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中国政府将在科威特、伊拉克的7000多名海外人员转移至约旦,然后使用包机撤回。1997年,阿尔巴尼亚发生严重骚乱,在希腊海军帮助下,几百名中国员工迅速撤出,平安抵达希腊科孚岛。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坦克大炮的轰鸣,打破了海湾两年的沉寂,打乱了中东原有的秩序,也打断了欧美政要们在世界形成新格局面前的思虑。 伊拉克的行动不断升级。8月2日后的几天内,已经从入侵、占领、建立“自由科威特临时政府”和科威特“人民军”,最后升级到把科威特“并入”伊拉克。 世界上的反应十分强烈。联合国安理会几天里已经通过三个决议,从要求伊拉克撤军、强制性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到不承认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吞并。 世界上不少人感到震惊和意外。熟悉中东事务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将永远记住发生在 1990年 8月 2日晚 9时许 (伊拉克当地时间 )的那一幕:伊拉克军队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举入侵科威特,仅用了不到 12个小时就将科威特全部占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这一举动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但萨达姆后来为自己的侵略行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91年 1月 17日,美国率领的多国部队发动了海湾 战争。 40天后,伊拉克不得不同多国部队签定了“城下之盟”,表示接受联合国有关决议。伊拉克从此掉进了受美英军事打击和联合国严厉经济制裁的深渊。 在海湾战争爆发 10周年后的今天,伊拉克唯一…  相似文献   

4.
开罗专电 8月初,伊拉克侵吞科威特后,宣布科威特在国外的一切经济利益归伊拉克所有。为此,西方主要国家纷纷宣布冻结科威特政府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和存款,以防这些巨额财富落入伊拉克之手。科威特在国外的资产究竟有多少,海外投资事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分布情况如何,受到人们的普遍关  相似文献   

5.
开罗专电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国际社会反应强烈,联合国安理会接连通过决议,谴责并对伊实行海、陆、空的经济制裁,目的是迫使伊撤出科威特。两个月来,制裁反制裁和封锁反封锁斗争激烈,结果如何,将成为战与和的关键。 伊拉克财源的90%来自石油出口,每年收入200多亿美元。伊拉克经由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两国的输油管出口的石油,占其石油输出总量的2/3。伊拉克侵吞科威特后,输油管被切断。为打破封锁,伊拉克忍痛同伊朗握手言和,承认1975年阿尔及尔两伊边界协议并全盘接受伊朗方面的条件。伊拉克同伊朗媾和的  相似文献   

6.
12年前的1990年8月1日深夜,世界几大通讯社几乎同时发出的一则消息令全世界为之震惊: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北部边界,并迅速占领了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市的大部分地区。当地时间8日下午6时30分,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在巴格达宣布,伊拉克已与科威特“合并”!  相似文献   

7.
许昌 《瞭望》1987,(33)
两伊战争中的油轮战不断升级。伊拉克以其空中优势,加强对伊朗石油设施及油轮的轰炸,企图使其石油出口瘫痪,削弱其经济实力,迫使伊朗同意媾和。伊朗也不示弱,利用其扼守海湾咽喉——霍尔木兹海峡的有利位置,对伊拉克实行海上封锁,切断其石油出口,伊拉克的许多供应品,包括军用物资,不得不通过科威特运送。为此,伊朗指责科威特站在伊拉克一方,因而科威特的油轮成了伊朗进行海上袭击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8,(8)
核查危机:美伊如何动作编者的话:人们还记忆犹新:1991年1月17日凌晨,在美国规定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最后期限过后10多个小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了大规模空中袭击,震惊全球的海湾战争爆发,历时42天。今年2月1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又...  相似文献   

9.
巴黎专电 法国总统密特朗在联合国第45届大会9月24日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提出政治解决海湾紧张局势的四点方案。这是自8月初伊拉克侵吞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第一次提出全面解决冲突的倡议,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四点方案的内容是:一、伊拉克释放全部外国人质,宣布从科威特撤出军队;二、在国际社会的保证下实行撤军,恢复科威特的国家主权并由科威特人民  相似文献   

10.
国际要闻     
《瞭望》1994,(48)
伊拉克承认科威特主权 伊拉克11月14日向联合国递交了伊拉克关于承认科威特主权和边界的文件。这些文件包括由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签署的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11月10日的决定和伊国民议会同日发表的声明。决定和声明表示伊将按照安理会的决议承认科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承认联合国伊科边界划分委员会划定的两国之间的国际边界。  相似文献   

