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信走过很多路也爬过许多山,丑陋的山见过,怪异的山见过,美丽的山也看到不少,车行一路,风光山色满眼,便有复杂的感受涌上心来。这感受常因窗外景物的变化而变化,景致不同心绪也就各异,可车过阿尔卑斯山时,我还是生出了抑制不住的激动。我没看到过如此漂亮的山色,连绵起伏,一望无际……  相似文献   

2.
北京房山山里纯种的红肖梨,产自霞云岭乡的一个小山村,那个小山村叫三流水村。听说那个小山村原来有三条山沟里有水,从山沟里流出来的水汇聚在一起,人们大概就是这样来称呼这个小山村的。我以前听说过这个村的名字,但从来也没有去过,也没有想到这个小山村能给我一种冲击。这个小山村让我感觉很好,像我在梦中曾到过的地方。沿着弯曲陡峭的坡路往前爬,要经过很费力的、15分钟左右的时间,到了一个隧洞口。洞口边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三流水”。从这边的洞口看不到那边的洞口,隧道里很漆黑,把车灯关闭感到很恐惧。隧道里是土路,有的地方还洇…  相似文献   

3.
长钩流月     
长生 《新青年》2005,(12):12-13
站牌处,一只小狗汗津津地从远处蹒跚着小跑而来。那样子显然已经是跑过很长的路,天又热,丝毫没有意识到后面公交车已经快要触到尾巴了,蒙头蒙脑地跑着。或许是狗太小,司机也没有注意到它就在车轱辘底下,眼见就要轧上了,我急忙一伸脚把它勾了过来。幸好公交车也到站减速,仅仅是把拖鞋刮到了车底下。司机回过神来之后,开窗破口大骂——上海话。自知理亏,反正也听不懂,全当听沪剧了。那小狗无端被撩了个跟头,受了莫大的委屈似地,翻起身来朝我望望,又耷拉着紫红的舌头渐跑渐远了。不是我多么心地善良去甘冒风险,而是它长得像极了母亲的宝子。长…  相似文献   

4.
聚宝盆     
正朋友在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桦林沟有一座庄园,让我去看看。下花园区离北京有100多千米,我们乘车走八达岭,过了八达岭走京张高速,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下花园区。穿过城区,奔山区,过鸡鸣山。鸡鸣山是一座名山,虽然不高,却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名山。乾隆皇帝曾经来过此地,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相似文献   

5.
南社的倒影     
正我本来就是一个尘俗之人,每日因欲而生、为欲所累。近年思考的是"什么才是诗意的栖居"?欲念便是"哪里可以诗意地栖居"?李姓的祖宗说过,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然而,我不能把持自己。我清楚万物在缘,只能静静地等待,尽管等待的大概只是一个零。我总是幸运,甲午年的秋日,岭南山重重水重重,指点着、引诱着,把我送到了古村南社,于是有了这场隔世相逢的惊喜,有了灵魂的万般遂愿的痴痴颤栗。  相似文献   

6.
旧忆话开会     
正前后和《群言》打交道30年,瞧着它呱呱坠地,见证它出落成人,如今它正当而立,我却老了。一本刊物能走过30年,并于风云变幻中保持自己的品格,用"不易"二字概括怕是过于简单。想当年痴迷写些豆腐块儿文章,考入民盟中央就是想搞文字工作。也是天遂人愿,进了机关便被领导派去筹办《群言》。我当然高兴,却也诚惶诚恐。到了杂志那间十平方米办公室才知道,  相似文献   

7.
母亲     
未名 《新青年》2004,(5):9-11
世上有一部书,它永远也写不完,那便是母亲。女儿出生那年的冬天,很冷。母亲在众乡邻的欣羡中,第一次走出囚禁了也养育了她的大山,第一次看见城市,第一次坐上火车,第一次听到那么多她根本听不懂的语言。初来乍到的日子,母亲很不习惯,抬起她略显浑浊的眼睛,茫然四顾。“山,山呢?”母亲一个劲地问。妻子笑了,说:“妈,这儿是平原,没有山。”“哦,平原,没有山。”母亲自言自语,若有所失的样子。我猛然发现,一向以她的儿子能走出大山为荣的母亲,竟然对大山有这般的依恋!山很美,可山区也很穷。卑微的我却是母亲一生的骄傲。在十分艰难的环境里,我很…  相似文献   

