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结     
什么叫知青情结这个定义我下不准。但做知青时能吃苦,不歧视人,不唯上,为人朴实的那股劲却一点也没有变。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工作也是如此。干编辑记者如是、干主任如是、干总编如是;干白丁如是、干处级如是、干司局级更如是,始终把自己放在知青的起点上,从没认为自己是个官。我总是和保洁员一起打扫我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2.
过去我都是写最熟悉的植物,我高中后曾经下乡当知青,在河南西华县农场园艺场里当了整整十年农工。老树像我的父辈小树就是我的孩子,上上下下打药、修剪、浇水、施肥等等,朝夕为伴相依为命。实际上,人类怎比得上植物。  相似文献   

3.
旧忆话开会     
正前后和《群言》打交道30年,瞧着它呱呱坠地,见证它出落成人,如今它正当而立,我却老了。一本刊物能走过30年,并于风云变幻中保持自己的品格,用"不易"二字概括怕是过于简单。想当年痴迷写些豆腐块儿文章,考入民盟中央就是想搞文字工作。也是天遂人愿,进了机关便被领导派去筹办《群言》。我当然高兴,却也诚惶诚恐。到了杂志那间十平方米办公室才知道,  相似文献   

4.
晒被记     
盛夏之初,同学们在繁忙的学习之余,也不忘将被子拿出来晒一晒,然而因为每年都有收拾被子时拿串或被子丢失的情况,于是大家都在自己的被上写下自己的寝号和姓名,有的在被上缝了一块布角或一只袜子,还有很多人把布条缝在被上,并在布上写了一些字,当然也不乏干脆拿了凳子坐在被子下看书、打盹或玩牌的。我是看被子队伍中的一员,实在坐得无聊了便在被子间闹逛起来。这一逛不打紧,却被布条上的字给震住了。不信?您也来瞧瞧。  相似文献   

5.
这个subject是我一直想写的,资料找的也够多,不知道为什么写起来却是如此地困难. 现在恋人之间流行用沃林和伊娃的声音呼唤对方.只用不同的语调说-个简单的人名却如此打动人心只有迪斯尼能够做到.天呐!要是有人用沃林叫伊娃那样声音叫米粒,我恐怕会投降,管他是谁呢,先顺了再说.但是那两个机器人的声音是人声通过一个叫做Vocoder声音合成器的东西搞出来的,想要那种声音还要到迪斯尼去说话才成.2008年迪斯尼推出1.2亿美元新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吸引我当然有多种原因,其中有本·波特通过Vocoder声音合成器给WALL-E的配音,我觉得片中56声EVA要比艾丽莎·奈特的50声WALL-E更加感人肺腑.  相似文献   

6.
书信情怀     
我自诩是个喜欢写信的人,说的是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地亲手操作。当然,已经记不清第一封书信写在何时,寄给何人,内容写的什么,也无法统计这辈子已经写过多少信。不过,随着计算机派上用场,以及廉价电话卡的推销,亲笔写信的机会与机率每况愈下,几乎与头顶的三干烦恼丝同病相怜,落木萧萧,日见稀少。而且,越不动笔就越懒,越懒就越不爱动笔,习惯成了自然,恶性循环丛生。我忧虑着是否到了某年某月某日,有与亲笔写信绝交之虞。  相似文献   

7.
我念小学二年级那个夏天,有一堂劳动课放到故宫去上。进神武门朝东拐,进了一个大院子,叫什么宫我也不记得,反正是每人领到一把小铲子,蹲在地上,除去砖缝里的杂草。  相似文献   

8.
前些年,我曾写过一篇小文《我做编辑这八年》,转眼间,又一个五年过去了。回首往事,不免有光阴易逝的惆怅,是啊,说起来,现在应是“我做编辑这14年”了,岁月倥偬,如白驹过隙。随着岁月一起去的,有朝气,有冲动,也有梦想;随着年龄一起留下来的,则是积累,是沉淀,当然还有记忆。  相似文献   

9.
我认识刘章老师较早,相知却晚。1970年春,我作为上山下乡知青,来到兴隆县沟门子公社。这便是刘章的故乡。同年夏,公社组织百余名知青集中学习,进行自我教育。第一天,由上庄大队党支部书记介绍县知青工作现场会情况。只见一人书生模样,戴一副近视镜,走上台来侃侃而谈。其中介绍外地经验的几句描述至今记忆犹新:"一位天津知青下乡到开庄,原想开庄、开庄,一定是个开阔大庄,来到开庄却是个只有几户  相似文献   

