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构主义政治哲学主张要从以国家统治权为中心的现代宏观权力转向多元的微观权力,从以阶级为主体的中心反抗转向多元微观的非中心反抗,从元叙事的现代同一政治转向小叙事的差异政治.解构主义政治哲学主题维度的这些变化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新视角,提供了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实践中如何"讲政治".  相似文献   

2.
张少卿 《学理论》2015,(8):251-252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是一种极具诱导性的反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这种思潮的泛滥对理论基础不牢固的当代大学生具有不可估量的冲击作用。因此,为避免大学生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错误影响,应采取措施如下:加强大学生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加强高校教师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加大处理社会问题的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的国情教育;加强面向大学生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文化政治之争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法国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思潮在西方政治哲学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对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的文化思想进行了批判与解构。使这一文化之争超越了"文本革命"的范畴,成为一种政治实践。本文着重分析这一文化政治之争的两种形式,即激进的文化政治与保守的文化政治、文化多元主义与当代自由主义。本文认为,这一文化政治之争反映出的政治观,主要是一元观与多元观的对抗。它从理论上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促进了政治哲学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政治和传统政治的区别在于它是以理性和主体(性)为根基的.现代政治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蕴涵了理性主义的基本假定而成为现代政治的缺憾,并进而使自身陷入到困境中.解构主义者对此进行了"积极"的"解构",并提出了解构主义的"出路"--消解主体,在现代理,I生的限制之外,主张理性与非理性的平等相待,探讨日常生活领域的微观政治.  相似文献   

5.
徐瑶 《学理论》2013,(13):61-62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公共选择理论作为当代西方经济思潮中独树一帜的一个理论流派,第一次将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分析非市场的政治问题,即一国的政府行为以及相关的政治行为。通过对公共选择理论中一些基本的理论或模型进行细致的解析,试图引导大家对关于政治的某些特定理论作出更深入的思考,对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及其局限做出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邵霑霞 《学理论》2009,(21):201-202
社会思潮多元化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外在环境。本文以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了多元化思潮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思路。文章指出,大学生不仅仅是社会思潮被动的接受者,作为社会成员,他们也是社会思潮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根据不同角色,采取相应的举措,确保多元化思潮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侯茜 《学理论》2014,(20):150-151
后殖民主义是出现在殖民主义之后的西方学术领域的又一理论话题。如果说殖民主义是强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政治、军事以及经济手段来奴役弱小国家和民族,那么后殖民主义的侵略方式变得更加的隐晦和高级,后殖民主义主要强调的是对被殖民国家对语言和文化霸权方面的控制。解构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形成的一次思潮,其哲学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对后殖民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浅谈解构     
解构主义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倡导的一种反传统思潮。这种苦涩难懂的理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的映射比比皆是,同时它反权威、反成规、反理性、反传统的特点也就是对抗、批判、PK的代名词。对德里达的解构理论简要论述,并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理论的踪迹。  相似文献   

