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旧体诗     
数年前,报社来了位作者,找总编。听明白了他是来送诗稿,总编就让我跟他聊聊。  相似文献   

2.
李滨声轶事     
正李滨声先生跨入九秩寿辰。我们日报副刊部的几位编辑及一众作家朋友,赶在马年岁尾的腊月二十九去给他拜年。年根儿了,从城里去昌平北七家的路上已显空旷。车行中,滨老(无论是报社领导还是年轻编辑,都尊称他为"滨老")打来电话问到哪了,听说我们快到了,他朗声说:"茶水已经沏上啦。"见到滨老,大家格外高兴,  相似文献   

3.
留下微笑     
《新青年》2002,(2)
那年,我在南方一家报社打工,一天清晨突然接到电话,有朋自远方来,他是家乡的一位文学知音,求我谋职来了。我问他怎么不提前联系一下,他说那样我会拒绝他的。说的也是,如今文人来南方找工作实在太难了。没有办法,我只好厚着脸皮,甚至是以失去信任为代价,求助我的老板,并言尽朋友人品与文才之优秀。谢天谢地,老板给我足够的面子,留他做了实习记者。然而,月底发完工资,老板突然辞了他,原因很简单:他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的童年、我的少年。我的中年,都是由书砌成的。我诞生于马来西亚北部一个美丽的小镇信保,就在那儿,我度过了我生命里的最初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的父亲在信保创办了一家称作《迅报》的小报社。这是一段亦欢亦苦的岁月。在经济上,我们捉襟见肘,毫不宽裕;但是,在精神上,我们很富有。父亲多年以来从事文化建设的理想,通过了他所创办的报社,作了具体的实现。他和母亲,常常是在用过简单的晚膳后,把头凑在一起,共同策划报纸的内容。我们几个小孩1[,一知半解的坐在一旁听,听不懂得便去翻弄父亲给我们带回来的故事书。翻…  相似文献   

5.
爱情退稿     
岁那年,我就读于省城的一所中专学校,由于家贫,我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先后干过家教、酒店的服务生、打字员等钟点工,但一直穷困潦倒,生活难以为继。就在我走投无路准备辍学的时候,同舍16的好友小丁为我指点迷津,说我文笔不错,可以尝试着给报社写稿挣钱。还说,他表哥就是京城的自由撰稿人,有香车宝马,身边美女如云等等。听了小丁的话后,我不由地一阵阵心旌神摇。于是,我挽起袖子,决定去“搞文学”。几天后,我怀揣着一篇千字左右的小文章,来到了当地一家生活报社。通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副刊部。开门的是一位年龄比我大几岁的女孩,她细高挑…  相似文献   

6.
圣诞贺卡     
圣诞前夜,家家门前的松树上挂满了一串串彩灯,莹莹烁烁,晶亮极了,给冬雪的夜晚增添了节日的喜气和怡人的春意。一个人独坐房间,打开那刚从大陆寄来的一札圣诞贺卡,孤寂的心有了温馨的呼应,寂寥的思绪有了感情的回报。外面雪花飘飘,24摄氏度的恒温使室内温暖如春。“节日的焰火,照亮了你照亮了我,照亮了这最美的时刻。圣诞老人已经到来,他踏着柔和的星夜,将许多礼物与欢乐,送到你温馨的床头。”这是我大学时的同学,毕业后回到哈尔滨,在一家报社任副总编。临出国前,他特意从哈尔滨打来电话祝我一路平安。那一声“一路平安”使…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2003,(10)
雨老师:您好!我最近有一件事特别烦,想向您讨个办法。事情的大概是,我爱上了公司的一位领导,现在我想离开公司,却又舍不得,怕离开以后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他了。在我进这家饮料公司之前,他就已经是领导了,自从我进公司的那一天起,我们彼此的印象就都不错。在以后的日子里,由于工作需要,我们接触的机会多了,相互之间的好感也与日俱增。可是后来在他出差的时候,我问了一句关于公司的问题,可能那是我不该问的事情吧,反正他回来对我大发雷霆。在以后的好几件事中,我的同事做错了事,他不对别人发脾气,却每次都把脾气发泄到我身上。我觉得他太过分了,…  相似文献   

8.
范敬宜同志来经济日报工作时,报社在王府井大街277号办公,这里原来是人民日报社旧址。有一天上夜班时,老范和我讲了一件往事,文革期间,有一次他到北京来办事,在人民日报这栋楼前的阅报栏前停留了将近两个小时,一边看报,  相似文献   

9.
哪来华人流浪汉得知英雄受欢迎当广告部陆小姐把他带到面前,我先是吓了一跳:哪来一个华人流浪汉瞧瞧他,蓬头垢面,一身灰土,活像马路上拾荒捡破烂的经介绍才知晓,他就是骑自行车周游世界,行程九万公里,走过56个国家的李跃中。蓦然,心里对这位单骑英雄升起一股敬意。我们报社的同仁们,也闻讯过来见识这位远涉重洋,从亚洲、欧洲、又穿过非洲抵达南美巴西来的不速之客,那种好奇心不亚于围观一个突然降临地球的外星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新奇地向他问长问短,一边问一边欣赏他沿途拍摄的各国风光相册,听他简述旅途中的生死历险记…  相似文献   

10.
卫宣利 《新青年》2004,(12):7-9
4年前,我就读于省城S大中文系。即将毕业,省里一家都市报的老总到学校点名要我。可是,就在我准备去报社实习的时候,那么意外地,我出了车祸。  相似文献   

