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打破常规     
在儿子即将开始接受马拉松式的学校教育时,我发现自己也开始自问许多问题.可是我的问题却远远没有儿子那种天真的神韵.我喜欢学校吗?在二十多年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什么时候教育才对我有真正的意义呢?我是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学习上勇于追求的呢?现在回想起来,在我受教育的过程中只有3个无法估价、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终极追问     
那一天,妻子过生日,向来不会做饭的丈夫决定给妻子炒一个菜。菜炒到一半的时候,3岁的儿子跑过来捣乱,妻子赶紧追上去抱孩子,孩子拼命挣扎,大家都手忙脚乱,结果把锅从煤油炉上碰下来,孩子的下巴上溅了一些滚烫的油,落下一个触目惊心的伤疤。若干年后,孩子上了小学和中学,在学校里常常受到其他同伴的嘲笑;再后来,孩子上了大学,追了很多女朋友,人家都嫌他脸上有一个伤疤。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接着,孩子大学毕业了,但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他的专业是英语,可是与外国人打交道,形象很重要,他无法埋怨接收单位,于是把责任追到父母身上。如果父母当…  相似文献   

3.
瑞士小伙子纳西娶了一个有成年女儿的寡妇。而纳西的父亲却娶了寡妇的女儿。于是,越理越乱的家庭关系产生了。纳西的太太成了她公公的岳母,她的女儿成了纳西的继女和继母。继母生了个儿子,这个孩子成了纳西的弟弟和纳西的太太的外孙。纳西后来也有了一个儿子,这孩子成了他祖父的内弟,成了他自己叔叔的叔叔。另一方面,纳西的父亲提到他孙子的时候,说是他的内弟,纳西的儿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年逾九旬的母亲,她的身体仍很硬朗。然而,在5年前,她却患上了严重的老年性痴呆症。她共有5个孩子,其中3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患上老年性痴呆症的她,已经记不清自己孩子的名字,甚至在有些时候,她连家人的模样都分辨不出来。  相似文献   

5.
人情味儿     
什么是人情味儿?如果你看电视,你会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央视寸秒寸金的黄金时段,居然多了许多公益广告。印象最深的就是《打包篇》,一家人围着餐桌吃饭,一个口齿不清的老人把盘子里的两只饺子揣进了口袋里,一边揣一边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饺子。还有一个公益广告《别爱的太迟,常回家看看》,一个母亲从年轻陪伴着一个孩子,一路走来,一路成长,孩子长大了,母亲也老了,然后老了的母亲站在那儿痴痴地等待孩子回家。除了亲情的公益广告,还有环保的,动物的,关注留守儿童的等等,关注留守儿童的那个公益  相似文献   

6.
禁果     
《新青年》2007,(4)
在这里长大的孩子都有在河边玩泥巴的经历,不会玩泥巴简直是件可耻的事。那时我还很迷恋玩泥巴,一有时间就和伙伴们跑到河边团泥球,摔大炮,修筑"防御工事"——专门拦截小鱼的土坝。河水弯弯曲曲,悠闲得很,如果不站定很难发觉它在流淌。大热的天,河水也疲倦了,这正是我们这帮孩子大显身手的时候。如果是雨季,那河水要没过桥的,谁还敢在河里修"堤坝"呢?即使敢,父母也是坚决不准的,所有的父母都说,小孩可不能在大水时到河里玩!那时河里是有水妖的,水妖专门潜在水边。等你的脚刚踏进水里,它就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拉住你的脚,一直把你拖到河底,那样你就永远见不到爸爸妈妈了。但在这个季节里,我们是可以在  相似文献   

7.
读完小学后,他想继续读初中。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的时候,父亲却希望他可以留在家里帮忙放放牛,家里实在负担不起那么多孩子的学费了。让母亲担忧的是,离家里最近的学校也有50公里路,这么小的年纪每天来回走这么远的路怎么吃得消?他却望着母亲眼神坚定地说:"我不怕,只要可以继续读书就值得!"恢复高考后,他上了本州一所师范学院开始了  相似文献   

8.
临别赠言今年儿子如果考上大学,就会远走高飞。他曾经非常想到北京念书,因为他自以为跟北方的孩子十分投缘,其实他认识的只是父母的朋友,以及朋友们的孩子。最近他又琢磨着要报考本市的大学,图的是离家近,“至少衣服被褥可以带回家洗,还常常吃顿好的。”儿子投放在餐桌上的注意力,一向仅次于足球场。  相似文献   

9.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7,(3)
加号有一个家庭,这家的孩子的数学一直不好,父母给他换了不少学校。最后,父母给孩子换了一个教堂小学,这个孩子的数学就名列前茅了。父母很奇怪,就问:“是不是老师教的好?”孩子说:“不是。”父母又问:“是不是教材不一样?”孩子说:“不是。”父母问:“那是什么?”孩子说:“我一进教室,我就知道这  相似文献   

