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毛宇居在讲台上点读经书,毛泽东听着听着,便从课桌里摸出一本《水浒全传》看起来,他正看得津津有味,突然间,一只大手从后面伸了过来,那本小说已落到先生手里。毛宇居气得鼓起了眼睛,他把毛泽东拖出了教室,罚他站在天井里,并声色俱厉地说: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驰名世界的政治家、思想理论家和军事战略家,除了他的天赋和丰富的革命实践知识外,与他酷爱读书,虚心接受教师的教诲是分不开的。他热爱尊敬他的老师,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他对教育过他的教师都怀着深深的情意。 给师敬酒 毛宇居先生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塾师。1906年,13岁的毛泽东曾拜在他的门下就读。 毛宇居精通儒学,善诗书词赋。在他眼里,学生只有精通儒学,能作诗填词才有出息,因此,他严禁学生阅读小说之类的“杂书”。毛泽东聪颖好学,渴望求知,常常不顾塾规,偷看“杂书”。 一天,毛宇居在讲台上点读经书,毛泽东从课桌  相似文献   

3.
《湘潮》1988,(9)
毛泽东少年求学时,有一天,塾师毛宇居要外出,临行前,规定学生要在屋里背书,不准出去。先生刚走,毛泽东就背着书包爬到屋后山,边背书边摘毛栗子,书背熟了,毛栗子也摘了一书包。回到私塾,给每个同学送上几颗毛栗子,也孝敬先生一份。毛宇居却不领情,责道:“谁叫你到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理论家和军事战略家,除了他的天赋和丰富的革命实践外,与他酷爱读书,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诲是分不开的.他非常热爱和尊敬他的老师,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对教育过他的老师都怀着深深的情意.给师敬酒毛宇居先生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塾师.1906年,13岁的毛泽东曾拜在他的门下就读.毛宇居精通儒学,善诗书词赋.在他眼里,学生只有精通儒学,能作诗填词才有出息,因此,他严禁学生阅读小说之类的“杂书”.毛泽东聪颖好学,渴望求知,常常不顾塾规,偷看“杂书”.一天,毛宇居在讲台上点读经书,毛泽东则在课桌下玩起“小动作”.他摸出一本《水浒全传》,低着头看得津津有味.突然,一只大手从后面伸了过来,那本小说到了先生的手里.毛宇居气得鼓起了双眼,一把将毛泽东拖出教室,罚他站在天井里,并声色俱厉地说:“你胆大妄为,一再违犯塾规,欺骗先生.好,就罚你以‘天井’为题做首诗,做得不好,打你的屁股,再告诉你爹.”  相似文献   

5.
严农 《党史文汇》2006,(1):29-32
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 一天,毛泽东请来了韶山公社党委书记和韶山冲党总支书记,说:"我离开韶山这么多年了,想请乡亲们吃顿便饭,叙叙旧情,我要请的人有:毛宇居……"  相似文献   

6.
1978年9月9日,为纪念毛泽东逝世两周年,《人民日报》在第1版发表了毛泽东的《诗词三首》.《贺新郎·别友》便是其中之一,并附有作者手迹,但没有词牌、题目和题写时间,似乎写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毛泽东的离别感怀之作.1941年,曾当过毛泽东塾师的堂兄毛宇居主持编纂《韶山毛氏四修族谱》,他在"毛泽东"条目中写了"闳中...  相似文献   

7.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第一展厅,阵列着一张毛泽东和他的父亲毛顺生、堂伯父毛福生、小弟毛泽覃的合影。这张照片弥足珍贵。毛远耀即照片中毛福生的孙子。毛远耀,字卓夫,号振国,1912年10月18日生于湘潭县韶山冲翠嘉堂(今属韶山市韶山乡韶源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祖父毛福生是毛泽东的堂伯父,清国子监生,伯父毛宇居是毛泽东的塾师,父亲毛智珠曾为乡村教师。因家境贫苦,毛远耀只念过6年小学。他从小受祖父、伯父、父亲的影响,思想倾向进步,对堂叔毛泽东尤为敬仰。  相似文献   

8.
罗斌 《湘潮》2013,(11):16-17
毛泽东是一位书法大家,他的书法艺术被书法界尊为“毛体”。然而,世人只知道毛泽东的书法挥洒自如,雄阔奔放,酣畅淋漓,却不知道他的书法师法何人。考其源,毛泽东的书法能有如此成就,除了得益于他的堂兄兼塾师毛宇居外,更得益于他的书法教师孙俍工。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没有多久,韶山毛泽东故居第一块门匾“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挂了起来。门匾是由“韶山一支笔”毛宇居(毛泽东的老师)书写的。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故居都挂着类似“头衔”,如湘潭县彭德怀乌石老家就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家”。  相似文献   