11.
刘楚  雅菲 《瞭望》1990,(40)
伊拉克侵吞科威特引起的海湾危机已持续一个多月。现在,整个海湾局势呈现紧张而又不战不和的僵持状态,依然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心。 一、美国加紧进行针对伊拉克的进攻性军事部署,并大力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 伊拉克侵吞科威特严重威胁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海湾及中东地区内石油、经济和战略利益,因此美国反应尤为强烈。美国在带头  相似文献   

12.
华盛顿专电 海湾危机爆发已两个多月。目前,以伊拉克为一方、以美国为另一方的对立双方妥协的前景模糊、渺茫,而这场危机升级为战争的迹象却有与日俱增之势。 伊拉克方面;萨达姆总统已多次明确宣布,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局面是“不可逆转的”,美国如果动武,伊拉克将不惜鱼死网破地打一场“圣战”,届时海湾地区的油田将被破坏殆尽,美军将血染沙漠。据报道,伊拉克政府已在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区及科威特部署了约26.5万地面部队和2200辆坦克,伊拉克的火箭分散设置在境内各地待命。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03,(12)
1990年 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对伊拉克使用武力。1991年 1月17日巴格达时间凌晨2时40分(北京时间17日晨7时40分)左右,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沙漠风暴”行动的大规模空袭。2月28日,海湾战争以美国的胜利宣告结束。1998年  相似文献   

14.
1991年 1月 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打着惩罚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旗号,拉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历时 43天的海湾战争共有美、英、法等国参战,投入兵力达 44. 3万人。在这场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中,多国部队基本完成了对伊拉克的预想军事打击,摧毁了伊拉克大量军事和民用设施。 作为“冷战”结束后第一场具有全球意义的“热战”,海湾战争堪称惊心动魄。如今, 10年已经过去,海湾战争的硝烟也早已散去,但其影响和阴影却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15.
姚云 《瞭望》1990,(52)
(一)1990年的大事 1990年,90年代的开端,是不平常的一年。 这一年,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和重大变化,试略举其要—— 海湾危机。伊拉克入侵并吞并科威特,美国进行军事干预,导致海湾地区出现战争危机。日前安理会已通过决议。限令伊拉克在1月15日前从科威特撤军,否则联合国成员国将可“使用一切必要手段”。同时美伊正在安排两国外长互赴对方首都直接会谈,前途是战是和,待见分晓。 德国实现统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  相似文献   

16.
莫斯科专电 中东重又战云密布。伊拉克入侵和吞并科威特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海湾地区部署了一二十万兵力、几百架作战飞机和几十艘战舰,与之对峙的是伊拉克的百万大军。19日晨,美国军舰在海湾向伊拉克油轮放了第一炮……  相似文献   

17.
开罗专电 正当人们庆幸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等阿拉伯领导人促成伊拉克—科威特吉达会晤、热望海湾危机得到和平解决的时候,伊拉克于8月2日突然出动重兵  相似文献   

18.
伦敦专电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已两个多月了,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继派驻军舰、飞机后正在不断把坦克、战车等装甲地面部队运往海湾。伊拉克无视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和决议继续占领着科威特。是打,是和?局势如何演变几乎牵动着世界上每个人的心。最近,我们走访了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专家唐·克尔先生,请他谈谈对海湾危机及其前景的看法。 克尔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他那很整洁的办公室。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伊拉克对科威特进行了一场“旧式的侵略”,是非正义的,“一个强大的国家侵  相似文献   

19.
东京专电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震撼了世界。这一突变的风云给日本经济景气开始罩上一层阴影。此间政界显要和财界巨首对这一事态发展的不安心情,正以“不显眼的方式在逐步扩大”。 战后日本经济的蓬勃发展与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所需石油的99%以上依赖进口,其中70%来自中东,从伊拉克和科威特进口的石油占其总进口量的12%。海湾局势急转直下造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3,(46)
事件 ●土耳其政府7日根据当前伊拉克的局势,决定不向伊拉克派遣维和部队。 ●7日午夜时分,菲律宾前航空交通管理局局长、退役空军上尉比利亚鲁埃尔与海军上尉加查利安携武器闯入马尼拉机场2号航空站控制塔,并短暂占领控制塔。经3小时对峙后,两名武装分子被击毙。8日阿罗约总统下令军警部队在全国各地加强戒备。 ●英国外交机构8日向本国民众发出恐怖袭击警告说,包括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内的海湾地区4国“非常危险”。 ●由于伊拉克局面混乱、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