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西安市后村为例,指出中国当前"城中村"社区文化面临着农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两大冲突,并分析冲突形成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发挥政府的导向性作用,转变村内社会组织;资源共享,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发挥村内古建筑及特色文化资源作用;实行"城中村"文化的渐进式改造等,是解决冲突,构建和谐"城中村"文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居民的就业问题实质上是城中村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如何解决城中村居民就业问题,实现和保障城中村居民的就业权,是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本文在实地调查黄石市下陆区占爱宇村的基础上,以法社会学的视角从就业权的内涵出发分析城中村居民的就业权实现及保障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加快推进,不少城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城中村,原有农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转变为新的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转型发展,城中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也仍处于探索之中,发展过程面临诸多困难,原因也是来自多方面的。因此,需要政府、村组织和社会等治理主体共同施策,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助推城中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广西南宁市X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当下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缩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选取作为分析样本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城中村改造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明城中村的含义,同时借鉴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城中村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了我国不同类型的城中村及其特征,建议在"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异村异策"的原则下,提出了重建型、调整型、控制型各自较为合适的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每一个经历过的城市基本上都存在城中村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深,郑州开始对其城市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造和优化,其中就包括城中村改造。而改造模式的选择对于城中村改造来说是尤为重要的问题。在此主要结合调研情况对城中村改造模式进行探讨,并且比较其各自优缺点,分析比对,最终求得一种较为合理的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6.
傣族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泼水节传统文化是傣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泼水节的起源、传播、发展、泼水节丰富的节庆活动、以及关于泼水节的动人传说,都包含了傣族的大量历史信息和人文信息。因此,泼水节传统文化不仅是传承傣族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加深傣族民族情感的纽带,还是促进傣族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但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泼水节传统文化内涵逐渐淡化,且商业化趋势日渐严重,使泼水节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困境。因此,保护和传承泼水节传统文化对傣族民族文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城中村改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但由于社会管理具有相对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农村就业、户籍、社会保障等政策没有相应程度的改变,造成了现在的种种遗留问题。为此,应制定城市房地产发展政策,聚积资金,逐步实施改造,定位于发展廉租公寓,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将新村纳入整个城市发展空间,多方筹集改造资金,改革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建立股份公司,对转制后的城中村,统一实行社会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祠庙信仰是当前我国民间信仰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相当规模的城郊农村地区已经完成城镇化,在社会空间衍生出了许多城中村集群。从样本来看,当前广西城中村祠庙信仰场所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此,应采取启动专项普查、构建以街道与社区为依托重点的部门联动格局、实行分类管理等举措,进一步加强对城中村祠庙信仰管理。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佛寺是小乘佛教的活动场所。傣族佛寺对傣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对于傣族档案史料的形成、传播和保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聚各方合力推动其发展,政府在其中无疑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然而当前我国“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大战略抉择,却面临着种种困境和局限,特别对政府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体现提出了更高诉求,迫切要求政府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城市有条不紊、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阶段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可概括为:一是“城中村”改造中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二是“城中村”改造中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因素;三是“城中村”改造中维稳的思路与对策.“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只有本着以人为本,坚持发展、稳定一起抓,坚持统筹考虑、综合治理,才能将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遏制住,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的改造一直是各地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城中村的改造既要注意居住环境、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造,也要关注文化层面的提升。城中村凸现着多元文化的冲突、融合。应全面认识评价城中村,重建城中村独特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在从“村”向“城”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城中村社会转型与治理需求复杂化是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产生的前提与基础。在原有集体土地产权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通过治理结构双轨化、治理策略弹性化与治理资源多样化运作,城中村治理呈现如下格局:集体主导的村治结构与社区治理结构并存;综合性治理与专业化治理互动;正式治理资源与非正式治理资源互补。这种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本质上是城乡两种治理要素、治理思维和治理机制的结合与互动,对于避免基层治理体制僵化、缓解转型期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应辩证看待城乡二元结构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在城中村治理中独特的体制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21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必然结果,涉及体制转轨、机制转换、社会转型、公民转性的特定发展阶段。而要使城市化进程平稳进行,关键是做好失地农民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保障问题,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从而使城中村改造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昆明市在城中村改造中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本文通过对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措施进行分析,以求能够发现和提出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昆明主城“城中村”现状、问题和改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问题是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张,城市包围村庄,造成了村民土地资源流失无法从事农业生产,但其户籍、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特征等仍然保留原有农村形态的现象。长期以来“城中村”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昆明的城市形象,社会各界反映很大,逐步改造昆明市的“城中村”已成为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而作为其一部分的德宏很早以前就被称作美丽的地方,傣族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文化,傣族聚居的地方,相比之下是环保做得教好的地方,傣族的地名中,有用动物命名的,有用植物命名的,有崇拜惧怕鬼神的一些禁忌,对于敬畏自然、环境保护起着一定的作用,这些观念对于当今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问题作为都市化过程中的产物,严重阻碍着城市的健康和谐发展,对“城中村”的整治与改造已成为政府持久的沉重负担。本文通过对南宁市“鹧鸪禄”村向“城中村”转型过程的深入调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机理,并以“防”重于“治”为出发点,探索从“城中村”形成之初就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加以遏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改造的博弈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作为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现象的缩影,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城中村"改造涉及政府、村民和开发商三者的利益冲突与协调,文章运用博弈理论模型分析这三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求得的均衡结果表明,"城中村"改造应多方协作,从合理定位各方利益及构建其和谐关系的角度出发,力求多方和谐共赢的"城中村"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诸多城市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是直接涉及到许多普通公众特别是社会弱势公众基本生活权益的重大问题。不少城市在城中村改造中存在公共伦理缺位的不良倾向。因此,在清醒认识城中村的产生和存在是对政府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缺位的弥补的前提下,城市政府应在城中村改造中承担起公共伦理责任,以良好的制度设计保障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南宁市"城中村"的现状表明",城中村"的改造已迫在眉睫。目前,南宁市进行"城中村"改造主要存在资金来源难、补偿难、改造成本高、产权确认难、观念和认识上的阻力大、社会保障解决难等问题。改造"城中村",应通过吸引房地产商投资、合理补偿村民、拆除违法私房、制订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