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研究专利防御对策的意义“进攻”和“防御”是企业专利战略的左右手。进攻,就是利用专利扩大自己的技术阵地,以增加企业的利益。防御,就是利用专利保护自己的技术阵地,防止受到他人专利的制约;在他人专利的进攻面前,使自己企业不受损失,或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目前我国企业在专利竞争中地位微弱,尤应重视防御对策。专利拥有量是衡量一个企业专利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实行专利制度几年来,国内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向外国申请专利更是廖廖无几。而外国一些大型企业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技术申请专利。如日本每年申请专利500项以上的企业在20家以上。此外,国外企业也十分注  相似文献   

2.
数量增长的背后,垃圾专利问题日益凸显,其危害超出人们想象。本文将论述垃圾专利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对法律与科技的关系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垃圾专利不仅是个别国家的个别问题,整个世界的专利体系都同时面临着这样一个共同问题。随着全世界专利申请量的增加,各主要国家专利局的积压申请量也居高不下,这样一种状态到底会带来哪些连锁效应呢?  相似文献   

4.
政府资助专利费用引发垃圾专利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两个资助政策实施的个案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资助专利费用引发垃圾专利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改善该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洋生物技术专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生物技术专利在我国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全面检索2003年前国内外海洋生物技术专利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各主要领域专利的数量、布局、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我国实施海洋生物技术专利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建筑 《法制与社会》2012,(10):264-265
本文系统整理分析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专利侵权诉讼中的抗辩事由,为企业应对专利侵权诉讼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产权时代的到来,国家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而专利技术的竞争更是各国争相瞩目的焦点.我国企业在入世后频繁遭遇专利壁垒,损失惨重.因此,如何建立完善的企业专利战略成为了企业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在国家层面上,我国立法必须对专利的完善给予高度重视,为企业专利战略顺利实施提供法律保障.本文拟从专利实施的法律问题入手,剖析我国企业在专利战略实施过程中遭遇的法律制约,并由此找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专利审批制度业已经受了三年的实践检验。现在,有必要认真回顾过去,对我国的专利审批制度作出恰当的评价,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简要论述。一、对我国专利审批制度的初步评价专利的审查和批准关系到专利权问题,是专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专利审批制度是汲取了外国的成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三种专利实行两种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9.
专利侵权法定赔偿在适用上存在顺位逃逸、裁量因素模糊、赔偿额与立法有较大悬殊以及说理缺失等问题,本文试图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关于<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办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更好的建立和开展企业专利制度,必须要有一套具体的管理办法,而且办法的制定必须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于是2002年版的<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办法>出台了.  相似文献   

11.
垃圾邮件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察垃圾邮件问题与对策,美国垃圾邮件立法与诉讼,本文认为:我国未来的《反垃圾邮件法》不但应当在技术性规范上和发达国家接轨,而且应当接受发达国家以个人为本位的民事、刑事法律理念。个人、民间组织可以继承我国传统法律文化轻视正当程序、自设道德合法性的流弊,但是国家应当作抵制这些流弊的主力。对于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性垃圾邮件问题,我国不需要制定有特色的法律规则。法院应当垄断对任何类型垃圾邮件争议的裁决权,而且法院仅得管辖控告垃圾邮件发送者的民事案件、刑事自诉案件。为了减少司法成本、鼓励垃圾邮件发送者主动防范用户、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制造诉讼降陷阱,我国法律要采用美国H.R.1017法案的产权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专利泛化与专利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专利权得到了扩张和强化,由此引发了激烈的专利竞赛、专利申请和授权膨胀、问题专利增多、专利丛林等专利泛化现象.对专利权的过度保护打破了原有的专利政策在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增加了对创新的阻碍作用,走向了专利制度激励创新的政策目标的反面.虽然经济分析到目前还不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专利保护正确与否的基础,但它为专利制度的各种成分是应当更多还是更少提供了牢固的基石.2008年<专利法>第三次修订正是对其中一些问题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Patent law     
  相似文献   

14.
张玲 《知识产权》2007,17(3):62-66
日本再生墨盒案使人们的学术目光再次聚集在专利产品的修理与专利侵权的问题上。专利产品在被合法投放到市场后,所有权人对专利产品进行的修理行为,到什么程度就成为违法的再造,该案一、二审判决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笔者主张:应在全面把握权利用尽、制造等专业术语的法律含义的基础上,综合考量争议行为是否有利于相关产业的自由竞争、保护生态环境等因素,从宽认定修理。  相似文献   

15.
专利制度的滥用不同于专利权的滥用,前者是专利制度的缺陷导致的,后者是权利人行使合法有效的权利超越了权利的范围或者违反了专利法以及竞争法的强制规定而发生的.因此,规制专利权滥用的法律并不能解决"问题专利"以及专利制度滥用的问题.对专利制度的滥用只能通过完善专利制度本身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专利间接侵权包括诱导、怂恿、教唆别人实施他人专利;为他人实施或者准备实施侵权行为提供条件。如果间接行为与直接行为并发,可直接依照《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判定。如果间接行为单独存在,尚处于侵权的准备状态,完全可以按照专利侵权判定规则,依照《专利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确定的“全面覆盖原则”来判定。因此,现有法律框架足以解决专利间接侵权问题,我国目前不宜将准备行为定性为专利侵权。  相似文献   

17.
18.
专利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而随着日本企业运用专利战略的成功,专利开始进入企业战略层面,又使得专利的应用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新型的专利价值视角,专利模糊性理论使得相关方对专利有了更深层次地理解.从专利模糊性的含义出发,对专利模糊性产生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专利申请的爆炸性增长和反向支付行为做出解释,指出专利模糊性理论对法律制度、企业行为、新生行业、社会福利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搭建起专利权人与被许可人之间的桥梁,有效的促进了专利的运用.专利权终止或无效后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效力的判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时期专利政策的价值取向.司法实践中,应在平衡各方当事人利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维护市场秩序以及激励技术创新、传播等因素,并区别专利权失效的各种法定事由,赋予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不同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