10.
文禄 《党建文汇》2007,(7):41-41
新中国成立没有多久,韶山毛泽东故居第一块门匾“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挂了起来。门匾是由“韶山一支笔”毛宇居(毛泽东的老师)书写的。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故居都挂着类似“头衔”,如湘潭县彭德怀乌石老家就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家。”  相似文献   

11.
严农 《党史文汇》2006,(2):30-33
五 1949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某部迈着胜利的步伐跨入了韶山. "老先生,"一位解放军的指挥员礼貌地对毛宇居说:"您老人家知道毛主席在韶山还有哪些亲友吗?"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韶山读私塾期间,跟随过4位本家老师,他们是毛简臣、毛咏薰、毛麓钟和毛宇居。毛简臣(1848_1925),派名恩,字羽仪,韶山冲乌龟井人。是毛泽东的堂叔祖父。毛简臣之父毛祖南为乡村儒医,熟读经书。毛简臣幼承家学,苦读成为秀才(清附生)。青年时代,他曾外出谋生,投左宗棠所部湘军,参与讨伐阿古柏叛乱,为收复新疆尽了一份力量。回乡之后,耕作数亩薄田,生活十分艰辛。为维持生计,便在家中开办私塾,教习乡间子弟。1909年下半年,毛泽东在其门下读了半年书。毛简臣工书善文,曾参与撰修毛氏族谱,负责缮写和校阅。他关心乡村…  相似文献   

13.
<正>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和众多家庭一样,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酒二厂毛宇、王荣梅结婚23年,小两口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尊老爱幼,悉心营造这三口之家,并被评为2009年度"农四师和谐小康家庭"。和谐的家庭是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刚结婚时,毛宇的家一贫如洗,两间破土房就是他们的安身之处。当时毛宇在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酒二厂当一名酿酒工,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和尼克松.一个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导师,一个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脑.世界在伟人的情怀中运转着.毛泽东对杜波依斯说,他想去密西西比河游泳1959年3月的一个早晨.武汉东湖.毛泽东起得很早,在湖边散了一会步后,便坐下来吃早点.7点整,毛泽东的老朋友斯特朗来到东湖  相似文献   

15.
1944年11月10日,王震率南下支队(三五九旅一部)从延安出发,途经7个省,历时688天,于1946年9月27日回到延安,行程两万余里,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又一个奇迹,毛泽东称之为“第二次长征”。 毛泽东精心部署,谋南征。嘱王震做好全军覆没的思想准备 1944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第7个年头,毛泽东在延安精心筹划新时期战略部署,确定了巩固华北、华中,发展华南的战略方针,计划四路大军分别向华南发展,其中王震  相似文献   

16.
解放前的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今天的茂名北路120弄7号,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 1924年,毛泽东第9次来到上海,在这里住了10个月。越来越多的党史专家认为,在这10个月的时间里,而立之年的毛泽东为此后的革命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10个月也是杨开慧和孩子们陪伴毛泽东时间最长的一次。  相似文献   

17.
笔者第一次读到毛泽东词作<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是在1980年10月10日出版的<新观察>杂志第7期上面.该期杂志在一篇题为<毛泽东同志1936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的文章中披露了这首词,同时刊发了毛泽东的词的手迹.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和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为这首词所作的尾注都指出:"这首词最早发表在<新观察>1980年第7期."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带着1950年5月7日毛泽东给王汝霖的亲笔信,访问了王汝霖的儿子王漠仁、王漠礼,他们高兴地对笔者说:先父王汝霖,于1892年出生在江永(原永明)县桃川镇上圩王家村。先父生前多次和我们讲起他与毛泽东的交往。1913年,他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在一师学习时,与毛泽东是同班同学,且同住一间寝室。先父曾用名汝之,毛泽东字润之,都有个“之”字,汝之比润之大一岁,所以他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江西战斗了7年.这7年,是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立下卓著功勋的7年.一是突破了"城市中心论"模式,最早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到乡村的转移;二是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三是开辟了地域大、人口多、军事力量最强的根据地,使之成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四是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五是创造了中国革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取得了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伟大胜利.这7年,毛泽东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沉痛的教训.客观公允评价江西苏区时期的毛泽东,对我们今天全方位、多视角深化领袖人物的研究是有其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他对中国文学终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文学素养极高的他曾创作了大量"空前绝后"的诗词。他之所以能创作出为世人交口赞颂千古流芳的诗词,与他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是不无关系的。写成初稿后自己反复吟咏反复修改后再定稿1935年10月7日,长征途中毛泽东与张闻天、王稼祥等一起饱览了六盘山雄姿,此时,天空雨后放晴,蓝天白云,秋高气爽。毛泽东居高远眺,目穷千里,看到大雁南飞,想到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