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是中美两国正在推进的重要议题。投资和引资需求,以及政策壁垒促成了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启动。双方目前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会拖延谈判的进度。同时,协定对保护和促进双边投资的实际作用也存在局限和争议,但中美对双边投资协定的达成都抱有较高期待。基于协定及谈判的战略意义,中美谈判者会对谈判进度保持耐心,并积极寻求灵活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的演进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为鼓励、促进和保护本国公民在对方境内的投资而签署的双边条约。在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中,中美正式宣布开启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谈判中,双方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主权财富基金和国民待遇问题。尽管谈判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这样的谈判却不是一蹴而就的。鉴于中美两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不仅对中美两国的投资环境和贸易关系,而且将对世界经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历时八年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BIT)之所以未能在奥巴马总统任期内完成,主要是因为双方在核心利益诉求上存在的冲突。这种冲突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投资者和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及劳工和环保等四个条款。这种冲突体现了两国在规则制定上的分歧。而导致这种冲突的主要原因,则包括不同的制度性因素、对国家安全因素的考量、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大国竞争以及国际经济规则重塑中的规则之争。基于目前中美两国之间紧密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中美双边投资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中美BIT谈判具备了从冲突走向趋同的基础。在走向趋同的过程中,中国应该重视对美方的要价及其政策决策过程的分析、双方都应该妥善对待"国家安全审查"这一问题、坚持以"共同但有区别"这一理念制定BIT规则以及积极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1999年11月大事:一、中美签署中国加入WTO协议。15日,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该协议是中美两国经过13年长期艰苦的谈判达成的,它不仅扫除了中国加入世贸的最大障碍,为中国加入世贸提供巨大推动力,而且对于稳定和改善中美关系具有历史意义。中美达成协议后,世界各国和中美两国各界都给予积极评价,认为这是一个“双赢”乃至“多赢”协定。中国加入世贸将能平衡国际贸易中的许多不稳定因素,为国际贸易平台增添又一个牢固的支点,将对国际关系、世界安全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中美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5.
亚洲11月30日—12月4日李鹏总理对越南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李鹏同越南领导人杜梅、黎德英、武文杰分别会见和会谈。12月2日中越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和《文化协定》。12月4日双方发表了中越联合公报。公报中指出,双方一致认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两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双方同意,继续举行专家级谈判,尽早开始政府级谈判,根据公认的国  相似文献   

6.
自2 0 0 2年以来,苏丹政府和反政府武装加朗集团已进行7轮谈判。其具体是:2 0 0 2年6月中 苏丹冲突双方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首开政治和解谈判。7月2 0日签署了《和平框架协议》。8月1 2日 苏丹第二轮和谈在内罗毕举行。9月初加朗集团的武装力量在苏丹南部东赤道州向政府军驻地托里特发动进攻并占领该城,巴希尔总统下令收复失地、中止谈判。和谈陷入停顿。1 0月1 4日,苏丹冲突双方重开和谈,并在1 5日达成停火协议,规定双方在2 0 0 2年底以前停止一切敌对活动。此次谈判中,双方在权力分配等问题上达成某些一致,但在细节上仍有较大分歧。1 1月…  相似文献   

7.
中韩FTA对东亚区域格局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志勇 《东北亚论坛》2015,(1):11-20,127
中韩两国作为近邻,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双方已经具备了建立FTA的良好条件。2012年5月,中韩两国在北京正式宣布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但是,中韩两国在FTA谈判中面临许多难点,需要共同努力,相互妥协方可达成高水平的FTA。中韩建立FTA标志着东亚地区重要经济国家之间将开始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在积极期盼中韩FTA建立之时,也应适应中韩建立FTA给中国带来的挑战与变化,制定相应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用双层博弈理论为分析工具对美印民用核能谈判进行了剖析,认定美印谈判的第一层次是美印双方代表为落实达成核协议彼此进行讨价还价,力求双方获胜集合互相重合;第二层次就是美印两国领导人与各自国内的选民就美印核协议的批准与生效进行协商的过程。两个层次的谈判交互进行,互相影响,共同决定美印谈判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今年9月2日,在美国的积极斡旋下,以色列政府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治政府)同意在华盛顿就解决以巴之间最终地位问题重启直接谈判。9月14-15日,双方领导人分别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和耶路撒冷举行了第二轮谈判。但迄今双方未就谈判涉及的问题达成共识。巴以恢复直接谈判既体现出美实现其中东战略的迫切需求,也是以巴双方各自的主客观需要。然而,巴以各自对谈判所涉及主要问题的期望值相去甚远,且均面临各自内部“反和”力量的强大阻力。因此,直接谈判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从总的态势看,2019年的中美关系呈现两头缓中间急的形态。由于2018年年底两国元首阿根廷G20峰会上达成通过谈判解决分歧的共识,在2019年的前4个月,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是两国关系的主基调。但是自5月初谈判破裂后,两国间的矛盾、斗争急剧升温,并以极快的速度向其他领域扩散。经过此轮激烈的较量,双方终于在2019年12月13日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两国间紧绷的关系稍许得到了缓和。但是比较后面的"缓"和前面的"缓",能看出中美关系的形态已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在中间这轮"急"的推动下,两国关系的竞争性被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1.
2012年9月7—9日,印度外长访问巴基斯坦,印巴外长会晤,双方回顾总结了孟买袭击案后第二轮全面对话新成果。较前两次外长会晤,本次会晤取得新的进展。除新签协定等成果性进展外,双方也在程序性安排上达成众多共识,值得欢迎。印巴关系新态势是在大国际战略调整、印巴国内出现新情况的背景下进行的。印巴关系近期走向取决于四大看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终止同台湾的“外交关系”。1月28—2月5日邓小平副总理应卡特总统邀请正式访美并举行深入坦诚会谈。双方签订了中美科技合作和文化协定以及互设领事馆协议。3月1...  相似文献   

