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这个世界还有更多的人,也许不愁吃,不愁穿,却在自我的心底里痛苦着,挣扎着.他们所缺少的,也许,只是陪他们坐一坐、唠唠嗑、说说话的人.哪怕,在他们最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笃笃"的敲门声,也是好的.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一进院门,她就喊我:杨小闹,来,取盆,拿鱼.  相似文献   

2.
日本见闻     
半个多世纪前的一个静静的夜里,一个人写下了这样的诗行:"浓眉黑须现眼前,寂寞今夜更怀念。"这个人是日本的女歌人山本初枝,她所怀念的人是中国作家鲁迅。山本初枝是在1932年1月28日发生的那场悲惨的事变之后离开上海回日本。行前,鲁迅曾经写了这样素朴却深情款款的诗送别她:"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  相似文献   

3.
题画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是一种以画为题而作的诗。其内容或就画赞人,或由画言理,或借画抒怀,或托画刺时,因都是缘画而作,所以统称题画诗。题画诗又有狭义广义之别和自题他题之分。自题画诗,是指画家写于自己画卷上的诗,如现存最早画面有题诗的北宋赵佶的《蜡梅山禽图》和明代唐寅的《李端端落籍图》。  相似文献   

4.
闲花·孤梦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闲花"的寂寞处境,越来越不为人所知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经历了颠沛流离,国破家亡之后的这一晚,借酒消愁,凄凄惨惨戚戚,寂寞难耐,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那窗外因风雨侵袭堆积下来的满地黄花,此刻间何尝不是  相似文献   

5.
不惊慌的雨     
他是美院的高材生,在公园里,他要完成一个人物写生,他需要一个模特。他问了几个人,却无人应。迷信的人说,把一张美丽的脸画到画布上,画得越惟妙惟肖,那个人被抽走的魂魄就越多。他想,难道这些人都是迷信的吗?直到她的出现。她坐在那里,本身就优雅得如一幅画。他的请求,她大方地同意了。"请保持这个姿势",他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在画布上迅速地画了起来。天公却不作美,有些要下雨的意思。而他还没有画完,一滴雨便落到她的脸上,她却一  相似文献   

6.
我画牡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花儿的人来了一茬又一茬,画花儿的人走了一拨又一拨,来过的走了,走了的又来了,花儿迎来送往,她看过了各种形态的人。人有需花无求,她明白的只是奉献。从学画牡丹,到能画出自家面目的牡丹花儿,这一走便是四十多年。我从喜好王雪涛画的牡丹到上追齐白石、吴昌硕、任伯年、赵之谦、恽南田再到徐渭、陈淳,直追至王渊和徐熙所画的牡丹,看多了画多了,自然总结出了自己对牡丹的理解与画法。多年的学习与实践,我认为画牡丹的高手只有徐渭、齐白石才是真正写出了牡丹的精神来的。他们笔下的牡丹已到了得意忘形之境,难得难得。  相似文献   

7.
梅妃     
shine 《新青年》2005,(1):37
有些往事不能提起,提起会让人心伤,因为所有最美,都从最寂寞中生出。人人都喜欢最美,可是没人愿意寂寞,或甘守寂寞。  相似文献   

8.
肖峰 《新青年》2007,(6):44
我和赛赛住在同一寝室,又是好朋友。我学习成绩优秀,赛赛在学习上遇到什么问题,总是来向我请教,而我也总是耐心地给赛赛讲解。一天,赛赛拿着一本高等数学书来找我:"嗨,给我讲讲这道题。"我一时没有回过神儿,无精打采地说:"我也不会,你问别人吧。"赛赛看出我心情不好,所以,耐心地问我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但那天因为家里出了点儿事,我说起话来极不耐烦:"你烦不烦呀,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干嘛老来打搅我?"赛赛吃了闭门羹,小脸儿通红,脸色马上晴转阴了。她说:"有什么了不起,摆什么臭架子,不就是嫌我学习差、瞧不起我吗?"她愤愤地走了。  相似文献   

9.
造型奇特的隶书在书画界说到历史上的怪人,人们无不说起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郑氏的人怪、字怪、诗怪、画怪出名,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茶余饭后的好故事。使人在这些怪故事中,既了解一个不畏权势的铁骨铮铮的清官,更在他的怪书画中得到一种艺术享受。今天,在古城邯郸,在燕赵大地书画界,也有一个怪人,他就是知名书画家李太平。李太平不但人怪,字更怪,画和诗也很怪。人怪得有时还不尽人情,字怪得有些不让人理解。画,寻找自己的语言,以画狗为主。通过狗的喜怒哀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欲将心事寄笔端,神犬替我说够"。诗也很怪,书画之…  相似文献   

10.
跨越寂寞     
果平 《海内与海外》2013,(3):61-62,65
有时我们会赞美寂寞,愿意留在它的氛围里,去咀嚼那份一尘不染的青涩,以体会生命的淡苦和清香。甚至,我们还会钟爱那份孤清,用去斟饮那杯清淡如水的孤寂,来体悟生活的厚重和朴实。寂寞,作为人生一种附丽的点缀,虽不失它的深沉和凝重。然而,悲壮如岳飞,还是会慨叹"知音少,弦断有谁知?"于是,在寂寞中我们会发现,我们有能力应付繁复的学习、艰辛的工作、多变的朋友、顽固的  相似文献   

