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烽火忆抗战”征文编委会之约,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张楚琨刚刚为其回忆文章《与叶挺将军一席谈》划上最后一个句号。当记者来到中国侨联张楚琨的办公室,请他谈谈华侨、归侨在抗日战争中所作的特殊贡献时,这位三、四十年代在国内采访抗战新闻,且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同胡愈之、郁达夫等文化名人在苏门答腊丛林度过流亡生活的归侨老报人抚今思昔,感慨万千:“我亲身经历过八年抗战这段峥嵘岁月,可以说是个见证人和记录者。广大华侨、归侨同国内外人民一道抗击侵略者的壮举,恍如昨日。他们救亡御侮,出钱出力,为抗战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2.
《印尼华侨史》将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广州暨南大学华侨研究所名誉所长朱杰勤教授主编的《东南亚华侨史丛书》中之一部。由该校历史系和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李学民及黄昆章执笔撰写。全书共30万字左右。两位作者都是印尼归侨。他们在广泛搜集中外资料的基础上,写出了这部学术专著。全书共分七章。上溯秦汉,下限断在1949年。  相似文献   

3.
一我和梁上苑同志是在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成立大会上认识的。他德高望重,为人随和,大家都尊称他为梁老。和我一起参加大会的还有前《中国建设》杂志的副主编吴佟,他中学时代是梁老的得意门生。梁老听说我和吴佟正在编辑出版《泰国归侨英魂录》,特意给我和吴佟各送了一本刚出版的《华侨抗日支队》以资鼓励。手捧此书,我如获至宝。因为在抗战期间,侨居海外的华侨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三千万。国难当头,他们万众一心,团结抗日。有钱出钱(长期的捐钱捐物),有力出力(组织各种锄奸团,严惩那些销售日货的奸商,和打击替日寇搜买各种战争物资…  相似文献   

4.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了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我们要顽强地战斗不歇。”   在我学会唱这首歌的时候,前辈们就给我讲过一个牺牲在五月的归侨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就是泰国归侨林文虎同志。   记得我在青少年时代,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做《踏平东海万顷浪》,在那书中讲述了一个以木船打军舰的海军英雄的故事。我曾经非常崇敬那位英勇顽强的英雄。后来,有几位三十年代就回国参加抗战,以后一直留在军中工作的长辈,曾告诉我,那书中所讲述的英雄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就是海军英雄林文虎同志。   从此,林文虎这…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现代化与公民社会》是新华出版社于2 0 0 3年1 1月出版的一本译著。本书作者安德拉尼克·米格拉尼扬是当今俄罗斯著名的政治学家。2 0 0 1年1 1月,新华出版社出版了米格拉尼扬的第一本中文版著作《俄罗斯现代化之路——为何如此曲折》。那本著作论述的主要是俄罗斯的现  相似文献   

6.
美国今年出版了一本新书:《麦克纳马拉战略》。达本书并非一般的关于美国军事战略的著述,而主要是对于麦克纳马拉有关言论的系统的记载。事实上几乎就是现任的  相似文献   

7.
一位戴着轻度近视眼镜、身穿白衬衫米黄色西裤的英俊青年,依依不舍地辞别前来送行的人群,扶着舷梯登上了开往香港的海菲号邮船。再过几天便可以回到梦寐以求的祖国了,他那波涛起伏的心情怎么也无法平静下一、海外归来来。这青年人,就是后来被誉为赤子丹心、归侨楷模和担任广东省政府、政协以及中国致公党中央要职的黄清渠。他,1929年11月23日在福建省南部的龙岩市龙门镇赤水桥村一户农家出生。四岁的时候,跟随母亲彭君娇下南洋,几经周折,才找到了在印度尼西亚谋生的父亲黄复康。祖国卢沟桥事变后,黄复康因投入抗日救亡洪流…  相似文献   

8.
在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之际,著名军旅作家沉石,经多年艰辛寻访,精心创作的40多万字著作《血战腾冲》,近日由西苑出版社出版。《血战腾冲》,是沉石继《谍杀——中共对日军反间谍大较量》之后,又一部抗战题材的作品。五年来,为了写这两部抗战作品,沉石从太行山走向了西南边陲腾冲,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大都市,有归侨侨眷13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100多万。这两个一百多万,是广州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维系海外华侨华人及国内归侨侨眷的群众团体——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以中华文化为纽带,以民间交往、文化交流等形式广泛联系海外侨胞,把外宣工作与外联工作、经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弘扬中华义化、为侨服务、为经济服务的目的。1992年底,市侨联乘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东风,先后创办了为海内外侨界服务的《侨友画报》、《广州侨商报》。《侨友画报》是一份以照片为主,辅以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苏振兴等同志编著的《巴西经济》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3月出版。这本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重视和好评,认为这是我国科研工作者在长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的第一本比较系统地,全面地介绍拉美国家经济发展概况的著作,为我国在四化建设中借鉴外国经验提供了可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尊敬的李铁映院长 ,尊敬的罗高寿大使 ,女士们 ,先生们 ,朋友们 :在中俄双方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辑、翻译和出版的《普京文集》一书终于正式与读者见面了。江泽民主席亲自为本书撰写序言 ,普京总统专门就本书的出版致信中国读者。这是中俄学术界的喜事 ,也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在此谨向为本书问世付出辛勤劳动的两国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祝贺和衷心感谢 !将普京总统的重要文章和讲话结集出版 ,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提出的一个极富创意的倡议 ,得到了李铁映院长的大力支持和中俄各有关单位、知名…  相似文献   

