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今中外法律发展历史充分表明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法律以来 ,法律失灵问题就一直存在 ,而法律失灵却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重要问题。所谓法律失灵是指现有法律在适用过程中发生的作用偏差和不合理现象 ,是就法律效果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法律失灵这一概念不同于传统的法律漏洞、法律缺陷和法外空间。法律漏洞是指法律本身的不完备 ;法律缺陷是指法律的残缺或不完备 ,不仅指法律规定的缺漏 ,还包括法律制度 ,立法技术等的不完善和局限性 ,是一个范围内容十分广泛的概念。①法律缺陷包括法律漏洞 ,两者是属种关系。法律失灵和法律缺陷、法律漏…  相似文献   

2.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发现及其方法论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治斌 《法律科学》2006,24(1):35-43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发现有二层含义:其一指法官从现行法体系中找出那些能够适用于当下案件的法规范或解释性命题的活动;其二是指在没有明确法规范或解释性命题可以适用的情况下进行漏洞填补或自由造法的一系列活动。法律发现方法主要有法律识别、法律解释和漏洞填补几种。在适用法律中,法官关于法律的认识、法渊理论、诉讼参与人等因素都会影响法官的法律发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逐渐承认法律漏洞的存在,正如有的学者所言:“我们无法消除法律漏洞,就像我们已经无法抛弃法律一样”①。而当法官遇到法律漏洞时,由于法官不能拒绝裁判,只能适用法律发现的方法找出裁判案件的依据。目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种新型的法律关系涌现,法律漏洞出现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法律发现适用的频率会随之升高,法律发现的适用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法官的审判能力,因此,对法律发现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仅就法律发现在中国适用的必要性及法律依据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一、法律发现的概念众所周知,法…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法官对法律漏洞的补充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再完备,也不可能将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囊括无遗;法条再严密,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因而任何法律都有漏洞。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立法滞后,法律漏洞大量存在,此乃不证之事实。这必然要求人民法院对法律漏洞作补充,以实现个案的社会妥当性与社会公正,实现人民法院“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的审判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西方法哲学史上的一个经典问题。自然法学者认为法律必须符合道德要求,而包容性实证主义通过论证主张法律与道德并无必然的联系,而只是一种可能的关联,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展示了道德包容于法律的另一种可能路径,使法律与道德可能存在的关联得到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七大法律部门组成,而军事法并未获得官方认可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甚至有地方学者认为军事法不可能取得独立的法律部门地位。事实上,军事法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特殊的调整方法,军事法在运行过程中也呈现出其独有特点,这就为其取得独立法律部门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方法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法律方法是法治理想成为可能的条件之一。本文通过对种种法律方法关系的梳理,揭示了法律方法对维护法治的积极意义。作者认为,法律发现是法律方法中首先使用的方法,而法律推理则是由成文法向判决转换的必用方法。在法律发现到法律推理的过程中,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价值衡量、漏洞补充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法国民法中合同解除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民法中合同解除的法律适用尹田在法国民法中,合同的解除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法律问题,对此,法国学者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一、合同解除的原因根据《法国民法典》第1134条第2款的规定,合同可因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同意而得以解除。法国学者认为,这一规定与合同的...  相似文献   

9.
如何认识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涉及到刑法的补充性、法律体系的概念与部门法的划分标准等问题。本文拟通过说明刑法的独立性与补充性、评论法律体系概念与部门法分类标准,来说明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保障法地位,并附带论证法律体系概念。 一 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刑法是一门独立的法律。国外有的学者试图否认这一点,认为刑法是对不服从第一次规范(如民法规范、行政法规范等)所保护的利益进行强有力的第二次保  相似文献   

10.
对未注册商标的法律地位问题,目前主要存在有两种错误的认识:一种认为,既然法法不保护未注册商标,那么未注盼商标就不合法;另一种认为,既然法律允许未注册商标存在,那么法律就应该保护未汪册商标。这两者的前提都是正确的,但得出的结论却是错误的。因为我国没有任何法律对未注册商标的存在确定为不合法。相反,根据我国商标法中商标“自愿注册”的原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注册商标还是未注册商标,法律都允许其存在(除少数国家规定必须注册而未注册的外)。所以,“未注册商标不合法”的结论是错误的。同  相似文献   

11.
法律漏洞略论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法律的规定总会存在一些漏洞,从而弱化法律的实施效果。我国的法律体系总体而言是较健全的,但漏洞亦不少。从我国现行法律状况来看,法律漏洞有自始漏洞与嗣后漏洞、(法律)部门漏洞与部门间漏洞、概念漏洞与规范漏洞、单一漏洞或多个漏洞与“漏洞群”、冲突漏洞等多种类型。对此,立法实践部门和理论界应予高度重视,寻求多种途径和方式以减少和弥补法律漏洞  相似文献   