13.
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美《关于建立加强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的协定》是两国间第一个军事领域信任措施协定。两国建立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 ,有助于双方海空力量避免发生意外事故、误解或错误判断 ,从而促进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分析中美海上军事安全协定签署的背景及主要条款 ,介绍四年来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的运行情况 ,并探讨该磋商机制的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经过14个月196轮的艰苦谈判,于1992年12月17日签署了关于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协定。如获3国立法机构批准,这个协定将于1994年1月1日生效。在协定生效后15年内,3国将逐步取消关税和贸易壁垒,相互间可自由开展经济贸易活动。由于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符合美、加、墨发展经济和增强竞争能力的利益,尽管协定签署后,在3国中引起一些不同看法和争论,但就总体来看,这个协定对3国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预计将会获得3国议会的批准。  相似文献   

15.
自从日本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以来,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多次围绕农业与汽车市场关税、知识产权保护、国企改革议题展开会谈。双方的政治决策和立场主要基于对国家自主性、经济交流和同盟关系等问题的审视与考量。日本TPP决策从具体产业的宣传引导发展到愈来愈顾及本国基础制度安排,美国视推动TPP协定为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内容,由此使双边谈判经历了反复的博弈和协商。通过两国政府高层在2015年初的表态,可看出日美双方在达成谈判协定方面的积极愿望和外交努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互动日益频繁,并已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气候合作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中美气候合作的主要特征,考察了影响中美合作的深层原因,探讨了中美气候合作对全球气候制度构建产生的可能影响以及两国气候合作面临的挑战.本文发现,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互动经历了不断拓展、深化的过程.当前,中美两国合作具有三个鲜明特点:第一,围绕联合国谈判的核心要素达成共识;第二,聚焦主要排放源务实开展功能性合作;第三,“包容性”合作重在吸引地方和私人部门.中美气候合作增强的原因不仅在于以国家形式呈现出来的共同利益,更取决于关键利益集团态度的转变,同时,也是适应世界各国广泛构筑气候联盟的大趋势.中美两国围绕气候变化的合作,其影响逐渐超出双边关系的范畴.中美两国开始成为全球气候治理中强有力的“共同领导者”.  相似文献   

17.
中俄边界全线划定来之不易2005年6月2日,中俄外长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共同签署了《互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的证书》,并交换了双方立法机构的批准书和证书。这是继2004年10月14日两国签订政府间《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以来,研究中俄关系人士最关注、最盼望的一桩重大事件。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中俄边界形成具有300多年的复杂历史。在当代,两国正式进行边界谈判也经历40年之久了。1964年2月至8月和1969年10月至1978年6月两次谈判,虽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双方搞清了各自对边界问题的立…  相似文献   

18.
克林顿政府第一任期内,中美军事关系时起时伏。1996年12月迟浩田部长访美后两国军事关系再次走上正常轨道。1997年,两军高层互防频繁,双边副部长级(含副总参谋长)以上官员互访达8次之多;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时隔8年第二次访问珍珠港,并首访美国西海岸最大的海军基地圣迭戈港。1998年伊始,美国防部长科恩访华,双方签署了中美国防部《关于建立加强海上军事安全机制协定》。科恩表示,通过访问,双方已“迈上扩大交流与合作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1995年 1月 1日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WTO成为实施关贸总协定和乌拉圭谈判中所有协定和法律文件的唯一机构。乌拉圭协定同发展中国相关的内容主要有 :制成品贸易自由化协定 ;农产品贸易自由和削减补贴的措施 ;通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服务贸易 ,以及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和投资措施。中国成为WTO成员后 ,同印度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立场 ,有利于两国的进一步合作。  相似文献   

20.
《美日行政协定》签订之始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951年2月起,美日双方开始酝酿制定<美日行政协定>.而在美方内部国务院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协定的内容分歧重重.后由于杜鲁门施压,美国加快了谈判步伐.在谈判中,美日间主要围绕美军的基地权、裁判管辖权和联合司令问题进行激烈的谈判,期间美日双方分别作出不同程度的让步,甚至约定口头密约,最终达成协议.这一协定的签订,强化了美日间的主从关系,也加速了参议院对旧金山双约(<旧金山对日和约>及<美日安全条约>)的批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