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十八坡     
冯老爷子躺倒得有些奇怪,白天好好的人,晚饭时,还就着乳豆腐喝了浅浅两小碗玉米粥。这是冯老爷子的偏好,跟着儿子宇强进城多年,宇强家大业大,香的辣的供应着他,品不尽,他独独喜欢喝玉米粥。喝完玉米粥,冯老爷子窝到客厅的沙发上听越剧,每晚他都要听一会越剧才能入睡。老伴去世好几年了,他一个人,有些形只影单的。宇强倒是孝顺得很,舍得在他身上花钱,专门请了保姆伺候他。还花掉几十万,给他和老伴买了块豪华墓地。墓地漂亮得能住活人,傍山依水的,  相似文献   

2.
喜欢丰子恺     
正一没来由地喜欢上了一个老爷子,那大约是1982年的事。这老爷子是画家、佛教居士,同时也是一位散文作家。我开始喜欢他时,他已去世七年,所以他永远不可能知道我对他的感情,还有一种由衷的感激。正是他使我意识到平和的散文所具有的性格魅力,并进而了解到艺术、宗教和童心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正七月的最后一天,忽闻漫画家缪印堂先生突发肾衰逝世,我惊愕呆坐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前几天老朋友还打来电话谈及水墨小品,怎么说走就走了?我们相识在上世纪60年代初,那时老缪在中国文联《漫画》编辑部还不到30岁,正是玩命出"活"的好时候,他画的封面《降龙》精彩夺目驰名中外。除了画漫画他还画童话插图、科普画页甚至杂志刊头。从他的画作不难看出师出  相似文献   

4.
病死与吓死     
正没到医院采访前,听人们说某某被检查出癌症,几天就吓死了。我听后哈哈大笑,认定这是笑话。后来到医院体验,竟然真就发现一些患者得知自己患有癌症,吓得不行,吃不好,睡不好,整天神经兮兮的,生命很快就衰竭下去。有一个相当级别的干部,他父亲因癌症住院,他要求医护人员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千万不能让老爷子知道他患有癌症。于是医护人员统一口径,就说是什么地方长了个良性息  相似文献   

5.
我是你大哥     
那个夏日的中午,我正在午睡,电话响了.我迷迷糊糊地拿起电话:"你好,哪位?" "我是……"电话里面嚓嚓地响,名字我没听清. 他又说了一遍,我还是没听清. 好好的午觉被搅了,电话还听不清,我多少有点恼火:"请再说一遍,我根本听不清!" "我是你大哥!" 这下我听清了,睡意全无,不用自报家门我也知道他是谁——一个遥远的人,一个擦肩而过的旅伴. 他说他正在云南丽江,现在吃饭的小饭馆我们那年曾一起吃过饭,想起我就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又聊了会儿各自的近况,电话就挂了.  相似文献   

6.
百岁理发师靖奎老爷子仙逝了。就在9月初,我们前去探访他时,他依然头脑清晰,口齿清楚,眼睛好,虽然耳朵略背,行动略迟慢。他出演过电影《剃头匠》,并以此闻名。  相似文献   

7.
勇气     
电话里的留言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留言的人是克尼里斯·阿伯拉罕姆.他留下了他的电话号码,叫我给他打一个电话. 这位年轻人在电话里对我说:"我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我?"我对他说:"我当然记得你,克尼里斯."  相似文献   

8.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我的父亲、曾任全国第七届人大委员长的万里酷爱网球和桥牌,这是今年已经90周岁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古稀老人,至今还连任这两个协会的名誉主席,而且退下来的这位国家领导人已把这两项运动都当成他“全部生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至今他还坚持着每周打三次桥牌和三次网球的“雷打不动的时间表”,笔者有幸上周还陪老爷子打了一场(当然是6∶0,老爷子现在是不会“输”给任何对手的),他的网前手感确实好,击球又快又狠,落点十分“黑”,就是一流选手也是防不胜防。这让老爷子喜笑颜开,也让对手“望球兴叹”!作为当年(1984年)在国…  相似文献   