10.
知青老师     
花瑶花 《新青年》2006,(5):38-39
知青徐老师 1976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批知青从城市涌向农村,农村一夜之间热闹起来.知青给农村注入了新的血液,也带来了生机.他们穿着干净,谈吐文雅,性格开朗,又识文段字.他们穿皮鞋戴手表,早上用牙膏刷牙,晚上还得温水漱口.男生用皮带系裤,女士用黑绸子扎头发.他们虽然识文段字,肚子里灌满墨水,却搞不清稗和麦,分不清草和荠,不知道鸭晚间下蛋鸡白天抱窝.总之,他们区别于农村人.  相似文献   

11.
GULU 《新青年》2013,(3):21
贝多芬说:我情愿写10000个音符,也不愿写一个字母。而我,情愿用10000个字,去换贝多芬的一个音符。但我知道,他根本不稀罕。有什么办法?在伟大的艺术与它谦卑的粉丝之间,就存在着这种不平等。但我依旧虔诚地朝拜着,并且相信:每写下10000个字,就与音乐圣殿的距离又近了一个音符……按说作家是以写作为工作者,可倘若他们心有旁骛,另有所爱,比如说爱上了音乐,那种状况好比是"新干线没有好好地在新干线的线上跑,冲到了都内电车的线路上去了"(一位作  相似文献   

12.
放耳听世界     
贝多芬说:我情愿写10000个音符,也不愿写一个字母。而我,情愿用10000个字,去换贝多芬的一个音符。但我知道,他根本不稀罕。有什么办法?在伟大的艺术与它谦卑的粉丝之间,就存在着这种不平等。但我依旧虔诚地朝拜着,并且相信:每写下10000个字,就与音乐圣殿的距离又近了一个音符……"噗!"我乐出声来,随后连忙敛住笑容,担心车外的行人看到了,以为我撒癔症了。是这样,广播里正在播:在2012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上,谭盾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演奏美  相似文献   

13.
我当知青的地方是小兴安岭的中部,那时候,森林茂密,野生动物极多,于是我就有了一段与熊称兄道弟作邻居的趣事。  相似文献   

14.
五毛二     
我写第一篇小说时是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收音机里天天都在播放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听众如云。于是我模仿“说岳”的路子写了一篇800字的小说,大意是:金国攻打某城,大将某某浴血奋战,最后全军覆没。写作的过程中我曾经试图让自己感动,但无论如何总感觉不如《岳飞传》,达不到曲折动人,催人泪下的效果。后来就匆匆结尾了。不过让我颇得意的是自己在小说里用了“沙场”这个词,并在末了写了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相似文献   

15.
诗的世界     
陈菲菲是我一位同事的女儿,多年前为写《城市与人》我去长沙时见到了她。那时她还是个小姑娘。在我的印象里,这孩子单纯、安静,不苟言笑,似乎多少有一点儿忧郁。送我回京时她曾隔着车厢玻璃与我对掌相别,是个令人怜爱的小女孩儿。后来她上了大学,因为爱写诗,我曾先后读到了她的一些诗作,给她写过辅导信件,也曾在电话里谈过对她作品的意见。再就是近年时而在报刊上读到她的诗文  相似文献   

16.
唱吧,嗬!     
贝多芬说:我情愿写10000个音符,也不愿写一个字母. 而我,情愿用10000个字,去换贝多芬的一个音符.但我知道,他根本不稀罕.  相似文献   

17.
你会是我把名字写10遍的那个人吗?这世上感恩的方式有多种,而我喜欢写下恩人的名字,而且写10遍。我写的第一个人名是妈妈的名字,我认为最应该感恩的是伟大的母爱。我17岁那年母亲去世了,想妈妈时就去坟头上炷香,烧些纸钱.或者捧把新土培在坟边。可后来我去了北大荒,想妈的时候只有在日记里写些思念的话。我就是在写这种日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2004,(8)
上海女孩——我嗲死你;河北女孩——我拿白毛巾捂死你;江浙女孩——我柔死你;我踩死你;湖南女孩——我辣死你;四川女孩——我腌了你;海南女孩——我拿椰子砸死你;内蒙古女孩——我用马奶泡死你;西藏女孩——当然是用耗牛屎把你贴在墙上活活憋死啦……BBS上的女孩——我灌水灌死  相似文献   

19.
正优雅是吴志实散文的格调。散文还有一"难",就是写得优美雅致。这并非仅仅讲散文的行文,更是讲散文的境界。要把文字写得优雅并不难,难的是在骨子里的气质也那么优雅。这话往深里说,就是散文是一种文人专属的文体,非得是文人才写得好,写得出彩,写得出精气神,写得优雅。这话当然也有偏颇的成分,但是,我们一定注意到,当一个人文化底缊足够丰厚时,他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对立统一,大与小也是对立统一。 特命全权大使,大家听起来好像权威很大.殊不知它也是小的一面。当然,说小并不是否定特命全权大使的重要作用。 有一次我到贵州访友,在火车上遇到山东老乡越谈越投机。后来他问我在那里工作,任何职。一般情况下,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