12.
陈金钊 《法学》2012,(9):8-11
现在,摆在法律人面前的法律方法层出不穷且花样翻新。从法律发现到法律解释、从法律推理到法律论证、从漏洞填补到价值衡量,不一而足。但如此众多的法律方法不仅使法官等实务法律人难以识别,甚至有些法学研究者也理不出头绪。人们发现,用法律发现、法律推理、法律解释、法律论证、漏洞补充、价值衡量等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作为逻辑起点都可以串起一个法律方法论系列,每一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拓 《行政与法》2000,(5):44-45
悬赏广告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当事人之间因酬金支付问题而产生的纠纷也日渐增多。由于我国法律尚无明确具体的规定,法院处理时随意性较强,这一问题显得比较复杂,人们无所适从。对此笔者愿略抒管见,以求教于学界。 一、悬赏广告的性质及要件关于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问题,古今中外的学者颇有争议。目前主要观点有契约说和单独行为说。契约说又称要约说,认为悬赏广告是广告人向不特定人作出的明确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规定了广告人与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行为符合要约成立的要件…  相似文献   

14.
初唐法律论     
<正> 在研究任何一个法律制度时,需要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也许不只是了解其中的法律条款是如何详细地规定的,而恰恰是弄清这一机制是如何运转的,以及由谁来操纵它的运转的问题。 唐朝的“律”(《唐律疏议》)和“令”都详细规定了处理案件的程序,前者是以完整的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三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谓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学者们对此认识不尽一致。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是:一是认为行政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在行政诉讼活动中,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为了正确及时地解决行政争议,依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而形成的相互之间的诉讼权利、义务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行政诉讼法律...  相似文献   

16.
论法律实效     
一、法律实效的含义 何为法律实效,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法律实效即是法律的功能和立法目的实现的程度和状态;(1)另一种观点认为.法律实效是指人们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被人们实际遵守、执行或适用(2)。这两种观点中.前者侧重于法律实施的效果,即法律实施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法律的价值、立法目的实现的程度;后者侧重于法律实施的状态,即法律被人们实际施行的状态、程度,而将法律效果与法律实效分离开来。笔者基本同意第一种观点。法律实效不仅仅指法律被人们实际施行的状态和程度,更包括法…  相似文献   

17.
李伟 《山东审判》2007,23(4):73-76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和"法律规定之间存在冲突"是法官经常面对的现实.法律存在漏洞与冲突,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各国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历程.衡平原则对于弥补因法律漏洞、法律冲突而产生的空缺与矛盾,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称《民法通则》)的第八章对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作了规定。其中第148条规定:“扶养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的联系的国家的法律”。为了正确理解和应用这条冲突规范,、需要对一些有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应用确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上述《民法通则》中的“扶养”的含义。这个问题对于人民法院识别当事人的扶养权利请求是否属于扶养的法律范畴,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9.
<正> Ⅰ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法制这个概念正象今天的法治概念一样引起法学界的广泛关注。那时,前辈学者们在法制的概念下讨论了在今天看来属于法治的问题。比如,今天有人认为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才有法治,封建专制国家没有法治,那时则表述为“法制”是近代的产物。张国华先生参加了这场讨论。在讨论中张先生以一个法律史学者特有的求实精神,对中外历史上法律事物发展的客观情形做了认真的考查,提出了虽不够新派但却合乎实际的观点。他认为,维护法制不仅只是资产阶级的需要,也是“包括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不可能没有的要求”。张先生的论述告诉我们两条基本的道理,即(1)法律本质上要求约束其调整范围内的一切人、一切活动;(2)法制(今天称为法治)是一切国家的普遍要求。  相似文献   

20.
由于《慈善法》在规范层面上并未具体界定“公益”的概念,就导致在实践层面上无法有效地识别法律中的慈善(活动)。而从有效地识别各类慈善(活动)的角度出发,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有必要在理论层面上移植有关“公益”概念界定的最为经典的“二要素说”。然而,《慈善法》此前在形式上尽管看似并没有借鉴“二要素说”,但如果在横向上将“公共性”要素与“有益性”要素予以展开分析,就可以发现该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已经在实质层面体现了“公共性”要素与“有益性”要素的内涵,但同时仍然存在识别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必须在纵向上对传统的两大要素作更为深入的界定,并通过引入对其内涵创新的“四阶层说”,建构起传统与创新合理衔接、形式与内容有效融合的“公益”之概念,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识别法律中的慈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