9.
天涯咫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电话那端的一句话,才让我有了勇气和毅力投入枯燥的考研复习之中,报考了这所北京的名牌大学。因为这样离他最近。那天,是我和他分开后的第一个中秋节。白天当他打电话来时,被喜悦和失意缠绕的我调侃地说了一些怪话,诸如考不上就散伙之类。深夜11点半,我从睡梦中被铃声惊醒。拿起话筒,电话那一端的他说:“我今天想了一天,觉得早上你说的话不对。”“什么话?”迷迷糊糊的我莫名其妙。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反正我们能在一起,不管你考不考得上。”我反问:“如果考不上,怎么在一起呢?”呆了一会儿,他没回答,只说今…  相似文献   

10.
原谅父亲     
父亲给我打来电话,他说他结婚了。那是在前年冬天的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父亲在电话那边淡淡地说他结婚了,但是怕影响我工作,所以没告诉我。一切都如我预料的那样,自从父亲认识了那个小他十几岁的女人,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的。我记得当时我沉默了一下,我说是吗?我相信父亲能听出我语气中的冰冷和鄙夷。我说现在我很忙,就这样吧。然后我就挂断了电话。  相似文献   

11.
刚来新加坡的时候,朋友告诉我,租房子最好不要找马来人或印度人做房东。他们的生活习惯与华人不同,先不说语言不通无法交流,单就他们烧菜发出的那股呛人的咖喱味儿,就会让你落荒而逃。有一天,房屋代理给我找了一家。他在电话里告诉我:"房东是夫妇俩,讲英语。"我问:"是新加坡人吗?"他说:"是。"之后又加了一句:"是白皮肤的那种。"我当时的反应是:这一定是新加坡籍的欧洲人,他们讲卫生,又文明礼貌,品位也高,和他们住在一起还能练习英语口语,多好的条件呀!于是就高兴地答应下来了。但是,第二天当我和代理一起去看房子见到房…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新年     
正那是秋天的时候。一天,妹妹微信语音,叮嘱我有空了给母亲打个电话。她说,妈想你了。这个"想"有着让人动心的画面:妹妹陪母亲上街买东西,回来的路上,母亲止住脚步,留恋地回头望着一个女性的背影。她对妹妹说,多像你姐的样子。妹妹说,母亲当时的神情那么陶醉,仿佛她的大女儿就站在了她的眼前。听着时,我的眼睛就湿润了。电话立刻拨打过去。母亲接的。她一听是我的声音,就从片刻的客气中转换回来:静静啊,是你吗?想谁谁到,真好。昨天和你妹妹还念叨你呢。打喷嚏了吧?我抑制住情感,竟然不知道  相似文献   

13.
常写写家信     
正"家书"是字儿话,也就是咱们平常说的家信。我问过几个家在外地的朋友,现在还给不给老家的父母或者亲戚朋友写信。回答一律干脆果决:"不写"。为什么不写呢,这就不用问了。现在电话这么方便,谁还写信干什么?除了电话还有短信、电子邮件,还有许多叫不上名来的网络先进手段。所有这些,又快捷又方便。你想到谁了,有什么事要说了,拿起电话,基本上不出十秒钟就能和对方说上话。这么一比较,写信就太落后了。可是,毕竟是从纸质传媒时代过来的人,也许还是传统的东西比较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4.
2012年8月的一天,黑龙江玛丽亚妇产医院的总机室里,响起清亮的电话铃声,对方是黑龙江省绥滨县的普通妇女李蓝凤,她激动的对话务员说:"我是三个月前曾经在你们医院不孕不育科治病的患者李蓝凤,我要感谢你们,我这个33岁的人终于当上妈妈了!" 话务员马上问道:"是哪个医生给你治疗的?"电话那头的李蓝凤兴奋地喊道:"是赵颖丽大夫!她在吗?""她正在做手术,不能接听电话.""太不巧了,那麻烦你转告她吧!"李蓝风有些失望地挂断了电话.  相似文献   

