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私权新探     
一隐私权的基本含义过去,我国由于法制不健全,隐私权在法律中一直未有明确的规定,以至在《法学辞典》中都查不到这一词条。1991年9月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第33条中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提出“隐私”的概念。笔者认为,隐私就是有关个人私生活的秘密。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拒绝、排斥任何未经法律批准的监视、窥探和防止个人私生活秘密被披露的权利。隐私权是人身自由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人身自由权是由公民身体自由权与公民精神自由权决定的。过…  相似文献   

2.
解读隐私权     
隐私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个人私事或生活安宁不为他人知晓或侵扰的权利,包括隐私信息隐瞒权、隐私信息支配权和私人生活安宁权。它是当事人实现正当隐私利益的行为依据。隐私权是一种人格权,隐私权的意义在于保护公民基于合法隐私之上的人格利益。我国虽有一些保护隐私的法律条款,但在隐私权的保护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知识卡片     
“阴私”与“隐私”不能混同“阴私”是一个法律术语,它的特定含义通常是指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强奸、猥亵,卖淫或不正当的男女性关系等案件。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个人阴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隐私”则是指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如某人巨额储蓄存单被盗,而不愿披露其具体数目。储蓄受国家法律保沪,应当为其保密。又如某对  相似文献   

4.
律师具有保守职业秘密的义务是世界各国对律师的普遍要求。我国《律师法》对律师保密义务也有规定,但严格地说,我国还没有真正确立律师保守职业秘密义务的规则①。对其学理的探讨与立法的研究均流于表象而有待于深入。 我国《律师法》第33条规定:“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此条反映出我国的律师的职业秘密包括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作为个人秘密的隐私三种。 此种划分是否穷尽了律师职业秘密的范围?换话说,是否律师只需保守国家秘密、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三种秘密…  相似文献   

5.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就自己个人私事、个人信息等个人生活领域内的事情不为他人知悉、禁止他人干涉的权利。对隐私自身的保护既是隐私权的自身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隐私权是不容侵犯的个人人格权 ,立法机关应当采取措施 ,通过立法和立法解释 ,确认公民的隐私权。隐私权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因素 ,对它的研究将使对隐私权的保护更加有力  相似文献   

6.
私人侦探在我国应缓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私人侦探业尽管客观的存在,但毕竟这是个特殊的行业,侦探从业人员的所作所为也经常游离在法律边缘。因此,笔者认为,我国侦探业应该缓行,该观点是基于其所产生的危害而得来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问题:一、侵犯公民的隐私权我国的《宪法》、《民法通则》中都承认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并规定加以保护,如果私人侦探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包括个人的安全、人身自由、隐私权,都是不合法的。隐私权是公民依享有拒绝、排斥任何未经法律批准的监视、窥探和防止个人私生活秘密、个人信息被披露的权利。获取公民个人隐私的资料必须使用合法手段。私人侦探并不…  相似文献   

7.
从民间纠纷调解、信访部门来信来访、法院民事立案、公安机关治安查处等四个方面可以大致了解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现实状况;其基本分类有民间纠纷性质的公民个人或集体(群体)之间的人民内部矛盾和公民个人或集体(群体)同政府之间的人民内部矛盾两大类,二者有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论刑事诉讼中的秘密侦查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秘密侦查措施指的是,为了对付危害大且侦破难度高的某些特殊犯罪,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侦查机关针对特定案件的侦查对象,暗中搜集犯罪的证据和情报,以揭露和证实犯罪的一种具有隐蔽性和强制性的侦查措施。秘密侦查措施主要包括三类:技术类侦查措施(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或录相、邮件检查等);诱惑类侦查措施(如机会提供型引诱、虚示购买、控制交付等);派遣秘密调查人员类侦查措施(包括线人、特情、卧底侦查员等)。[1]秘密侦查措施是侦查机关为对付技术化、高隐秘性的犯罪而发展起来的,一般不经当事人知晓而进行秘密调查、秘…  相似文献   