12.
前几年,我国教育界有一些人提倡所谓教育非政治化,把教育现代化与非政治化联系起来,而在拉丁美洲却有专门研究大学与政治的关系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使人耳目一新。大学与政治这个问题不但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是研究墨西哥政治问题不得不注意的一个课题。研究这一问题,有两本书值得一读。一本是墨西哥公共教育部出版的《1989~1994年教育现代化纲要》,它是墨西哥联邦政府根据萨利纳斯总统的指示制定的墨西哥教育现代化五年计划;另一本是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出版的《拉丁美洲的大学与政治》,它是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1987年召开的一次题为“拉丁美洲的大学与政治”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  相似文献   

13.
《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二条是关于保护归侨、侨眷的境外联系往来及在国外正当权益保护等出入境权益的法律规定。主要内容如下:(一)保护归侨、侨眷与境外通讯往来的权益。法律第十七条规定:“归侨、侨眷与境外亲友的往来和通讯受法律保护”。其含义如下:1.重申归侨、侨眷与其他中国公民一样,有与境外亲属、朋友往来和通讯的权利。这是对我国宪法第四十条有关规定的重申和具体化。宪法只笼统地规定保护中国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则突出强调保护归侨、侨眷与“境外”亲友往来和通讯这…  相似文献   

14.
由时事出版社出版的《一往无前墨西哥人》(以下简称《墨西哥人》)和读者见面了。这是该出版社“地球村居民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是徐世澄同志多年学术积累和在墨西哥学术访问的重要成果,是介绍墨西哥国情民风的很有分量的著作。我怀着浓厚的兴趣读完了这本书,收获匪浅...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40年来,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以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与这一伟大的时代进程同频共振,谱写了改革开放40年壮丽辉煌的"侨务篇章"。广大华侨华人以开拓者、受益者的姿态和身影,以参与者、建设者的努力与成就,将自己写入改革开放这部壮丽史诗不可或缺的一页。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华侨华人的大力支持,他们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作出  相似文献   

16.
《海内与海外》杂志社: 贵刊是广大归侨的良知益友,我有一个法律问题,请求给予解答。最近不幸得悉,母亲去年在澳大利亚病故后,父亲又相继病故。他在那里已是三十多年的老华侨,现在国外无亲属,留下一笔遗产,请问继承父亲的这笔遗产要办  相似文献   

17.
海内外短波     
海南首次公布境外琼籍华人及港澳台地区同胞达300万人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透露,经过两年的侨情调查,初步统计在琼籍海外华人和琼籍港澳同胞人数共达300万。海南是中国仅次于福建、广东的第三大侨乡,分布世界各地,琼籍社团近300个,归侨侨眷近150多万。海南的海外侨胞中,以文昌、琼海、海口、万宁籍人居多,仅文昌海外侨胞就达120万人。江西成台商投资热土台商投资成倍增长江西省近年来已经成为台商投资的理想地。今年以来,台湾众多知名大型企业的台商人士纷纷来赣考察访问,一批台资项目落户江西。今年以来,已有一批台资企业家与江西省有关方…  相似文献   

18.
食味与世味     
正《知味集》(原版)是在1990年12月由中外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汪曾祺先生主编,第一版仅印了3000册,印得不多。此书与吴祖光先生编的《解忧集》同样,都是雅致的小开本,俗称"口袋书",可称为双璧。这两本书出版后,文化界的人们争睹为快。仅我手边的两书,已经被很多朋友借去多次,书皮都换了几回。这是谈吃、谈饮酒的两部散文集,汇聚了很多著名  相似文献   

19.
正辽宁人民出版社在抗战胜利69周年前夕,推出一批有关抗战题材的重点图书,从不同角度记录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罪行,如《日本三代天皇操纵侵华战争内幕》(王天平著)、《日军侵华战争》(四卷本,王辅著)、《日本遗孤》(刘国强著)、《日本战犯改造》(张巾著)、《谁该向中国忏悔——抗战胜利反思录》等。  相似文献   

20.
何塞·济尔马尔·德索萨和阿莉塞·卡尔多佐最近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这本来没有什么值得稀罕的,但何塞和阿莉塞都已五十来岁,不久前还是文盲。他们是通过巴西扫盲运动学会看书写字的。这个运动想让巴西城、乡和丛林里的文盲学一点简单的读、写、算知识。何塞的《奇妙的亚马孙》和阿莉塞的《黑珍珠》写的是巴西农村生活和少年儿童的故事。这两本书很可能成不了畅销书,但是它们的出版使作者感到很自豪,因为这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