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OS!!! 1912年4月15日夜,大型邮轮“泰坦尼克”号在航行中突遭不幸,船上的报务员发出了“SOS”的救援信号。同年,国际无线电通讯大会决定选用莫尔斯电码中三点三横三点(…———…),作为国际救难信号。在莫尔斯电码中,S的代号是三点,O是三横,所以人们就把国际救难信号简称为“SOS”。 今天,“SOS”巳被广泛借用,它成了生活中求助、求援的代名词。因战乱、灾害、疾病失去父母的孤儿或因其它原因被家庭遗弃的孩子们,如同孤立无援的小舟,向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呼救:SOS、SOS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沧州市小赵庄的苏玉 祥,当年是个远近闻名的乡 镇企业家,春风得意的那阵子,他拿出几十万元为村里建学校、修柏油马路、打机井,还花4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阳光儿童村,收养了17个父亲服刑、母亲出走没人管的孩子。但世事难料,苏玉祥的的企业遇到了困难,手头一下子紧起来了。他还能继续抚养这些孩子吗?人们不禁为这些孩子担心。但苏玉祥说──“无论背沙子还是卖血17个孩子咱不能亏负” 小赵庄的人都说:“当年用麻袋装钱的‘祥爷’是条汉子,如今背沙子的苏玉祥更是条硬汉子!” 我在小赵庄的村东下了车,向一年轻的村民打听…  相似文献   

3.
家庭关爱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功利,社会保护的乏力,是一些未成年人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乃至走上犯罪道路的三大原因他们是“小太阳”,本该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的呵护下快乐而健康地成长。但世界并不总是风和日丽,当狂风暴雨袭来时,“小太阳”能否顺利升起?儿童村孩子心里的噩梦在南方一个儿童村看到沈曼的时候,她已经是个懂事的大姐姐,怀里抱着一个两三岁大的孩子。来儿童村之前,沈曼是在噩梦中度过  相似文献   

4.
黄双双  肖华姣  张玮 《学理论》2012,(28):160-161
主要针对西安儿童村管理中的现存问题,从儿童村、政府和媒体三方面入手,建议西安儿童村需在完善内部管理与监察机制、稳定经费来源渠道,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教育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政府应针对此类民间慈善机构,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管理办法和机制。并且,分析西安三家主流报纸《华商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的有关于西安儿童村的报道,提出报纸媒体应从"献爱心"的叙事型的理性诉求报道向"你愿意带我回家过年吗?"的感性诉求报道转变。  相似文献   

5.
他是上海市建二公司供应站的装卸工,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工人。可他的血型却不一般:RH因子阴性。有人开玩笑说他是“怪血人”。于是,张瑞林向我们讲述了——  相似文献   

6.
老子是东方哲学第一人,他在他思想体系中向我们讲述的生存法则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下,由各种原因造成的"现代疾病",使人们在新时代里正在遭受各种精神问题和安全问题的折磨,更糟的是社会生活也变得繁纷复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这些,我们应该向老子求教,因为道德经里已有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7.
王文婷 《侨园》2014,(8):28-28
在这间小茅屋里,玛莉认识了茅屋主人哈卡尼。在获得了他的信任后,由恩哥塔翻译,哈卡尼向玛莉等人讲述了自己最近一次吃人的故事。“我的兄长临死前,说是他的第四个老婆偷吃了他的心,所以我们抓住这个14岁的女人并把她带到河边用箭射死了。”哈卡尼绘声绘色地讲,“她一路上还向我们求饶,说她是冤枉的。但我的兄长在临死之前说她是‘卡马库'(意为祭祀巫人),我兄长是不会说谎的。”  相似文献   

8.
波恩专电 “全世界2/3的人都知道马克思,但是这里的许多人却不认识他。”拉恩先生认真地对我们说,他的目光不时越过低垂的花镜框架,注视我们的表情。这大概是他试图向我们说明举办这个马克思邮票展览的宗旨。 拉恩是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圆圆胖胖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说话急促,声音却铿锵有力,给人一种充满信心的印象。当我们驱车200公里,冒雨雪赶到特  相似文献   

