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之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诉不停止执行"既是我国《行政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一项重要制度。随着行政诉讼实践的发展,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关于"起诉不停止执行"利弊、存废之讨论与争鸣一直不绝于耳。近年,修改《行政诉讼法》之呼声日益高涨,2003年年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出台,更是将《行政诉讼法》修改正式列入,"起诉不停止执行"之存留已是一个不能回避而又不容回避的重要议题。本文对现行起诉不停止制度从立法、实践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加以检视,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以供立法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公定力理论派生了行政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其初衷是为了确保行政管理活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率性以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但是,在既要规范抖行政权的行使,又要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现代行政指导思想下,该原则显得没有注重对相对人合法权宜的保障.故,以有时效的公定力为基础的停止执行为主不停止执行为辅,必要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制度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复议期间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中的“执行”并非仅指对行政相对人的强制执行,而应重新厘定其涵义;“是否停止执行”有不同的模式选择,选择何种模式与其背后的价值取向有关,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选择“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为原则,停止执行为例外”的模式,既存在理论上的缺失,也难于在实践中具体落实,需要进行反思与重构。  相似文献   

4.
行政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原则是我国现行《行政复议法》特殊的制度设计,具体指行政机关已经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行政复议的进行而停止执行。实践中这一规定显露出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重构该原则。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在1999年颁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首次明确了行政诉讼中的起诉不加重原则。确立该原则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相对人的诉权。司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级法院在审理行政处罚案件中如何运用司法变更权的理论困扰,使得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有章可循,为公民行使诉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我们同样看到,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对该条文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其中的焦点是对“利害关系人同为原告”的表述如何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我国起诉不停止执行模式的缺陷并非在于以不停止作为原则,而是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导致当事人的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将停止执行原则奉为圭臬的观点值得商榷,调整系统涉及的范围有多大以及可扩张性程度才是影响(不)停止执行原则适用范围的关键.我国立法存在过于简单和粗糙的缺陷,对审查标准、审查方式、特殊情形的考量以及上诉等方面都未加以明确规定.因此,我国行政诉讼法应当细化对执行裁定的审查标准,明确规定审查方式,增加情事变更时的撤销程序,赋予当事人对裁定的上诉权.  相似文献   

7.
成熟原则是现代行政法治中重要的原则之一,其对于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界限划分,公民诉权的行使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我国的宪政基础及立法基础上适用成熟原则,关键在于突破如何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以判例形式确定的成熟原则,及如何协调适用后与其他诉讼要件的关系。对于成熟原则的具体内涵应从质上进行把握,对于适用后诉讼要件协调上,主要表现为修改原告资格和拓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的划定是整个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得以顺利开展的首要环节和关键之点。我国行政诉讼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的规定应以概括式、正面列举式、排除列举式相结合,兼取实质标准和形式标准,赋予当事人选择权。应该明确规定简易程序适用的法院,重新界定实质标准,完善适用范围,赋予当事人异议权,增加法定排除范围。  相似文献   

9.
关于行政诉讼中的主管原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行政诉讼的范围,它是我国确立行政诉讼制度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这个问题是行政诉讼法学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 行政诉讼的主管原则,它是指人民法院运用国家审判权依法解决行政案件的权限。行政诉讼中的主管原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受案范围。这个主管原则,即受案范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中引入的利益衡量原则为平衡行政主体和相对人的利益,化解两方由于利益引起的对立和紧张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从公私利益之冲突、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异化和实现个案公正三方面做了尝试性说明。  相似文献   

11.
重新认识我国行政诉讼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后相关行政法律的新规定和行政诉讼实践发展的现状,对通行的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的归纳和具体原则的内容提出了新看法,并对行政诉讼基本原则作了新概括.  相似文献   

12.
在行政诉讼中,因被告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撤诉结案的行政案件大量存在,这实际上是行政机关与当事人就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异化和解”的过程。但是从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行政权的特殊性质来看,行政诉讼和解必须受到严格限制。鉴于行政杌关在行政诉讼中的优势地位以及行政权法定性、主动性、扩张性等特性,对行政诉讼和解的限制可以从规范行政机关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这一行为入手。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行政诉讼中确立“成熟原则” ,有利于行政机关正常地行使行政权 ;有利于法院正确审理行政案件 ,有效地裁判纠纷 ;有利于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降低解决争议的成本。成熟的标准可以从实质和形式两方面进行把握 :从实质上 ,看行政行为是否给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了实际不利的影响 ;从形式上 ,看行政行为是否形成最后决定  相似文献   

14.
罚金刑的执行原则是指对罚金刑执行起指导和制约作用的准则,是在整个罚金刑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被执行人、协助执行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则。在罚金刑的执行过程中应遵循权责统一原则、参照原则、让位原则、人道原则和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15.
形成审理对象方面的当事人主义是在行政诉讼中实现宪法所保障的个人主体性的重要环节。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已经出现了向采行辩论原则转变的迹象,应考虑在既有框架之下,对处分权原则和辩论原则的容纳。  相似文献   

16.
陈俊洁  陈学志 《工会论坛》2006,12(5):148-148
行政诉讼不仅仅是调整行政权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亦是行政诉讼所应予保护的。从国家行政权的存在和目的看,我国国家行政权的存在和运作是为了维护和保障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原告资格的设立是决定行政诉讼程序启动的关键。为实现保护公民个人利益和促进公共利益的双重目的,一方面要拓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范围,另一方面则应兼顾行政效率原则,对原告资格予以适当限制,以防止滥诉,妨碍行政管理的运行。  相似文献   

17.
“建议停止执行拘留”制度的制订,是为保障被拘留人健康权与拘留所拘押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之后,为深入贯彻人权法治思想,保障被拘留人权益,公安部监所管理局提出要根据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变化特点,对“建议停止执行拘留”制度执行细则进一步完善,切实体现制度设计的公平正义理念,确保制度执行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在以往“建议停止执行拘留”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停止执行条件认定周期与拘留所收拘执行之间的时效冲突,健康权益与拘押安全之间的关联风险,自由裁量与执法公平之间难以平衡,建议停止与决定停止之间的权责认定等执法难点。为进一步加强拘留所被拘留人健康权保障,破解公安基层“建议停止执行拘留”制度执行的难题,有必要根据制度设计执法流程、适用条件认定规则、被拘留人健康权保障与执法风险等方面开展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确理解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离不开对故意犯罪过程中阶段划分和停止原因的分析。本文通过对阶段划分和停止原因的分析并将二者结合起来,试对我国目前理论与实践中关于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进行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针对不同停止形态的故意犯罪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刑事处罚原则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没有规定如何解决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并存的问题,因而在审判实践中出现大量此类情形时无章可循;同时,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明确排除了行政诉讼中对调解的适用,导致审判实践中出现的行政诉讼调解结案成为非法。为适应审判实践工作的需要,建立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并存时的处理原则以及建立有限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均属必要。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保障性执行措施,查封在民事执行程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比较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民事执行中查封制度的异同,评析二者在内涵与方式、查封相关人员、搜查权、查封之限制、标的物保管、查封之效力等方面的优劣,借鉴其先进立法例,对于完善我国动产查封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