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敬武 《海内与海外》2009,(11):78-79
“七月小枣八月梨,九月柿子串满集。”农历九月,正是大批柿子登市时节。北京西山、顺义、延庆是著名的柿子产区,立冬前后,大批盖柿源源运到城乡集市,果农在地上铺张席,整车卸在席上,犹如座座小山,在金秋的阳光下闪着金光,煞是壮观。  相似文献   

2.
俗语说"赶鸭子上架".可你见过会上树的鸭子吗?一位执著的鸟类爱好者,用长达8年时问寻找一种鸭子,一种会上树的鸭子,这种鸭子一直在树上絮窝,它就是"中华秋沙鸭".  相似文献   

3.
正画家不群先生曾动情地说:"艺术是心灵与自然交融而生发出的情感之树,构成我生命的一部分。"不群,原名张东伟,字伏村。15岁参军进入中南海中央警卫团的他,从这里起步,锲而不舍,执意求索,终于登上了他心中憧憬的中国画坛。  相似文献   

4.
爱与伤害     
五月初,家里养了两年的那盆铁树冒新芽了.铁树开花是好兆头.先生以为,这树跟人一样,孕育新生就得增加营养.于是给铁树又是施肥,又是浇水.那新芽日见长长了,只是原先的叶子却渐渐发黄,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先生断定是营养不够,又继续给它施肥、浇水.最后叶子黄得不能再黄时,铁树便死掉了.后来,先生从有经验的人那里得知,铁树很贱,即使是开花长叶,也并不需要多少水分和肥料,当树出现病态时,只要用烧红的铁条将树捅个穿心,铁树便会重新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5.
位于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地区的东堂子胡同51号(旧门牌21号),曾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宿舍。从1953年至1980年,著名文学家、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先生在这里生活了27年。在这里,他完成了被誉为"中国社科界百年来最杰出的三大经典学术成果"之一的宏帙巨卷——《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而这座小院也见证了沈从文先生一段充满磨难艰辛的生命历程。一1922年,沈从文先生作为"北漂一族",从湘西闯荡京城,在上  相似文献   

6.
许是"童心常在"的缘故,当笔者见到年逾古稀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侨眷尹世霖时,竟以为他只是年届"耳顺"而已。在尹世霖先生那小而洁净、童趣盎然的寓所,听先生侃侃而谈,遂悟出先生对千千万万孩子那颗真挚的童心。  相似文献   

7.
群星璀灿的世界足坛,非洲球星光芒四射,其中最耀眼的一颗当属来自西非小国利比里亚的乔治·维阿,1995年他囊获了这一年的"世界足球先生"、"欧洲足球先生"和"非洲足球先生"三项荣誉,这是成千上万足球运动员的梦想之巅,就连球王贝利、马拉多纳和足球皇帝贝肯鲍尔也没能获得这一殊荣。目前,他在意大利超一流球队AC米兰队任主力前锋,维阿仍在奋力拼博,圆其更加辉煌的足球梦。从一个非洲穷孩子成长为如  相似文献   

8.
正老艺术家朱旭先生驾鹤西行,熟悉他的人纷纷撰文悼念。笔者"认识"朱旭先生多年,先生却未必记得笔者。这里记述一件小事,追忆先生风采,向先生致敬。1995年,日本放送协会(NHK)与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大地之子》,剧本根据日本女作家山崎丰子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抗日战争结束后,遗留在中国东北的日本战争孤儿松本胜男(后改名陆一心)被中国人收养的坎坷经历与成长故事。朱旭先生在  相似文献   

9.
一棵大树,在我的心中一直高高地耸立着,那是一棵我在异国它乡看到的大树,参天耸立,叶碧花洁。它的照片一直珍藏在我的影集里,常使我浮想联翩,思念无限。那是我到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区考察工厂时,陪我同去的陈先生说:“这里的裕廊山上,有一个名人公园,公园里有世界上各国领导人和名人来访时栽的树。邓小平先生植下的那棵海苹果树,我们把它称作吉祥树、友谊树,常吸引许多人来此拍照。”一棵名人植下的树被许多外国人作为吉祥树、友谊树,这引起我的极大兴趣,于是,在考察工厂之后,我便怀着急切的心情,随陈先生驱车来到了裕廊山。裕廊山,山不高,但…  相似文献   

10.
银幕和宣纸,写下同一美丽的名字2007年的夏日,北京比往年热得早,花花树树,艳帜相争,和谐成趣。像夏天一般开朗热情的张金玲,使我与她得以"清泉石上流"一般的爽谈。  相似文献   