8.
亲情难却     
从小开始,我对桥就有了一份特殊的印象。还有那力大无比的“守桥人”,对我更是一个至今仍然无法见证的神秘人物。这应该是四十年前的事。 父母亲带着我们三兄姐回“唐山”,要把我们那条连自己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尾巴”斩掉。 在乡下住了差不多一个月。一天早上,妈妈告诉我们三兄姐,过一会端姑会带我们去溪南凤姑家里玩。  相似文献   

9.
母牛"花子"     
一下乡,我就相中了喂牛这活儿。虽说牛圈味儿不好,又是瞎虻、蚊子最多的地方,可是自己一个屋,安静,怎么看书也没人管。我就当了牛圈的“官”管着牛。一年后,从四队调过来一头红白花的母牛,这是人家甩出来的扔货,脾气贼大,不听使,还净惹事儿。我看它的毛色,叫它“花子”。刚来不几天,它就跑回四队了。都说驴犟,其实牛要是上来犟劲,十个驴也犟不过。任我鞭子抽,棍子打,这花子是说什么也不回来,硬是往后捎。等将它弄回来,我已是浑身湿透。道上我就已咬过几回牙:到家看我怎么拾掇你。我给它穿上鼻角,绳绕在树上,换上新鞭梢儿,正要开打。打更的老…  相似文献   

10.
我知道,人生没有橡皮擦,那些犯过的错,不可能被轻轻抹去,它会像一根刺,藏在我心里,时时提醒着我,要善待他人。  相似文献   

11.
yh我曾是一位职业海员,先后数十次往返过苏伊士运河,只要看到此河两岸的参考物,也能知道船的大概位置。直到组织上安排我离开远洋船队,去北京一家水运报社任职,乘船途经苏伊士运河时,我才最后仔细打量起它来,那也许是我最后一次过苏伊士运河了。当我从10月的北欧带着丝丝秋意赶到苏伊士运河入河口塞得港时,那里还是酷暑难当。那尊石雕镇河雄狮仿佛也流着热汗在俯视着这条南北水上大通道。那位大胡子引水员登船时,已是夕阳西下之时了。那浑圆的太阳坠到大海的瞬间,将余辉投放在运河两岸的沙滩上,反射出似黄呈红转暗五彩斑斓的光折。黄昏的微…  相似文献   

12.
我们分批次上了橡皮艇。周围安静的环境被橡皮艇马达的轰鸣声打破,我们没有人说话,或许是不想打破这美好的宁静,也或是被南极的景色所吸引。我低头看着清澈的水面,越往下颜色越深,抬头眺望,则是一望无际的蓝色。南极第一位见证我们到来的是一只食蟹海豹,同行的人群中有人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叫出声来。热闹的小橡皮艇在冰天雪地的无暇世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食蟹海豹却没有丝毫的惊慌,它旁若无人地继续躺着。由于是看到的第一只食蟹海豹,我好奇地打量着  相似文献   

13.
一棵大树,在我的心中一直高高地耸立着,那是一棵我在异国它乡看到的大树,参天耸立,叶碧花洁。它的照片一直珍藏在我的影集里,常使我浮想联翩,思念无限。那是我到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区考察工厂时,陪我同去的陈先生说:“这里的裕廊山上,有一个名人公园,公园里有世界上各国领导人和名人来访时栽的树。邓小平先生植下的那棵海苹果树,我们把它称作吉祥树、友谊树,常吸引许多人来此拍照。”一棵名人植下的树被许多外国人作为吉祥树、友谊树,这引起我的极大兴趣,于是,在考察工厂之后,我便怀着急切的心情,随陈先生驱车来到了裕廊山。裕廊山,山不高,但…  相似文献   

14.
云蒙遐思     
云蒙一带山,有一点险。它的耸峻,画里见过似的,是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山石攒聚,大而尖峭,以昂仰的姿态插向天。真是天地之骨。一个画家到了这里,满眼该是粗细之线、浓淡之墨吧。要画它,宜用大斧劈,舍此皴擦,别无办法。骷髅皴只适合去画玲珑湖石,在这里用不上。王摩诘写过《山水论》,明白巅、岭、岫、崖、岩、峦、川、壑、涧、陵、坂的异同,所谓"粗知山水之仿佛也"。云蒙诸峰,平夷顶尖者、峭拔相连者、有穴者、峭壁者、悬石者、形圆者、路通者、两山夹道者、两山夹水者、似岭而高者、极目而平者,具状不一,皆能得睹。纵目都是这样的山容,是叫人惊心的!仇英、石涛画山,圆转流美、秀妍艳爽之中,又含一段风骨,最为我喜欢。粗犷的笔痕、凝重的墨色,由大自然的法度中来。我放胆说一句,观云蒙而知天下山。  相似文献   

