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经济社会要求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智能化,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传统的体力劳动者而成为社会的主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人阶级必然要知识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提出过“总体工人”的概念。在知识经济社会,学习和创新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城市工人阶级结构的变化及特点王建华当前,我国城市职工队伍总数已达1.4亿人左右。以社会分工和社会职业为依据来分析这个阶级内部的变化,可以大致分为:工人阶层(指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体力劳动者);服务性工人阶层(大体指在流通领域中从业的体力劳动者);...  相似文献   

3.
试析两个工人阶级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以阶级划分的同一标准来衡量,必然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之分,即有两个工人阶级概念。 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也就是本来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恩格斯曾把它定义为:“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0页注释)从恩格斯的定义中可见,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主要有如下特征:(1)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2)靠出卖劳动力来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社会要求生产加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智能化,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传统的体力劳动者而成为社会的主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人阶段必须要知识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提出过“总体工人”的概念,在知识经济社会,学习和创新是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5.
工会的阶级性没有消失安远超工会具有两种属性,或者说两个特征,即工会的阶级性和群众性。工会的阶级性,是指工会是工人阶级的阶级组织。因而工会只能由工人阶级的成员组成,即它的会员只能是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工会“是整个工人阶级的...  相似文献   

6.
认识当今工人阶级队伍,要有五大新视角。 新视角之一: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成分构成已从单一从事体力劳动的产业工人转为产业工人、非产业工人及知识分子等多群体的完整的工人阶级队伍。 新视角之二:工人阶级不但是先进生产力的基本力量,而且其中的知识分子已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产业工人和知识分子又构成我们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关明瑜撰文认为,知识经济有三个本质的特征:第一是知识成为财富,成为资源,成为经济生产的决定性因素。第二是知识劳动者成为社会劳动结构中的绝大部分。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即体力劳动者在知识社会中已不是生产力的标志,而成为一个衰退的阶级。第三是工业化的发展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进入知识经济以后,人类才成为真正的主宰者。这一重要特征又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产品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进行充分体现人的个性的生产;其次表现为人的高度参与性,从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平等、民主、开放的社会关系;另外一个表现是在知识社会…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其含义没有什么不同。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就是指不占有生产资料,完全或主要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的,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阶级。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并成为生产资料主人的无产阶级,应当说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无产阶级了。无产阶级是同资产阶级相对称的一个概念;工人阶级这个概念,我们也可以把它同农民阶级、手工业个体劳动者的概念相对应来理解。它们虽然都是属于劳动者阶级,但却又有差别。当将来社会发展到条件成熟而消除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差别,以及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之后,这些劳动者  相似文献   

9.
界定农民身份是『三农问题』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的定义和农民的社会构成是研究农民问题的基础。假如连哪些人是农民,哪些人原来属于农民但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都不清楚,恐怕难于对与此相关的“三农”问题做出准确的说明。按现代各类辞书的解释,所谓农民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种植农作物的人,也就是农业生产劳动者。不干农活的农村居民当然就不是农民。中国古代文献也基本这样认为,如《汉书·食货志》“辟土殖谷曰农”,《说文解字》“农,耕人也”,等等。可见在古人的概念里,农民特指耕田种地的人。由于以前把捕鱼、打猎、采樵也视为农业的范围,因此渔夫、猎手、樵夫也可以看作为农民。…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的劳动过程概念中,不包括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为了克服资本主义大工业中工人劳动存在的局限性,马克思提出总体工人的概念,认为知识分子是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但是他又认为,总体工人劳动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后来分离开来,资本主义生产中的智力转化为资本支配劳动的权力,知识分子成为资产阶级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把当时中国的五百万知识分子,统称为"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拨乱反正,认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使知识分子回归到马克思的总体工人概念之中,把处于高端的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低端化。后来邓小平提出"要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提到第一",由于没有相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的跟进和落实,我国知识分子依然处于经济收入微薄和社会地位低下的境地,严重地影响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于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论点,一个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另一个就是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这两个论点是紧密相连的,是符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舍《决议》明确指出:工人阶级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工会是党领导下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从理论的实践和结合上认识工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深入贯彻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工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工会是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这个定义揭示了工会组织的两个本质特征:一是它的阶级性,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工会是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它只能纯粹地由工人阶级的成…  相似文献   