10.
平时陪孩子走路,总会有说不完的话。此刻许是午后阳光过于猛烈,我有些恹然,和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但儿子兴致很高,总试图让我陪他玩起来,他拿出沙包说:妈妈你扔沙包追我,我跑。我笑了:儿子,妈妈可跑不动啊。是啊,在儿子的心里,从小到大,妈妈一直都是那个和他赛跑的人。小时候,我跑到前面,回过头对他说:跑快点儿呀儿子,到妈妈这里来。一转眼,就是他跑得老远回过头嘲笑地望着我说:追我呀妈妈。可是如今他快十岁了,我哪里还追得上。他有了自己的小伙伴,常常独自去广场上玩上大半天,他们能够跑上整整一天也不觉得累,他和妈妈在  相似文献   

11.
李琦:厨房里的男人别看演小品的李琦长得“粗犷豪放”,大大咧咧,可他却做得一手好菜呢。只要没有演出任务,李琦绝对是厨房里的“老大”。而他的儿子一见爸爸进了厨房,就欢呼说:天亮啦!我和妈妈又能美美吃一顿啦!李琦说:“好多男人都怕进厨房,节假日总是去饭店解决,觉着这样能腾出时间来休息。但对我来说‘煎炒烹炸’就是最好的休息。”李琦还透露说,以前做流浪艺人的时候,带孩子到处走动,居无定所。见到别人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就非常羡慕。现在生活稳定了,买买菜、做做饭,既是自己的兴趣所好,同时也是为了“还债”。再说早…  相似文献   

12.
一 母亲盼我们回去,每次打电话,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时候回来?小虎子长多高了?"小虎子是我的儿子.我们在电话里告诉了她,那头,母亲略带一丝伤感地说:"有空就回来,不然,小虎子回来,怕我都认不出来了."我们应承着,说一定回来,到了暑假,一准带着孩子回来.母亲沉吟了一会儿,大概在计算着我们回归的日子吧,如果时间还长,就会长叹一声:"还要那么长时间啊.  相似文献   

13.
自从取得了做母亲的资格,便日夜幻想着有一个健康、聪明、勇敢的孩子。当他幼小的时候,我会像所有的母亲一样,用我全部的生命和爱去呵护我的宝贝,我会和他不停地说啊、说啊,说着只有我们俩才懂得的秘密;当他长大后,一定会像所有的男子汉一样,用他健壮有力的臂膀,撑起一棵大树,为我遮阴挡雨。我们会是世界上最亲密的一对母子,我会带着甜蜜的满足看他结婚、生子……日子就这样在憧憬中悄悄溜过,我们的儿子也果真如期而至了。在从医院回家的那天,我们自己动手,在床的上方为他制作了一个精制的摇篮。每天,我就这么双腿跪在床上,看着他白白嫩嫩的…  相似文献   

14.
我们还是这样的称呼你。今天是你成人的纪念日,无论你长多高,走多远,你在爸爸、妈妈的眼中永远是一个孩子。儿子,我们自从有了你,我们的家就不再寂寞,我们不仅仅是多了一份责任,更多的是一份人世间的感动。  相似文献   

15.
孙子哭了     
子出生刚3个月的时候,不幸得了脑积水,花了几万元钱,终于保住了生命。但此后,孩子的脑袋一天天变大,甚至完全可以用“头大如斗”来孩形容。有一天,一个路人从他家门口经过,瞅了孩子一眼,吓得“妈呀”一声,拔腿就跑。左邻右舍也不愿意到他们家来串门了。多方治疗无效后,孩子的父  相似文献   

16.
尽管中山先生早年在檀香山的意奥兰尼学校读书的时候就曾经接触过西方的晨操,日后工作之余还酷爱中国象棋,但在这位职业革命家的生涯中从推  相似文献   

17.
在临沂市,有一位只有一只眼睛的残疾老人,他儿子早逝,儿媳离家出走,家中只有一个被遗弃的孙女和他相依为命。为把孩子抚养成人,他以捡破烂为业,以顽强的毅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孩子送进了大学校门——  相似文献   

18.
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书,看书多了,也就萌生出自己试着写的念头。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已经开始教写作文。我特别喜欢上作文课,那些看书时弄不懂的问题,在作文课上,老师都会为我解惑,让我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19.
“富不读书富不久。穷不读书久久穷。” 这副联是儿子他爸不知在哪张报纸读到,顺便抄了下来,贴在儿子的写字台上,以勉励儿子从小爱读书的。儿子倒也很争气,除了读好学校的书(每次考试都拿班级前三、四名),还看很多课外书。而我每每坐到儿子的书桌前,看见这句话,都会不自觉地想到一些有关读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茉莉 《新青年》2013,(10):13
"浩浩,这个是石榴树,秋天的时候会长出红红的、大大的水果,很甜哦!"这是一位母亲,正在向儿子介绍石榴树。母亲叫周长庚,儿子叫简浩,家在长沙。简浩在半岁时就患上了癫痫病,很快周长庚就从单位辞职,寸步不离照顾他的生活。生活的艰难没有摧垮周长庚,相反让她更豁达。即便是儿子19岁那年病情猛然加重,发展到无法自由行走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