11.
刀比舞者傻     
领导坐在台上,唾沫横飞地讲一些人所共知的废话。下面的人有的看报纸,有的打瞌睡。而那些和领导一起在主席台上就座的人,有的笔走龙蛇,刷刷记录,有的频频点头,以示认同。他们的表情很夸张。台下的人有时会纳闷——就这样的屁话也值得记?这几个人是不是弱智?那你可小瞧他们了。这帮人是在装傻。因为他们离领导太近了,他们必须表现得比领导傻。比领导聪明,就会给领导危机感。唐玄宗让安禄山见太子,安禄山见而不拜。左右的人催他行礼。他却拱手而立,说道:“我本胡人,不知道朝廷中的礼数,也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唐玄宗说:“他是储君,等我完蛋…  相似文献   

12.
鲁光画牛     
正鲁光兄年长我几岁,他以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中国男子汉》《踏上地球之巅》等驰名中国文坛。当年全国数十家主流媒体纷纷选载这些文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日本等国翻译出版。这些文章风靡全国,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全国"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总发行量达几百万册,今天看起来可是个神话了。他功成名就又沉醉丹青,成了大画家李若禅、崔子范的入室弟子,范曾为他的画室题"五峰斋"。他对家乡浙江永康农耕生活十分熟悉和热爱。他属牛,无论他当年当体育记者、编辑或任社长、总编(中国体育报社和人民体育  相似文献   

13.
圆桌女子     
青藤茶 《新青年》2006,(10):50-51
与他相识那一年,她20岁.这一年,小雪大学毕业,毕业典礼上认识了胡戈.高大帅气,邪邪的若有若无的笑意.众目睽睽下胡戈就一直一直看着小雪,然后说,怎么4年我都没发现有你这么漂亮的女生?就这样相识了,毫无悬念.那时小雪刚刚找定工作,在一个小报社打杂,而胡戈进了银行.  相似文献   

14.
去年,听说我要去香港,中国作协的领导为我介绍了曾敏之先生,并说曾敏之先生是华人文化圈内的知名人士,他在全球的文化圈内都有相当大的知名度,他不但是香港作家联会的会长,还是加拿大加华作家协会顾问,华侨大学名誉教授,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顾问,广东社会科学院文学院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等等,到了香港,有些事情是可以帮助解决的,而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极好,究竟好到什么程度,作协的同志让我自己去做一个体验。到香港第二天,给曾敏之先生打了一个电话,从电话的印象里,曾先生仿佛是不怎么热情,他只是对我说,在晚上九点钟…  相似文献   

15.
欣逢千禧龙年春节前夕,由中国五大侨务领导机构联合举办的新春招待酒会正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置身于嘉宾席中的我举目环顾,正巧同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先生的目光不期而遇。我连忙起身向他问候,用双手紧紧握住了他那温暖的手。  相似文献   

16.
南山 《海内与海外》2014,(11):60+63-60
正我一直非常尊重魏先生,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几乎调入检验检疫系统的报纸在他的领导下工作。我至今记得,20年前,我去他的办公室,其谆谆教诲,令我至今不忘。在合肥书展开幕前,我听工作人员讲,魏先生叮嘱要安排好我的座位,这使我颇感动他的无微不至。我原来不知道魏先生擅书,他的几次书展包括北京、安徽合肥的书展,我都一瞻风采,我很惊讶,也很钦佩。  相似文献   

17.
欣逢千禧龙年春节前夕 ,由中国五大侨务领导机构联合举办的新春招待酒会正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置身于嘉宾席中的我举目环顾 ,正巧同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先生的目光不期而遇。我连忙起身向他问候 ,用双手紧紧握住了他那温暖的手。“曼新 ,欢迎你回来团聚!有事需要侨办服务吗?请告诉我……”未及我道谢致意 ,身边有人插话了。“郭主任 ,我们从南美归国 ,真想同您合个影留念。”听得出老华侨们的期盼之情 ,我忙闪到一边 ,把最佳的拍照位置让给了几位古稀侨领 ,目睹他们用不同相机拍摄了一幅幅感人的合影。这情景让我立刻想起了去年在…  相似文献   

18.
青藤茶     
陈国华 《新青年》2006,(10):18-19
序 我坐在飞驰的列车上,从山东济南直奔北国冰城哈尔滨.看着窗外连绵起伏的青山,我知道,我离我的儿予近了,更近了. 10年了.我离开的时候他才一岁半,还只是一个刚刚蹒跚学步、咿呀学语、憨态可掬的小婴儿.我把他交到冬梅手上,看着冬梅牵着一步三回头的他离开我的视线.现在他12岁了,从冬梅定期寄给我的照片中,我看到他从一个小婴儿长成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相似文献   

19.
    
正记得从前,我选定作者约稿,短日里差不多都会接到回信,有的不止一封。心肠热的,当天即复。王朝闻先生就是这样。他家在朝阳区的小庄北里,我供职的报社在崇文区的崇文门西大街,相隔着一段路,若来得顺,信件当日可到。有一次,我上午发给他的信,下午就拿在手里,立马提笔传回音。这,细看信末留着的日期,很容易推知。那信上说,头两个月,他曾作四川之行,"有些印象是值得追忆,写成游记的"。王先生下笔持重,率尔操觚自是不肯,信中便有三问:一是"不知字  相似文献   

20.
1993年2月,在北京琉璃厂天畅轩画店,一幅“极乐神仙境,多从苦处来”四尺对开篆书对联刚一挂出,便被一日本艺术家一眼看中,毫不犹豫地当场高价买走。这幅字的作者便是我所塾悉的青年书法家、中国建材报社编辑李贺林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