11.
祝行 《海内与海外》2007,(11):23-23
余生也晚,连李万春先生的"猴戏"《安天会》(即《闹天宫》)也没有看过,更不要说杨小楼的《水帘洞》了。也许幼时随长辈们看过万春先生的戏,但至今一丝印象也无了。1980年春节在北京电视台的屏幕上看过李万春先生演猴,当然还有李燕画猴,而且李燕画的齐天大圣即以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是李春辉先生逝世20周年,也是我国拉美通史的开山之作《拉丁美洲国家史略》问世50周年。作为50年前李先生拉美史课程的助教,我早就想写点纪念文字;先生长我20岁,先生病故的年龄(77岁)正是我今年的年龄,再不写恐怕就要留下终生的遗憾了。破天荒开设的拉美史课程我认识李先生是在50年前的1963年暑期。那是一个"五洲震荡风雷激"的年代。自1959年古  相似文献   

13.
正1我对萧山充满了亲切的向往,因为她是我的忘年交来新夏先生的故乡。在我们近30年的交往中,来先生经常跟我提起家乡萧山,充满着无限的骄傲与怀恋。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他到我家小叙,吃饭时,我拿出从万客隆超市买来的一瓶泥螺,可把来先生高兴坏了,竟连声问我:"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这个?"我说是想象的,江南人应该都喜食此类河中之物吧?他就像过年  相似文献   

14.
食味与世味     
正《知味集》(原版)是在1990年12月由中外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汪曾祺先生主编,第一版仅印了3000册,印得不多。此书与吴祖光先生编的《解忧集》同样,都是雅致的小开本,俗称"口袋书",可称为双璧。这两本书出版后,文化界的人们争睹为快。仅我手边的两书,已经被很多朋友借去多次,书皮都换了几回。这是谈吃、谈饮酒的两部散文集,汇聚了很多著名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我了解到澳门永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慈善家林东先生积极响应中国侨联"侨心工程"倡议,在仅半年多的时间里赞助6所地处祖国西部的侨心小学,他热心公益事业,慷慨捐款的事迹,使我十分钦佩。去年9月中下旬,我有幸陪林东先生一行22人赴天津、内蒙、山西等地考察侨心学校。在短短几天的接触中,加深了我对林东先生"留有余之地以还国家,留有余之财以还造化,留有余之禄以还社会,留有余之福以遗子孙"这一博大胸怀的认识。从澳门西行时装集团主席、中山市荣誉市民谢冠豪先生的太太周慧珠女士、中山市坦洲林东小学首…  相似文献   

16.
2014年3月28日,应四川大学南亚与中国西部合作发展研究中心与南亚研究所的邀请,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副馆长古尔·侯赛因·艾哈迈迪先生莅临南亚研究所的"南亚论坛"就阿富汗现状和中阿关系议题向四川大学师生发表了相关看法。现将古尔·侯赛因·艾哈迈迪先生此次发言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我和王彬先生相识是在本世纪初。那时,鲁迅文学院刚刚开始举办"高研班"。我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来到鲁院工作。转瞬已经过去十多个春秋了。王彬先生著述颇丰,每每见面之际,都会拿出一本新书送我作为晚生后辈,往往一面恭敬拜读,一面心中惶惑不安地反省自己的懒惰。十年多前初见王彬先  相似文献   

18.
正苏曼殊为清末民初"却扇一顾倾城无色"的大诗僧,且于小说、诗词、绘画、书法、翻译、佛典等皆有造诣;又是弃家投身反清会党革命之少年志士,追随中山先生至死不渝。中山先生与曼殊大师的密切关系,向为治辛亥史及清末民初史者所疏。余试书之以为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纪念。中山先生与曼殊同为广东香山县人,系小同乡。中山先生长曼殊17岁,曼殊向以兄长视之。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曼殊十五岁,随表兄赴日留学,就读横滨大同学校,与同盟会元老冯自由等同窗,竟为莫逆。1902年张继、蒋百里、冯自由等发起组织以民族主义为宗旨的反清团体"青年会",曼殊亦为发起人之  相似文献   

19.
正齐白石先生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生涯中,凭借自学搏击艺海,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尤其是在花甲之年,以超凡的进取精神和坚强毅力,并以"不厌声名到老低"的恒心,衰年变法,开宗立派,在中国绘画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在白石老人的儿辈中,能够在诗、书、画、印全面继承齐白石艺术的,当属我的老师齐良迟先生。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中国神九航天举世瞩目,书画家魏振武两张代表中华民族的国画红龙:"中国红龙"和"爱我中华",搭载神九登上太空与天宫一号对接。魏振武1948年生,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2000"千禧龙年"先生荣获全球画龙大赛金奖,人民画报发表《魏公好龙》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陈铎先生主持播放《魏振武画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