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道都江堰     
从羊脖岭流出的岷江,在没有都江堰前,性子是暴烈的。稍不如意,它就会挟着滚滚洪流,咆哮上岸,为害生灵。岷江两岸的百姓,饱受水患之苦。秦昭王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二百七十六年,蜀地迎来了一位在  相似文献   

2.
秦友莲 《团结》2011,(5):60-61
初识陈子华是在九寨沟。当时的九寨沟刚刚开放,交通极为困难。有一次误了班车,她居然背起3岁的女儿,穿上沉重的藏袍,骑上藏民牵来的马,从松藩出发,贴着山涯,临着岷江,穿行7天到达九寨沟。没有骑过马,又离开了大部队,随着一个牧马人行走于深山丛林、悬崖峭壁间,如此视险阻若等闲,我以为这当是一个铁姑娘一般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5,(9)
“浑厚中透出侠义气”──薄一波谈叶剑英范硕整理叶帅离开我们,一晃七八年了,记得他病重时,我去看望他,给他子女们写了两句话:“他对人们,从浑厚中透出侠义气;人们对他,从亲爱中露出敬畏心。”这是1927年李大钊牺牲后,高一涵为他写的悼词中的两句话。我是从...  相似文献   

4.
看过电影《重庆谈判》的人,都不会忘记毛主席头戴盔式太阳帽的雄伟英姿。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顶帽子是如何来到领袖身边,并成为珍贵历史文物的。这位太阳帽的第一个主人叫林琼秀,是一位爱国华侨.当时在桂林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当司机。以后组织上批准他到新四军工作,临别之际,他将一项从南洋带回的盔式太阳帽送给了办事处的同事郭正。郭正非常珍惜这顶太阳帽,“皖南事变”后,帽子随主人撤到了重庆。郭正平时舍不得戴它,一直保存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储藏室里。1945年初夏的一天,龙飞虎同志到储藏室,看见了这顶帽子,他笑着说,老收…  相似文献   

5.
王德志 《民主》2011,(8):33-35
2006年12月.中国民主促进会徐州市委会举行了换届选举,孙红旗当选为新一届市委会主委。2007年和2008年,他又先后当选为民进江苏省委会常委、徐州市政协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 孙红旗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可以说是时代给予了他这个在中国人看来政治色彩鲜明的名字。但从他的性格来看,除了在他后来从事的专业领域体现出了名字的意义之外,其他方面,他却似乎不是那么时尚和前卫。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孙红旗也步入了大学之门.喜爱文学的他却选择了历史学作为自己的专业。  相似文献   

6.
13"对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来说,到底是不吉利的数字,还是象征着幸运?1996年,他刚刚当了13天总理,就被迫辞职。1998年,他在总理的宝座上只呆了13个月,就被赶下台去。然而,在近日结束的第13届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中,瓦杰帕伊所领导的人民党再度获胜,他再度出任总理,10月间日宣誓就职,第三次迈进印度总理府的大门。瓦杰帕伊于1926年12月25H出生于印度中央邦一个教师家庭,是印度著名的印地语诗人和作家。他从年轻时开始从政,1942年参加印度独立运动时曾被捕入狱。从1957年起,他多次当选为印度人民院和联邦院议员。他既当过反…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1,(12):60-61
曾纪泽(1839-1890),曾国藩长子,他是近代中国一位胆识超人的杰出爱国外交家。从1878年到1886年,他奉命出使英、法、俄等国。他恪守“替国家保全大局”的信条,极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不屈不挠,与列强唇枪舌剑展开斗争,在外交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染益新 《党政论坛》2009,(24):46-47
1923年冬,在莫斯科学习的胡志明站在城郊的山坡上,任凭凛冽的寒风和冰凉的雪水钻入脖颈,泪水悄无声息地从他眼中涌出,润湿了指间的信笺。这封信带来的是他无法接受的噩耗:阮清玲被敌人杀害了!  相似文献   

9.
晓秋 《瞭望》1999,(36)
鲁迅先生1925年4月在《春末闲谈》一文中讲了细腰蜂捉青虫,填在巢里,给孵化出来的功蜂做食料的情况。他说:“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她知道青虫的神经构造和作用,用了神奇的毒针,向那运动神经球上只一螫,它便麻痹为不死不活状态,这才在它身上生下蜂卵,封入实中.青虫因为不死不活,所以不动,但也因为不活不死,所以不烂,直到她的子女孵化出来的时候,这食料还和被捕当日一样的新鲜。”用毒针毒害群众,使他有I处于麻痹状态,以便从他们身上吸取营养,这是自古以…  相似文献   

10.
翻译家李文俊说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从中学时代与同学一起合作搞翻译,迄今在这条路上走了已经有50多年。从80年代起他翻译了美国作家福克纳的作品,包括新近出版的被称作“天书”的《押沙龙,押沙龙!》。他动手翻译是1995年1月,译完时已是1998年2月。这是这位已到古稀之年的翻译家所翻译的第四部福著。法国的福克纳专家莫里斯·库安德鲁译过多部福著,惟独未译《押沙龙,押沙龙!》。晚年他捡起此书想译,但已觉力不从心,终于未能如愿,他因此极为后悔,恨自己没有在较年轻时做这一件事。李文俊说他至少不会为没有做这件事而后悔。他说…  相似文献   