11.
萍,故乡又是秋季,缤纷摇曳的叶子正眨着眼睛诱惑每一个充满幻想而又不甘寂寞的人。远离故乡的你知不知道寂寞的滋味?寂寞是因为思念谁。  相似文献   

12.
"岁寒三友"松、竹、梅,恐怕喜欢的人居多。上小学时,有位男同学特别喜欢用碳素铅笔画竹子。有一次期中测验,他在老师发还的试卷背面画了一幅竹子。可他没想到这试卷还要收回去,于是被老师表扬几句又批评一番,大意是说画得不错,可惜画错了地方云云。老师展示给大家看的那幅画,等于给这位同学做了广告。他被班干部举荐  相似文献   

13.
喝酒的女孩     
王麟 《新青年》2007,(6):2-3
不知道什么时候公司里多出一个女孩来。中等个,齐耳短发遮住的眼睛偶尔一闪很是明亮有神,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有些孤单寂寞。直到有一天傍晚有一个人上楼来匆匆寻她不见,我才知道她的名字叫萍,并且知道她家的司机被挡在单位的大门之外不让进来。知道这些并没有给我  相似文献   

14.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从年龄与智力发展水平来说,让七八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但是当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我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样,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我想,试题本身就错了,所以这道题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了。但阅卷时,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在那道题下写出了答案。其中有一个答案震憾着我的心灵。答案的内容是:每个人能分…  相似文献   

15.
一天去一位作家朋友家串门儿,见客厅正中挂着一幅画作,我读那画,笔力不凡,似水无水、纸虾犹活,无论结构布局、用墨层次,均极富透视感及盎然情趣。属"齐派"画无疑。甚为惊异:"这不是白石老人画的虾吗?""这是白石老人四子齐良迟的‘收山弟子’孟巧玲画的。"主人介绍说,"你眼力不错,她是得了齐派真传呵"。我对齐派画家早生敬仰之心。于是便采访了孟巧玲女士。  相似文献   

16.
侧身而过     
凯琳 《新青年》2002,(8):24-25
我只有在寂寞的时候才会上网,就像我只有在寂寞的时候才会光着脚在客厅的大理石上徘徊一样。上述二点都是我的爱好,只不过后者是天生便有的习性,而前者,是偶然中的觉醒。我想我是一个常常容易寂寞的人,所以必须成功地找出应对之策,说到底,我只是不想品尝遭受寂寞驱使的苦楚,我太了解自己,了解真正能够驾驭自我的不是任何强大的敌人,而是源自自身的意识。因此,作为一个并不蠢笨的女人,我懂得利用寂寞,让它变成心底暗暗滋长的野花。  相似文献   

17.
罗西 《新青年》2005,(6):42-43
爱神丘比特据说是个盲童,所以,有关爱情的事,我们常常猜错;更有甚者,认为爱情是一场病,发自大脑,类似于发烧,所以会乱了分寸误判形势,从而送错怀抱或者上错轿子。爱情的“确认”,真的要有慧心明眼的支持,在你面对一份“疑似爱情”的困扰时,应该检讨一下,是否有两样不算坏的东西可能蒙上了自己的眼睛,那就是:“寂寞”和“婚姻”。很早很早以前,有个叫“寂寞”的千金小姐,经常在后花园看花叹息、嗅花自语。她以为花蕾绽放,就是爱情诞生。其实,开花只是呼吸的一种,无关爱情。而她的寂寞,也如花美丽。但是,她也把它误会成爱情来了。“寂寞小姐”…  相似文献   

18.
正世间画作,无非两类:生命之画,技法之画。前者,见画如见人,其一腔热血倾注笔端,一颗赤心一目了然,一呼一吸扑面而来,一生憧憬与梦境尽在色彩、线条与光影之中;后者,睹画如睹物,其一笔一划之用心细腻,一图一抹之经营复杂,一招一式之繁复考究,一五一十之交代清晰无不跃然纸上。田迎人之画,乃生命之画  相似文献   

19.
评论傅继英的画是非常不易的,以至于我感到言不能及。这种艰难并不是因为她的画如何复杂难解,相反倒是由于她的"单纯"和"激情"以及"执着"。傅继英似乎数年如一天的在重复画一幅画,不停地表达一种属于自  相似文献   

20.
做人要耐得住寂寞,无论处于人生的巅峰还是低谷,这句话都是最佳忠告。电视剧《新三国》中司马懿说得好:"我挥剑只有一次,而磨剑用了几十年"。司马懿跟随君王南征北战,纵横天下,功勋累累。历史记载,他先后辅佐过曹操、曹丕、曹睿三位君主,虽位极人臣,荣显三代,但曹家对他十分不放心,历有防范。原来,"三马同槽"的谶语在曹操时代就已经盛行。曹氏用他只是倚借其才干治军理政,用他对抗外部的强大敌人诸葛亮等人而已,并没有将他真正视为自己人。三曹明知其不可信,却不得不用,所以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