“三个为主”,进行审判方式的改革。 “一个公开”即公开审判。除法律规定不能公开审理的案件外,一审案件要公开审理;二审案件要尽可能地公开审理;再审案件要积极创造条件公开审理。同时,要努力提高公开审判的质量和效果,严肃认真地执行法律规定的各项程序制度,改变搞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严重的教训     
云南省个旧市人民法院在调解罗明滇、王丽珠离婚纠纷时,罗犯竟在法院里持斧行凶,把王杀死,真是无法无天! 从这个案件可以看出,多年以来,林彪、“四人帮”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流毒多么深,后果多么严重!个旧市人民法院的同志们已经总结了几点教训。办案人员不足,是存在的实际困难。但应当补充一点,就是这个案件没有实行公开审判。人民法院办案,依法实行公开审判,一方面,把法院的审判话动(包括民事调解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另一方面,也把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的谁是谁非,一举一动,都放到人民群众的眼睛底下。如果实行公开审判,罗犯在人民群众面前,众目睽睽之下,他敢不敢轻举妄动,行凶杀人?会不会如此轻易得逞?值得我们的同志好好想一想。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年一月实施“两法”以来,全市法院面临整顿社会治安、打击刑事犯罪和复查纠正冤假错案的繁重任务,力量与任务不相适应,但由于党委的正确领导,加之一九七九年下半年为实施“两法”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全体审判人员坚持全面实施“两法”,正确、合法、及时地审理案件。一至九月共审结刑事案件1,501案(公诉938、自诉732),其中,判决898件。全市法院以公开审判为重心,全面实  相似文献   

20.
公开审判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原则,是法院审判活动的重心。但据调查,目前有些基层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民事案件,大约只占审结案件的8%。最近,最高人民法院任建新院长在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公开审判制度,指出:“相当一部分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公开审理的,没有公开审理,有些案件虽然公开审理了,也常常流于形式。”本文试从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对执行民事案件公开审判原则(以下简称公开审判原则),作一些粗略的分析,希望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