9.
数字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形态,创造了作为虚拟空间的网络数字空间,其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也呈现出全新形式。资本与技术结合的新变化催生了精神政治这一全新的批判命题,精神政治成为虚拟空间中的生命政治。在虚拟空间的生产方式、劳动过程、技术规则和意识形态中,资本主义精神政治呈现出复杂而深刻的表现,是数字技术与资本逻辑结合在人的精神文化层面的全新统治术,带来了整体性、广泛性的精神危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与精神生产理论为批判数字资本主义虚拟空间的精神政治提供了基本方法,同时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批判当代西方精神政治学思潮、促使“虚拟空间”向超越资本主义精神政治方向转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生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林连芳 《学理论》2009,(31):160-161
有关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转型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戊戌维新前后,改良派所宣传与实践的君宪民主思潮,可视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重要转型。一方面,改良派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进行强力批判,提倡民权说,实行君主立宪制;另一方面,致力于宣传西方议会民主政治,强调民主和自由的重要意义,从而为后来民国的建立乃至五四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更芳  迟慧 《理论导刊》2023,(4):95-101
政治德性教育似乎恰是后现代思潮中“规训”一词的所指,而由于福柯对现代社会规训性质的强调,这一词汇在后现代思潮中具有了一种贬损性意涵。但是,作为政治德性教育的基本要求,规训又具有长期性、时间性和非强制性,这无疑体现了政治德性教育和后现代思潮之间的张力。根据当前我国政治德性教育建设的情况,有必要将后现代因素纳入政治德性教育建设之中,并借鉴其中的合理因素,不断拓展政治德性教育的内涵,最终建构一种针对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和政治德性的更为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都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和强调不仅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因此,准确理解和认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一个政治命题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研究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冯旺舟 《学理论》2024,(1):24-27
“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围绕“超越资本主义”的理论主题“,政治马克思主义”构建了“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在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新社会运动和当代西方左派思潮的兴起的背景下产生的。“政治马克思主义”的“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理论资源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近代西方学者的财产理论、当代西方左派学者的现代性思想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围绕资本主义起源、全球化、民族国家和国际关系、超越资本主义等问题展开了论述,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这有助于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也对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杨宏秀 《学理论》2009,(4):21-23
解构主义缘起于法国,德里达是其领先人物。我国入文学者中也曾出现一种消解逻辑的理论,有的学者将其称为逻辑解构主义,认为是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应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德里达的解构与逻辑学家奎因对综合/分析这一二元对立的解构的比较,澄清逻辑解构主义并不是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应用,逻辑是不可能被解构的。相反,逻辑力度极大地影响着解构的力量,并引申出概念的辩证本性是解构能够进行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与政治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员  管立国 《理论探索》2015,(1):54-58,90
慕课是一个涉及教育、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的重要问题,要从多个维度审视慕课的本质:从教育视角看,慕课是"技术变革教育"的新尝试;从文化视角看,慕课是"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新形式;从政治视角看,慕课是"西方国家对华民主输出"的新途径。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在西方思潮传播中得以展现,其介入使西方思潮传播具备了一些新的特征,增强了影响力。在积极发挥慕课教育价值的同时,要积极应对其所带来的政治文化挑战,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增强慕课的政治安全意识,重视慕课研究的协同创新,加快慕课的实践探索进程,建立慕课的思潮监控机制,创新慕课的思想引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政治冲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它的研究还很鲜见。本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对阶级冲突、政治发展冲突、政治冲突的功能取向、政治冲突的发展过程、整合政治冲突的制度性设计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李珍晖 《学理论》2010,(20):202-204
创新理论被引入哲学范畴后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创新”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在正确认识创新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中国革命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政治理论课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章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阐述了创新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并结合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创新提出了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杨子 《学理论》2011,(12):225-227
社会思潮是重要的社会意识现象,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社会变迁的风向标。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文化的全球传播、社会思潮的潮涌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从有益的角度来看,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一个窗口,与主流价值观形成互补关系,并提高青年大学生的适应力和辨别力。研究和把握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积极影响,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教育中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化研究兴起的背景及其思想渊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在西方虽早有人尝试通过分析文化因素来解释政治现象,但专门的政治文化研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政治学界慢慢地兴起。首先,政治文化的研究是随着对民主及其过程的认识不断深化而兴起的,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民主的乐观情绪与现实并不相符,对此,美国政治学家们放宽了眼光,深入到政治现象背后研究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民主制度的影响,许多其他社会科学家也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进行研究,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思想资源。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比较政治学的迅速发展是政治文化研究兴起的直接学科背景。政治文化研究的思想渊源主要是韦伯—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和文化人类学及心理分析理论。政治文化研究在如下方面超越了前人:其一,提出了“政治文化”概念,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新角度;其二,突破了以往文化研究中的文化同质性假定  相似文献   

20.
杨平 《行政论坛》2009,16(2):4-7
古德诺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应当走向协调,并对其协调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威尔逊政治行政绝对二分的思想相比.古德诺的行政思想更具实践价值,可与决策科学发展过程中西蒙的作用相提并论;纵观西方行政学的发展,每一种新的理论思潮和实践模式的兴起,都是从对政治行政的关系认识开始的,因此,政治行政关系问题是行政学的一对元命题.而威尔逊、古德诺则最早将这一对命题的关系进行了说明,使之成熟化,在这个意义上,二者的地位是并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