11.
1610年后,在华耶稣会会长龙华民在耶稣会内部掀起了著名的“礼仪之争”,它的一个核心问题,即是 Deus 的中文翻译。拉丁文 Deus 有两种译法:意译和音译。龙华民和其他一些传教士支持音译,而金尼阁则支持意译。本文通过对金尼阁的《1610年中国年报》、《1616年给耶稣会总长的报告书》和《西儒耳目资》三份历史文献的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金尼阁与“礼仪之争”的关系,特别是他对于 Deus 之翻译问题的看法,以及原因。本文并不赞同将“礼仪之争”简单地归之于欧洲传教士如何理解和对待中国文化的问题,它更是欧洲传教士如何对待欧洲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81年1月21日,段君毅从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任上调到北京,担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段君毅到北京市工作后,在走访基层的过程中,从批阅的大量群众来信来访中,了解到市民住房紧张是北京一个十分突出的难题。而恰恰在他上任不久,北京发生了一件令他十分震惊的事关群众住房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的蜜月期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太长,有时候现代化不过刚刚萌芽,它的深层次矛盾就充分展开了,现代思想家的处境往往是一边竭力推动现代化,一边修改、重组乃至反思现代化的方案。哲学思辨直接参与社会进程,是现代化发轫五百年来的基本现象。以笛卡尔为例,他不但奠定了现代思想的主客二元结构,而且为现代社会设立了另一对张力结构:一方面他有一套坦率但是低调的机械唯物主义学说,和他的主体性理论一起,把现代社会的科学性与个体性置于现实处境之中;  相似文献   

14.
储桃红 《学理论》2009,(18):89-90
悖论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古往今来,有不计其数的哲学家在研究它,想尽办法解决他。有人认为在诸多研究悖论的学者之间,罗素的研究是较有价值的,因为层系解决悖论的方法,几乎都渊源于他早年提出的见解,并且罗素是从本质上而不是从个别技术细节上来分析悖论的。本文详细分析了罗素的语言层次论的来龙去脉、具体内容和在解决语义悖论上存在的缺陷,试图让读者充分了解这个逻辑学上经典而有趣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高建群 《各界》2014,(11):96-96
现今的这个中华诗词学会,我是它的发起人之一。那时,我们几十个人一番串联,历经几年,终于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于1985年的端阳节,成立这个学会。而他的首倡者,则是曾任过甘肃省委书记、青海省委书记,时任甘肃省政协主席的杨植霖先生。杨老有文名,曾写过《王若飞在狱中》一书,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他倡议,  相似文献   

16.
王元 《各界》2014,(10):11-16
陕北当代史中,井岳秀是个无法忽略却又难以定论的人物。在军阀混战、成王败寇的时代,他以一己之力,独掌陕北军政大权二十年,确是个枭雄人物。他个人从一个反清革命志士演变为地方军阀的人生经历,也深切反应了那个时代的波诡云谲。  相似文献   

17.
蓝芳卉 《党政论坛》2011,(14):27-27
在日本,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田中耕一,从默默无闻的公司小职员一夜之间名扬世界。当他接到获奖通知时,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这完全是他一次偶然的操作失误带来的结果。田中耕一的工作是利用各种材料测量蛋白质的质量。一天,他不小心把丙三醇加入了钴中,结果意外找到了可以吸收激光的物质。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次失败却创造了让世界认可的发明。  相似文献   

18.
罗素道德哲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是把罗素的道德哲学归一归类,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功利主义那一类。虽然严格地讲,它并不属于传统的功利主义,它既没有线边沁那样主张最大幸福原理,也没有和穆勒一样强调快乐是人想要的唯一的东西,在一定的程度上,罗素追随了与他同时代的摩尔,并把善当成是一种不确定的、非自然的属性,但无疑他坚持了功利主义的最基本的特征。他像你漠一样崇尚激情,轻视理性,并始终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人的欲望决定的。这一点地差不多接近了传统的功利主义。在一个最主要的地方,他也论述了快乐和享受,批判了康德的道德沦,并主张今生今世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魏丽萍  王阳 《学理论》2008,(11):80-81
王殿海,1964年因公致残,从1968年起,他拖着一只假臂和一条假腿走上了抚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工作岗位。40年来,他身残志坚,始终坚持为社区困难居民服务,社区里孩子们称他为知心爷爷,残疾人称他为知心朋友,困难居民称他为知心的社区干部。  相似文献   

20.
庞守义 《各界》2013,(6):17-19
朱克家这个名字,如今人们已经十分陌生,但四十年前在神州大地上却很“出名”。他是1969年从上海插队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公社勐掌生产队的知青,到了1973年4月,突击入党,三个月后成了中共“十大”代表,并是主席团成员。时年二十三岁的他,成为最年轻的中央候补委员。朱克家坐直升飞机一步登天,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普遍认为他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各种猜疑难免沸沸扬扬。本文是采访朱克家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