15.
难忘七约山     
正这些年,随着解密作品《谍杀》《血战腾冲》《中国侦蔡兵》等不断问世,常常让我想起一个地方,那就是七约山。我当记者攀爬过不少名山大川,唯有七约山在我心中留下了神秘与梦想。七约山,在湖北长江古战场的一个拐弯点,上游紧靠黄石著名的西塞山;下游与赤壁的黄冈相对;相连的长江要道急流处韦沅口,与太子山相通,形成了与大别山遥望的一个群山脉。七约山隐藏在那里,山不太高,铜、铁、锌很珍贵,煤炭尤为特殊。于是,从上  相似文献   

16.
告别月牙泉已有一段时光了,这其间,我又作了几次远行,思考也拓展了自己的步幅,但那一片奇绝的风景并未被狂野的风吹得无踪无影,许多纠缠人的诡奥的哲学就含在你触碰过的一山一水之中,那一直明亮着的一泓泉水也一直烛照我,困搅着我。  风景既是一种存在,又是一种幻想,只有经过你的取舍、组合才能找到它的意义,以及它对你的暗示。这个审美过程也许瞬间即可完成,但月牙泉太纤巧了,太独特了,它拒绝你用剪刀一般的眼光裁剪它,也不能使用惯用的类比的手法限制它,你千万不可随手牵来一个比喻附贴于涟漪不生的水面上。那些屡用不鲜…  相似文献   

17.
流沙 《新青年》2002,(9):39
有一年秋天我和同学骑车去南栖霞山,回来的时候已是夜晚了。骑到镇江附近,我没有看清道路正在施工,结果一头扎进了一个深坑中昏死过去。同学们把我送到医院,等我醒来时,发觉自己的脸上很疼。第一感觉是我可能毁容了。挣扎着说给我一面镜子,同学们不肯给我。当时我的样子实在可怕,我满脸是血,脸上也有伤痕。  相似文献   

18.
养植绿     
正那是一次学生会活动,收集废旧电池换绿植,鼓励师生的环保行为。同行的女同学大多选择有花的植物,丁香一类芬芳四溢的,最受欢迎。而我,选择了一盆仙人掌,比拳头略小的一个刺球。因为觉得它可能好活,我怕较弱的美艳到了我手里会短命。如我所愿,小刺球陪伴我到毕业典礼。我把它送给了同寝室的闺蜜,那个当时选择了丁香的舍友,那个两周就养死了丁香的姑娘,说这个球是我们宿舍的吉祥物,是我们友谊的见证。我在家里养了一盆绿植。第一次在花市看见它  相似文献   

19.
有些东西看上去差不多,但给人的感觉就差远了。比如黄丝带换成了白布带,完全不是一回事。春天的时候,找换季的衣服,翻出一条浅咖啡色的灯心绒长裤。原设计在裤子的中缝有一条1公分宽的白布带装饰,裤绊是白布带做的,纽扣也是用同样的白布带包压的。与它同系列的蝴蝶套装的袖口、兜口的边沿着它,裙角系着用它打成的蝴蝶结。店员都是熟悉的,小店长知道我的习惯,笑吟吟地问我,姐姐回去要把这些边、蝴蝶结、带子都拆掉吧?我说是啊,过了蝴蝶结的年龄了。小店长说,回头一拆,100多块钱就拆没了。那种人字纹白布带,纯棉的,我非常地熟悉。在我们公司的…  相似文献   

20.
当年,在众多追求者中,我选择了他,他后来成了我的老公。好友提醒我,说他太穷,跟穷男孩谈恋爱,找不到浪漫的感觉。我却傻乎乎地答,只要天天能看见他,就是最大的浪漫。母亲也担心地说,他品行虽好,可你没过过穷日子,妈妈怕你吃不了那种苦。我却笑着对母亲说,只要能跟他在一起,再苦也是甜的。一年后,我们结婚了。在租来的单室套里,清贫而幸福地过着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