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秉衡其人     
正不知李秉衡出于何意,山东本来弹药储备充足,但他却向戴宗骞借走10万多发子弹,运送给荣成5营河防军,其实这支部队每营仅有一支老式抬枪。这批子弹后来基本被河防营丢弃,而被日军缴获。对惨烈的威海和刘公岛保卫战,李秉衡好像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南帮炮台被围攻,李鸿章万般无奈之下,将解围希望寄托于李秉衡,致函协商。上谕也由总理衙门转发,要求李秉衡调回撤走的部队增援威海。但李秉衡回电军机处,强调烟台"愈形吃重",兵力单薄。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最早主张与日本建交——— “联日”。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后, 他的这一思想逐渐动摇。1879 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之后, 李鸿章对日本开始采取强硬立场。甲午战争使李鸿章一生的功名事业毁于一旦, 他转 而求助于“联俄拒日”, 实际是与虎谋皮。李鸿章的对日外交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3.
正后来的史料如池仲祐《海军纪实》等,也渲染了"定远"击中"松岛"的说法,影响甚深。尤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在战后向其大本营报告中,明确指出:"‘定远’榴弹,射中我前部炮台,炮台及其近傍蒙受重大损害且火灾大作",伊东是陆军出身,于海战是外行,致命的弹着点都说不清楚,"镇远"击中的位置应是舰体左舷第4号炮位。很可能他连"定"、"镇"两舰都会分不清,因而他的说法不尽可信。"定远"击中的炮弹是150毫米炮弹,"镇远"击中的是305毫米高爆弹。因为其它日本人所撰史料,都认为是"镇远"致命一弹击中"松岛",除《日清海战史》,权威的由日本海军大将  相似文献   

4.
正可以说,大东沟海战由于丁汝昌受伤,并未参与具体指挥。丁汝昌本身并不以知兵名,在淮军时从未指挥过大战役,更不精通近代海战。他原本是太平天国的出身,只是冲锋陷阵的战将,后叛变入淮军投靠李鸿章而受到李的赏识。北洋建军即受领督操之职,后正式授提督重任。他确为北洋水师付出了不少心血,但他确又不擅长海军作战,平常的训练演习都委托刘步蟾主持(其中一段时间是琅威理负责)。长期以来,丁汝昌受李鸿章  相似文献   

5.
李秉衡其人     
正李秉衡的山东巡抚不像其它省份要受总督节制,故李鸿章虽为直隶总督,却与山东巡抚平级。涉及山东军政事宜,直隶总督只能与山东巡抚协商。李鸿章无奈之下,只好以北洋大臣管辖口岸、节制海防的权力,利用属下东海关道刘含芳,绕开李秉衡调动淮系部队。由此可见李秉衡对李鸿章含有敌意,李鸿章再也不可能盼望上任巡抚福润在任时的亲密合作了。所以,爱憎分明的李秉衡不见丁汝昌,是其来有自。但大敌当前,丁汝昌的防区和基  相似文献   

6.
正阴沉的天色下,郭嵩焘匆匆踏上航船的一刻,心情大约是悒郁的。他的出使,躲不开那桩震动朝野的滇案。此案虽已议结,他这位公使,朝着伦敦去,还是要代表清廷向英人谢罪的,如同李鸿章在英国公使威妥玛骄慢的目光下签订《烟台条约》,被殖民者强行开埠通商一样含着丧权的大辱。更叫郭嵩焘不快的,还有派到他身边一同履任的副使刘锡鸿。看他清瘦的脸上浮着猜不透的神情,郭嵩焘的心里便添了几分忧。二人扞格不入,来于私怨,  相似文献   

7.
正自1883年丁汝昌实授北洋水师统领后,他多次督率北洋水师舰队巡视朝鲜釜山、元山、永兴湾及俄罗斯海参崴、日本长崎等地域的军事行动,包括平时水师操练、校阅及海军基地建设,都未出纰漏,得到李鸿章和朝廷的赞赏。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建制成军,以《北洋海军章程》制定为标志,此后无论向朝廷奏文或内部行文,都称"北洋海军"。丁汝昌  相似文献   

8.
唱“国歌” 李鸿章的家乡安徽合肥是倒七戏流行中心。庐剧原来叫倒七戏,有近200年的历史,李鸿章自幼爱听并能哼唱几句。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他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身份出访俄、德、比、法、英、美、加等国。在德国参加德皇威廉二世的欢庆大典时,德皇要求各国使  相似文献   

9.
正幸亏身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虽然阻止不住留美幼童中断学业尽撤归国,但他仍然认为这批留美幼童是人材难得。为给留美幼童们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决定将幼童全部包下来,尽管无法对口幼童原所学科目,而且还要从头学习。但是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揭阳县炮台区是养猪较多的地区,每年养母猪1万余头,发现在初产母猪中有约20%发生死胎、流产与不孕,认为与布病有关,但是,布病阴性猪仍然发生死胎、流产,怀疑有其他因素存在,我们采取血清进行乙型脑炎病毒(JEV)和猪细小病毒(PPV)抗体检测,证明有这两种病毒抗体存在。 (一)材料与方法 1.检测血清:选择农民饲养的有死胎、流产病史的初产母猪和2胎母猪20头,从耳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备用。  相似文献   