15.
那天,她给他打电话。他正在街上吃小吃,还买了一只菠萝。说了一些日常生活的话后,电话就挂了。打电话时,她正和一堆同学在一起,她的心怏怏的,羞涩地发了条短信问他:我同学在,不好意思说那些话,为何你不说呢。他可以想像出她害羞脸红、可爱的样子,不禁莞尔。他回短信给她:我说了啊,我只想和你一起吃菠萝啊!那意思就是表明,我在想你了。  相似文献   

16.
烟雨 《新青年》2005,(8):18-19
2002年3月,我接到电话,是木水打来的,他说因为工作原因,要来通县活动两个月。你得告诉我是什么活动,倒卖毒品还是搞军事机密?我笑着问。两个任务,他顿了顿,第一给公司赚钱,第二邂逅N个美女。你做梦的本领是越来越不一般了。我在电话里对着他“呸”了一声。第二天去车站接他,他见到我摘掉墨镜,笑得很夸张,我像触电一样大声喊起来,木水,这么多年没见,你怎么一点进步没有,眼睛还这么小呀。他摸了摸我头发,丫头,你这么尖酸刻薄,是不打算嫁人了吧。木水是我家前院的男孩,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他本来是高我两届的,接二连三的留级后便和我成了同桌。…  相似文献   

17.
悠悠桑梓情     
在国内时,朋友张先生就预先给巴黎的龚先生写了一封信,讲明我们即将赴欧考察,顺便到巴黎。我们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到达法国首都巴黎时,已是晚上十点多钟了。我们在巴黎的IBIS酒店住下后,即挂电话给龚先生。龚先生用纯正的家乡话跟我交谈,说早就收到了家乡张先生的信,因眼看我们预定的日期已近,还未接到我们赴欧的信息,着急极了,还专门从巴黎打电话回梅县询问情况,接到我的电话后,真是兴奋极了,他说他和他的夫人日夜盼我们去呢。我把住址告诉他以后,他说他即过来见面。巴黎是世界的大都市,我们住的地方离龚先生的住地相隔…  相似文献   

18.
在去年底的满族颁金节联谊会上我见到了溥任老的长公子金毓嶂先生。毓嶂先生已从崇文区政协副主席和北京市民委副主任的职位上退了下来,担任着北京民族联谊会副会长的职务。他告诉我说:老爷子已经九十了,身体时常不适,一般不参加社会活动了。  相似文献   

19.
遥远的爱     
柳易 《新青年》2005,(11):36-37
那是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城市,在地图上,它悄无声息地躲在一个角落里,不注意看还真发现不了。原本,她是不知道那座小城的,直到在网上遇到了他,她才知道那座城市,知道它靠近黄海,风从东面吹过来的时候,涩涩的咸咸的,有一回她在电话里问,你不怕冷吗?他说,不怕,因为心里有你。她听了,心里也有了暖暖的感觉。她没有见过海,又问他,站在你办公室的窗前,能望见大海吗?他回答道,能啊,看,大海涨潮了。她就笑,她知道他在逗她玩,那座小城离海十几公里,怎么可能看见海呢?然而他又说,我的眼神好着呢,我不仅能看得见海,还能看得见你,傻傻的,好可爱。电话的…  相似文献   

20.
等闲识得东风面 郑老爷子今年80岁了,他本来并非此道中人。虽然是四世老北京,又在琉璃厂住了60多年,但家里不是玩珠宝行儿的世家。他的父亲在琉璃厂南开了一间小店鲜华斋,表面经营印刷刻印业务,实则是地下党的交通站。郑老也跟着父亲参加了革命,所以郑老如今算离休。离休前他是国家科委的干部,如果他不是人了翡翠行,也许今天会拿着离休工资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可是机缘偏偏让他与翡翠结缘,而且痴迷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