13.
教授《社会发展简史》,怎样做到“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呢?近几年来我试用其知识结构来讲解基本道理的教学法,确实有点成效。我认为全课书的知识结构有以下几方面: 一,知识的五种点其一是基本点即“概念”,它是构成知识整体的基本单位。“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国家”、“社会”等,是本课程最基本的概念;各社会形态有其所固有的概念,如“剩余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是“要素”和“资本”本位的社会制度,因此,西方价值理论中的价值定义在“效用”之上,强调了商品的自然属性,其分配制度凸现了“按要素分配”的经济主张;社会主义是“社会”和“劳动”本位的社会制度,因此,社会主义价值理论中的价值定义在“劳动”之上,强调商品的社会属性,其分配制度凸现了“按劳分配”的经济主张。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这一具体国情出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价值理论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本文初次尝试创建“系统价值论”,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梁光勇 《求索》2012,(10):171-172,114
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更多关注物理隐私的背景是主流生产生活方式由体力劳动转为脑力劳动。物理隐私在脑力劳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社会收益。物理隐私的增加给社会秩序的控制提出了挑战,与个人关注私人收益不同,法律在面对物理隐私时应关心其产生的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扩大,社会群体的分化与组合已日趋频繁,统一战线成员的“经典定义”因受制于社会变化也出现了波动。因此,冷静地认识统一战线中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内涵与构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一、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内涵“社会主义劳动者”是一个政治概念。爱国统一战线中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是指在中国大陆范围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劳动并且生活资料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劳动的社会群体。我们认为统一战线中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定义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1、在地域上是指中国大陆范围以内。2、社会主义劳动…  相似文献   

17.
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其后,胡耀邦同志在一次统战工作会议上又指出:非党知识分子干部是我国新时期统战对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把知识分子看作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依靠力量,同时又把非党知识分子干部作为党的统战对象,有人觉得这似乎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实质上是一个如何认识非党知识分子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的重大问题。本文拟就这方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论公益与私益关系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公益的内涵、范围和特征(一)什么是公益公共利益简称公益。共同利益、社会利益以及集体利益与公益是相近的概念,但不能完全等同。个人利益、他人利益与私益也只是相近的概念。有人认为公益是个人利益(私益)的集合,“共同体是个虚构体,由那些被认为可以说构成其成员的个人组成。那么共同体的利益是什么呢?是组成共同体的若干成员的利益的总和;不理解什么是个人利益,谈论共同体的利益便毫无意义。”①边沁由“虚构”的共同体推导出“虚构”的共同体利益,把共同体利益仅作为一个数学概念,乃个人利益总和,不具有独立价值。台湾学者陈新民认为…  相似文献   

19.
文章较系统地介绍了胜水淳行《犯罪社会学》的第一章“犯罪研究的对象”和第二章“犯罪社会学的概念”的内容。胜水淳行认为,犯罪现象是由犯罪事实,犯罪人及社会三个要素构成的,犯罪研究在于对犯罪人及其行为在社会生活中的原因的研究。所以,犯罪社会学是从社会学角度观察研究犯罪,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发现产生犯罪的社会原理,应用这一原理,为镇压和预防犯罪服务。  相似文献   

20.
企业是工人阶级最为集中的地方 ,企业能不能扭亏增盈 ,能不能保值增值 ,能不能安全生产 ,最终取决于广大职工群众。笔者结合工作体会 ,谈一谈党的“依靠”方针在企业中的贯彻落实。一、从历史层面上看党的“依靠”方针在企业的贯彻落实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要“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在当时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历史环境中 ,他深刻地指出 ,要学会管理城市 ,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就必须依靠工人阶级 ,而且要全心全意地依靠。1950年邓小平同志《在西南局城市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提纲》中指出 :“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