11.
试论日本明治中期“国民论派”陆羯南的政治思想邹晓翔陆羯南(1857—1907),日本明治中期著名的记者、国粹主义思潮代表性思想家之一。他提倡国粹主义,主张对外国民独立和对内国民统一的协调发展,强调政治的道德性,开展尖锐的政治批判。在当时众多的思想家中...  相似文献   

12.
廖承志遣使南洋 1940年10月,香港。这是中旬的一天下午。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匆匆来到香港国际新闻社,急切地找到刚从桂林转抵香港的胡愈之。 一阵寒暄之后,廖承志单刀直人:“最近,陈嘉庚向周恩来提出,他在新加坡办有一份《南洋商报》。考虑到该报在南洋一带有着广泛的影响,他建议中共派遣一名得力的文化人去帮他办报。周恩来答应  相似文献   

13.
请求帮忙     
公交车上很挤,很多人站着。有一位少妇抱着一个孩子上车,趔趔趄趄地站立不稳,但车上好象没有人主动让位给她。于是,她向身边的一个坐着的男人说:“你能否帮我忙,让我和孩子坐一会儿。”那个男人便有了一种站起来的姿势,但他努力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他把住了扶手,用力把身体撑起来,大家发  相似文献   

14.
曹忆南山水     
古人云:“白发如新,倾盖如故。”算来与忆南相识不过数载,相交日深。忆南喜爱艺术,青年时代进入首都刻字厂,耳濡目染,对于篆刻、书画浸淫其中。著名篆刻家刘铁宝是他入门的师傅,而于绘画却是无师自通。忆南多年从事宣传工作,无暇他顾,而对于绘画却是一往情深,闲暇之余,总要铺纸挥毫。兴之所致,往往满纸烟岚。  相似文献   

15.
克石 《海内与海外》2005,(11):55-58
1895年4月17日(清光绪二十一年),清廷特派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这一使中华民族蒙受奇耻大辱的条约规定了一系列使中国丧权辱国的条款:清朝政府承认日本奴役长期与中国有藩属关系的朝鲜(之前中国已失去亲密的藩国琉球);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彭湖列岛;赔偿战争军费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上述通商口岸建立工厂,装运进口机器;并规定在中国制造的货物享受与进口货物一样的优待之权……《马关条约》签订后,举国上下一致斥责李鸿章丧权辱国,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几乎成了丧权辱国…  相似文献   

16.
正孙中山一向关心和重视教育事业,早在1894年他给李鸿章上的《万言书》中就把"人能尽其才"作为四项建议的第一条,"所谓人能尽其才,在教养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也"。其后的革命和执政生涯中,孙中山改革政策,创办学校,起用良将,鼓励学子,对国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笔者撷取其中几件事,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17.
爱比死冷酷     
(一)其实,肥猫是个很一般的人,28岁,未婚。冷眼看上去,他像个大粽子,娃娃脸,剃着小平头。由于肥胖的缘故,他的一对单眼皮的小眼睛有点往一块堆儿挤。街坊四邻对肥猫特别熟悉,就如同他对街坊四邻特别熟悉一样。只有桥南中学的钟校长对他连叹气带摇头,因为老钟10年前是肥猫的班主任,自始至终看着肥猫从三好学生堕落成一个电脑批发商的接班人。肥猫的老爸是个人精,下海经商时最初批发凉席,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在市区的繁华街道开了家电脑公司,专门经营品牌电脑和软件。肥猫脑子活络,能吃苦,帮老爸打理公司几年下来,腰包和肚子…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1990,(3)
1990年8月18日下午,新加坡学者卓南生博士和蔡史君(女)博土访问了我所。卓南生博士曾在新加坡《星洲日报》任撰稿人多年,现为日本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副教授。蔡史君博士现为日本津田塾大学国际关系学科副教授。 陈吕范所长向客人介绍了我所机构设置及研究状况。 卓南生着重谈了日本与东南亚的关系问题。他认为,日本与东南亚的关系现阶段主要  相似文献   

19.
"南洋"对近代日本具有重要意义,而历史上所谓的"南进论"正是凸显这一政治经济利益的重要意识形态。所谓"南进论"是一种起源于明治中期的外交思想。不同于向朝鲜半岛、"满蒙"以及中国大陆进行武力扩张的"北进论","南进论"强调经由小笠原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而向南洋群岛进行移民与贸易。在明治初年,由于日本自身还是一个弱小国家,随时有被西洋列强侵略,沦为殖民地的可能性,故日本选择了避开与西洋列强,以及当时还很强大的清帝国竞争,把对外扩张的方向定在了南洋乃至太平洋的"无人岛屿"之上。本文将从明治南进论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揭示明治南进论意图借助贸易与移民政策,以达到国力扩张之实质的侵略主义。  相似文献   

20.
正"南北关山展,陡流云汉横"。这幅悬挂在兴安南陡阁门前的楹联,为抗日名将李宗仁将军所题,读来耐人寻味,颇有见地。1941年的春天,乍暖还寒,李宗仁将军奉命北上,参加指挥豫南会战,他的心情是沉重的。自"七·七"事变后,任第五路军总司令以来,他先后指挥了多次重大战役。1938年2月至5月,指挥徐海会战,其中3月至4月的台儿庄战役,取得歼灭日军二万余人的重大胜利。1938年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