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鲁丽 《团结》2006,(2):4-6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就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特征作了精辟的阐述,这就是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大力倡导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西方工业文明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比如以获取利润为动力,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以现代资本主义体系为制度,以建立在工商业和金融业上的城市为载体,等等。它带来了巨大财富,也用尽了一切手段把发达国家的阶级、经济、社会矛盾转移出去。  相似文献   

3.
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本文从提出背景、深刻内涵、体系架构和紧迫任务四个方面分析和概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紧迫性、深刻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自身建设规律、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出了以党建科学化为主要目标的党建战略、以科学执政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体的执政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共同构成了以科学核心导向的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2,(1)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人民观的思想核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从继承性来看,习近平内在地继承了毛泽东人民观的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和党性宗旨,构筑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基本框架。从发展性来看,习近平同志从重民、利民、安民、亲民多个层面出发,在广度和深度上对毛泽东人民观进行了拓展和创新,赋予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鲜明的时代特色。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对新时代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中国梦、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极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机制主要是由目标选择机制、动力机制和控制机制构成的。经过我党的三代领导人的艰辛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国情为依据、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的目标选择机制;一个以群众利益为着力点、以“改革为主导的多层次的动力机制;一个以稳定为主要目标、以法治为核心的综合控制机制。这一现代化发展机制的形成,大大加速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旨趣是对"人民中心"和"发展"之间逻辑关联的辩证把握。从发展的角度看,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确立"以人民为发展主体",它蕴含了人民是发展的动力主体、目的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基本要旨,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人民主体属性。从人民中心论的视域来看,发展是时间和空间、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以满足"人民期待"、追求"美好生活"为本质和方向。这亦寓意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既是对"以权力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结构的否弃,又是对"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取向以及利己主义思想的纠偏和矫正。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发展为主题,以初级阶段为立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回答了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并以鲜明的特色为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为人民服务,敢于担当"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和终极归宿,继承和创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理论,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发展的思想指南。这一执政理念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之中,构成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的逻辑主线,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深入学习和把握"为人民服务,敢于担当"的执政理念,要以增强忧患意识为前提、以坚持执政为民为核心、以真抓实干为关键、以制度法治建设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文明单位创建是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平房区同税局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全方位公开政务、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抓手,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为着力点,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实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安全战略的规划、实施和调整提供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向度上展现出鲜明的生成逻辑。其以“独立自主,不容别国干涉内政”为基本原则、“巩固国防,防止帝国主义侵略”为前提条件、“以生产建设为中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物质基础、“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衔接社会主义革命”为重要保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统一战线”为外部条件、“加强社会主义教育,防止和平演变”为有力措施。其历史贡献在于维护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权安全,守护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领土安全,团结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各民族间的关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的体系。立足于新时代,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带来了坚持党对国家安全事业的绝对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安全治理、落实国家安全制度、激发治理效能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基本力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人才问题。胡锦涛同志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新情况,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管人才"为原则、以"以用为本"为指导方针、以"人人都能成才"为价值取向、以"人才强国"为目标的科学人才观。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迈上了科学的发展轨道。但由于当前转型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宏观制度、文化环境中仍存有一些不利于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因素,诱发了很多矛盾与问题。对此,我们应全面总结、吸取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经验,坚持正确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原则方法和价值取向。要以规范权力运行为目标,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为核心,以发展党内外民主、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落实反腐倡廉责任为突破,以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为支撑,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健全和有效运行为重点,与时俱进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实践在近代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发展,但技术的资本利用性质却使其消极社会后果走向极端,导致了技术与自然、技术与劳动者、技术与社会的分裂和对立,唯一的出路在于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去除技术利用的资本主义社会性质。我国的技术实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体高度自觉的实践,它包含了社会的价值导向和现实的操作手段。总体而言,它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现实着力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内在规约,以技术进步与社会建制良性互动为现实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产物,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中国特色和时代印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廉政建设上传承发展、开拓创新,走过艰苦探索的历程,取得丰硕厚重的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廉政建设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以强化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打好"组合拳";以高压整治腐败为着力点,打赢"攻坚战";以夯实纪律建设为治本策,形成"新常态";以深化制度创新为活力源,实现"全覆盖",用历史性、整体性和战略性思维不断将廉政建设向纵深推进,为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方案,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以它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亲合力逐步渗透进整个经济社会和大众生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不断互动和融会,使得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逐渐凸显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从而使文化产品和服务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化前景。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为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传播的新媒体、新载体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以高科技为支持的信息生产和复制技术,使得文化产品和服务以产业化的规模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应运而生,文化产业的发展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3,(6):2+65
近年来,闵行区认真组织开展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主题的"五好"系列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加强党建为引领,以改革创新增动力,以攻坚克难求发展,以凝聚民心筑根基,推动了闵行"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0—2012年度闵行区"五好"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覆盖到了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思想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主线,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重大任务,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各项建设进行总体布局,形成了系统完整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各层次、各类别中华民族成员所"共有、共建、共享"的精神文化和价值系统。中国海外移民作为中华民族成员,他们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资源。长期以来,海外移民以中华文化认同为文化基石,以跨国互动为社会基础,以中华民族复兴为价值目标,以精神家园变迁为现实追求,全方位、多渠道、多场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王瑞 《学理论》2022,(8):35-37
先秦时期,在齐鲁大地上诞生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以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孙武等为代表。齐鲁哲学以儒学为主,兼有墨学和兵家学说,他们在人性论、义利观、民生观等方面提出了同异互见的思想,展示了先秦齐鲁哲学思想的丰富性,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