9.
董娜娜 《学理论》2012,(6):107-108
林风眠作为二十世纪"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与开拓者,他兼收并蓄,融合中西,既吸取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同时又将西方现代艺术的色彩、构图等形式美的一些元素引入水墨,创作了独具特色的"林风眠格体"。他的画既具东方神韵,又处处洋溢着鲜明的现代审美气息,为我们培养出一种现代性的关照世界的新的观念与美感,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2,(40)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郊的牧民策仁毕力格,每年育肥出栏肉羊1000余只羊,收入3万多元,是一个无人不晓的育肥羊大户、小康户。而在两年前,他还是生活在贺兰山中为拮据生活时常犯愁的一位蒙古族牧民,当时他家仅靠放牧200余只山羊为生,由于草场退化,绒、肉少又卖不上价,全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99年,当地政府实施贺兰山退牧还林搬迁转移工程,策仁毕力格一家四口是首期移民户之一,走出了贺兰山,也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福州市杨桥新村退休职工赵承耀老人或许是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朱基总理来看望大伙时,他就站在自家的阳台上向总理反映情况;总理热情地仰着脸,拉开嗓子,认真询问了老人的姓名,了解了老人所反映的情况,并立刻表态"我帮你查一查"。就在当天下午2点,区委领导亲自上门把反馈的消息告诉了赵承耀老人。总理对人民的态度,办事的效率和雷厉风行的作风由此可见一斑。按一般人的常规。C理,一个人站在高处向低处的人说话,会令低处的人产生心理压力、紧张、不安或不快。我们的某些"公仆",若他的下属站在高处跟他说个事儿,他心里早就不痛快…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0,(12):62-64
我们胜利了! 午饭过后,接到江主席办公室的电话说,江主席在等待表决结果,要我们在第一时间向他报告。短短几句话,体现了中央对申办世博会的重视,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3.
如何理解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日前,我们为此走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认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不断丰富、发展和深化的。”刘国光在他的办公室里,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向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 他说,现在有“两化”要反对,一是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是反对思想僵化。这是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所决定的。思想僵化是改革、开放的重  相似文献   

14.
中央军委委员迟浩田上将最近在总参谋部号召广大指战员“远学雷锋,近学孙毅。” 新春正月,我特意登门访问孙毅将军,请他谈谈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向雷锋同志学习。 谈到学雷锋,86岁的孙将军感慨颇多。他说,现在一提向雷锋同志学习,有人便认为这是青少年的事,好象毛泽东同志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是专门对青年人讲的。其实,雷锋是一代人的楷模,我们每一个人,不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 孙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多年来,他带头讲雷锋,学  相似文献   

15.
邓伟志 《民主》2015,(3):50
<正>长期以来,我们喜欢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形容歌声给人留下的感觉。而波兰音乐家肖邦的琴声,快两百年了,还在世界各地回荡。何以如此?是因为他琴外有音。他琴外的第一音是他的老师爱尔斯涅向他发出的,要求他的琴声做到"为了人民,通过人民"。这就促使肖邦乐于参加农民的丰收节,一听到农民的演唱他就会兴奋得着迷。肖邦琴外的第二音是他的朋友、波兰诗人维特维茨基在信中对他说的,要他记住:  相似文献   

16.
金沙萨专电 中部非洲扎伊尔靠近赤道线的原始大森林中,有一形体矮小的部族。这个部族的男子身高约一米三十公分,女子身高在一米二十公分以下,当地林加拉语把他们称之“俾格米人”。这些世界上身材最矮小的俾格米族人,至今仍在热带森林中过着原始的生活。 不久前,在扎伊尔国家旅游局的安排下,由一名导游引路,把我们带到了上扎伊尔省的一个俾格米人  相似文献   

17.
在核试验基地,经常可以在建筑物和标语牌上看到十六个醒目的大字:“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老司令员张志善说,这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对国防科学试验任务提出的严格要求,也是他亲自倡导和培育的优良作风。为此,周总理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张志善在他的宿舍里,戴着老花眼镜,翻着一本厚厚的《核试验基地简史资料》,深情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些难忘的往事:  相似文献   

18.
牧惠 《瞭望》1990,(52)
去过几次桂林,最长时在那里呆了将近一年,却是这回才有机会匆匆一睹兴安的灵渠。在2000年前的秦代,竟修建成如此巧夺天工的渠道,将向北流的湘江和向南流的漓江连了起来,确实是一种奇迹。我们很走运,找到了一位在这里工作了30年的历史学家李铎玉先生当响导。李先生是60年代从北京中国科学院下放到兴安来的。曾经写过介绍灵渠的专著,现在仍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他的高水平讲解,使我们这些科盲大长见识,明白2000年前我们祖先已经达到  相似文献   

19.
“我累了,你背我。”宗定伯背鬼走了一段路,觉得这样下去对自己不利,就对鬼说:“你再背我一会儿,鬼背起宗定伯问他怎么这样重?他答道:“我刚死。”他问鬼:“我们鬼最怕什么?”鬼对他说:“我们就怕人吐我们口水。”听完此话,宗定伯乘其不备向鬼连吐三口唾沫,那鬼变成了一只羊。这时天亮了,他把羊赶到宛市卖掉了,得钱伍佰,扬长而去。宗定伯遇鬼、不怕鬼、与鬼斗智,时刻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临危不惧、镇定自如、随机应变的心态和能力,值得我们很多领导干部学习。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我们要善于认…  相似文献   

20.
今年八月四日上午,第二次来中国治病的日本青年仲地宗辉就要乘飞机离京回国了。三周来,他在北京侣松园宾馆结识的新朋友张振林和故交庞家祥等前来为他送行。仲地宗辉那种独特的告别方式很引人注目:他行动不便,在人们的扶持下过了海关,他没有向送别的人说一声“再见”,而是满怀激情地大声喊着:“张振林,张振林,我们不说再见,永远不说!”这位吕本青年为什么不愿意说“再见”呢?送行的中国青年张振林(侣松园宾馆食堂管理员),代他作了解释:“我们的友谊绝非一般,我们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