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1,(5):24
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文章称:在海啸破坏福岛的铀反应堆并摧毁公众对核能的信念前几周,中国透露它正推出一项竞争性技术,建设一种更安全、更清洁、最终也更便宜的以钍为基础的反应堆。  相似文献   

2.
正小到鞋子,大到别墅,3D打印正在改变公众生活。这一技术进入医疗领域,擦出的火花更令人惊艳——它能精准地打印出药片和私人订制的"人体骨骼",帮助医生突破医疗禁区,"完成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手术"。1:1比例打印骨骼外科手术实现"私人订制"患者方先生今年27岁,两年前跌伤后造成距骨骨折,后导致距骨塌陷坏死。听说重庆市西南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制作出3D  相似文献   

3.
孙君飞 《党政论坛》2011,(22):52-52
一位作家称:称职的作家应该具备两只翅膀一幽默和悲悯。 其实,做人也需要这样,幽默是乐观的智慧,悲悯是至爱的善良。 悲悯携带着其它美德在人与人之间寻找良知、希望、救助、和谐与公平,它比智慧更有力量——丧失悲悯的智慧是近妖近魔的智慧,它比意志更可靠——意志是个人的,悲悯是公德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府行政效率缺损与改革设计方案中 政府所应发挥的效能之间的差距,是改革阻力的积累与政府改 革迟滞所造成的结果。摆脱这一困境的出路在于树立良好的政 府形象,增加公众对政府的心理预期和政治认同,减少转型时期 的社会成本。 一、对政府形象的界定 政府形象是指公众对政府客观实在的感受、印象和评价。 它既是公众的主观感觉,也是政府与公众实现交流和互动的客 观过程。政府形象可以物化为社会舆论对政府的评价,它反映 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度,是影响公众选择的主要 因素之一。 良好的政府形象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5.
开放的政府,官员必须通过媒体直接面对公众。学会“说话”、学会与公众沟通——尊重新闻规律、说出媒体——群众想听的话,塑造媒体———群众喜欢的形象,更有效地号召群众动员群众,已成为党政干部不能回避的一道门槛。  相似文献   

6.
王惠民 《学理论》2008,(3):79-82
自从《百家讲坛》在中央电视台热播之后,各地讲坛风生水起,哈尔滨也开设了《哈尔滨讲坛》,为弘扬历史文化提供了舞台。这是一个很好的苗头,它不仅能够为当地的历史文化学家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度,更重要的为公众提供了一种舆论导向,使人们在狂迷超女、快男的风潮中平静下来,重新回到我们的历史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上来。来期将坐客《哈尔滨讲坛》的本刊顾问王惠民先生的演讲稿加以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在行政改革与行政现代化过程中,政府形象问题正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1995年则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其主题即为通过坚决的肃贪反腐,树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创造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性环境。政府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资源,是构成政府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而政府影响力体现着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互动的心理关系,它是政府目标\意图、倾向能否成为公众所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的一项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着公众的心理、行为或行为倾向。良好的政府形象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孕育出民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并构…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这是对媒体发展的新要求,同时也为国有企业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国企新闻工作者,我们要以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为抓手,传播国企正能量,传递国企好声音,为国有企业“国家队”战略支撑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建立讲好国企故事的标准好的国企故事,以事件案例为切口,剖析深层次原因;以典型人物为载体,表达公众能产生共鸣的情感;以事物发展为脉络,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通常比讲道理更有说服力、感染力、穿透力,因为它更符合人的天性,更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一是以真实为生命。  相似文献   