9.
政治参与,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为了表达个人或集体的意愿,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以影响政治决策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既包括公民行使法律赋予的合法权利进行的合秩序活动,也包括那些行使公民合法权利而采用非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权利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信息公开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该制度的建立需要正确理解、处理其与个人隐私保护的关系。隐私的根本特征不是秘密,而是个人对于私生活的控制,其与公开并非截然对立。在某种意义上,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个人信息隐私的保护,反之依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犯罪手段日益智能化,秘密监听作为一种高科技刑事侦查手段,在司法实务中被广泛地应用于侦破犯罪案件。然而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关于秘密监听的立法还很不完善,司法实践中容易造成混乱,并与公民的隐私权相冲突。为此,需要探讨秘密监听的立法起源,结合证据学阐明秘密监听的证据效力,并针对秘密监听在立法、司法中存在的问题,对它的适用条件,程序机制及个人权利的保护提出可行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继承法》)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有关公民财产继承的专门法规。财产继承是公民死亡后,按照法定程序,把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债权与债务和其他财产权利,转移给他人所有的法律制度。公民遗产转移有五种方式: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及收归国家或集体组织所有。其中,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构成了我国现行的基本的财产继承制度。法定继承是指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及遗产份额的分配等,都由法律直接作出规定。它只有在没有遗嘱继承和遗赠,又  相似文献   

13.
一、新闻侵权的定义。魏永征先生在《被告席上的记者——新闻侵权论》的前言中这样写到“:本书所要论述的,是因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表新闻作品或者其它作品在内容方面引起侵害他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而导致的诉讼,简称‘新闻诉讼’”。孙旭培先生主编的《新闻侵权与诉讼》认为“:新闻侵权是指通过新闻媒介侵害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名称权及其它合法权益的行为。”人民大学法学院王利明教授认为“:新闻侵权是新闻单位或个人利用大众传媒以故意捏造事实或报道失实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公共传播时代,由于对隐私和隐私权的内涵缺乏正确的认知,也由于对新媒体传播机制缺乏了解,公民在信息分享过程中时有隐私泄露、隐私权受伤害的情况发生,这些伤害可能来自隐私主体自身,也可能来自他人或网络传播平台。因此,做好公共传播时代公民的隐私权保护,需要提升公共传播时代公民对隐私认知水平、提升网络传播平台隐私保护的社会责任以及细化法律在信息分享中的隐私保护功能等,通过多方共同作为减少乃至消除这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秘密侦查,是指以查证犯罪为目的,由国家法定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的,针对严重或采取常规侦查措施难以奏效的犯罪行为,而主动采取的在主观上有强烈的保密意愿,在客观上比较隐蔽,对国家司法、道德信用及公民合法权利造成不同程度侵害的技术性和非技术性侦查行为和措施。秘密侦查作为一种易造成侵权的刑事侦查措施,其合理使用必须以法律监督为前提。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官员所据有的公共职位使其身份具有公共性并由此而有了与公共目的实现相关联的公开性要求.与此同时,国家官员所具有的公民身份则使其呈现出私人性的一面并由此而形成了隐私利益及与之相应的不公开要求.虽然国家官员基于其公共身份所导致的公开性要求与其基于公民身份而发生的不公开要求互为反向,但由于国家官员的公共身份与其作为社会单个成员的公民身份都是不可否定的,因此,这两种互为反向的要求又都各自有其存在的正当性根据.然而,国家官员的隐私利益,只有在不与公共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才具有受到保护的合理性.而一旦国家官员的个人隐私与“公共利益——政治生活发生联系的时候”,则国家官员的隐私利益就应当让位于公共利益,即在这种情况下公开国家官员的相关私事或个人信息就是正当的.  相似文献   

17.
刑事侦察主体(简称侦察主体)是指依法行使侦察权的组织和个人,包括我国各级刑事侦察机构及从事刑事侦察实践活动并拥有刑事侦察权的侦察人员。为了保证侦察主体能正确地履行职责,国家法律严格规定了其拥有的权力。凡是法律规定侦察主体应该运用的措施、手段以及要求公民在刑事侦察过程中必须接受和服从的行为,都是侦察主体的  相似文献   

18.
孟涛 《工会论坛》2009,15(2):36-37
公民社会的理论主要发展于西方,其核心是指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中间领域。在当今,公民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是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公民社会建设肯定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论公民的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程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法制和文明程度。世界各国时公民隐私权保护都有相关的立法。我国民法关于公民个人隐私权的立法条文甚少,而一些这方面的立法多散见于其他法律之中。因此,应尽快制定我国的《人格权法》,并同时建立隐私判例制度和隐私案件审判制度,以从立法和司法两方面对公民的隐私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0.
从源头治理腐败,是一个集法律、经济、道德三大支柱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一、贪污腐败探源 什么叫“腐败”,就是“通过不正当的报酬(像贿赂)引诱政府官员违反职责的行为”。一个被广泛引用的“腐败”定义是:“因涉及私利(个人的、家庭的、私人帮会的)而以钱或以权谋私,致使公职人员偏离其职责的行为,或由于图谋私利而触犯法规的行为。” 历史上,“腐败”这一概念指政治上的行为,又指性方面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