9.
《瞭望》2011,(32):14-14
“廉价”中药变身“贵族药”的新闻占据媒体版面已有时日。联系“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等民生之痛,此次的“药你命”似乎更令公众无奈——绿豆、大蒜、生姜或可暂时不买,生了病,对症的药总不能不吃。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9,(6):115-120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提出严峻的挑战,它所蕴含的"人是可被替代的"结论对人的存在价值造成巨大威胁。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来看,人的可替代性正是政府得以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前提,所谓服务公众,就是在公众并不亲自管理公共事务的条件下代替公众管理好公共事务。当然,政府要如何代替公众才算是服务于公众,仍需进一步的理论澄清。本文从公共服务的一种规范观念出发,分析了政府借助人工智能来更好地替代公众从而服务公众的条件,试图寻找技术与规范间的契合点,引导技术进步朝着改善公共服务规范前景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反腐倡廉的影响因素及其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公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三大类:参与能力、参与意愿、参与机会。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比以往有所提高,尤其是在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网民积极揭露腐败现象的事件时有发生。但总体来看,公众参与反腐倡廉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提高,公众参与反腐倡廉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公众对腐败的危害认识不够;对腐败的容忍度仍较高;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公众参与反腐败的渠道不畅通等。要提高公众参与反腐败的效果,需要提升公众参与反腐败的动力——强化公众参与反腐败的意愿;提升公众参与反腐败的素养——培养公众参与反腐败的能力;健全公众参与反腐败的制度——创造公众参与反腐败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袁彦鹏 《党政论坛》2010,(13):33-35
一、处境变迁——制度回应 费孝通先生通过对环境与处境的辨析,提出了在社会领域内处境比环境更贴切的观点。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可以运用处境这一提法,因为人类活动都是在一定处境中的。处境是不断变化的,正如耗散结构论认为的那样,它有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趋势,而制度的起源就在于规约人们的行为,使活动有序,制度通过确立规则,提高了人们行为的可预测性。这正说明了处境变迁,制度是要回应的。  相似文献   

13.
预付罚款     
《瞭望》2010,(34)
<正> 商品房预售制度,公众声讨已经有些时日了。但如今,它的骂名可能会让位于另一种预付款——交通违章预付罚款。报载,在江西乐平,交警部门搞起了罚款包季、包年制。车主只要交1900元可保一个季度不罚款,交8000元就能保证一年不罚款。据报道,乐平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在此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领域的商、贿赂较之纯粹商业领域的贿赂对社会公平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因为它不仅损害了市场规则的公平性,增加交易成本,败坏了商业道德和市场秩序,更直接腐蚀公职人员和公共服务体制,侵害了公众的普遍利益,使得治理难度更大,损失难以挽回。因此,公共服务领域的商业贿赂应该成为打击商业贿赂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存在健康风险、社会风险、生态风险。技术专家往往无视它的潜在风险而追求自己的技术目标。专家的意见应该只是社会总体决策的参考,公众要参与技术发展的决策。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中国市长协会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时期,预计到2020年,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则有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唤起越来越多的公众对城市生活的关注和审视。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221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8%的人对目前的城市生活不满意,42.8%的人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17.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场涉及政府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全方位改革,它离不开现代行政民主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必须让公众更充分表达公共需求和选择公共服务.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众参与有一定的实践成果,但仍存在诸多观念和制度等方面的障碍,必须不断推进公众参与的机制与制度创新,引导公众参与到政府公共服务过程中来,从而建设一个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8.
刘慧琴 《民主》2010,(11):51-51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唤起越来越多的公众对城市生活的关注和审视。城市生活的美好之处有哪些呢?一个生活美好的城市,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我们的政府应如何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考虑使城市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9.
一位作家称:称职的作家应该具备两只翅膀——幽默和悲悯。其实,做人也需要这样,幽默是乐观的智慧,悲悯是至爱的善良。悲悯携带着其它美德在人与人之间寻找良知、希望、救助、和谐与公平,它比智慧更有力量——丧失悲悯的智慧是近妖近魔的智慧,它比意志更可靠——意志是个人的,悲悯  相似文献   

20.
在民主政治社会,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依赖于政府因其良好的信用状况,得到公众的支持和拥护。当公众撤回对政府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时,政府公信力也就相应地降到了冰点。因此,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信用和公众信任的统一体,它事实上涵盖了两者的全部内容。政府公信力就是政府因其良好的信用状况,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获得公民信任、拥护和支持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